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有些人书法参赛作品与平时写的作品差距很大?

古董一尊


好的书法作品均是作者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情绪的完美表达,那就是说不同时间写的肯定有差别,只是这种差别在不同书家书体上表现不一样,就连我们看到的王羲之《兰亭序》也是后来书写了好几次也没超过当时在微醉状态下所写的好。另外一种就是参赛作品花功夫大多次花较长时间创作反复练习达到一种高度,而平时练习往往只写一遍,一对比差别特别大也不足为奇。



8914291520356山虎


有些人书法参赛作品与平时写的作品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平时的书法练习,摹古等,由于没有任何束缚,也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写的字较为自然流畅,比较接近于自己的正常水平。

而一旦进入书法比赛现场,大师云集,二王颜柳赵等各路流派的名家齐聚一堂,难免心生无名之惧,所以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高于平时练习的水平,因为和高手过招,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以会拿出毕生之所学和最后的看家本领,由心而发,着力于手,流转于腕,成书于笔,最后作品蜚声于书坛;二是低于平时练习的水平,由于平时临帖不精,或师古不化,或忙于卖艺谋誉,或忙于觥筹交错,或浪得虚名,结果是一比赛就原形毕露,大跌眼镜,贻笑大方了!


楚襄蛮


为什么有些人书法参赛作品与平时写的作品差距很大?我是这样认为的,二者之间区别还是蛮大的。

一、参赛作品

参加正式书法比赛,当然是选择投其所好,看下评委是谁,或者今年流行什么书风,关注一些在“国展”中获奖的作品对象选稿,然后根据这点进行创作,入选几率不是很大的。

据了解,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投稿中有很多人就是跟风类型,书法参赛作品因为千篇一律,注定不会有什么好评价和好绩。

二、平时作品

再说了平时作品创作自由性比较大,平时创作求真,因为真情实感永远能够打动人心,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更自然随性,毕竟是为自己而写,写出来的是自己最自由的声音,这样的书法作品当然是很好的。

古代书法名家的著名书法作品,那一件不是平时写出来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都是平时的作品啊。

2018年河南广播电视台首届《豫见少年范儿》少儿书画大赛,该大赛就分为平时作品评分加现场比赛形式评分,平时作品以提交作品原稿及电子稿件为主要形式,电子版作品评分标准在最终的参赛成绩中占20%的比重,现场比赛作品评分标准在最终的参赛成绩中占80%的比重。这也是在考验书写者,作假不得。还是要深入传统,与古为徒,借古开今。

书写者要在平时做到对传统书法与经典诗词深入研究融合,要具备耐心与慧心。不管在书法参赛作品还是在平时作品中,都会书写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大盛书法


因参赛者平时练习时心里压力没那么大 ,参加比赛时,难免会受压力影响而了发挥不出平时水平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参加比赛有个好处,就是逼自己认真完成好作品,出好作品。这样的话,如果长期参加比赛的书家,一定是越来越好的。所以不要太害怕比赛,这就把它当成一次作业就可以了。当然难免会些评论,这些评论只要是中肯的,都应该认真学习改正。当然个别不带善意的评论,一笑而过则可,以免影响自己情绪。这样的人于我们帮助不大。无需太过在意。



半山草庐


书法是写作,写作不一定是书法。书法有两个要素,一种是汉字,第二种是依法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书写汉字,可以反映艺术的美,可以称为书法。

1.书法的要求

书法根据文字的性质和含义来创建书籍的样式,以及书法的结构和规则,使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许多人的书法看起来非常好,但是它们不能被称为书法,因为实际上并不是根据某些规矩书写的。

2.书法的评价

评估一幅作品是否为书法不是好不好看、标不标准,而是某种笔触,字体的勾画,章节,水墨和其他书法技巧所代表的艺术水平!每个人都可以写作,但这是对书法的一种限制,它是基于专业的书法技巧,如果不了解书法基础和不了解书法的艺术表达,评价起来就会过于直观。评价书法作品实际上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3.评价书法需要专业知识

书法是否使用了某种书法技巧反映出了某种艺术美,只有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能判断。从金文到后来的楷书等各种字体,小篆书法慢慢演变成各种书体,例如草书,楷书和行书,每个字体都有自己的固定系统和规律,草书一般用于书籍写作和剧本写作。因此,判断书法作品的优缺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它就是对书法有偏见并且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并非所有漂亮的作品都可以称为书法,也不是所有没有吸引力的作品都可以成为书法。


陈老师爱画画


我想这个差距有正反两方面含义吧?

1:正差距,即参赛作品优于平时作品,大家对于参赛作品都及其重视,从设计谋篇一直到创作过程再到作品实现各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实践,往往一幅成功的作品包含了创造者许多张报废了的稿纸和沥沥的心血,这种严谨、一丝不苟、负责任的创作态度是好作品的基本保证。

2:反差距,即参赛的作品劣于平时作品,我想多半是现场创作条件下出现心理过度紧张造成作品拘谨放不开,参赛者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总有地方不足才使参赛者缺乏自信,故而产生紧张心理发挥不好也就不可避免,加紧修炼打磨吧!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平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不断学习总结积累,取得深厚的底蕴支撑的人,创作的“灵光”才会经常闪耀。


就喜欢欧楷


1:参赛时书写出来的是有意为之,且为求作品完美敬小慎微,束缚诸多。

2:凡艺术品讲究形神兼备,好的作品必然融入、流露作者的真实情感。作者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挥动笔毫,书写内心。

3:历代书法家的顶级名作,无一例外的都是书写内心,越写“实”越佳,越能把真实内心写出来成就越高。此时书法家们写的是情绪,是内心,是真实的自己而非字体。

4:《兰亭集序》书写的是王羲之与友人游玩的喜悦;《祭侄文稿》书写的是颜真卿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叛军暴行的控诉;《寒食帖》书写的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





南公懿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心理素质,有种人台面上会超常发挥,有种人台面怯场。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我碰到过例子:有位平时称默寡言的人,在台上却侃侃而谈,有位平时活跃幽默口才极佳的人,就是得人缘的那种,结果上台面红结巴,语言和不连贯。第二:是书法功底问题,功底深厚的人,底气十足,任你风吹云散,我依旧镇定若无。


霸浪四海不回头


深谋远虑,参赛夺冠。



赵柱良


因为你想要讨好迎合评委,而评委在暗中与你又达成了某些条件,写的时候放不开拘谨拿捏,没有了一贯到底的精气神,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常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