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后,我选出了对我启发最大的2本书

做自媒体快两年了,这两年来,粉丝没多少,钱也没赚多少,但是书却读了不少,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欣慰的。

其实很早之前我也读书,但是那时候读书可没现在频繁。以前一年也就读个基本,而且吊儿郎当的,读不读都无所谓。但是现在不行了,自从做了自媒体这个职业后,不读书感觉就说话没有底气,也没有什么内容向粉丝们输出,因此阅读有一种迫切感,逼着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读书。

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后,我选出了对我启发最大的2本书

现在的业余时间基本除了写作,就是奉献给了读书。一段时间不读书,就感觉没学到些东西,没有进步,心里就感到发慌,坐立不安。因此读书几乎成了一种病了,几天不看就不舒服。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学到了一种新的理念,收获了一种新的认知,让我醍醐灌顶,刹那间感觉对我们的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我读过的所有书中,好书很多,但是如果让我排个名次,选2本影响最大的书的话,我会选这2本,它们虽然都是育儿相关的书籍,但是影响却又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上,对于我的整个人生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第一本《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后,我选出了对我启发最大的2本书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豆瓣评分9.1分,作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师承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他的一个同门师兄弟也非常有名,叫马歇尔·卢森堡,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同样写了一本著名的书籍《非暴力沟通》。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虽然打的旗号是一本育儿书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与《非暴力沟通》一样的,是一本教人们如何沟通的书籍。

这两本书我都读过,就我个人感觉,两书的内容虽然基本一样,但是《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讲的更有逻辑,更利于人们理解掌握,要略胜《非暴力沟通》一筹。

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下面一张思维导图就能概括本书的主要内容:

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后,我选出了对我启发最大的2本书

当父母面对孩子问题时,父母首先对题进行区分,能否接受。如果能接受,那就无所谓了。如果不能接受父母就要对问题进行划分,看问题归属于谁。不同的问题归属,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发出“你-信息”、“我-信息”或者讨论解决。这种对问题的划分处理方式给予了我巨大的启迪。可以这么说,父母在教育孩子中之所以总是处于矛盾中,有一大半问题就是父母不懂得区分问题造成的。

比如孩子染发、交朋友,这在孩子看来是属于自己的问题,但是父母却肆意干涉,因此引发了矛盾。

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仅仅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在夫妻生活中、工作中其实都可以用到,熟练的应用这种沟通方式,不夸张的说,可以改变我们整个的人生。

第二本:《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后,我选出了对我启发最大的2本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豆瓣评分9.3分。

看书名,这本书好像是一本因为教育焦虑而写的一本营销书籍,事实上这是一本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可以帮助父母更好理解孩子是怎么学习的,进而帮助父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这本书很早之前我就买了一本,但是后来我想再读时却找不到了,于是我又买了一本,结果我现在手里就有了两本。由此可见我是多喜欢这本书。

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后,我选出了对我启发最大的2本书

为什么我如此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原有的认知观念。这里跟大家分享一点:

很多父母都讨厌题海战术,觉得这是在扼杀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他们反对孩子做一些重复性的作业,更希望布置一些可以提升孩子创造力或想象力,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作业。但是事实上,离开了大量的重复练习,孩子就不可能有创造力,也不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人的大脑工作区域是有限的,大量的练习可以减轻大脑工作区的工作量,更有利于大脑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就比如我们开车,一个新手聚精会神还可能犯错,但是一个老司机却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还游刃有余,这就是重复练习的作用。

还有其它很多颠覆理念,比如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总之每一章都是重磅炸弹,让我感觉醍醐灌顶。

想了解更多的育儿书籍,可以订购我的专栏《经典育儿书籍盘点分析》,我会把读过的、比较经典的育儿书籍一一解读。费用不高,只要5元,既是作为自己的总结,也是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