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彭敏在微博上发了个小视频,讲到李白的《静夜思》的不同版本

他指出,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讹传和蓄意修改,《静夜思》至少出现过八种版本

李白的“原版”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而现在最通行的版本是这样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这个流传到现在的版本就是被明代的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比较一下,有两处不同:一是“明月光”原为“看月光”,一是“望明月”原为“望山月”。

不过,这样一改,诗显得更漂亮了,彭敏认为,“望山月”改成“望明月”,就使诗歌的表达更有普遍性。

在评论区,这届诗词大会亚军韩亚轩也补充说,崔颢《黄鹤楼》中的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原为“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为什么诗歌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那么多不同版本呢?

正如彭敏解释的那样,有无意的讹传、刊误,也有有意的篡改。不过除了这种客观的情况之外,还有诗人自己修改诗作的情况存在。

下面先说说在流传过程中因客观情况而造成的版本流变

  • 第一点,在传抄过程中,抄错或认错了字,或者读错或听错了音,这是不同版本形成的主因。

比方,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个版本。

最出名的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还有个不出名的,头一句是“黄沙远上白云间”。

后世为两个版本也没少争论。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有人说“黄沙”更符合实际,玉门关和黄河相差千里,在玉门关根本看不到黄河。

有人说不能忽视诗人的想像力,黄河在诗中更符合其雄浑的境界。

还有人说“黄沙”系“黄河”的传抄之误——在草书中“沙”与“河”几乎一样。

但是错“沙”为“河”,还是误“河”为“沙”也不能证明啊!

聊备形误一说。

还有声误

高中课本中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人教版中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苏教版中“樯橹”变为“强虏”。显然两个出版社采用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者是船,一者是强敌,意义差别太大了,但两个词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这里面肯定有一个是口口相传产生的错误。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 第二点,就是彭敏所说的,古人有意的改动,这也是一个原因——当然有的是为了利益,比如开头说的明代的书商;可也有的是因为“艺术”。

仅举后者例。

《木兰辞》也有不同版本。

木兰在战争结束后向皇帝请求回乡,其中一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是我们课本里的句子。但另一版本则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悦华没有仔细考证,原以为后者晚出,因为加上“明驼”显得华美,但少了质朴。——古代文人就喜欢做这种画蛇添足式的修改。

可还有材料说“愿驰千里足”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入选中学课本时修改的,一时又让悦华拿捏不准了。

这个暂时存疑,但两个版本确实都存在,而且无论哪个版本在先,有意改动是确定无疑的。

除去别人有意无意的修改外,诗人也对自己的诗不厌其烦地修改。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 有种情况是炼字

洪迈在《容斋续笔》中记载: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今豫章所刻本,乃作“残蝉犹占一枝鸣”。

黄鲁直即黄庭坚,诗叫《登南禅寺怀裴仲谋》。可能是读到诗作的人也对哪一个字好难以取舍,所以在后世流传的版本中,“高蝉正用一枝鸣”和“高蝉犹占一枝鸣”干脆都留了下来。现在在网上搜,两个版本也是一搜一大把。

  • 还有种情况,因为诗人生活的境况变了,所以将诗句也做了改动

近现代词人夏承焘先生《浪淘沙·过七里泷》的早期版本为:

万象挂空明,短篷摇梦过江城。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

但子曰秋野在《经典咏流传》中所唱的版本(题目改为《过七里滩》)却有不同——在“高咏谁听”后是“此间无地着浮名“,而非“当头河汉任纵横”。

据子曰秋野言,夏先生晚年对此词做了修改,即换了其中的一句。

——是的,这样一改,就没了年轻时的“壮怀”,而增加了中年后的“逸气”。

以上两种情况在鲁迅诗、主席诗中也时有体现。

近现代人尚且如此,古人想必也会如此。只是因年代久远,有很多我们已无法判定是诗人自己改动,还是后人改动的了。

长见识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居然是明朝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悦华时常见网友问:某首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种钻研精神的确可嘉,可是事实上,对很多诗,我们无法为它打上“唯一合法性”的标识。所以,不妨让它们各自相安,我们就喜欢喜欢的那一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