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小白学习理财经常会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

浮云财经观


首先就是会觉得自己的本金很有限,不合适,觉得理财是有钱人的游戏。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的理财都是从储蓄开始的。也许你又会认为,没有储蓄怎么办?怎么理财?那就需要学会最基本的开支记账,你就会发现,原来有很多开支是没有必要的。

理财不分钱多钱少,关键是要开源节流,从记账和储蓄开始。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程世锋


理财投资是门技术活,玩的不好钱反而会越理越少。那么,在理财投资过程中,需要防范的哪些“坑”呢?

现在炒股的人很多,那我先结合“炒股”说几个亲身的体会:

第一个误区:股市不是提款机

2015年牛市的时候,身边的人好像个个都是炒股高手,买啥啥涨,所以很多人都感觉“炒股太容易”了,来钱太快了!有很多朋友就说:赶紧赚一笔,我好买房、买车啥的。

于是乎,有一些朋友就开始贷款炒股、或者信用卡,我认识的人里面,只有一个在股灾前全身而退的,有几个贷款炒股的,到现在还被套着呢!

殊不知,股市有风险,股市也不是你的提款机,炒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止盈止损”。

第二个误区:亏了的股票不卖就不算亏

许多人被套了之后,会觉得只要不卖出去就没有损失。先不说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即使股市回暖或者重新来一次大牛市,指数涨回来了,你的股票却不一定赚钱。看看当年被中石油套的那些人,2015年的牛市也都没回本,就别提这么多年亏掉的利息了。

换个思路,一个股票下跌了50%之后,要回到原来的价格需要涨幅达到100%,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第三个误区:便宜的股票最好

很多人喜欢买特别便宜的股票,特别是钱比较少的年轻人,觉得3-5块的股票便宜,几千块就可以买1手,但是你要知道,股价反应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即使在中国不是完全相关的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这只股票便宜,说明看好他的人不多,或者流动的股票数量太大(也就是常说的盘子太大)。

所以,买股票不仅要看它的价格,还要看发行量、盈利能力、成长率等因素。

好,说完炒股,再来说说其他常见的投资误区:

1、投资越分散越好?

理财里有个概念“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确实是对的,但是许多人容易跑到另一个极端,太过于分散了。比如,炒股买了十几只,其实你根本没那么多精力跟盘,一般来说买个3-5只足够了,买基金也是一样,不要太多了。

2、又要高收益又要保本?

许多人想通过理财投资,将手里的钱迅速的滚大,这种朴素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是提到风险呢,他们又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殊不知,收益高又保本的产品根本不存在,如果真有这么好的产品,大家都去买了,每个人都能发财了!

所以,对于收益和风险,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年龄、家庭情况、风险承受能力来综合考虑,如果不能承担风险就直接买货币基金或者银行的理财产品,想要获得高收益,一定要合理的配置自己的理财品种。

3、钱少不用理财?

很多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工资比较低,开销有很大,每个月几乎剩不下钱,于是乎觉得没必要理财。其实,这也是经典的理财误区。理财并不是简单看最终能有多少绝对收益,而是通过理财,培养个人消费习惯、资金规划能力等,关键是要养成理财投资好了,说了这么多,对于普通人,还是要“开源节流”+“理财投资”两手都要抓,做好工作让自己的收入稳步上升,同时再配合理财投资让资产不断的增值,这才是真正的理财!


三个伴小时


对于这个话题,和尚谈点看法:

1、首先要端正理财的态度

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让资产增值,而这个增值都是附带有条件的,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因此,理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用自有资金去获取合理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情况算合理收益?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有位前辈曾告诫消费者理财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当“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获得合理收益,因为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例,这一点很重要。



2、理财,理的是自已的生活

为什么要理财?拿什么去理财?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发达,居民理财意识日益增长,抗通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生活确实进步了。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与不理财是有较大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理财可获得机会成本,得到市场上合法产品的正当收益,并高于银行存款利息。

理财是有风险的,因此,理财是用自已的闲置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获得合理收益。普通消费者最好不要去杠杆理财,理财市场的风险来自诸多因素,较复杂,一般消费者因视界有限,较难把控风险。当遇到市场风险时,理财收益有可能会折损本金,心理素质较差的消费者,往往会越陷越深或不知所措,而将自已的生活搞得一团糟,那就有违理财的初衷了。

3、参与理财,起码要认识几个基础的理财概念

理财其实是一门数学和统计知识的应用,理财市场上有几个基础性概念,和尚认为小白需要认识一下:

预期收益:是指理财产品按照原来的收益情况,运用数学模型,结合产品市场潜力,测试出来的一个未来收益期望值,仅供消费者参考。注意,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

基准收益:是指消费者可接受的理财产品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表明消费者对产品资金时间价值的估价,是理财资金应当获得的最低盈利率水平,是评价和判断理财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的依据,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实际到期收益通常会高于基准收益。

年化收益率:是指投资理财期限为一年所获得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計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非实际收益率。例如日利率是万分之一,那么年化收益率是3.65%。

实际获得的收益计算公式:本金×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365

在大多数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载明的理财收益率基本都是上述三种类型,记住,它们不是实际收益率。

一个小白想要做好理财,和尚认为以上基本的三点,必须要有个清楚的认识,才会有好的收获。

**谢谢阅读!


野马和尚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在1、拒绝高回报陷阱

理财经常会用一些骗局来把你的本金骗走,一般都是承诺,高收益的一个套路。

在高资本高收益回报的一个套路上,永远记住一点,你惦记的是他的收益,他惦记的是你的本金。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公司,就是用这种套路,把很多农民多年积蓄,弄得血本无归。

他就是利用人们好沾小便宜的这个特点,承诺比银行的利率高5个点通过农村的揽储员把应该存在银行机构的钱转存到他们公司。

这个过程我看到了,人类的贪婪,和骗子公司的无耻。

在这个事情当中,有很多父子反目成仇,也有夫妻整日打架。

介入室,此纠纷的,没有一家能过安稳日子的。

拒绝高收益是你理财的开始。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九九归一期财经


这个问题我经过自身的经历来给你回答一下。小白,对于投资都是盲目的懵懂的,所以经常会陷入一些骗局,首先要有一颗理性的眼睛和贪婪的心这样才能在投资市场上,对抗通胀保证自己的资金升值。

1、拒绝高回报陷阱

理财经常会用一些骗局来把你的本金骗走,一般都是承诺,高收益的一个套路。

在高资本高收益回报的一个套路上,永远记住一点,你惦记的是他的收益,他惦记的是你的本金。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公司,就是用这种套路,把很多农民多年积蓄,弄得血本无归。

他就是利用人们好沾小便宜的这个特点,承诺比银行的利率高5个点通过农村的揽储员把应该存在银行机构的钱转存到他们公司。

这个过程我看到了,人类的贪婪,和骗子公司的无耻。

在这个事情当中,有很多父子反目成仇,也有夫妻整日打架。

介入室,此纠纷的,没有一家能过安稳日子的。

拒绝高收益是你理财的开始。

2、荐股骗局

前几天听说一个非常好笑又无奈的事情,一个大V通过自己售卖股票池,来骗股民钱财的一个案例。

一个售价不到300的股票池,竟然短时间卖了1万份,这个大v短时间就收入将近300万。

事件发生后,账号注销,人逃之夭夭。

荐股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骗局。

广大股民进入股市之后,追随一些股评和大威,这是常见的事情,因为一些专业的分析会给他们带来股市的迷茫。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了,简单的要股票代码,这是非常不理性的一个行为。

这个骗局很简单,只要自己稍微在心里过一下就行了,如果他自己有这个本事,何必用剑古来,赚大家的钱呢,即便是1万块钱,作为北京,在股市只要有能力的话经历一个牛市,只需要10个翻翻,就可以达到千万资产级别。

所以这些人,通过荐股,来骗大家钱,我只能说人性的贪婪,以及人性的无知,让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2、只有自强才能不败

很多人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靠别人完成自己的投资资本升值。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1个别人凭什么帮你?第2个,你离开别人之后会怎么办?

所以要想在投资这个事情做好,就必须自强来强大自己。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你不认真对待它,你怎么可能在投资市场上,所获不菲呢?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尤其是毫无利益捆绑的关系更为脆弱,不要去梦想着去靠别人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自强的路有很多,但是没有一条是自己不努力就可以成功的。

如果你遇到贵人,能点拨你几句,这当然是一种缘分。

如果真的有,那就好好珍惜吧。

结论:投资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场所里面拥有牛鬼蛇神,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你要想获得不菲收益,既要防狼又要不断的让自己强大成为一个能在金融市场立足的人,就只能是不断的强大自己。以上是我的心得,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2050587595528489"} --}

牛牛牛说财经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小白学理财需要注意的误区:

1、千万不要贪取高收益

在P2P很火的时候,有朋友对理财了解甚少,原来只做过银行定期存款,但听到别人提过P2P收益高,然后就转向投资P2P产品了,一次、两次、三次……都安全拿回本息。

朋友慢慢地将大部分存款投资P2P,结果2019年遇上融资环境收紧、大部分P2P平台需要良性退出,朋友的钱出现了回款困难的情况,这时候才惊觉不该贪取高收益,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

2、千万不要将大部分资金去炒股

2018年经济有所下行,一朋友在车企工作,但业务不景气,这朋友转而萌生了炒股增加收入的想法,作为小白,先买一些炒股专业书看,然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接着遇上了2018、2019年股市调整,最后亏损得很厉害。

我们要学会分散投资,切忌将大部分资金去投入股市,任何时候保留一定的存款,这才是安全垫。


财思思


我分享一个很真实的案例,我的一个同学,看到我的持仓收益这么高,他就去理财。我以为他理财买的是基金,结果前天他告诉我,他可以了1000多块钱。一问才知道,买了股票。所以你看,第一个误区股市很挣钱。

股市挣钱是针对那些会选股,在低估期进入,高估期卖出的人来说的。如果只是我觉得这支股票会涨就买这支股票,到最后亏得哭都没有眼泪。所以除非你有很强的选股能力,除非你有很牛逼的大佬带你,不然我不建议小白去碰股市,毕竟后果太难承担了。

误区二:追涨杀跌。人在江湖走,难免不湿鞋。股市是疯狂的,不管是股票还是基金,涨起来的时候疯涨,跌的时候像跳崖一样。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股票/基金涨了就情绪好激动,追涨。然后看到一跌的时候又赶紧卖出。这样子的话你怎么可能挣到钱。所以我们要做到理智投资。我们要理性地选择买卖基金和股票。判断好入场和出场的时机。至于这个怎么判断,请你看书学习或者报课学习,这样子走的弯路是最小的。记住:投资理财收益=价值投资收益+情绪引起的投机收益。

误区3:理财很难。害怕。其实我刚开始也是这样的,但是入门之后就好了。什么事情都是从不懂到懂的,所以你也不要担心,不要畏难就放弃理财。毕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做金钱的主人就做金钱的奴隶呀!

误区4:一下子投进去。千万不要这么做。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什么时候都要有钱在银行卡/余额宝放着。投资是有风险的。巴菲特说过,普通人做好的投资方式是指数基金的定投。就是每个月的其中一天坚持投钱进那个指数基金。这就是分散风险,摊平投资成本。理财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风险和市场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就是公司事件造成的风险。

误区5:不遵守纪律。很多人吃过的亏啊。理财要严格遵守纪律的。比如说收益达到20%就卖出,坚决不动摇。很多时候市场涨疯了人就变得不理智,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亏到底!

希望你可以避免这些!


实现财富自由


误区1:理财是有钱人的事,自己没钱就不理财了。

然而事实是,无论有钱没钱,都需要理财,特别是没钱更需要理财。

误区2:理财就是把余钱拿去理财,自己没有余钱就不用理财。

这也是误区,理财要做到的是,先支付自己,再支付别人。比如发了工资,有的人先付了房租水电,还了花呗借呗,各种信用卡,就开始随便开销,到月底,能存下钱就去做点投资,没存下钱就拉倒。但有的人,发了工资,先给拿出1000块做理财,剩下的钱用于各种开销。虽然表面上没啥区别,但实则差距巨大。因为前者先支付别人,再支付自己,后者先支付自己,再支付别人。

误区3:理财就是买股票买基金。

这是很多新手容易犯的通病。理财是做综合配置,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各种金融工具综合配置,重点可以参考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把资金分成四个账户: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保值的钱。做到资产攻守平衡

误区4:理财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事实证明,理财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就容易没有规划,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比如基金定投,再开始钱,不妨问一问自己,为啥要做基金定投,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理财目标,目标越清晰越具体越好,否则理财很难坚持到底,最终无疾而终。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呲牙]


二师兄谈保险


你好,我想跟你分享下自己从只会记账到学会理财的过程中,曾经走过的3大误区。

误区1 存到钱再去学理财

在以前很多年的一个时间段内,我都没有去开始学习理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没有存到多少钱。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把理财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认为是自己必须要去学的,只是现在没有钱可以理呀,等有钱了再说吧。

在每月的收入到手后,除了房贷、孩子教育、家庭开支,就没有存下多少钱了。

结果就是没有计划存钱,钱多钱少就放在银行定期、要么就是只知道投资房子。

后来才发现,那要究竟有多少钱再来理财呢?

相信这次疫情也带给很多人的触动就是平时真的要存钱和有理财意识。

所以说,理财是一种在平时、从现在开始、而且需要长期培养的一种习惯,包括从思维观念到行动。

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从存钱开始,从养成计划每月存入一笔钱做定投开始吧。

有一个简单的4321分配法则,即把资产分为4个部分,40%用来投资,30%用来消费,20%用来储蓄,10%用来保险。

比如如果你月工资是5000元,那么收到工资后先存下20%即1000元。

误区2 理财不记账或者记账不分析

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记录自己的收入和每天的开支。

但是,记账到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动力,觉得很无聊,就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我学习了理财的知识,才发现我们一定要通过记账来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并通过分析来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和进行不断的调整。

后来我把记账的行为一直坚持下来,每月都进行定投,看着账户上逐渐增多的资金,很有成就感和动力。

并在每个月都会根据记录做分析,非常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保持对金钱的热情和赚钱的动力。

误区3 缺少财务规划目标、看到他人赚钱就盲目跟风

但凡我们存不下钱的原因,除了我们在在前面讲的不知道先存下一部分收入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消费,缺乏自我控制和长远的财务规划。

我的朋友田田,就是一个超级爱花钱的“精致穷”。 每月工资一到手,必定就是去买买买,比如结婚时2万元买一套婚纱就拍拍照片、穿几个小时。

后来有了孩子后,终于有了存钱意识。

而谈到理财,她最喜欢的做法就是朋友小强说买某某基金赚了,她就跟着去买,看到同事小李买股票赚了,也一头扎进股市,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看到别人赚钱就跟风投进。

最后干脆想省事,盲目相信一个所谓的理财专家跟投,非但没有赚到利润,连辛苦攒下的本钱也搭进去不少。

所以如果我们只看重眼前的诱惑,没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长期的财务规划,那么就会在理财的路上走得跌跌撞撞,甚至得不偿失。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长期的财务规划,才会在诱惑面前不会犯错、才会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抓住它。

最后,关于在如何选择理财老师上我的建议是,绝对不要相信一个专家说他的预测能力很强、预测很准。

如果一个理财老师说他会教我们投资的观念和方法,而不是告诉你答案来投资什么或者承诺直接帮你赚到钱,那么我们就可以跟随这样的老师去学习理财。


苏菲清单


1. 认为钱少时不用理财,钱多时再去理财。

这种认识没有注意到量变和质变。只要有结余的钱,其实就可以考虑学习,并开始理财。

理财逐步增加财富,量变产生质变。理财了钱才会更多。

2. 轻易开始理财,没有学习积累,没有自己的方法论

主动积极的开始理财没错,但是不思考不学习,容易掉进陷阱成为韭菜,白白交了学费。

经济学,金融学,价值投资理论,财务报表的书,课程还是应该看看。另外最好能向过来人多咨询,避免掉进坑里。

3. 全部压上,毕其功于一役

这种思想和赌徒类似。容易倾家荡产。负责任的投资理财者,我们普通人千万不要这么做。风险大的会承担不起。

不要让自己陷入险境。

4. 单打独斗

现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已经是团队的竞争,平台的竞争,家族的竞争,同盟的竞争。

多合作,多分享。和高手交流过招,成长的才更快。

5. 挣到钱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挣到,亏钱了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亏损。

成功和失败都有经验可以总结,但是往往人对成功容易沾沾自喜,而对失败容易做外部归因。这其实是人心理的自我保护,这样想毕竟心理容易接受,舒服一些。

6. 没有找到提升理财能力的路径

自己摸索相对花时间会多一些,也容易走弯路。借助前人高人的经验,方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思维方法对了,具体执行起来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方向对了,还害怕到不了目的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