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书法和篆刻,就现在来说哪个实用性更强,哪个更有价值?

小国宝917


书法和篆刻都是具有实用性的,而且两者息息相关。篆刻艺术, 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 来制作印章的艺 术, 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 盛于汉, 衰于晋, 败于唐、宋, 复兴于明, 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传统认为, 篆刻必先篆后刻, 甚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机器刻出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 讲究章法和篆法, 后者是靠电 脑“扫描”的, 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讲究篆法和章法刻出的印章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写好篆书, 写好篆书的前提是先练好楷书, 只有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你才会觉得篆印时的便利, 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 往往事倍功半。





Dear于喵喵大人


书法与篆刻都是实用的,书法应用比较广泛寻常百姓家比如春联等随处可见,但是篆刻比较局限,一般书画者需要。

诗书画印有其共通性,特别是书法与篆刻而言更是不可分割的,篆刻艺术离开书法则是无源之水,仅实用性而言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其实用性也是发生变化的,造纸术,笔墨发明之前显然是篆刻更实用,从石刻、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都是篆刻是主异性的,秦汉封泥及玉玺皆为篆刻的前世今生。事过境迁现在搞篆刻相对于书法而言相对较少,但也有其存在的必须性,现在篆刻实用面较小,需求人群比较局对于限书画爱好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书画爱好者也几方印是起码的。

书法其实用性不言而喻,我们现在基本脱离了文盲这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中国人写好汉字是必须的,俗话说:字如其人,字代表一个人的形象,但书法发展显然是倒退的,电脑输入法使国人提笔忘字,后果很严重,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门对书法有所重视,学校对学生书法考核应该很快提上日程。








王二木的画


往简单一点说书法更实用。当然他们相辅相成,书法要配有好的印章,甚至与书法内容、书法形式相适应的印章,就书画行业来讲,治印有一定市场和需求量。但作为商品走市场没有字画好。而作为艺术品又因为大小,往往只做书画点缀之用。纯篆刻印谱当然也可单独作为装饰品张挂上墙,但日常百姓需求少,多见金石家本身之用。

其原因主要是篆印特点决定,印谱太小,如同邮票一样,很难产生实际需求。书法则不然,可大可小,装饰性强,文字内容可以表现主人的情趣和文化素养。

所以就实用性来讲,市场需求量来讲,书法比绘画、篆刻更胜一畴。





洪福书画


书法和篆刻都有其实用性。比较而言,书法的实用性更强一些,艺术价值更大一些。

从汉字沿变和文字艺术的发展角度讲,诗书画印都可归属于艺术门类,可称之为”姊妹艺术”,他们相捕相成,互相包容,有宻切的共同性、关联性和功效性。

书法是一种利用笔墨纸张来书写汉字的视觉性艺术。书法作品可大可小,章法布局、装饰手段、悬挂展示空间比较大。篆隶草行楷各种字体都可运用。而篆刻艺术是一种以刀石为主要工具,以其印面的形式造型给人以美感享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性艺术。篆刻是"方寸艺术”,大不逾几吋,小可至一二分,范围狹窄,字体大多是缪篆字体,其他字体和肖形图符少些。由于空间经营地步有限,阳阳凹凸章法布局难度较大足显功夫。要印面生动古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可透风”相当不容易,没有一定的道行则难以好自为之。

书法与篆刻都是一门艺术,各有其特点,都可以自成体系。关于介绍研究,探讨交流书法与篆刻的论著很多。篆刻家和书法家一样,同样需要相当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素养。

在古代及近代,篆刻仅实用于书画钤印、皇家玉玺和个人名章,其实用性主要表现在权威象征,个人信用凭证和书画真伪辩识方面。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篆刻艺术已跨进展厅,挤身大雅之堂。人们把篆刻印拓集在一起装裱成挂轴,还有的把篆刻作品放大制成镜匾,悬挂于居室厅堂或者参加各种展览。现如今,篆刻和书法几乎成为兄弟俩分离不开。请看,凡是相关的展览都冠名“XXⅩX书法篆刻展览”。由此可见,篆刻再不是古代的雕虫小技而已,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已经扩大了许多,预计在将来还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不知能否把这一问题阐述得清楚?籍此与大分享,也企望有识之士赐教一二。








冏之辰


本人学习书法和篆刻多年,算是学了些皮毛吧,关于您的问题,斗胆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我认为书法和篆刻是紧密相联系的,总的来说,相比之下可能书法更有价值。

这个价值,真不好说。什么叫价值?是拿出去卖钱吗?若是卖钱的话,我认为欣赏书法的人要比欣赏篆刻的人多,所以市场更大一些,毕竟篆刻只在书画圈里横行,出了书画的圈子,基本没有什么用。

若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那么这两项就没什么分别,就看个人的爱好更倾向于哪个,每个门类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书法好的人不一定篆刻好,篆刻好的人书法不一定差,因为这两个,都属于大书法的范畴,在这个价值层面是相等的。


光头如一


书法已经失去它的实用性,之所以现今书法展览起此彼伏,连连不断,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之高。篆刻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书画印章的上篆刻始终保持它的使用价值。可篆刻的艺术价值大于它的使用价值。二者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不可失传的文化。

一:从价值来说。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品,从甲骨文,篆书,隶书,魏碑,楷书,行书,到草书经过历史演变,人们的努力,一代一代发现到今天。它们的价值是价值连城的。现在好的作品拍卖千万很正常。《兰亭序》原迹有价价格吗?既然是祖上留下来的瑰宝,价值是一样的。我们都得珍惜历史留下来的这些珍宝,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二:实用性。现在社会高速发展,毛笔,篆刻刀早已经退出了它的真正使用价值。可它们艺术的美,艺术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无价之宝。篆刻仅有的实用价值是刻印章,算是艺术和实用的双重身份。可喜可贺。值得骄傲。

艺术价值也好,实用价值也罢。都是祖国传承下来的文化,我们后代人都得珍惜,都有责任把祖国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王喜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与篆刻算是姊妹艺术,均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艺术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可谓传统文化中的两颗明珠!

书法与篆刻哪个实用性更强,可以这么说,二者基本上都已经丧失了实用性,更多的是艺术性比较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一下历史上书法与篆刻是什么地位就了然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书法方面常见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帖,一种是碑,帖是纸本,碑是石刻,我们平时临习的碑文叫拓本。帖中精品如羲之的《兰亭序》、《远宦帖》、《丧乱帖》、《肚痛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有的是为了记叙某事,有的是诰祭亡者,均是寄笔墨以深情,合时理而成文,此为实用。

《颜勤礼碑(局部)》

至于碑文更不用说了,如《九成宫醴泉铭》、《峄山碑》、《颜勤礼碑》、《家庙碑》等均是记录家国大事的,有承载历史的重用!如果说清朝以前学习书法还能记言记事,考取功名,那么今时今日又有什么大用呢?相信更多的还是修身养性,自娱自乐,只把它与美术、音乐等艺术同等看待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其表现形式较为儒雅罢了。

汉印.皇后之玺

篆刻方面,秦汉时期是篆刻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至今我们学习篆刻都要宗法汉印。印章有其良好的防伪性,因此印章(又称玺)的主要用途在政治和军事上,私人寄收信件也会用印章加盖“封泥”。明清以后,篆刻开始流派纷呈,由赵之谦、邓石如、吴让之等一批大家将篆刻艺术推上了一个高峰,包括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的出现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史。至此,篆刻的实用性基本上已经是完全服务于书画作品了。到了新中国成立,官印已经都不用石头篆刻了,并且统一使用简体楷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圆圆的橡皮公章,实用性虽强,但这个东西可以说跟篆刻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公章.样本

以上说的是书法与篆刻的实用性更迭,现在说二者的价值。通过刚才简述的书法篆刻史,我们实在难以权衡孰轻孰重,一般来说,篆刻中要见笔力,方能避其锋芒,书法中要见刀功,可显沉稳厚重,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以现在书画界的普遍审美来看,一幅好的书法或国画一定要有一方好印相配,如若不然,就如同炒菜之时不放盐,喝酒没有花生米,让人总感觉少了点味道!

最后说一句,选择学习书法或者篆刻都没有问题,但有一点,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因为觉得它有用而去学,那注定是走不远的,就像交朋友一样,总想着哪天能利用人家一下,这样的关系又怎能长久呢?


真然书道


其实不要说现在,就算有以前,书法的实用性也是远远大于篆刻。

篆刻源于甲骨文,至春秋时期印章出现,以篆书作为表现型式的印章便称篆刻,逐渐成为了一项专门的技艺。唐代始,印章使用范围日益广泛,除了代表身体的官印、姓名印外,又相继出现了书柬印、收藏印、堂馆印等。最重要的是“闲文印”的问世,标志着篆刻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在书法、国画上也开始加盖代表作者身体的姓名印和表明作者意味的闲章,至些,篆刻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审美价值和学问的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

而书法的历史要悠久一点。书法源于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几个阶段。书法开始只是作为人们记录当时社会事件和当时人们互相交流的载体,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应该始于先秦李斯而成于秦汉,如蔡邕的飞白书就是。至魏晋钟繇,二王始,书法大盛已成为最具中华意味的艺术体系,历代名家辈出,如唐代的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明代的王宠,文征明等等。

至于说到那一个更好,我则认为艺术无分形式,只有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已,书法也好篆刻也罢,能达到所在领域的顶峰都是好的艺术品。

如果要论实用性,我则认为书法的实用性稍微好点。书法一直延续了其“记事”和“交流”的特性,所以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在以前人们靠之与远方的亲朋戚友交流,商家靠之书写招牌,文人靠之修养心性等等。

时至今日,篆刻已经沦为非常小众的艺术体系,只在有相当艺术修养或有一定社会地位中的人群中互相流传、欣赏;书法虽然也相对式微,但处境稍微好点,人们在办公室摆设,家居装修,店面挂牌,春节挥春等等方面也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小林探花


我是西早走天涯,爱好书法篆刻我来答。

我国的书法从最早的文字雏形甲骨文演变到了秦篆(小篆)而形成,而篆刻也是秦朝开始,篆刻是书法的其中一个体现。

书法的普及更广,在书法的光辉历史中,上至朝廷,下至民间。涌现出不少的书法家,有宋徽宗(瘦金体)、乾隆皇帝书法,也有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王羲之,还有“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后来的启功等诸多书法家。

书法的实用性更强,因为它有不同的载体和体现,货币、文书、碑文、摩崖石刻、书画、篆刻等等。

从文化的传承来说,书法无意是当之无愧的最使用也最具价值的艺术。

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工具把书法(通常为篆书)呈现在印章上。最初的篆刻,大多是“官印”,平民百姓比较少拥有的。唐宋以后,“篆刻”在文人墨客中广范使用,直到今天。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篆刻并不是那么实用,使用意义不大,所以说篆刻实用性并没有那么强,但是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各位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