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用户110578816612


我是七零后,如今家里有三亩地,但种植大权在父母手中,我们夫妻俩听从父母调遣,在收和种的时候帮忙父母即可。

70是奔五的人,父母大多在七十岁以上,而我们的父母这辈人经历了当年的修水库,整地等各种工作,土地是他们一点一点用泥土填起来的的,而水库是他们一铁锨一铁锨挖出来的,在当年,他们的目标就是:有地种庄稼,有水浇庄稼,有粮食吃就好。

所以今天的土地,他们还是舍不得放弃耕种,哪怕二十多年过去了,粮食的价格一直停止在当年那个价位上,吃并不昂贵,但他们还是选择自己种粮食吃。

如今农村种地的基本上是老年人,甚至六零后也很少有人种庄稼,又或者种一点点够自己吃行了,七零后不太会种地,当年我们下学之后,已经有工厂可以打工挣钱了,所以种地一直是父母种,忙碌的时候我们回家帮忙,这一帮帮了二十年。

八零后更不会种地,八零后当年开始计划生育时,很多孩子被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八零后多是六零后的孩子,六零后都不太喜欢种地,他们的孩子自然更不会种地。

我表弟是八零后,从来没干过地里的活,那年有了女朋友,女朋友家里收花生时,让表弟去帮忙,把表弟给急坏了,一个劲央求我教他收花生,非得先到我们家还没熟的花生地里尝试一下,让我手把手教他干活,然后才敢放心去未来丈母娘家里干活。

而九零后是七零后的孩子们,他们还年轻,和八零后一样,眼界有点高,不愿意守在农村种地过日子,那样的话也确实不行,种地累死累活挣不了几千块钱,如今年头,一年没有三万块钱的工资,基本生活怎么有保障啊。

以后的地谁来种?别管以后了,且看现在吧,村子周围出现了很多荒地,是父母干不动了,家里的年轻人不愿意种的地,将来如果村集体不想办法把地利用起来,恐怕荒地会越来越多。

不过,据说别处有村委把地收回种果树,可以雇佣农民打工,但种植的无论是什么作物,成本和利润都是村委的,无论挣赔,与村民无关。


看农村说农事


我来回答一下,我90后,家就是农村的,我家种的是苹果,桃子,梨以及麦子,麦子可以用机械化,但水果不能,因为水果要套袋子,要么国家有相应政策,没有的话除非以后研发出抗虫病的树,若研发不出来,那地铁铁的就荒废了,因为我们这好多种地能手搬到城市里去了,(我问过其中一些人,人家都说在城市哪怕洗碗都比在农村种地强,而且还轻松,月月都能见到钱,种地回报少,而且还太迟了)地就直接荒废了



西下的贝壳


我90年的,也算90后吧。老家皖南山村,我爸那一辈种地,我小时候栽过秧,挑过粪,放过牛,喂过鸡,村里的事,几乎都做过。

一直到上高中,渐渐的就不怎么干农活,这时候2005年左右,我们村里人许多都不种田,都出去到城里打工了。

为啥?因为种田只能将将维持一家人温饱,但赚不了钱,家里孩子上学,根本就没钱。

等我上大学,我家里就没人种田了,家里的田,除了一些用来种菜,其余的都响应国家政策,退耕还林,种上了树。

我们村是典型的皖南山村,窝在山里,山多田少,每家分到手没有几亩田,种田不划算,不如出去打工。

对于我来说,虽然是农村人,但不种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种田没钱呀。再者,中国人都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现代中国人的见识,除非特殊情况,少有不让孩子读书而去种田的。

但话说回来,如今的时代,小农种田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农村现在也有人种田,一般都是承包别人的田,少则几百亩上下,类似于国外的农场那样,称为种粮大户。

不像这样,种田有什么出路?

自动化、机械化种植、生产、收获,不适合小农个体。

老百姓考虑很简单呀,如果种田和上班一样能赚钱,肯定就有人种田的,毕竟对中国人来说,土地是永远不会贬值的。

至于谁来种地,我觉得也不必担心,国家有政策导向,自然会有人去做的。


菌尘


我老公家弟兄三个,都是农民,一共六亩地,当初说修路老二老三占了要修路的地,是想补点钱,结果公家没有一次性补给,按一亩地一年一千八百块钱补偿,剩下的公路边上得地,有一亩多吧,明明他两个都是农村妇女,结果一个也不下地干活,他们都种上了果树,但是他们从不修理果树,就等着国家占地补偿,老二老三在市里打工,他们媳妇也搬到市里,租房子让孩子在城市上学,业余时间也不找工作,男人一个月辛辛苦苦挣五千,她们就大手大脚花五千,看电影,做美容,打麻将,时不时还买上档次的衣服,打扮的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反正和以前农村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天差地别,老二媳妇今年三十六岁,老三媳妇三十二岁,都刚买了房子还着房贷,但是就是不干活,农活也不干,也不再城市里打工,就等着男人养,一旦没钱了,就两口子吵架表演,婆婆就唆使大姑姐给他们填补钱,我是自力更生,一直上班而且省吃俭用,大姑姐从来没帮我们一分钱,现在大姑姐破产了没能力给老二老三媳妇钱了,大姑姐一次次来找我让我把房子抵押银行贷款,让我从娘家给他借钱二十万,还让我用工资本抵押贷款,一次次纠缠,装的很可怜让我们帮忙出钱,没办法和她闹翻了,他有钱都填补别人,要不是他这样没有原则的填补,老二老三媳妇也不会变成巨婴,反正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去养这样不干活光享受的人,我自己也是辛辛苦苦天天劳动上班,我也是省吃俭用,现在和大姑姐发信息吵了一架,不再搭理她,至于那两个巨婴,躲的远远的,一个也不见,这样的农村妇女怎么会这样,不干农活也不打工,挣一个花三个,没人敢说他们,你说一句人家就能吵死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只能远远地不搭理他们,两个恐怖的八零后农村妇女,


大浪淘沙百炼成钢


小时候不去田里种地,受了不少的挨打挨骂,田里活累死人,收成也差,糊糊口而已,现如今能出去挣钱就好,比种地强多了,挣得钱至少能回来建房,改造家里的环境和家里的家用开支,我们这里说的好,出去挣钱才是好,没听说种地种发了财的。


小五31447


不爱种地。不会种地。这都是因为不赚钱才产生的结果。如果种地会挣钱,谁爱撇家舍业?到遥远的他乡去打工。

人为了生存。都想多赚一点。把日子搞得好一点。

近些年,粮食价格。一降再降。已经低于成本价。而且连续三年,叫种地的人怎么活,再种可能就会赔死。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到远处打工。不然孩子上学怎么办?老人生病怎么办?老人可以了。谁叫他没能耐。不是工人。没有退休金。死就死了,谁叫他命不好?不是工人。

孩子呢?能不要他去上学吗?还能继续像他爸爸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风霜雨雪。起早贪黑。费劲精力。到头来收入寥寥无几。甚至亏钱。

做父母的。一定要想尽办法。供孩子上学。逃离农村。逃离农民。希望老了。也会有退休工资。能够安度晚年。

不再经营农田。远离那伤心的大地。打工虽然不会发大财。最起码不会亏。孩子上学也会有保障。两个人出去。除掉花费。最起码一年也能拿家6万元钱。这些钱。要种50亩地。赶上好年头。粮食价格好。才能有的收入。

所以,走出去的。就不再想回来。在家的。无法生存。必须走出去。这样也好。将来的大地。会变成一片大草原。一望无际。不会有一点儿水土流失。可能还会是一件好事。


不会开的花蕾


这些不愿种地的各种后们将来肯定会吃大亏,现在的中国仍然是分两种人的,城市人和农村人,这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城市有限,养不了那么多人,需要用拥有土地使用权来留住一部分人在农村生活,这个土地使用权,看似无利可图,却是农业户口的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各种后们若不是考上大学转变了身份,单靠打工,靠父母的支持是难以长期生存下去的,一旦父辈己无力再从事劳动,把一家拥有的地权再流转出去,这些后代将成为真正的无业游民。


午夜阳光3226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回答:我觉得种地或者说从事农业还是大有可为,但是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切入。

  1.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我相信大家都在超市里看到进口果蔬价格和国产果蔬得价格差,同样得一个苹果草莓,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另外一个方面人家得产品品质比我们好,但是价格可能比我们更低,我觉得这里面主要得问题在于我们一直以来缺乏对农业产品得人群细分化得概念,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已经做的很出色,同样得聊天工具有:陌陌,微信,探探,钉钉,各有各得人群细分,但是请问我们得农产品有吗,我可以说很少。打一个比方就如樱桃来说,也就是这几年才有说等级之分,这一块主要还是从国外借鉴得经验,以前根本是没有得,产品分级只是一个方面,同样的我们要从产品得内在,外在,还有峰谷期这几块去考虑问题。

  2. 延长产业链,改变过去得单一得只是种植这一单一模式 这一块说,南方地区其实做的相对北方地区要好得多(无地域歧视),我在山东待过很久,一般来说农民就是只管种植,然后等到收购商来收购,好一点得话就是提前跟收购商谈好价格预定等,固然这种模式对农民来说是很省心得,但是收入也是很有限得,碰上市场行情不好得时候,也许卖得果子钱都不够成本。诚然这几年电商得发展,很多农村年轻人也做起了电商,微商,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而已,这一次疫情以后,我觉得国家应该会对传统得农产品交易渠道进行改革,我觉得也是一个机会,另外农村得农村合作社也应该要主动得走出去,引进来,说句难听得话,现在很多得农村合作社诚然是某些人牟利机构而已,根本起不到真正帮助农民扩展销路得作用。另外,除了自己扩展销路以外,我觉得在有条件得情况还应该发展一下第三产业,采摘园,农家乐等,一句话不能把只是种地而已,要横向和纵向得扩展得自己得经营思路。

  3. 改进种植方式,引入资本,把种地当作公司一样来经营 随着农村改革得深入,土地流转,宅基地得流转放开,我觉得以后应该把种地当作公司一样来经营,引入资本,引入合伙人,我们一直说做事情要做你擅长得事情,往后得年轻人我想如果让他们单一得去种地我想没几个人会愿意,更多的时候我想我们往后得年轻人应该把先进得科学技术引入到种地上来,用互联网得思维来经营农业,飞机喷洒,AI技术,配合1.2点,我觉得未来得农业是大有可图,坦白说,未来笔者得发展也会在农业上去发展。


如昔®


要让农村年轻人能呆在家乡务农而不外出打工,我认为一要缩小城乡差别,社会福利一视同仁。二是要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三是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感到种田有钱赚,农村有奔头。国家的国计民生政策,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安全,不能靠进口粮食来养活国人。


太阳底下好凉快


我二哥90后,上学的时候调皮捣蛋,让我爸送回老家,我爷爷有一片果林,他跟我爷爷学种菜,现在自己弄了一片地种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