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西安地處西北,說起來總給人“古樸”、“厚重”的感覺,和“年輕”、“時尚”、“潮流”這些詞似乎不沾邊。

其實則不然,西安雖地處西北,或許在一些“舶來文化”上接受的要比沿海發達地區晚,但西安的年輕人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潮流文化。

做為曾經的搖滾“重鎮”的西安,也誕生過如張楚、許巍、鄭鈞等知名搖滾音樂人。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西安搖滾的代表——鄭鈞

而在西安,也誕生過很多的年輕人的“聚集地”這些地方往往也是西安新生力量的發源地,曾經如土門商場、康復路、百匯,現在如賽格、大悅城、熙地港,這些“網紅聚集地”無一例外的都是商業“重地”,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的事物來和西安的年輕人見面。

而在過去,有一條街一定是所有“老西安”都不會忘記的,那就是曾經輝煌一時的騾馬市。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騾馬市在哪裡

要說騾馬市在哪裡,相信每一個西安人都知道,做為市中心旁邊的一條不長的商業街,它已經在這裡待的太久太久,它的誕生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久到已經鮮有文字記載來描述它曾經的輝煌與否。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在騾馬市旁的商場裡休息的小姐姐

但自打我們這些“80後”、“90後”記事起,這裡就是西安的一條輝煌又熱鬧的商業街,也從來都是西安人購物休閒的必選之地,我們在這裡見證過它的輝煌熱鬧,也感嘆道如今的“歲月不饒人”,曾經火爆的潮流街區,如今也只剩下一大批中年人回憶著過去的畫面,而現在的年輕人對這裡已經知之甚少了吧。

騾馬市街位於西安市東大街東段南側,北起東大街,南至東木頭市。 長六百一十二米,寬七米。街道不長但路兩邊都是大型商業中心,因此這裡的人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特別火爆的。

騾馬市全街由五條巷子組成,能知道這五條巷子的人,恐怕也不會太多,這五條巷子從北向南依次是“水車巷,肋子巷(解放後改為西柳巷),馬王廟巷,戴家巷,惠家巷”,除了肋子巷的交通能四通八達以外,其它都是死巷子。

先說一下“惠家巷”,巷長不過五十米,巷內僅住了王姓一大戶人家,五弟兄分居前後院。三十年代中葉的時候,集義社(尚友社前身)從三意社分化出來以後,戲園子的大門就設在這個巷子內,這樣騾馬市就有了兩個秦腔戲園子,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集義社又將大門遷到東木頭市去了。(即今尚友社的大門)

這裡也誕生過很多美食,聞名全西安的“柳巷面”就誕生於此,老闆從最早的小攤開始經營,後來店也越做越大,幾經周折現在早已搬遷到了對面的案板街。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那些熱鬧的街角巷子也都漸漸的沒了往日的名稱,人們能夠記住的似乎只有“騾馬市”這三個字。

這幾條巷子放到現在大多都沒人記得住了,反而是騾馬市商業街延伸段的北柳巷成了年輕人追捧的地方,要說騾馬市現在還有什麼值得年輕人“必打卡”的地方,我猜莫過於“金龍咖喱”了吧!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騾馬市的由來

要說起騾馬市的歷史,其實也夠久遠的,據傳唐朝時候這裡就有了——此街原為唐長安城少府監所在地,唐末以後漸為居民坊巷。唐代的時候,這個地區叫“耳窩坊”。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盛唐的長安城置 110 個民坊,其中官府專門設“東市”和“西市”兩坊,進行商業交易。唐末國運衰落,都城東遷洛陽,長安城內的皇城築為新城,皇城少府監處漸成為居民坊巷,到了元朝這裡又改稱為太平坊。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明朝時因東門大街貫通和鐘樓東移(東移鐘樓據說和風水有關),使原來所謂的“西市”的商業中心逐漸東移到以鐘樓為中心的商業圈,而長安城(現西安市)的商業格局也由此而改變並延續至今。

騾馬市街市的形成應是在明萬曆末期。明《西安府城圖》有記載,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時候,到處是牲畜交易市場,這是發現最早的文獻,據此推算,騾馬市這條古老街道的名稱,到現在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

而明朝人張瀚在《松窗夢語》卷四《商賈記》中曾有十分生動的描述:

“河以西為古雍地,今為陝西,山河四塞,昔稱天府。西安為會城,地多驢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賈,西入隴蜀,東走齊魯,往來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賈多秦人”。

明朝雖然已初露資本主義萌芽,但國家經濟重心依然還是在內地。明朝時期連年征戰,那時候騎兵做為部隊的主力軍,馬匹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明朝時候由於實行“以茶易馬”的戍邊制夷政策,陝西邊防地區也算是當時的“特區”,和今天廣東的深圳經濟特區一樣,在成立的時候能享受到特殊的優惠政策。所以陝西商人以陝西為中心,常年奔走於西北、西南等地,輸茶於隴青,販鹽於淮川,運佈於蘇湖,銷煙於江浙,號稱“陝西商幫。”

而所有交易重尤其騾馬交易最為繁忙,據《明臣奏議》卷十《馬步升:巡撫事宜疏》記載,明弘治年間,有陝西、河南客商,販賣騾馬,每年約有數萬匹,俱從潼關經過,然後到河南、山東一帶銷售。

自此,靠近鐘樓又接口於東門大街的騾馬市街市也逐漸形成。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清西安府圖》

到了清朝,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浣輿圖館測繪的《清西安府圖》中,騾馬市已赫然為“騾馬市大街”。其時之騾馬市大街,南北走向,北接口東門大街,南抵東木頭市街,長360多米,寬達30多米,街道兩旁栽有拴牲口的木樁,還有騾馬店,為遠路客商栓養牲口。

現在商業步行街的東北側原南柳巷小學(已拆除重建納入整體建築中)清朝末年人們稱其為尉遲宮,是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敬德的府第。當時陝西大年荒,慈禧太后曾在這裡放過舍飯。

關於騾馬市的歷史,就說到這裡吧!在過去騾馬做為出行主力軍的年代,這裡早已是聞名全國的“商業中心”了,現在的騾馬市的雛形,也是在那個時候就奠定的了。

解放後的騾馬市

如果你看過路遙老師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不知道你對裡面的一個情節有沒有印象呢,男主在進城時候,就是被友人拉來到騾馬市買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可見這個地方在解放後依然做為商業區發揮著它的作用。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電視劇版《平凡的世界》,裡面有很多改動過的情節

騾馬市1966年改名工農街,1972年恢復原名。1952年和1953年之間,這裡是旅店的天下,陸陸續續修建了二十四家旅店,除了光明,中和公、惠民,新時代等四家較好的旅社外,其餘都是小店。

那時候流行通鋪,一晚上兩角錢,而單間則要貴的多一些,條件好的甚至達到了“一塊錢”,因此很多低收入者來西安要想解決住宿問題,這裡一定是首選。

每逢節假日,各個旅店家家爆滿,晚上“走廊”和“過道”都住滿了人。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以後,西安市福利公司(即今市服務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對騾馬市旅店業做了全面統籌安排,首先在“新時代旅社”和“仁義客店”的基礎上翻建了“東亞飯店大樓”,將 “興記”和“寶德福客店”,合併為“農民旅社”。“五一”和“於家客店”,合併為“勞動旅社”。後市文化局也在“同興”和“德益店”的地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劇場(即今西安文化藝術服務中心大樓),由於規模不大,只適合一些一般小型劇團在這裡演出,剩餘十餘家客店全部撤消。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曾經的騾馬市

自八十年代起,改革的春風也吹到了這裡,無數創業者都湧向騾馬市來淘金,而這裡量也確實繼承了過去發達的商業細胞,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門面房整齊劃一的分佈在街道兩側,同時,這裡居民也把自己住的臨街房改造後租給個體戶經營。從此這裡又變得興旺起來,賣服裝的、賣箱包的、賣各種信息古怪玩意兒的,各種花色各種品種樣樣齊全,成為了市民購物的首選之地。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曾經繁榮的騾馬市

而進入九十年代時,這裡又變得更加繁榮了,無數年輕人熱愛的東西都出現在了這裡,太陽鏡、皮夾克成為了人們消費的熱潮。

新世紀輝煌的騾馬市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西安也不甘落後,一座座現代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而做為市中心的鐘樓商圈,更是承擔了西安“商業興旺”的重任,而騾馬市也首當其中成為了這個商圈堅定的一份子。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07年夏季,興正元在這裡駐足,騾馬市正式被改建開放為西安地區第一條商業步行街,營業面積達7萬餘平米。內有真雪滑冰場,5星級電影院等娛樂場所,成為是西安地區重要的商業購物中心之一。

然而好景卻不長,人們習慣了做為“平民潮流”的騾馬市,突然一下子變得高大上了起來,裡面動輒一兩百的保溫杯和各種高價衣服讓習慣了在這裡購物的人們望而卻步。在結束了開業初期的人潮後,這裡開始變得冷清。

興正元終歸還是敗走騾馬市,“窮則思變”這裡被西安本土的老字號商業大鱷民生集團(以下簡稱民生)接盤,當時人們都在思考著民生能否“盤活”這裡,畢竟豪如興正元也沒帶動這裡的檔次。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圖片來自網站“我的騾馬市”

民生還是讓這裡“活”過來了,原本的商場依然經營著各種一線品牌和潮流心品,同時樓上的真冰滑雪場,各種牛排西餐廳也都點綴著這個新生的“寵兒”。

負一層的商業區做為年輕人的陣地,經營著各種“大牌”服飾,文具文體,耳環項鍊等物美價廉的東西,這裡一度成為了和小寨“並肩”的年輕人聚集地,學生們每天放了學,路過這裡一定要進去轉轉,即使什麼都不買也會心情愉悅的(然而進來了幾乎不可能不買)。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步行街裡的餐廳

在那個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的年代,這裡是年輕人的天堂,DQ、漢堡王可以滿足你的味蕾,廣場上滑板少年玩樂著,各種帶大LOGO的“BAPE”、“supreme”讓年輕人瞭解到原來這才是潮流。

對!沒錯,這裡就是潮流,西安是曾經的世界之巔,而這裡是巔峰上的中心!

然而,西安早已不是世界之巔很久了,這裡也不會永遠成為中心。

現在的騾馬市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人們對外界的接觸更加便捷,今天美國發售了雙新鞋,明天西安就有人穿在腳上。

對於日新月異的變化,很多老字號商圈往往抱著“我是老大我怕誰”的心態,就好比《艋舺》中“GATE大仔”對於新世界的不瞭解一樣,或許是傳統思維不容易拐彎,或許是固步自封不願意變革,新生代終將會取代老一輩,那些曾經穿著假貨走在騾馬市的年輕人也逐漸被各種穿著價格不菲的鞋服的“潮人”所取代,而他們早已把“根據地”做了轉意,騾馬市早就不再是“潮流”和“時尚”的指標了。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如今走在這裡,看到的更多的是圍著圍擋的店面和人煙稀少的巷子,曾經一鋪難求的城市中心也變得冷清了起來,就和東大街的繁華一樣成為了過眼雲煙,而那些堅守在這裡的店鋪也都沒了往日的“傲氣”。

唯一能讓人記住這裡的或許只有那條曾經不怎麼出名的北柳巷了,這個距離騾馬市不過百米的小巷子,在騾馬市輝煌的時候它就安靜的待在這裡,而現在騾馬市沒落了,它依然堅守在這裡,陪著這個“老大哥”繼續走著未走完的道路。

北柳巷之所以人氣不減,更多的也是得益於這裡有著各種網紅美食和潮流店鋪,也正是這條安經的小巷子,讓這裡的故事依然還存在,人們依然能夠訴說著這裡的繁華。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曾經輝煌的開遠商城人氣不減,但早已和新生代商場無法相提並論,不論是“小寨巨頭”賽格還是“大雁塔新貴”曲江大悅城,亦或者“北郊扛把子”熙地港。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去的是這些地方而非那些老的掉牙又格局緊湊的傳統商場,曾經的“潮流風向標”的民生也感慨著時代變化的太快,商場內的櫃檯也一家一家的撤掉,等待它的依然是一個未知數,但不管怎樣,我希望它變得更好。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開遠后街的小店依然熱鬧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民生裡大多數櫃檯已經人去樓空


這條短短的街自唐朝時就有了,年輕人曾在此聚集,如今卻人煙稀少

民生裡撤櫃的店

寫給未來

如今的西安,屬於年輕人的活動點數不勝數,但曾經那些繁華熱鬧的街區又承載了多少人的記憶,這裡成就了不少個“百萬”,也讓無數人心碎掃地。

這裡的故事很精彩,曾經在這裡買小東西的人們,你們還記得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