02.28 如何看待一些大学生放弃清北材料之类的冷门专业,而转投复交甚至武大华科的cs或金融?

深水蓝矜


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

出大师的前提几乎都是这样的!!在外人看来,很苦很累……但是,对乐在其中的大师们而言,却是快乐无比的事情!

……

中国人以前穷啊……只能优先选择能赚钱的,能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心态很难产生大师……!

……

现在经济好了,家里条件好了,不需要优先考虑生存了……这个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优先考虑兴趣所在!!爱好所在!……这就意味着产生大师们的土壤开始具备了!

……

总而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对是至理名言!!


hongzhi8


作为一个放弃了清北,进了华五的计算机系的过来人,我也来说说吧。

我当年高考时,还是考前填报志愿。因此,如果不是省里稳定前十名的实力,没人敢保证自己能考上清北的好专业。当时就是因此,我犹豫了一番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清北。基本出发点就是选专业比选学校更重要。

现在看起来,没去清北对我的长期发展还是有影响的。毕业后入职,人们说起清北生,明显比其它学校更高看一眼。没人会去关心这个人是否是垃圾专业,高考成绩甚至可能比我低不少。

入了清北的“差专业”,完全可以选择在校内选修其它专业,基本不影响就业。更何况,我不觉得这些专业真的就差了。现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准发达国家水平,任何专业,只要你能做到国内一流水平,前景,也包括钱景都不会差。也这一点,在清北都有巨大优势。

总之,选专业优于选学校,这一点对大多数院校可能是成立的。但是,一定记住这个但是,清北除外!

感谢头条将本问答认定为爆款,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我就作个补充,也对一些朋友的质疑做个答复。

我从来不认为华五乃至其它一流大学的学生就会比清北的差。假如华五能搬到北京,或者能得到清北的那么多国家资金,那毫无疑问这些院校不会比清北差。因此,如果您或您子女已经是华五或其它一流学校的学生,那恭喜您,您或您子女一定会有个辉煌的前途。甚至一般院校也完全可以有美好前途。毕竟,人生是一场长跑,大学只是你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站,但绝不是终点。

但如果您或孩子还在为报考院校而发愁的话,那建议您慎重考虑。能进清北的机会还是要牢牢抓住。毕竟,有机会拿下个半程冠军的机会,干嘛要浪费?人生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但如果大家都有准备,那肯定是更容易落到那些头上已有光环的人。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子,最近我因为儿子读初中,就编了几套课程给他。自己感觉写得不错,孩子学的效果也挺好,就很有信心地在头条上也发了专栏。可很明显,没有“清北学霸”这道光环加持,课程订阅量始终有限。

说起来,人生会不断遇到各种选择。没人能始终选得对,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


悠爸讲科学


就拿我家亲戚的孩子举例吧。他是2019年参加的高考,清华附中的,据他说,今年他们班好像27个清华的(全班40人),这些人报的专业是清华计算机、电子、经管和医学(清华协和),生化环材和物理确实没有人报。


独行侠174075369


这个问题,我是一个经历者。当年小女高考过清北线,清华承诺生物和化学工程,北大承诺化学。全家人合计后,去了复旦金融。学校失望,当地主管教育领导登门做工作。多年过后,去清华的同学年薪二十几万。而小女年薪达八十几了。


用户3227576953943


假设A同学和B同学高考分数一样,一个选择去清北读材料,一个选择去复交、武大华科读cs或金融。他们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毕业后,A同学拿简历去投材料类岗位,材料类平均起薪6500(应届生求职网数据),清北学校好,多几千,差不多拿到1万每个月。

B同学拿简历去投金融岗位,金融类平均起薪1万1(应届生求职网数据),复交、武大、华科也是好学校,保守估计,差不多能拿到1万5。

对专业的兴趣放在一边,仅仅看薪资,你怎么选?

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读cs和金融是最快阶层上升的渠道。

1、即使是清北的毕业生,材料、化学、农业等冷门专业就业起薪也远远低于第二批次985高校的金融和cs专业。

根据麦可思针对各专业各学校毕业生起薪和毕业后五年、十年的薪资调查,985高校cs和金融行业不论是毕业起薪还是五年、十年后薪资都高于清北从事冷门专业的同学。笔者认为很正常。<strong>

2、个人薪资和待遇,很大部分与所在行业有很大关系。

行业决定薪资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人的高薪其实来自于行业红利。金融和cs行业又恰好是赶上红利的一波行业。过去十几年内,这两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加上国家的扶持,产生了很大的资金流,处于其中的就业者享受的高薪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波红利。

相比而言,冷门专业,即使是清北的冷门专业,很难从行业发展中获得红利。

3、普通家庭的孩子,读金融或者cs是提升阶层的快捷渠道。

所谓一代学工业、二代学经济、三代学艺术。说的就是家庭积累对专业选择的影响。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工作只是兴趣爱好,那么什么专业无所谓。作为还在积累中的普通家庭,孩子选择cs和金融就是意味着更高的起薪和收入,而这些收入不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对下一代的积累都至关重要。

所以现实情况看起来,就是选其他985的金融和计算机,也不选清北材料专业。


小丹教育佳


作为材料专业出身的我,看到这种问题难免感叹一番!本人211院校研究生毕业,专业就是材料工程,四大坑之一!

清华施一公说过,对清华毕业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转头金融感到可惜!

我想说的是,是什么让他们都毕业了还要费劲往金融行业钻呢?读研的时候都不是很明白,工作后的我找到了答案!现在给大家分析一下材料专业。

毕业后做研发是材料的就业方向之一,这部分比重很大!但是新材料的研发国内本身毫无优势。不论是基本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国内都处于落后阶段(不排除有个别领先国际,但总体上落后是事实)。这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企业技术落后导致在国外公司面前缺乏竞争力,最终结果就是国内企业缺乏盈利能力,不挣钱怎么能给员工更好的工资呢?而且材料技术很难仿制,没有配方可能你一辈子也弄不出来!所以长期落后是事实!这就导致你的工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增长。能考上清北,说明家庭背景还可以,早就看清这些问题了!只有我这农村来的还在傻傻坚持!

再说金融类,我只说一点,目前A股金融和房地产干两个行业利润占整个A股65%!谁在挣钱?创造财富的制造业已经被他们吸干了!那么这是谁的问题呢?不说了,我去搬砖了!


豆浆配油条Lala


除了清北,专业比学校重要!

我女儿今年分数完全可以上个985高校,但又不太高,填志愿时很纠结。

一、地域比较偏远地区的985果断放弃了。因为女孩,见识很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全世界优秀人才,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变优秀的概率更高!


二,若选择经济发达城市的985,她只能专业调剂。四年,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多不爽。一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读的专业,出现迷茫,无目标心理状态,最后逃学挂科,甚至退学。所以,她最终选择了一所北京的双一流211高校,录取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暑期志气满满,都提前学习了,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涯开始了初步规划。




人就一辈子,选择自己所爱的行业,学习、工作本身就成为一种乐趣,不枉此生!


江南梅娘


本人是材料学硕士,211学校。谈谈我对这个专业的一点看法。

材料学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里面还可以细分为金相、焊接、防腐等,无机材料可以分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等。

这个学科本科就业面不宽,主要是钢铁、机械、钢铁深加工方面的,焊接专业就业面和需求一直不错。无机材料可以去化工厂,就业面一般。

这个专业考研考博都比较方便,考研考博的比例很高,估计考研的在60%以上,考博的在40%以上。从这个深造比例就可以看出,就业预期真的一般。

因为研究生和博士很多,就业面更加窄,只能去一些钢厂当技术员或者研发中心或者研究所,还有小部分去学校当老师了。

从我的同学就业情况来看,很多都是改行了做专业相关的销售工作了。真正在研发一线的不多了。

至于清华北大毕业的材料学本科或者硕士,就算水平很高估计就业前景也一般般,博士会好一些,985学校A级学科博士或者中科院物理所金属所毕业的博士,可以去高校或者研究所。

这个学科真到了博士级别,找个工作不难,但是待遇不一定很好。因为你想去高校或者研究院都必须有点成绩,要干出成绩很难,重要是导师推荐,导师如果是院士或者行业大拿就另当别论了。首先你需要真的喜欢研发,每天看文献做实验分析数据真的比较枯燥,不喜欢的不要学这个。关键是要在硕士时跟对导师,名师才能出高徒,在这个行业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导师能在就业时帮你很大忙。

也有些博士出国深造,做出了一些成绩,以国家青年计划或者长江学者之类的身份回国,通常都能进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也会给不错的待遇,但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比例就很低了。博士毕业至少27岁吧,能够做出成绩至少30岁以上了。

这个学科国内研究水平确实不如国外,尤其是日本美国,你要想干出点名堂,恐怕出国留学也是必须的,研究环境和待遇比国内要好。但是这意味着你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学习、研究,还是那句话,不喜欢千万别来,你坚持不下来的。


风的力量wf


这很正常,我是湖北的,今年我家孩子高考684分过清华大学分数线,清华大学推荐专业是法学、人文社科和航机动三个专业,孩子喜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去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Leee试点班,并且同时是上海交大致远荣誉计划工科班学习。清华北大固然是第一第二,但是华东五校也非常不错。特别是交大、浙大、中科大、复旦、南京大学他们实力不错。


YQF3547


北大清华后30%分数的,可能会和复旦交大前20%分数有交叉,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对上海没有什么优势,而北大清华的品牌有相对优势,如果考生坚持自己专业兴趣或追求热门的话,这百分之二三十的考生会掉进复旦交大。比如一个考生非常喜欢数学,但他够不上北大数学系,又不肯去学北大的生物或地质,那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复旦数学系。复旦和北大的重复率还是很高的,甚至优势学科都重复。这种够北大分数线的学生,其实连科大浙大南大都几乎掉不下去了。更别说武汉大学。

现在大学招生,其实就是捉对厮杀,北大和清华掐,复旦和交大掐,科大和浙大掐,为了吃相好看一些,还弄一些提前批。但在优势专业面前,后者很难超越前者。就是复旦数学系的招生分数肯定干不过北大数学系,交大计算机也干不过清华计算机。在平行志愿前,复旦接北大,科大接复旦。据我所知,现在北航的最高分能翘到交大的分数线,他们已经非常高兴了。武大华科的分数线,比北航还要低十分。他们能从南大手里抢到机会已经很开心了,就不要去蹭北大了。北大清华是各地中学教育局的政绩,脸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