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皮雕,刻下公益情


皮雕,刻下公益情

連輝延團隊在第六屆“創青春”福建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了青春創業公益獎。

皮雕,刻下公益情

聽障孩子學制作皮具錢包。

皮雕,刻下公益情

連輝延團隊的作品。

刻劃、敲打、擠壓……深淺不一的線條就這樣被烙印在了堅硬的皮革上,逐漸組成繁複的圖案,皮子的冷硬瞬間被中和成了文藝。在皮雕匠人手中,溫度和情感被融入了一次次敲擊中,刻刀下,有故事,也有人生感悟。

出於對皮雕藝術的熱愛,大學生創客連輝延創立了“丙申皮雕”。在創業路上,他不僅穩紮穩打研發皮雕產品,在創業中,還懷著一顆公益心,將皮雕與聽障人士連接,尋找契合點,探索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

在第六屆“創青春”福建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農業農村成長組比賽中,連輝延《丙申皮雕》項目團隊製作的手工皮雕精良環保,讓評委眼前一亮外,他們與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兒童的相遇,更是贏得了評委的認可。在這次大賽中,他們的項目獲得了青春創業公益獎。

起 航

丙申皮雕的項目創始人連輝延,大二時,結識了一位廈門從事手工包袋製作的朋友。在朋友位於廈門的工作室裡,他第一次見識皮質雕刻就迷上了,從此在皮雕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接觸到皮雕後,決心把它當事業發展的連輝延,獨自跑到浙江嘉興,找了一名從事皮質雕刻的師傅,正兒八經地學起皮雕技藝,一頭扎入皮雕皮具行業。在學校的支持下,他在三明學院“創新創業一條街”上成立了丙申工作室,專注打造高質量的純手工製作工藝。

皮雕是一種在皮面上雕刻的工藝,不同於機械壓花,皮雕雕刻出來的每一個紋飾都是獨一無二的。連輝延介紹,他工作室所設計製作的純手工皮雕,是在素面皮具中加入皮雕元素,為用戶增加個性標籤,並在皮具中加入智能芯片,只要點擊手機上的尋找按鈕,皮具就會發出警報聲。同時,他提倡皮件的重複利用,將環保與創新緊密結合,傳遞綠色文明的環保理念。

在創業的路上,連輝延的工作室精益求精,打造專屬於自己品牌的競爭力。他們改良染色技術與雕刻工藝,擁有了毫米級3D旋轉浮刻皮雕工藝和水晶染漸變粹點染色技術等兩項獨家技術,獲得12項專利。同時,團隊赴全國四處參加展會、交流,分析市場、搭建渠道、尋找資金。

如今,他們已經開發了7個系列146款產品,包括手機殼、儲物箱、汽車內飾、手袋等,涵蓋零售、批發、個人定製與舊包改造等。如今,丙申皮雕的年營業額達到300多萬元。

牽 手

在創業路上,取得一定成績的連輝延團隊,開始思考項目的價值,探索皮雕工藝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連輝延發現,合作廠商的手工藝人大多是當地的留守婦女和聽障人士。他們憑藉精密製作的手工藝,在皮雕學習、製作中收穫了技術與穩定經濟來源。

廣西的特殊工廠給了連輝延團隊啟發,這一特性似乎能與丙申的項目完美契合。“有一次,我在網絡上看到一位被大火燒傷導致行動不便的老師傅很專心地在做手工皮具,突然就有了靈感。做皮雕需靜下心,很安靜地去完成一件作品,聾啞兒童也許會做得更好。”連輝延說。

連輝延立即與三明學院團委和共青團三明市委取得聯繫,在他們的幫助下,連輝延團隊開始為當地特殊教育學校的聾啞孩子教授皮雕技藝。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李勤說:“當丙申皮雕負責人聯繫上我時,我們一拍即合。目前,學校每週二、三、四下午授課。”

團隊成員進入特殊學校,對聽障人士進行皮雕手工藝的教學。因為手語中沒有關於皮雕工藝專業術語的手勢,團隊成員一度擔心溝通問題,可去了才發現,根本不需要手語,甚至不需要過多的交談,他們只需要示範給聽障人士看。因為聽不到,反而更專注,聽障學生比普通人學得更快、做得更好。

上學期末,記者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樂心工藝坊”,室內的陳列架上擺著各種手工製作品,其中一個角落擺放著學生手工製作的皮具作品,以素面皮革為主,有卡包、錢包等。

此時,工藝製作教學老師鄧秀蘭正陪著幾個聽障孩子在認真地製作皮具錢包。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手工製作的世界裡,他們或規律地敲打磨擦,或一針一線,悠閒又自在。

“這裡有幾個孩子學得特別快,手藝很精細。他們學得很用心,不少學生已經有手工的基礎了,裁皮——打孔——畫線——固定——縫線的簡單流程都很快上手,自己可以獨立製作素面小皮具了。”鄧秀蘭說,通過學習皮具製作,不僅能磨鍊他們的性子,使他們更有耐心,而且還能學到一技之長,為未來多一份職業選擇。

高二學生湯楚雯用手語說道:“剛開始覺得做皮具有點難,現在喜歡上這門手藝了。我學做了好幾個卡包,送給語文老師、姑姑。”初三學生吳心茹則表示,她想繼續學習皮雕,想去參賽,也想以後如果有機會就從事皮具、皮雕行業。

點 靚

“我們發現,聾啞孩子做出的皮雕成品比一般普通人更精細,而且也讓他們變得更自信開朗,這讓我們觸動很大。” 為此,連輝延創新推出“點靚計劃”,打造“皮雕培訓——對接資源——獲得工作”的新型模式,為聾啞兒童開設專門的學習課堂,並承接一些訂單,所得收益用於特殊教育學校的公益助學。

連輝延介紹說,針對聾啞人士特點,創業團隊與特校、三明學院合作進行教學方案設計,一方面讓特校配合教學的手語老師能夠快速理解、有效教學;另一方面,教學方案涵蓋基礎知識、美術、雕刻、染色、成品修飾教學等模塊,循序漸進,每一步驟清晰解構,圖文並茂,易學普適。

在對接資源方面,丙申皮雕與深圳皮雕行業促進會達成合作,由協會廣泛對接皮雕企業,通過資源整合,一方面組建更大規模的教學團隊,另一方面讓學習皮雕的聽障人士有更多就業機會。“我們得到了中國殘聯的支持,凡聘請聾啞皮雕師的皮雕廠商,都會有當地殘疾人協會的手語溝通支持與教學培訓,保證用工時能溝通順暢。”連輝延說。

“近期我們在與李勤校長探討,是否能共同打造一個針對殘疾人群的眾創空間。讓那些不是學生的聽障人士也有一個集中學習、工作的綜合空間,幫助他們自立。在這裡,他們不僅可以免費學習皮雕技術,還可以進行其他手工藝學習,獲得工作崗位,或者自主創業。”連輝延表示,希望能爭取到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等多個層面的力量的關注和支持,幫助他的公益創業之路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