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從切爾諾貝利到日本大地震,這次新冠疫情能學到什麼?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逐漸穩定(當然還需要一鼓作氣將病毒完全控制住),大家的注意力也會逐漸從疫情數據的增長上分散開來,這次疫情造成的心理創傷也會逐漸浮現出來,而疫情之後的個人和社會層面的心理創傷治癒也應該擺上日程。

心理創傷:大災難之後,我們很長時間都要面對這種創傷感

人類歷史上大的災難,無論是戰爭創傷,還是像大地震的震後創傷,亦或是像這次新冠疫情病毒造成的廣泛的心理創傷,都會在結束之後很長時間影響個人和社會的心理,如果沒有好的療愈機制,會給整個社會造成長時間的創傷感,我們可以看看切爾諾貝利核洩露的附近居民的心理創傷程度。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在過去一個月時間,一次次衝擊著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或是身處疫情現場,也可能成為了將近八萬確診者中的一員,確診者自不必說,他/她以及背後的親人,所經受的荒誕般的無常感,會對人造成根本性的創傷。

從切爾諾貝利到日本大地震,這次新冠疫情能學到什麼?

如今武漢空曠的街道

即使是不在疫情現場,但從包括“方方日記”在內比較忠實地記錄疫情現場狀況的文字中,我們同樣也會感到創傷,那是突然降臨的死亡,來不及多做反應,就結束這一切的無望感。

社會層面同樣要經歷這種心理創傷感,社會的運轉機制都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社會除了由人來組成,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心理情緒感受。面對這巨大的災難,它怎會不感受到巨大的衝擊?

如何治癒創傷:社會和個人都要付出持久的努力

對於心理創傷的治癒,並沒有行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但如果不去療愈,那一定會對個人的生活,以及社會的運行產生持久的傷害。以近四十年來發生的兩起大的災難後,當地人和社會不同的對待心理創傷問題的方式,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療愈與否造成的差別會有多大:

1986年在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爆發的核洩漏事件,一直到今天提起它,大家,特別是當地人還會有很強烈的創傷感,除了已經間接造成的20多萬人的死亡外,切爾諾貝利幾乎成了核洩漏的代名詞。而烏克蘭並未能給予切爾諾貝利當地的人足夠的心理創傷治癒,直到今天它的傷害依舊讓人感覺刺痛感,看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切爾諾貝利”系列,大家就能看到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對當地人那種毀滅級的傷害。

從切爾諾貝利到日本大地震,這次新冠疫情能學到什麼?

切爾諾貝利

2011年日本震級達到9.0級的大地震,造成了超過15000人死亡,這是在日本有長時間面對地震海嘯的經驗狀況下,造成的傷害規模,如果換成其他國家,真的難以想象這種級別的自然災害會造成多大的人員傷害。

從切爾諾貝利到日本大地震,這次新冠疫情能學到什麼?

日本地震


從切爾諾貝利到日本大地震,這次新冠疫情能學到什麼?

日本地震後僧人在祈福

可能是日本社會本身具有的“信念”,以及日本社會的發達狀況,地震波及的當地人和當地社會並未被大地震多摧毀,當地人很快就走上重建家園的道路,地震造成的社會和個人的心理創傷也在癒合。如今到當地,基本已經感覺不到心理上的傷痕。

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後,我們需要向日本社會學習如何來進行療愈,社會和個人都要付出持久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