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导读

古代皇帝作为最尊贵的人,号称九五之尊,对于皇帝来说,别说臣子故意让自己难堪,就算臣子稍有不敬也可以大加处罚。但是在历史上却真切的发生过另外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臣子直接写信侮辱皇帝,而且言语用词极为不敬,甚至侮辱到了先帝以及皇室祖先头上去了。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九五之尊的皇帝

而这个皇帝也不是好脾气,在看到这种信之后也是怒火中烧,当场就发飙了——马上让人准备兵马去讨伐这个乱臣贼子。这其实很正常,毕竟作为天下共主的皇帝,被臣子指着鼻子连祖宗都骂完还要好声好气的讨好臣子,属实做不到。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但是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大玩笑:这次讨伐之后,皇帝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非但绝口不提之前的事情,反而对这个乱臣贼子言听计从,甚至还加以褒奖,甚至还对这个乱臣贼子加以封祖先担任过的王爵和官职,简直尊严彻底沦丧——这个皇帝和乱臣的故事就是唐昭宗和秦王李茂贞的历史记录。

一封来自“臣下”的侮辱信件的起源

大顺二年,被宦官把持朝政的唐王朝再次发生严重动乱,军阀李茂贞却在这场动荡中嗅到了一丝扩张的机会——曾拥立唐昭宗即位的宦官杨复恭因飞扬跋扈,这年八月被解除兵权并被派去凤翔当监军。不甘坐以待毙的杨复恭拒绝就任,两个月后逃往其养子时任兴元节度使的杨守亮处"积粟训兵"公开抗衡中央。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影视作品中的权宦

军阀李茂贞早就盯上兴元(兴元地处李茂贞管辖的凤翔藩南部)这块地方了,只要拿下这块地方,自己以后既可凭地势之险保障凤翔的南部边界安全,更能打开通向蜀中的大门实现以攻代守。正愁没机会将其吞并,如此一来,简直是送上门来的理由,于是军阀李茂贞马上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的疯狂向大唐朝廷效忠,表示自己对这种谋逆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希望大唐朝廷给个机会,让自己为大唐效忠一次。

在李茂贞看来,这事儿十拿九稳,毕竟大唐朝廷难不成还真要靠禁军去把叛贼杨复恭拿下?最后还不是要请求这些藩镇出手,既然这样,那自己把姿态先做足了,给大唐面子足够了,大唐没道理会不给自己这个出战的理由的。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动漫《不良人》的李茂贞美化形象

但是朝廷拒绝了,这让李茂贞简直不敢相信,朝廷什么时候这么有骨气、这么明智了?也不怪李茂贞觉得奇怪,毕竟他这次可是联合王行瑜、韩建等四位节度使大佬共同上表朝廷要求"出军讨之",并要求朝廷加封其为"山南西道招讨使",这个面子还是很大的,朝廷居然拒绝了?

为什么呢?李茂贞很快就得到了理由,原来是皇帝不愿意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影视作品中的唐昭宗

事实上唐昭宗很机智的发现了李茂贞的小九九,所以...朝廷更愿意和杨复恭和解,宁可和解也不能给李茂贞吞并兴元的机会:

"朝议从茂贞得山南不可复制,下诏和解之"。

按理说事情到这一步,李茂贞就应该收手了,但是显然唐昭宗也好,其他节度使也罢,可能都没有估计到李茂贞的决心有多大——李茂贞并没把这位年轻的新皇帝放在眼里,当年二月即联合王行瑜自行发兵攻打兴元。可能在李茂贞的眼里,圣旨就是一张草纸而已。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圣旨还是草纸?

唐昭宗什么态度呢?很有意思,在看到自己没办法约束李茂贞之后,性格刚烈的唐昭宗也只好妥协:

"乃以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这事儿就变得有意思起来,李茂贞又成为了一个忠臣——因为他是"奉诏讨贼"啊!这事儿起来了非常坏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各个节度使纷纷蠢蠢欲动,大唐的圣旨从这一刻也许真的成为了草纸,不过还好,毕竟此时还没有完全撕破脸皮...

一封来自“臣下”的侮辱信件的过程

李茂贞将杨复恭集团悉数歼灭,并且将兴元揽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后,这事儿按理来说其实就算结束了,但唐昭宗越想越气。于是不信邪的唐昭宗又下了一封圣旨:

"诏以宰相徐彦若镇兴元"。

笔者相信看到这封圣旨的李茂贞有点想笑,事实上李茂贞真的笑了,“你前段时间让我别去打杨复恭,我听了你的话吗?你凭什么觉得我这次能听话呢?”一句话,军阀李茂贞吃到肚里的肉,怎会因为草纸一样的圣旨就轻易吐出来呢?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古代节符

可怜的唐昭宗的脸再次被啪啪的打响——李茂贞为其义子李继徽求兴元留后一职,而且态度坚决地向皇帝讨要兵权符节:

茂贞违诏,表其假子继徽为留后,坚请旄钺,昭宗不得已而授之。自是茂贞恃勋恣横,擅兵窥伺,颇干朝政,始萌问鼎之志矣。既而逐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凤州刺史满存,皆夺据其地,奏请子弟 为牧伯,朝廷不能制。

这脸皮算彻底撕开了,节度使们都不瞎,看到李茂贞玩得这么嗨皮,马上纷纷效仿——攻池掠地之后皆由其子弟兵留守,一时间"朝廷不能制。"

于是故事的高潮来到了——唐昭宗在家里发了几句牢骚,朝廷大臣跟着附和了几句,然后李茂贞就听说了,于是挥毫写了一封信给了皇上,用词很是不敬:

大臣奏议言其过者,茂贞即上章论列,辞旨不逊,奸邪者因 之附丽,遂成朋党,朝政于是隳焉。昭宗性英俊,不任其逼,欲加讨伐。

那么,用词有多不逊呢?笔者罗列如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

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唐昭宗你这个小家伙,你也算九五之尊?你连你舅舅(唐昭宗舅舅被杨复恭杀了)都保全不了,连一个阉人家奴都不能宰掉,我都替你燥得慌,有时候替你想想啊,你这个皇帝以后要像你祖先(

唐玄宗逃难入蜀,唐僖宗逃难入蜀)一样逃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车驾要往哪里走呢?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唐玄宗:我好像听到有人在黑我

这封信骂的够不够狠毒?简直是尖酸刻薄至极——连带着皇帝、皇族先祖、宦官都一口气骂完了。唐昭宗于是就爆发了,毕竟别忘了当时的唐昭宗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呢,这种盛怒之下

不任其逼,欲加讨伐就显得很顺其自然。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唐昭宗:你忍吗?我不忍了!

一封来自“臣下”的侮辱信件的后果

农村里有一句老话,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骂人不骂娘。可是,很明显李茂贞不打算遵守这个古老的老话,于是因被李茂贞在皇帝尊严的伤口上撒盐的唐昭宗就打算狠狠收拾一下这个乱臣贼子,于是开始大点兵,其实此时的唐王朝中枢还是有一定军力的:足足三万人的神策禁军。

严格来说唐昭宗还是有一点优势的,比如说这三万神策禁军都是长安富家子弟,营养良好、装备精良以及师出有名,但是这些优势明显不具有决定作用,因为李茂贞这边有六万天天尸山血海里打滚的边军精锐——"禁军皆望风逃溃"是唯一的结果。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表情包:再忍忍就过去了

乾宁初, 命宰臣杜让能调发军旅,师未越境,为茂贞所败。茂贞乘胜进屯三桥,京师大震, 士庶奔散。

被唐昭宗寄予厚望的禁军到底是市井少年,仅仅看到敌人就吓得溃散了,现在唐昭宗面临一个更加可怕的结果,之前最多是李茂贞写信来侮辱自己,眼下其实李茂贞完全可以出现在自己面前来对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唐昭宗害怕了,这也很正常,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服软别无他法。

此人写信侮辱皇帝,惹得皇帝大怒兴兵讨伐,但最后只得加以褒奖他

唐昭宗:朕能怎么办,朕也很绝望啊

所以当李茂贞乘势追杀至长安城外的三桥,京师震动的时候,唐昭宗只能杀中尉西门君遂、李周潼以及宰相杜让能,李茂贞觉得这种事情干着很痛快,于是乾宁二年五月又来了一次,这次顺带着还留了个义子天天监视着唐昭宗:

天子乃诛中尉西门君遂、李周潼等谢之。茂贞严兵不解,势将指阙,抗 言让能之罪,诛之方罢...乾宁二年五月,茂贞与王行瑜、韩建称兵入觐,京师震恐, 天子御楼待之,抗表请杀宰相韦昭度、李谿以谢天下,移王珙于河中。既还,留其 假子继鹏宿卫,即阎珪也。

从这以后,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要禀告李茂贞、王行瑜。乾宁二年十一月,李茂贞恶趣味再度萌生,居然强迫唐昭宗下诏褒奖册封自己为秦王、中书令——众所周知,这是李唐太宗李世民未做皇帝前的爵位和官位,李唐几百年都没人敢用这俩封号。唐昭宗把列祖列宗的封号给了李茂贞,相当于认李茂贞做祖宗了:

"制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茂贞尽有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十五州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