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褚英做了什么,为何会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晕海的感觉


在现今辽阳东边的阳鲁山上,坐落着一处历史悠久的皇家陵园,它的主人是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弟穆尔哈齐及儿子达尔差四人。清廷入关之前,努尔哈赤曾经建都于此,所以,此陵墓又叫东京陵。在这片陵墓中,有一座小小的土坟,没有墓碑,在风霜雪雨中,显得那样的落魄孤寂。

这座坟子被当地人称为“太子坟”,里面埋葬着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如此显赫的地位,死后又为何受到如此冷落?

爱新觉罗.褚英,又叫爱新觉罗.褚燕,在1580年生于北背山城,母亲是和爱新觉罗家族一直联姻的佟佳氏——元妃,名字叫佟佳氏.哈哈扎纳青,是努尔哈赤的发妻。

而佟氏家族远在努尔哈赤攻占抚顺的时候,就投降后金,献出牛马钱粮,并且与努尔哈赤联姻。汉人投降入籍满族,需要改姓,佟姓就改成了佟佳这个姓。至康熙时期,佟家后人佟国维倍受重用,原因就在于此。

努尔哈赤幼年时期,投靠辽东名将李成梁,在李成梁手下作战勇猛,逐渐受到重用,因其脚底板有七颗黑痣,有天子之气,被李成梁知晓,欲捉拿会京,向万历帝交差。

危急时刻,李成梁的小妾偷偷放走了努尔哈赤。从此,努尔哈赤不再接受明廷控制。

在攻打尼堪外兰的过程中,李成梁误杀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明廷自觉理亏,让努尔哈赤出任建州卫,归还祖、父遗体,赐30匹马,外加30道敕书。其中,最重要的是敕书。它是女真和明廷开展贸易的凭证。正是凭借这30道敕书,努尔哈赤以辽东特产换钱,逐步壮大自己。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在长达半生的时间里,逐步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具有了和明廷抗礼的资本。

努尔哈赤起兵时,长子褚英刚满3岁。褚英在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环境中长大,成长成为一个勇敢曝烈、英姿勃发的勇武少年。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褚英功不可没。

万历二十六年,褚英和他的小叔巴雅喇、一等大臣费英东征讨东海女真的安褚拉库,一连攻取二十多座城寨,大胜而归。

万历三十五年,褚英和弟弟代善、叔叔舒尔哈齐统兵三千保护蜚悠城的部众,遭到乌拉兵的阻劫,褚英率先冲入敌阵,一举击溃乌拉兵,斩杀敌军3000人,缴获马匹5000匹,铠甲3000副。

此战打通了建州通往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通道,努尔哈赤非常高兴,赐予“阿尔哈图图门”的称号,有足智多谋之意。

之后,在宜罕山城的战斗中,褚英再次立功,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却在万历四十一年以后,没有了任何踪迹。翻遍整部《清太祖实录》,都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直到三十年后的《清世祖实录》里面才提到他,“太祖长子,亦曾似此悖乱,置于国法”。就是说,他可能是参与叛乱,被国法处置了。

康熙帝继位之后,曾经提到这件事,他说:“昔我太祖高皇帝时,因诸贝勒大臣讦(jie)告一案,置阿尔哈图图门褚燕于法。”康熙说褚英是被他的兄弟们和大臣们诬告致死的。

到底是叛乱还是被人诬告?里面又有怎样的内情?

褚英18岁开始领兵,22岁执掌白旗,34岁被确定为储君,是努尔哈赤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但是褚英年轻气盛、心胸狭窄,大多数时间是在战场厮杀,没有经过政治上的历练,在权利角逐过程中,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

褚英被确定为储君之后,还是容不下父王喜爱的“四大贝勒”和与父王“恩养共苦”的五大臣,一心想要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这就破坏了宗室集团和贵族集团的联盟,这对于后金来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褚英利用职权,私下逼迫四大贝勒和五大臣宣誓孝忠自己,并威胁他们如果不从,继位之后不会有好结果。在努尔哈赤健在的时候,他们如何能宣誓孝忠褚英?

这种赤裸裸的逼迫使兄弟和大臣们纷纷倒戈,上告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接到这些奏折后,把褚英叫到跟前,对褚英说:“这是你的四个兄弟和五个大臣告发你的文书,不实之处,可以申辩。”

这是一个绝好的台阶,只要褚英及时检讨自己的行为,有悔过自新的表现,努尔哈赤还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培养他。

但是,情商低劣的褚英顽固不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表示无话可说。

这下可惹恼了努尔哈赤,他让褚英代理国政,本就顾虑到他“从幼偏狭,无恤众之心”,希望经过从政的磨练,可以让他“弃其偏心,为心大公”。现在看来,褚英辜负了努尔哈赤的期愿,他很伤心,很失望,剥夺了褚英的权力,把他软禁起来,收回了他的部众和马匹,分给他的四位弟弟。

接下来,努尔哈赤西征乌拉,让褚英留守建州,又让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监视褚英,这明显是不信任褚英。褚英偷偷的烧纸诅咒努尔哈赤兵败,还扬言不让努尔哈赤进城。

这下,努尔哈赤对褚英彻底绝望,在万历四十三年,建立后金的前三个月,努尔哈赤下令处死了褚英,这一年,褚英36岁。

努尔哈赤年迈之后,非常后悔杀死儿子褚英。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召集诸子焚香设誓“吾子孙中纵又不善浙,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应)具怀礼仪之心,以化导其愚顽。”


品读春秋001


在继位人选上,努尔哈赤从未看好过褚英,相对来说他更喜欢二儿子代善。

长子褚英,从幼年起就心胸狭隘,贪婪刻薄,情商极低,智商垫底,肯定不会善待四兄弟,五大臣,这些努尔哈赤都知道,但是如果越过褚英,直接指定代善的话,那么出现的问题会更大,所以褚英是努尔哈赤无奈下的选择。

从当时的政治背景、集权紧迫性、努尔哈赤的健康程度等等方面考量,都没有必要把褚英过早的推至“储君”位置,而努尔哈赤自言只是希望褚英通过掌管国家大事,改变心胸狭隘的习气,成为宽宏大量的人,没想到结果却落个“捧杀”褚英的结果。

褚英和代善都是元妃佟佳氏所生,同属嫡子,褚英出生于万历8年,死于万历43年,虚岁也才36。

褚英和代善兄弟俩还小的时候,佟佳氏就已去世,而当时正努尔哈赤正处于艰苦创业的初级阶段,天天刀口上添血,要么东征西讨,要么东奔西跑,要么东躲西藏,当时也没有什么彪悍的实力,属于夹缝中求生存。

不稳定生活造成努尔哈赤对对两个孩子管教较少,可以说,褚英和代善是在颠沛流离中成长起来的,而且他俩也没怎么享受过母爱,所以对于亲情这种稀缺资源不以为意,两个人都是这样,对努尔哈赤都非常不孝,代善抢努尔哈赤的宅子,抢努尔哈赤的老婆,还抢自己长子岳托的资源,虐待次子硕托,而褚英则是抢夺一切,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努尔哈赤的老命顺便捎上。

当时女真人的生存状态就那样,褚英兄弟凄苦的幼年、少年经历并非个例,比如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八岁的时候,父母为仇家所害,因为藏得比较隐蔽才逃出升天,为了给双亲报仇,苦练武功,五年后,年仅十三岁的额亦都在夜晚手持钢刀手刃仇人,并投奔姑父穆通阿,在这里他结识了过路的努尔哈赤并自此追随。

那个时代,中原的孩子成熟早,而生存环境恶劣的女真族更是如此,褚英的戎马生涯起始于十九岁,为了报复布占泰的袭扰,褚英率兵一千大胜而归,缴获人畜万余,对于褚英的战功,努尔哈赤也不吝赏赐,封褚英洪巴图鲁、贝勒。

此后褚英跟着努尔哈赤东征西讨,能征善战的本色凸显无遗,在万历三十五年的时候,褚英与弟弟代善、叔叔舒尔哈齐再战布占泰,在布占泰人数占优且是偷袭截杀的情况下,褚英对士兵们说,我的父亲努尔哈赤,向来能征善战,本次虽未亲征,但有我兄弟二人在,你们无需害怕,布占泰(没什么了不起)也曾被我们擒拿,以铁链锁住脖子,我们赦免他的死罪,他现在才有机会继续统治乌拉,你们不要以为他兵多就占有优势,兵多这种优势难敌我国之威,战则必胜。大意就是布占泰是手下败将,努尔哈赤大名敌方的部队闻风丧胆,不足为惧。

就这样,兵力相差三倍多,老兵痞舒尔哈齐都萌生退意的情况下,褚英、代善率先厮杀,成就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后来,褚英、阿敏又率领五千部众攻打乌拉部,并迫使布占泰再次订立盟约,在努尔哈赤积蓄实力的初期阶段,褚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褚英的嚣张跋扈也渐渐显露出来:

他对他的弟弟们说,你们不要违抗我的命令,而且我说的话也不许告诉大汗;

不允许你们背叛我,和我关系不好的弟弟和大臣,等我做了大汗后就直接杀掉。

褚英的弟弟们对褚英嗣位本来就不服,而论军功,五大臣任意一个都不比褚英少,同样看不惯这个生瓜蛋子,所以,虽然贝勒、大臣们本也勾心斗角,但在废掉褚英这件事上,大家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可想而知这褚英多遭恨吧。

皇子、大臣们把褚英的恶行及恶言恶语都报告给努尔哈赤,对于众怒,努尔哈赤不敢不加小心,他询问褚英,兄弟、大臣们说的是否属实,褚英认罪。

努尔哈赤则对他说:

我分给你国人足五千户、牧群八百、白银一万、敕书八十道,这些资源远比你的几个弟弟要高得多,你不但不知足,还要抢夺兄弟的微薄财物!

结果:

努尔哈赤把褚英和四大贝勒的人口、财物放到一起,五人平均分配,这意味着,从这时候开始,褚英不单在政治上失势,其经济权益也被剥夺。

以后的资源兄弟平分了?褚英没这机会,因为被雪藏的他再也没有参加过战斗,没有军功,没有部属,自然也就不会再分给他资源。

褚英非但没有深刻反省,反而愈加嫉恨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征乌拉,出征不带褚英,守城安排了阿敏和莽古尔泰,没褚英啥事,新仇旧恨之下,褚英对几个心腹说,他无法容忍财产被夺,如果起事你们会跟随我么?

褚英先以符咒书写努尔哈赤、四贝勒、五大臣的名字“望天地焚之”。

并对其他人说,希望此次出战,我军能被乌拉部打败,一旦他们战败回城,我将不允许努尔哈赤和我的几个弟弟入城,他的意思就是兵变夺权,很儿戏是吧,城里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哪个也不比他差,他是怎么想的呢。

努尔哈赤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震怒,本来要将褚英直接处死,但是又怕后人有样学样,所以暂时将他羁押起来。然而褚英即便被幽禁,也还是不思悔改,两年后,努尔哈赤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将褚英处死。

这件事是如何泄露出来的呢?专门为褚英书写咒语的人,担心被努尔哈赤发现,自己会被处死,惊惧之余,留下遗书,自缢而死。其他三人见出了人命,都怕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二人会举报此事,所以商量一下,一起抱团举报了褚英。

褚英的凄惨下场是咎由自取,代善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努尔哈赤对其本不看好,他看好代善,而代善的勇武不下褚英,智商则高上一个等级。

不止褚英能征善战,以少胜多,代善也是如此。

努尔哈赤亲征,统兵三万进攻乌拉布占泰,努尔哈赤也犯了他弟弟舒尔哈齐的毛病,对此次军事行动缺乏信心,在代善的再三劝说下,才勉强同意继续,而代善身先士卒,奋勇厮杀,没多久就击溃了敌军,歼敌万人,乌拉就此覆灭。

再比如天命三年,努尔哈赤誓师发兵,进攻抚顺,但转天就下起了大雨,努尔哈赤见天气环境不利于作战,决定撤回休整。

又是代善苦劝:

首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与明朝的关系掰就掰了没有复原的可能,除非努尔哈赤放弃通过三十五年获取的一切资源,因为明廷是不会允许他一支独大的,其他部族还是要恢复“自治”状态,很显然,这种结果努尔哈赤无法接受。

其次,几万大军调动,明军的斥候也不是死人,这种异动肯定会回报守军,一旦错过这个时机,让大明加固城防,再加上后金部队本就不善于攻城战,那么再想夺城拔寨,无异痴人说梦。

再次,大雨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没有人会想到有人会在这种天气行军、攻城,利用明军的麻痹大意,才好成事。

正是代善的建议,坚定了努尔哈赤进攻抚顺的决心,此战令努尔哈赤抢夺了大量战争资源,仅仅人畜俘获就高达30万,大大加强了后金大后方的生产力和自我供给能力。

萨尔浒大战真正的战阵,除对付杜松部的时候代善处于防守位置外(努尔哈赤主攻),针对刘綎、马林部队的歼灭战中,代善都处于一线冲锋位置,勇武绝不下褚英。

反观爱新觉罗褚英,尤其是头脑和大势的判断上,比代善差了很远,本来努尔哈赤就喜欢二儿子代善,选择褚英只是无奈之举,代善能那么争气,也算后继有人,而褚英又这么不思悔改,尤其令努尔哈赤不能容忍的是褚英的诅咒和意图叛乱,所以他的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今通史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从小就跟随父亲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十八岁的时候,就因屡立战功被赐号洪巴图鲁,封为了贝勒。后来又与弟弟代善一起在对乌拉部的战斗中有突出表现:缴获了战马5000匹,铠甲3000副,最后凯旋而归。又受到了父王努尔哈赤的嘉奖,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



由于褚英骁勇善战、战功卓著,又是大汗长子,所以努尔哈赤就选定了褚英为自己的接班人。为历练褚英,提高其执政能力,努尔哈赤把许多军政大事都交于褚英来做。但,褚英却居功自傲起来,他为政不仅没尽到职责、为弟弟们做好典范。还变得狭隘、自私。他仗着自己的威望与权势,威胁他的几个弟弟。还公开宣称:“哪个敢与我作对,日后我坐上汗位,定将他处死。”。

褚英的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都不是善茬,都不愿被人颐指气使,都不愿久居人下!所以,这几个兄弟结成联盟,向父王控告了褚英的不当言行。努尔哈赤一听懵圈了,我还没死这家伙就敢这样对待弟弟们,一旦生死了,岂不是要弟弟们脑袋搬家吗?如此浅薄无知、嚣张跋扈怎能继承汗位呢?



担忧归担忧,努尔哈赤还是念及褚英过往的功劳,只是进行了批评教育,也没有重重处置他,不过褚英从此被父亲剥夺了权利。努尔哈赤不敢再重用这个长子了,带兵出征打仗时,基本把褚英放在了一边。褚英如果能及时反思,从此安分守己,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但,褚英没了兵权和实力就不自在、不冷静。终于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褚英没闭门思过,父亲的训斥对他来说是耳旁风,一点没有起作用。有一次,父亲带领他的几个弟弟出征乌拉部,让褚英留守城门、坐守后方。这个失落的家伙居然起了造反之心:他在城中烧纸祈祷,诅咒他的父王努尔哈赤出征全军覆没,并不得好死。还不计后果、丧心病狂地开始策反自己的亲信和嫡系,企图在父亲归来时紧闭城门,不让父王和诸位兄弟进城。真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这事又被人告诉了城外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杀伐果断的人,一番紧锣密鼓的布置后,已做好了应对一切不良后果的准备。

褚英的阴谋没能得逞,众叛亲离的味道不好受。自己又 势单力薄,心情更加沮丧。他预感:以后的日子再也不会被父王待见了,他在君臣中的威望与地位也大大降低了。这样的状态下,他有心谋反也组织不起队伍了。由于自己胡作非为、倒行逆施,致使自己声名狼藉了。曾经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褚英只能悄无声息地躲了起来。

努尔哈赤征战回城后,立刻将褚英揪出,并幽禁了起来。后来在众人的口诛笔伐中,努尔哈赤终于看出了长子褚英跳梁小丑的的真面目。在公元1615年8月,努尔哈赤毅然决然下令处死了长子褚英。曾经骁勇善战、威振四方的褚英就这样挂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自打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攻打仇人尼堪外兰算起,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经过32年的战争,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大部,是明朝在女真部落中个“代言人”,官至正二品的龙虎将军,可以说,努尔哈赤家族是煊赫一时。但之后发生的两件事,令明朝颇为震惊。一是舒尔哈齐幽禁致死;二是努尔哈赤杀了自己的长子褚英。

幽禁舒尔哈齐

作为同甘共苦打江山的两兄弟,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加上战功卓著,心态有点膨胀。

  1. 因舒尔哈赤排行老三,明朝称其为三都督(努尔哈赤时任都督)。北京朝贡时,明朝是按努尔哈赤的标准,赐宴舒尔哈赤;

  2. 舒尔哈赤对朝鲜使者讲:日后若送礼物,不可将我们兄弟分出高低。

表明了舒尔哈齐要和努尔哈赤,平等地分享打下的江山。其本人也是倾向明朝的,而哥哥骨子里是“反明”的。

如此,兄弟两个政治理念的不同,产生了裂痕,在远征哈达部及乌碣岩两场战役中,舒尔哈齐因不听指挥,怯战,被剥夺了兵权,进而想率部另立山头,等于分裂后金集团。从而被努尔哈赤幽禁,郁郁而终。类似的人生轨迹也发生在,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身上。


能征善战的褚英

褚英,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努尔哈赤起兵之时,时年三岁,是跟着父亲经过血雨腥风的。

《清史稿》记载:岁戊戌,太祖命伐安楚拉库路,取屯寨二十以归。赐号洪巴图鲁,封贝勒。

此役年仅19岁的褚英,远征安楚拉库路,夺取20多个屯寨,被赐号“洪巴图鲁”(大英雄)。“巴图鲁”意思是英雄,加上“洪”是加重分量。其后跟随叔父舒尔哈齐,在乌碣岩之战中,抵制叔父以“白光”为凶兆,要撤兵的命令,出其不意,以少胜多,因功封为“广略贝勒”。次年,褚英更是与弟弟代善率部,一举攻占了乌拉部的城池。(《清史稿》:偕贝勒阿敏伐乌喇,克宜罕山城。)

目光短浅的褚英

一方面是褚英战功卓著,一方面是努尔哈赤年老,力所不逮,需要有意识的培养接班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宣布褚英以嫡长子身份,处理国家政务。但代理国政的褚英并没有改变其心胸狭窄的缺点,眼光也太过短浅。当时的四大贝勒、五大臣等后金高层,都无法与其共事,竟然背着努尔哈赤,命令四大贝勒、五大臣:

  1. 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做。不要告诉努尔哈赤;

  2. 努尔哈赤死后,兄弟的财产得重新分配;
  3. 要听话,否则登上汗位,就把你们都干掉。

软硬兼施地布置了努尔哈赤身后事。言外之意,不仅盼着努尔哈赤早死,而且亟不可待地要争夺四大贝勒、五大臣的财产。这不是政治上的低能,是什么?四大贝勒、五大臣心存顾忌,但为了保命,也只能情况上报努尔哈赤。

执迷不悟的褚英

知晓情况的努尔哈赤,慎重起见,拿着每个人写好的材料,与褚英当面对质。政治上低能的褚英,倒也诚实(《满文老档》:长子答曰:我无言可辩)。虽然痛心,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长子,而是将其暂时疏远。之后远征乌拉、东海的多次用兵,褚英都没随行,努尔哈赤令其闭门思过,望其回心转意。但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让努尔哈赤失望了,被“冷冻”的褚英变得丧心病狂,不再关心自己父亲、弟弟出征胜败以及生死,竟然说出:出征乌拉打败了才好,我就不让己父亲和弟弟进城了。同时,还对天焚烧,写满努尔哈赤、四大贝勒、五大臣咒语的符,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愿望达成。

仆人因害怕,告知努尔哈赤。事情败露,褚英被逮捕。可以说,在考虑如何处置褚英的问题上,其内心是挣扎的,一边是屡立战功的长子,却又“望之不似人君”;一边是其他子侄及大臣后面的可能开创的新王朝。极具政治家魄力且年迈的努尔哈赤,两年后选择了后者,下令处死了褚英。(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

后记

生产力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的努尔哈赤家族,拥有英勇善战的优点,可也“汉化”有限,即受汉人经典理念影响有限,据说努尔哈赤最喜欢看得是《三国演义》。子曰: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意思是拥有勇、刚的特点而不以学习来修正,便会胡作非为(乱),狂妄自大(狂)。无论是褚英之前的舒尔哈齐,还是褚英之后的阿济格,以及褚英都体现了这一特质。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爱新觉罗·褚英(1580年-1615年),努尔哈赤的嫡长子,曾经一度代掌过国政,地位极其尊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也是努尔哈赤儿子中较为出色的一个,曾经极受父亲努尔哈赤的器重,可能力出色和受父亲喜爱的他,终究没有没有坐稳这个“太子之位”,先被夺权圈禁,再被父亲赐死,年仅三十六岁。那么他究竟做错了什么,让这个后金的汗位继承人反遭赐死。

褚英早年的功勋

褚英在四岁时,父亲起兵,被父亲带在身边,幼年即在刀光剑影的环境下生存。公元1598年,十八岁的褚英被努尔哈赤派去征伐安楚拉库,褚英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夜晚奇袭安楚拉库,攻取城寨二十多处,其余城寨尽皆望风归降,获得人畜共万余。取得这一战果之后就被父亲努尔哈赤册封为洪巴图鲁,进封贝勒。

公元1607年,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图阿拉归服努尔哈赤,请求努尔哈赤派兵前去护送其家眷前来建州,努尔哈赤当即派出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统兵三千前去蜚悠城执行这一任务。

夜晚,大军带着蜚悠城主家眷返回时,行至乌碣岩,遭到一万多乌拉兵拦截,舒尔哈齐见敌众我寡,准备撤军,固守山前。但是褚英和代善立即鼓舞士兵,认为乌拉首领原来就是我们的俘虏,我们将其放回去,今天我们还有能力将其抓回来。扈尔汉等将领率200人与乌拉兵前锋冲杀,派五百人在山上守护蜚悠城主家眷,褚英和代善各带五百人从左右夹击乌拉军。褚英率先发动攻击,势如破竹,杀声震天。乌碣岩一战,乌拉军死伤三千余人,乌拉大将博克多也死于此役。回去之后,褚英被赐与“阿尔哈图图门”尊号,大意是足智多谋。

之后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中,屡立战功,被父亲受命执掌国政,时年二十九岁。但这场战役,也让褚英得到更大的权利,因为自己的叔叔舒尔哈齐在这场战役指挥不当,且舒尔哈齐的下属常书、纳齐布公然临阵脱逃,努尔哈赤本就对弟弟舒尔哈齐的权力日渐强大极为忌惮,当即准备杀死这二位临阵脱逃的,来削减舒尔哈齐势力,但是舒尔哈齐不准,致使兄弟二人矛盾激化,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其踢出权利中枢,这舒尔哈齐可是建州军里的仅次于努尔哈赤的二号人物,舒尔哈齐被打击,褚英被努尔哈赤重点栽培,权利进一步扩大。

公元1611年,舒尔哈齐在走投无路之下被努尔哈赤幽禁,死于幽所,这样一来褚英就成了继承人,并成立建州军里面的二号人物,权势到达顶峰。


所以关于其死因,从史料中可以得出

得罪开国五大臣和诸弟

褚英在军事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是在政治上却很幼稚,在得到父亲的栽培之后,权势达到仅次于父亲努尔哈赤的地位,由于长期生长于军旅,粗暴野蛮,目中无人,对这些元勋极其的不尊重,当年这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随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这些元勋至少也是褚英的叔叔辈,但是褚英专权军机和裁决政事的时候,对这些叔叔辈毫无谦恭请,十分野蛮。

对自己的兄弟和堂兄弟更是显出自己的兄长本色,完全让自己的弟弟们,对自己完全没有好感。

作为储君,不及时拉拢这些兄弟和朝中功臣,反而因为自己使这双方结盟,共同对付自己,这储君的位子就充满变数了。

辽阳大战之时,褚英因为醉酒贻误战机,努尔哈赤本想放自己儿子一马,奈何五大臣联合诸位贝勒请求努尔哈赤严查褚英的渎职之罪,努尔哈赤面对五大臣和自己的子侄与褚英之间斗争,努尔哈赤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一个抉择,权衡之下,努尔哈赤选择了五大臣和诸位子侄一方,解除褚英兵权,并将其留守建州反省,在之后的战争中,褚英一直留守建州,再无其出征的身影。

在进攻乌拉部的两次战争中,褚英在家反省,但其并不思过,居然焚香祷告希望自己父进攻乌拉部失败,被努尔哈赤知道后,于公元1613年圈禁褚英。五大臣和诸位贝勒再次向努尔哈赤控告褚英,罪状有三:挑拨离间,致使大臣与贝勒们不和;公然索取诸弟的财物;恐吓大臣与诸位贝勒,并扬言即位后杀死与其作对之人。

但是努尔哈赤还是给了褚英机会,并将其放了出来,只要其认错悔过就好,但是褚英固守己见,拒不认错。这时候,努尔哈赤才正式开始削减褚英权利,尤其是褚英当父亲与诸位弟弟出征在外时,居然祷告上天希望父亲失败,这样就在建州的褚英就不会放自己的父亲与弟弟进城,这样的行为被告发后,努尔哈赤将褚英以不思悔改为名赐死。


浮人语

褚英在1613年就因战功和自己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继承人身份,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被努尔哈赤打击,失去了继承人的身份,令人侧目。但是究其原因还是自身问题,不懂得拉拢臣子与诸弟与自己同盟,反而使他们结盟与自己为敌,处处遭受他们的打压。

而自己嚣张跋扈也是一个问题,1611年,建州军二号人物舒尔哈齐被赐死,1613年这新任的二号人物褚英又惨遭圈禁,这之间就间隔两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此时随着努尔哈赤的地盘不断的增大,权势也随增大,努尔哈赤是非常小心自己身边的强权人物的,但是褚英在自己权力增大后,嚣张跋扈,必然会遭到打击,毕竟这权力面前,让多少父子相残,兄弟阋墙。


参考文献:

《清史稿·列传三·诸王二·太祖诸子一》


海浮人


爱新觉罗·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因战功显赫,一度被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但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年仅36岁,常说虎毒不食子,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万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这年努尔哈赤21岁,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只有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直跟随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时常有刺客来袭,努尔哈赤就将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儿东果格格藏在板柜底下。褚英的童年就是在这种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环境中长大,这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

褚英18岁时就披甲执锐,奉父命讨伐安楚拉库,连夺敌军二十余寨,获人畜万余,少年褚英一战成名,并因功赐予他“洪巴图鲁”的称号,晋封贝勒。相信大家对“洪巴图鲁”并不陌生,因为鳌拜等也有过这样的封号,这里在满语里表示的是“勇士”。

褚英人生中的第二次辉煌之战是发生在万历三十五年,蛮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图阿拉归服努尔哈赤,请求努尔哈赤派兵前去迎护家眷和部队,努尔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统兵三千前往蛮悠城。护送队伍在一个名叫乌碣岩的地方遭到乌拉兵的围困突袭。

由于敌众我寡,舒尔哈齐畏敌不前。褚英和代善主动出战,他们一边在山上立栅扎营,派兵守护穆特黑的家眷和部队,然后兵分三路夹击敌军。褚英率先冲入敌阵,无人能挡,乌拉兵兵败逃窜。这一次斩杀乌拉兵3000多人,获马5000匹,甲3000副,乌拉大将博克多也被代善擒斩了。乌碣岩大战削弱了乌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通道。

努尔哈赤欣喜万分,以褚英奋勇当先,赐以“阿尔哈图图门”的尊号。而这“阿尔哈图图门”是满语足智多谋的意思,可见努尔哈赤对这个儿子有多器重。

此后,在宜罕山城等战役中,褚英也是军功卓著,为努尔哈赤完整女真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建立后金的卓越功臣。

万历三十九年,努尔哈赤已53岁,开始对身后事进行安排,次年六月,褚英因是皇长子又屡建战功,被努尔哈赤正式册立为太子,并授命执掌国政。

褚英战功显赫,少年得志,成为太子后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为了树立个人威信,不惜处处排除异己,其中被他视为眼中钉的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是鄂尔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汗,每个人都是狠角色;“四大贝勒”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拜勒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褚英监国期间,就开始着手削减“开国五大臣“和“四大贝勒”的权利,这让他们人人自危,为求自保,这帮人被逼成一个团队,开始进行反击。

这帮人开始连起手来告御状,称褚英虽然位居太子的尊位,却有不臣之心。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褚英存在的问题。

最终,褚英权力被剥夺,褚英从被立储君到最后失去执政权力,仅仅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虽然受到重处,但褚英仍不能够清醒,而一味的抱怨和仇恨。

据史料档案记载:“长子阿尔哈图图门,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于高鹏,经过两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遂于乙卯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根据这段史料,努尔哈赤下令将褚英囚禁,两年之后,褚英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年仅36岁。

在辽阳东郊阳鲁山上,有一处青砖素瓦的皇家陵园。清朝入关前,因努尔哈赤建都东京(辽阳古名),曾一度将祖茔迁于此,故被敕封为东京陵。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奇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墓,其中褚英的陵墓被当地百姓称为“太子坟”。

然而褚英之墓远无皇家陵寝的风光,不仅面积小到不及舒尔哈奇陵寝的一半,墓前也是落寞孤寂,连一座石碑都没有。






浅谈古今历史


褚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母亲是元妃佟佳氏,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是褚英的同母弟弟。关于褚英的死因,历来有很多种说法,影视作品中也有一些演绎,那么究竟真相如何呢?我们还是从史料中找寻答案。

《清史稿》中的记载

褚英屡有功,上委以政。不恤众,诸弟及群臣愬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咀咒,幽禁,是岁癸丑。越二年乙卯闰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清史稿·列传卷三·太祖诸子》

按清史稿褚英列传中的说法,褚英因为屡立战功,所以努尔哈赤想培养他当接班人,除了打仗,部分政务也交给他处理了。但褚英这个人应该是情商不够,对别人比较暴虐,这其中也包括大臣和他的弟弟们。于是大家为了以后不被褚英这样的“暴君”统治,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的种种劣迹,导致了褚英被努尔哈赤所疏远。

在这种情况下,褚英没有想着怎么挽回父亲的欢心,怎么和其他人缓和关系,反而向上天抱怨诉苦,诉苦的方式也很低级,居然是在纸上写好后烧给老天爷。这里面就涉及一个既严肃又幽默的事了,由于纸烧了之后变成灰,没有人知道褚英究竟写了什么,褚英自己说是向上天诉说自己的委屈,但在大臣和他的那些“好弟弟”们嘴里,也可以说成是向上天诅咒努尔哈赤,反正只有一堆灰,随便怎么说都可以。

于是褚英就这样被努尔哈赤囚禁了,两年之后,褚英死在了囚禁之地。至于是努尔哈赤赐死还是褚英自尽亦或是病死,都没有详细描述。所以《清史稿》中的这段话,语焉不详,如何“不恤众”又是如何“不自得”以及死因都没有写,所以对我们探究真相帮助不是很大,只能大致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明人以为谏上毋背明,忤旨被谴。——《清史稿·列传·卷三·太祖诸子》

这句话同样在褚英的列传里,不过比较搞笑,大明的人认为褚英是由于劝努尔哈赤不要背叛大明,这才惹怒父亲被囚禁起来的。这明显是明人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类似于后来“大清天国上朝”“英国岛夷”这种思路。褚英战功赫赫,一心为爱新觉罗家族打江山,他觉得打下的越多他以后得到的越多,这样的人会心向大明,有忠君思想吗?所以只简单说一下,不做深究。

先是太祖将授政于褚英,褚英暴伉,众心不附,遂止。褚英怨望,焚表告天,为人所告,自缢死。——《清史稿·太祖本纪》

在努尔哈赤的传记里,褚英获罪的过程更加简略,内容与褚英传记里写的基本一致,但提到了最后的死法,是自己上吊而死。由于没提到努尔哈赤有赐死的行为,单从字面上理解,似乎褚英是自己畏罪自尽或者是没有勇气和希望继续活下去,所以选择了自我了断。

《满文老档》中的记载

那么这就是事情的真相了吗?总觉得太过于简略了,不过好在除了《清史稿》以外,还有《满文老档》。实际上《满文老档》才是正经的官方史书,是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记载天命纪元前九年至天命十一年(1607~1626)、天聪元年至六年(1627~1632)和崇德元年(1636)共27年史事。

聪睿恭敬汗思虑之:“我若无子,夫复何言!今我欲令诸子掌政。若令长子当政,而长子自幼心胸狭窄,并无治国宽大之心怀。倘令其弟当政,但焉能弃其兄而令其弟执政?为父我若荐用长子,使之专主大国、执掌大政,或可弃其偏心而存公诚之心耳。——《满文老档》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努尔哈赤实际上早就知道褚英心胸狭窄的德性,只不过觉得废长立幼不好,同时抱有幻想,如果让他执掌大权之后,他或许会有些王者气度出来,这才决定让褚英当继承人,处理政务。

结怨於所擢用之身同父汗之五大臣,使之彼此不睦。施虐於聪睿恭敬汗爱如心肝之四子。——《满文老档》

只可惜褚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执政之后也没有改变胸襟,和开国五大臣,以及几个年纪稍长的弟弟都关系不睦,甚至虐待弟弟们,逼他们发誓

“不拒兄言,不将我之所言告於父汗”,听哥哥的话,不许告诉父亲。褚英还公开放言:“凡与我不睦之诸弟及众大臣,待我即位后皆诛之!”这样就有点丧心病狂了,一点不给别人留活路的后果只能是,别人也不给他活路。

于是五大臣和四兄弟联合起来,把褚英的种种暴行全部写下来呈交给了努尔哈赤,他们控告褚英的“罪状”是:第一,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第二,声称要索取诸弟贝勒的财物、马匹,引起诸弟不满;第三,曾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当努尔哈赤把这些罪状拿给褚英看时,褚英“无言可辩”全部承认,倒也不失光明磊落。此后努尔哈赤逐渐削弱了褚英的权势,几次出征都没带着褚英,留下他看家的时候都委派了一些其他人,实际上就是把褚英架空了。面对这种情况,褚英没有选择赢回父亲的心,而是告诉手下党羽我没权了就快死了,我死了你们也不会有好下场,以此来激励手下,似乎是要准备谋逆。

父汗率兵往征乌拉后,长子不但不为父汗与势均力敌之大国相战之成败而忧虑,竟将出征之父汗、诸弟及五大臣等书於咒文,望天地焚之。且与僚友曰:“愿出战之我军为乌拉击败。被击败时,我将不容父及诸弟入城。——《满文老档》

原来褚英真的是诅咒父亲,还捎带上五大臣和弟弟们,期盼努尔哈赤兵败,这样败军回来之时,褚英要将父亲弟弟们拒于城外,自己篡权夺位。只可惜,替他烧咒文的人知道办了这件事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褚英都不会让他活了,于是上吊自杀了。另外几个手下见这个人自杀了,一害怕就去告发了褚英。东窗事发,褚英彻底失势了,自此努尔哈赤将其囚禁起来。

汗欲杀长子,又恐后生诸子引以为例,故未杀之。——《满文老档》

努尔哈赤本来是想杀了褚英,不过他担心给后世子孙会效法自己,大肆残杀宗室皇亲,于是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了。只不过囚禁的两年生涯中,褚英毫无悔过之心,终于使得努尔哈赤动了杀心。

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褚英的封号,译为“广略”),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无圈点老档》

努尔哈赤最终还是处死了他的长子、为后金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褚英。这个《无圈点老档》可以看成是《满文老档》的原始版本(《满文老档》有多个版本,清朝以及后来的日本人曾多次修缮抄录),通过这里的记载,我们终于将褚英的死因完全还原了。而之所以如此复杂之下才能得知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的全过程,无非是清朝后世之君“为尊者讳”,不想开国皇帝有一个杀子的污点,这也是史书记载中常有的事。

结语

褚英死后,被葬在了东京陵,和褚英作伴的还有与他人生经历十分相似的亲叔叔,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以及其他一些宗室。当地人称褚英的墓为“太子坟”,这多少对褚英的在天之灵稍有慰藉吧。天家无情,我想褚英临死前大概会后悔生在了爱新觉罗家。


大黄扯点历史


爱新觉罗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长子,母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清。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开始逐渐让褚英带兵并主持一部分军政事务。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和褚英不和,於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於言表,后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在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的8月22日,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下决心处死。


赤壁寡哥


帝王之家,除了亲缘关系,还结成了各种政治关系,内部争斗时有发生,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对外战争,努尔哈赤的家庭就是如此。

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努尔哈赤一家同甘共苦,一致对外。在消灭完部分敌人,逐渐壮大的时候,家族势力也开始膨胀,最终酿成父子兄弟相残的悲剧。扳倒舒尔哈齐后,努尔哈赤又亲自除掉了亲生儿子褚英。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所生,在兄弟中排行老大。褚英出生时,努尔哈赤处于起兵前夕,处境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就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自己的童年。不过事情有坏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褚英从小见惯了刀光剑影,加上长辈的栽培,长大后骁勇善战,富有谋略。

十八岁时,褚英便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还创造了一系列战绩。征战安楚拉库路,凯旋后还被赐号洪巴图鲁,封贝勒。巴图鲁是满语英雄、勇士的意思,前面特加“洪”字,以增加其分量,区别于其他。

后来,褚英作为副将随叔父舒尔哈齐出征,参加乌碣岩之战。舒尔哈齐比较迷信,看天象不好,准备中途班师回朝。褚英坚决反对,并出其不意,以少胜多,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汉译为“广略”,史称广略贝勒。次年,褚英再次告捷,一举攻下乌拉部的宜罕山城。年轻的褚英已经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武精神,为统一女真各部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努尔哈赤赏识。

除了军事才干,努尔哈赤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期待着能够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但他过于自负,性情孤傲,心胸狭隘,报复心强,又容不下他人意见。

随着事业蒸蒸日上,努尔哈赤也越来越老,但军政事务也越来越多,他便有意让褚英代为处理政务。努尔哈赤的儿子很多,为何偏偏选中褚英呢?

一、褚英作为长子又有战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顺理成章。如果选择其他小贝勒,褚英作为兄长,力量又强,势必不服,容易出乱。

二、进一步考察褚英的才能,看看他是否是合格的人君之选,也试探一下其他各方的反应。

作为父亲,努尔哈赤希望褚英能够在辅政时改掉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褚英只是军事人才,并非政治家,努尔哈赤对他的期待纯属一厢情愿。褚英不仅没有克服自身缺点,反而变本加厉。他代理朝政后,处事不公,心术不正,对兄弟傲慢无礼。

代善等四大贝勒,皆为努尔哈赤所倚重之人,都无法同褚英共事。更糟糕的是,褚英竟瞒着努尔哈赤,要求四大贝勒与自己一起对天发誓,逼他们只对自己忠心。

同时,褚英还威胁兄弟以及“五大臣”,将来继位后要重新分配财产,凡是与自己关系不好的,都会被清理。“五大臣”即努尔哈赤所“信用恩养,同甘共苦”的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汗、何合里、安费扬古。他们早年追随努尔哈赤,功勋卓著,地位崇高。褚英倒行逆施,自然难以服众。

四大贝勒与满清“五大臣”受到褚英的威胁,于是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努尔哈赤让他们每人写一份材料。他们各写文书,控告褚英的罪名是:

一、拨弄是非,让“四大贝勒”、“五大臣”关系不和睦;

二、扬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三、声称要索取诸弟的钱财。

努尔哈赤为了慎重考虑,还是给了褚英申诉的机会。但褚英表示无话可说,实际上就是承认自己的罪行。努尔哈赤对此深表失望,权衡利弊得失后,毅然决然地站在四大贝勒一方。从此以后,努尔哈赤对褚英日渐疏远,征讨乌拉、出兵东海,多次征战也没派遣褚英,只是命令他留在家中,相当于解除了他的权力。

褚英不知悔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努尔哈赤的处分也不服,多次表达不满情绪。失去权力,让他产生怨恨,怨恨一旦产生,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褚英不仅不关心父亲打仗的胜败,反而将诅咒父亲、四大贝勒、五大臣的咒语写在纸上,对天焚烧,祈祷上天让他们打败仗。

褚英的狂言乱语,令他的仆从也感到害怕。有一个仆从,因担心被处死而自尽。这也让另外几个仆从感到恐惧,觉得跟着褚英随时会丢掉小命,于是,他们商议之后,主动向努尔哈赤告发:

“贝勒(褚英)要我们同他一起死,是事实;汗出征乌拉,贝勒书写咒语对天焚烧,也是事实。还说了很多坏话,也都是事实——《满文老档》”

努尔哈赤对褚英的表现失望透顶,第二次征乌拉回来后,将褚英囚禁于高墙之中。

经过两年的考虑,努尔哈赤觉得,褚英不适合继承大位,而且报复心理重,只要让他活着,随时都有可能反扑,必然对事业不利。“若是怜惜一个儿子,将会危及大国、众子,及大臣们。”

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从大局出发,见褚英毫无悔改,将其处死。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就这样结束36岁的人生。

大义灭亲,处死褚英,表现了努尔哈赤政治家的魄力。如果只是普通家庭的财产争夺,断不至于此。但是,努尔哈赤以及家人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后金的走向。如果让能量巨大又品行不好的人存在,势必阻拦事业发展。

褚英的去世,标志着努尔哈赤第一次立储的失败,也给了其他人争夺储位的机会。此后,努尔哈赤一直没有明确谁是继承人。不明确,就代表很多人都有机会,后金内部的储位争夺由此更加激烈,这既是集团内部的权力争斗,也是家庭内部的利益争夺。

秋媚说:努尔哈赤清理褚英,主要出发点是后金的公事。褚英不是第一个权力牺牲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失败者”,满清这种因嫡位而相互伤害的“宫斗剧”,后来不断地重复。


秋媚读史


所谓虎毒不食子,作为努尔哈赤长子的褚英为什么会被其父下令杀死呢?

《清史列传》中对褚英的死只是轻描淡写到:“乙卯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爵除。”

褚英生于1580年,其父努尔哈赤起兵之时,褚英只有4岁,加之褚英为长房长子,因此得到了努尔哈赤的格外疼爱。褚英在其长大后,也屡立战功,在其18岁的时候,因为随征东海女真有功,被封为“洪巴图鲁”,1627年又被赐号“阿尔哈图图们”,年纪轻轻的褚英因为战功卓著,因此被努尔哈赤格外看重。努尔哈赤也曾经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褚英,虽然努尔哈赤意识到褚英自幼偏狭,无宽宏恤众之心,但是如果不把汗位传给褚英,而传位给褚英的弟弟们,则有僭越之虞,也不利于今后之政局稳定,因此,努尔哈赤决定还是把位置传给褚英。

但是自1613年到褚英被诛的1615年,几乎没有关于褚英的记载传世,待褚英被杀后,才有关于褚英被诛是因为诸贝勒王公的讦告。据后来的《满文老档》记载,四大贝勒攻击褚英的罪状主要有四条,其一是扬言在自己即位后,就要把曾经与自己作对的诸兄弟和大臣杀死;其二是作为秉政长子,但是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离间努尔哈赤与五大臣之间的关系,搬弄是非,其三是强迫他的弟弟们发誓为自己保守秘密,不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告发;其四是对外宣称如果自己即位,就会剥夺诸弟所拥有的财产。褚英缺乏智慧的表态和胡言乱语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实权派,因此必然遭到反击。

努尔哈赤也基于维持政权的稳定,不得已最终诛杀了褚英,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满清皇族对此事都讳莫如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