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乐进一生未立寸功,远远不如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为什么能挤进五子良将?

用户50035732909


要说三国当中曹操可以说是天下霸主的楷模,毕竟这位可是魏国的创始人,而魏国又在当时统一了混乱的三国,所以说雄才霸主的名头就是他了。当时的曹操手下有着众多的名臣良将,其中的五子良将可以说属于曹操手中的五把巨大的斩刀,将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全部斩于马下,但是其中一员大将乐进,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名声跟其余四位根本没的比,但是他又是凭着什么优势挤进了五子良将的名头之中呢?

当时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分别的是于禁、张辽、徐晃、张郃跟乐进这五位,相对来说于禁跟其他三位也是有所差距的,但是跟乐进比起来就好太多了,反正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张辽、徐晃和张郃这三位一定是大家都熟悉的,于禁不怎么说大家也算是了解,可是乐进就让人很摸不到头脑了。

但是就这样的一个所谓的人才居然就这么挤进了五子良将的名头当中,不是当年的选举事情有黑幕吧,不然这么一个在三国当中名声不显的人会进入五子良将,还是说五子良将的选拨门槛有点太低了。

其实大家可能对乐进这个人有点误解,可以说除了曹操的本家夏侯家族的人之外,乐进这么一个外人是最先投奔曹操的,曹操在当时几乎就属于三无人员,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要粮没粮,可以说正是一穷二白时候。

而此时就是乐进投奔曹操的时间,曹操这个人相当的爱人才,但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更喜欢兄弟间的忠义,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看到关羽相当的开心的重要原因,而乐进在最初的时候几乎就相当于曹操的难兄难弟。

也正是这一点让乐进在曹操的身边可以得到重用,很多时候首先你一定先得到重用,才会体现出你过人的水平。就好比现在的很多大公司的高层一样,很多人说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哪些辛苦帮老板用尽全力的骨干们,但是大家都好像忘记了一点,如果没有公司强大的平台,这些所谓的骨干还有机会得到这么大成就吗?所以说人才跟平台是相互的。

当然了乐进相对来说跟曹操的之关系就可能没有所谓的太大的成就了,毕竟在三国当中大多数时候乐进的存在都是一笔带过,不是说乐进这个人在曹操的手下没有太多的用处,而是相当于大家的认知来说,一个最应该存在于幕后的人是不应该走到前台的。

这就好比现在的一些大明星一样,大家都会对于一些明星相当的关注,可是谁会对于明星身边的一个灯光师进行关注的,好像没有,或者说也是有的,但是这个几率跟没有也不差多少。

可是你又不是能说这些灯光师没有用,如果没有他们在幕后的工作,大明星的形象又如此保持,对不对。

而乐进在曹操的身边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人,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战绩,但是在曹操各种调兵布阵的时候,或者说在后台练兵的时候,又或者说运送粮草的时候,可以在作者的眼中就是一笔而过的事,总不可能光一个运输粮草你也写上三五章吧,而且每天就是辛苦的看护好运输兵的事,真要这么说一定会被人说成水字数。

别看哪些将领在前面冲锋陷阵看起来很是威武霸气,但是在后面苦苦练兵的却是乐进等人,千日养兵用在一时,所以乐进并没有我们看起来哪么没用,只是他们没有站在最前面的舞台上面,没有太华丽的风采展现给大家而已的,所以在大家的眼中乐进就相当于一个无名之辈了,这也是我们对乐进这个名声不显却挤进五子良将的不满之处。


虎头山小妖


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

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

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

“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


《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

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

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

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

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

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


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

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

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

“原始股东”

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

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


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

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

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

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

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

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


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

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

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


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

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

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

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

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

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


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

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

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

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

死得早了些

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

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


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

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

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

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

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

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

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

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

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

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

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

人狠话不多

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

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

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

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

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

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

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

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前言


陈寿对乐进评价非常高,看列传排名就可知,五子良将合为一传,传首人物为张辽,紧接着就是乐进,然后是于禁、张郃、徐晃。

我们再来看陈寿对五子良将的总结陈词: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意思很明显,乐进与张郃因为史料缺乏,于是很多事迹没有张辽徐晃的详细,这也是陈寿给自己在本传人物描写篇幅长短不一做出自己的解释。


尤其是乐进传,五子中篇幅最少的,因此导致了乐进知名度低,为什么呢?


你的能力再好,但是戏份都删除了,谁知道你好不好呀?


但是单拿陈寿简短的陈述是不会让广大头条水友们信服乐进优越的能力的,别担心,我们有对比法,乐进事迹细节不详,但是参战记录摆在那里,曹魏集团谁的事迹最清晰,篇幅最长当然要数武帝纪了,我们可以拿来做一个直观的参照。


乐进生平战绩记录一览


1.元从之功


《三国志》记载:乐进,阳平卫国人。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账下吏。

乐进与于禁是五子良将中最早加入曹操集团的,具体时间不详,但是肯定比其他三位早,资历高。

2.募兵之功


《三国志》记载:(武帝)遣还(乐进)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乐进因为招募一千多人的士兵,因此军功升迁为军假司马,不久之后升为陷陈都尉,开始成为中级军官,开始崭露头角。


3.因功封侯


《三国志》记载: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

虽然记载事迹虽短,但是这个结果我们能看到,亭侯的分量可不亲,如果不是立下赫赫战功,一个中级军官怎么可能封侯。然后对比《武帝本纪》,我们在详细看看乐进是因为参加哪些战役因为封侯的。


首先我们看乐进跟随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之战,濮阳之战总共有两回。


根据史载乐进先登有功(先登上城墙之功),来推算,乐进应该是在第一次濮阳之战取得了首次先登之功,因为第二次濮阳之战,曹操军并没有攻破濮阳城。


第二次濮阳之战记载:【曹操初战败于吕布,遂治攻具,反复进攻濮阳,达百余日之久,终不能克。后蝗灾大起,吕布、曹操军粮不继,暂时休战,各引兵退去,曹操还于鄄城,吕布屯于山阳(今山东金乡西北)。】

所以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一次濮阳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乐进是怎么取得先登之功的?


战役导火索:陈宫为兖州东郡人,后依曹操,曾亲自说服兖州士人迎立曹操为兖州牧,曹操在兖州的某些作为引起兖州士人的强烈不满,陈宫心不自安,于是陈宫说张邈反叛曹操,迎立吕布。


曹军形势:曹操出征前,将兖州事务交付其司马荀彧处置,荀彧闻讯,急令驻守东郡的大将夏侯惇回军固守州治鄄城,又使寿张令程昱出镇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二县,拒城坚守,等待曹操回军。


战略部署:曹操在徐州听说兖州生变,火速撤兵回救兖州。途中听说吕布未能攻下兖州州治鄄城,正驻军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大为高兴,说吕布得兖州之地,不能拒守东平(今山东东平东),切断元父(险道,今山东济宁县南)、泰山之路,拒险截击我军,却屯于濮阳,他不会有太大作为了。


战役过程:(曹军)遂进军濮阳。吕布使濮阳大姓氏行反间计,赚曹操入城,曹操既进城,命火烧城门,激励将士有进无退。


战役结果(败):吕布伏兵大出,曹军溃乱。曹操单骑逃跑,误入吕布军中,吕布士兵不识曹操,问:曹操何在?曹操诈言:前乘黄马跑者是,以此脱险,至城门冒火而出,左臂被火烧伤。


通过史载第一次濮阳之战的记录我们可以知道乐进应该是在于濮阳大姓氏相互配合下登上濮阳城墙获得首个先登之功的(在战术上乐进没有错误,反而有功劳的,只是在战略上中了吕布的反间计,这个锅只能是曹操这个指挥官背)。


其次,我们来看看乐进第二次先登之功,“(乐进从击)张超于雍丘”。


根据张超和雍丘这个两个准确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晰的查找到在《武帝本纪》中对于此战的记载,此次战役是定陶大捷。


兴平二年(195)春,曹操兵袭击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能攻下。这时正当吕布兵到,曹操又击破吕布军。
夏,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屯兵钜野,曹操攻击薛兰兵,吕布驰往救薛兰。薛兰败,吕布退定。曹操乃杀薛兰等。吕布又从东缗与陈宫会合,率领万余众来战。
当时曹操兵少,曹操乃设埋伏,突出奇兵击吕布,大破吕布兵。吕布乘夜遁走,曹操再攻,拔定陶,分兵攻下各县。吕布向东走,归于徐州刘备。
张邈追随吕布,派弟弟张超带了家属,保守雍丘。
秋,八月,曹操兵围雍丘。冬,十月,天子汉献帝拜曹操为兖州牧。
十二月,雍丘兵崩溃,张超自杀。曹操杀尽张邈三族。张邈奔向袁术求救,中途被他自己的乱兵所杀。


由上可知,乐进在曹军攻雍丘城时又取得了一次先登之功。


最为我们看看乐进的第三次先登之功,“(乐进从击)桥蕤于苦”。


根据桥蕤这个准确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晰的查找到在《武帝本纪》中对于此战的记载,因为曹军与桥蕤的交手只有过这一次,此时战役是蕲阳之战。


建安二年(197)年初,袁术迷信太士张炯所献符命,以为自己上应天命,遂于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依天子礼郊祀天地,登上皇帝宝座。建安二年(197)九月,袁术率军攻打陈国(今河南淮阳),诱杀陈王刘宠,并有其地,从东百构成对许都(今河南许昌)的威胁,于是曹操亲率大军东征。袁术听说曹操亲自前来,大吃一惊,弃军逃回淮南(淮水以南),留下大将张勋、桥蕤、李丰等人退守蕲县(今安徽宿县)。曹操挥师进击,大破袁军,阵斩袁军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多人。


由上可知,加上乐进传的记载,我们推断乐进应该是在击破桥蕤驻守的苦,取得了第三次先登之功,其中过程不详,但是结果是大将桥蕤阵亡。虽然乐进不是亲斩桥蕤,但这助攻(从击)一定是这三次中最有分量的。在加上先前两次的先登之功累积,乐进封侯理所应当。


三次先登之后,有侯爵在身的陷陈都尉乐进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踏入高级军官之列。


4.晋身大校


《三国志》记载: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社犬,刘备于沛,皆破之,拜讨寇校尉。

这几场战役估计广大头条水友就应该很熟悉了《三国演义》皆有记载,《武帝本纪》中记载也很详细,在这里我简单的叙述一下这四场战役。


曹操三攻张绣——建安二年十一月(197)湖阳之战(胜)——曹操将许昌以南的失地全部收复,率军回师许都。张绣等退至穰县(今河南邓州一带)。


曹吕交锋第四战——建安三年九月(198)下邳之战(胜)——曹操将吕布、陈宫杀死,收服吕布部将张辽、臧霸回师许都。至此,曹操势力发展到徐州一带。

曹操灭眭固——建安四年四月(199)河内之战(胜)——曹操率大军进临黄河,斩杀河内太守眭固。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河北岸一战略要地。曹操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曹刘三交手——建安五年春(200)东征之战(胜)——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至此徐州彻底平定,纳入曹操势力范围。


乐进好可怜,在这四场战役中又没用什么单独戏份,但是我可以通过简短的一个字,管中窥豹,看出乐进在这四场战役中的军功分量。


这个字就是——“破”


前两场战役,“破”,后两场战役,“皆破之”,在史书中,“破”这个词,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的,必须是有明显将敌军击溃的战果才能称之“破”。


尤其最后两场战役中,乐进得到了“皆破之”的战果,充分证明了乐进所辖部队的战斗力非凡,“以骁勇显名”估计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因此一连得四“破”的乐进,升任讨寇校尉,正式迈入曹军高级军官序列。


5.斩将之功


《三国志》记载:(乐进)渡河获嘉,还,从击袁绍于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


这句就很明显了吧,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镇守乌巢的大将淳于琼居然被乐进斩杀,什么叫做骁勇善战,这就是骁勇!


三国志中有阵斩大将之功的屈指可数,关羽轻骑击斩颜良,黄忠居高突斩夏侯渊都名噪天下,可惜我们的勇乐进斩杀淳于琼,居然无人吹捧,可叹!


有的人会说含金量不够,淳于琼怎可比颜良与夏侯渊的名气与地位,所以没有什么可吹嘘的!
我想说那是你不知道真正历史上淳于琼在河北军中的分量!


淳于琼,何许人也?

名门淳于家后人,袁绍的发小,袁绍组建的世家子弟俱乐部核心成员。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


淳于琼之名气与地位皆在寒门出身的颜良之上,不然这么重要的守卫乌巢的任务也不会落在他头上,是名副其实的河北大将。


可惜乐进如此阵斩大将的戏份,到了《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枉顾《三国志》的史实,非用《曹瞒传》的黑曹戏说,让乐进只是变成了捕获淳于琼,而淳于琼这个河北名将最后被安排成割掉鼻子后屈辱而死,可叹!


6.再度斩将


《三国志》记载:(乐进)从击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行游击将军。


建安七年(202)黎阳之战,曹操大败袁谭、袁尚两兄弟联合军队,乐进于此战中梅开二度,这次战役中有阵斩大将之功的只有乐进一人,可以说是独揽军功,乐进因此行游击将军,标志着乐进即将进入核心战将序列。


7.一将功成

《三国志》记载:别击黄巾,破之,定乐安郡。从围邺,邺定,从击袁谭于南皮,先登,入谭东门。谭败,别攻雍奴,破之。


我们来看看这一系列的战役乐进取得的战果:

建安八年(203)乐安黄巾之乱——破之+定乐安郡(击溃敌军+稳定地方);

建安九年(204)邺城之战——从围邺+邺定(助攻+稳定地方);

建安十年(205)南皮之战——先登,入谭东门+别攻雍奴,破之(第四次先登之功+击溃敌军)

乐进在平定河北的三次战役中几乎全部都有显著的战果,更重于优势的发挥自己的专长——先登破城。


《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于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


乐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丰收时刻,建安十一年(206)拜折冲将军,与虎威将军于禁、荡寇将军并列而称,“论功纪用,宜各显宠”,这可是曹老板的亲口评价与嘉许!


综上所述,


你们还觉得乐进不配入五子良将吗?


历史中简堂羚羊飞渡


回答之前,首先纠正题主所提问题,乐进一生在历史上并非如同《三国演义》中描述一般,寸功未立。相反,乐进骁勇果断、于禁沉稳凝重、张郃机巧善变,三人才得以与张辽、徐晃合称为“五子良将”。乐进一生立军功无数,就是因功最终做到右将军,死后被追谥“威侯”。

下面,我们来看看乐进一生所立的军功。

①乐进很早就追随曹操,为其账下小吏。初平元年(190年),天下诸侯讨伐董卓,曹操亲往扬州募兵,而乐进则回阳平郡募兵;最终为曹操募得千多人,被升任为军假司马、陷阵都尉。

②兴平元年(194年),乐进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县,每次乐进都陷阵有功,被封为广昌亭侯。

③建安三年、四年(198年、199年),乐进再次跟随曹操出征,击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还击破了吕布一支偏军;又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小沛,都以胜告终,被拜为讨寇校尉。

④建安五年(200年),乐进与于禁渡河攻打获嘉城,回来后跟随曹操出击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奋勇力战,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

⑤建安九年(204年),乐进跟随曹操出击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兄弟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被拜游击将军。领兵攻打黄巾军,大获全胜,平定了乐安郡。再次跟随曹操平定邺县;又随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谭,乐进抢先登城,攻破南皮东门。袁谭败后,乐进单独率兵攻打雍奴城,再破其军。

⑥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于禁为虎威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张辽为荡寇将军。乐进奉命单独率兵征剿高干,高干退守壶关,虽然经过连续作战大量杀伤敌人,但由于高干坚守,未能攻破壶关;直到曹操亲征,壶关才被攻破。曹操征讨管承,驻军在淳于,派乐进和李典进攻,管承被击败逃进海岛,海滨一带得以平安。

⑦建安十三、十四年(208年、209年),乐进被遣屯军于阳翟,防御荆州一带。后来,跟随曹操平定荆州,留在襄阳驻军,同关羽、苏非等人作战取得胜利,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

⑧建安十八年(213年),乐进与关羽交战于青泥一带,相持不下,直到文聘率领援军赶到,大克关羽,将战线推进到寻口一带。后来,乐进又奉命讨伐刘备治下的临沮县杜普、旌阳县梁大,都大获全胜。

⑨建安十九年(214年),乐进跟随曹操出征孙权,获得假节之权。曹操与孙权相持不下,曹操北还,留下乐进与张辽、李典屯守合肥。乐进增邑五百,加上之前的总共一千二百户。

⑩建安二十年(215 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乐进与张辽、李典人在逍遥津之战紧密配合,大破吴军,几获孙权。

此后,乐进以多次立功,升迁至右将军,特分食邑五百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有儿子乐綝袭爵;正始四年(243年),乐进从祀于曹操庙庭。


安定郡小书生


这问题可就对乐进太不公平了,乐进身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可不是一般的人才。

乐进和张辽、张郃等降将不一样,早年就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了,虽然乐进身材比较矮小,但是乐进非常有号召力,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当年曹操让乐进去募兵,在一个郡城内,乐进短时间内就召集了千余口士兵。

此后曹操讨伐吕布,乐进带兵攻打吕布手下大将张邈,亲自攻上城楼,带着士兵一起拼杀,短期内打下了城池,此战让乐进名声大震,曹操开始培养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

乐进一生罕有败绩,所遇对手张超、桥蕤、眭固,皆死于他手,为曹操前期站稳脚跟立下了汉马功劳。攻打刘备小沛也撵着皇叔到处跑,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领,但是也因为乐进所击杀的将领没那么有名,所以总显得有点成色不足。

建安五年,乐进和同为五子良将的于禁联手阻击袁绍从属,焚烧保聚三十余屯,降伏袁绍手下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官渡之战斩杀淳于琼。

后来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两兄弟,斩严敬,阻击黄巾平定乐安郡,攻南皮城,再次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破敌,可以说曹操和其谋士制定的战略部署,是乐进一步一步实现的,曹操的崛起绝对离不开这个人。

建安十一年,曹操上书刘协,提拔手下的将领,张辽对乐进口服心服,对曹操极力推举乐进:

“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

而且大名鼎鼎的关二爷,也在乐进手里吃过苦头,适逢刘备入蜀取川,乐进和文聘决定趁着蜀军重心转移而袭击南郡,正好乐进和关羽在青泥对峙,最后关羽败退而走。

等到了建安十九年,乐进和张辽、李典基本任务就是抵御江东孙权了,也让孙权穷尽一生没有攻克合肥,虽然合肥之战男主角是张辽,但是没有乐进的守城接应,怕是没那么容易大败吴军。

曹操对其评价颇高: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悍将,每每立下先登之功,为何说他没有寸功未立呢?可以说凡是乐进参与的战斗,他永远是打入敌人身体的第一颗子弹。

《三国演义》以蜀国的立场所编写,往往会将魏吴的能臣悍将一笔带过,其实只要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况且乐进不是降将不是叛臣,能力出众,逝世得谥,从祀曹操庙庭,可以说乐进在魏国是人人敬畏,人人认同的大将,入选五子良将再正常不过了。

张辽、张郃、徐晃皆为降将,于禁虽是近臣却晚年不保,投降关羽,只有乐进从始至终无污无瑕,如果说魏国哪个将领最为骁勇,那就应该是乐进没跑了,可能他不是最能打的,但是他肯定是最敢死的。所以乐进可不是寸功未立,反而是战功名誉兼得的英雄人物,我们可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杨角风发作


题主所说的乐进寸功未立,可能是觉得《三国志》里关于他的记载比较简略,相比“五子良将”中的前四位,乐进在后世的名气远不如他们,加上他的功绩没有张辽破吴、张郃夺街亭那样广为流传,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

那他为何能够挤进“五子良将”呢,大家一定觉得奇怪,有书君就为大家解析一下吧。

一,论资历,他在曹魏集团里属于元老级的人。

乐进在曹操陈留起兵时便开始追随,为他东征西讨。

他追随曹操的时间比于禁还要早,可以说是曹魏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了,他也是“五子良将”中资历最老的一个人。同时,相比于于禁、徐晃、张辽和张郃这些中途投诚的或被招降的将领,乐进从一开始就追随曹操,从一而终可见其忠心。

二,论功绩,他冲锋在前,逢战必胜。

乐进是曹操的先锋将领,每逢开战他都是身先士卒,率先破城。在曹操征讨吕布、张超、桥蕤、张绣等多个战役中,都能看到他冲锋陷阵的身影,所以号为“先登”。

在官渡之战中,他奋勇力战,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后追击袁绍残部的时候,他追击袁谭、袁尚于黎阳,并斩其大将严敬。

最为熟知的合肥之战,张辽一战成名威震逍遥津。当时乐进才是主帅,张辽和李典二人因素有仇怨,曹操便命乐进持假节居中调节。后来乐进守城,张李开城迎战,成就了张辽的威名。其实乐进也功不可没,被曹操升为右将军。

三,论威望,他在曹魏政权中地位举足轻重。

在曹操最初起兵的时候也是最困难时期,乐进独自前往阳平募兵达数千人,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吏一下子升为陷陈都尉,得到曹操重用,成为曹军骨干。

曹操曾上表称赞他和张辽,说他们“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功,常为督率,奋强突围,无坚不陷。”从中可以看出乐进很受曹操的赏识。

曹芳曾将一批功臣名将配享太庙,乐进赫然在列。虽文聘和臧霸也入选了,但排在英年早逝的乐进之后,可知乐进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曹操戎马一生,跟随他的谋臣良将可谓多到数不过来,而乐进能够跻身于“五子良将”中,可知其勇猛。

比起文聘、田豫、满宠、牵招和臧霸等人,除了满宠是后起之秀外,其他人论地位和功绩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他战功卓著,又有帅才,并且是曹操的心腹,所以进五子之列那是必然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这个问题问得明显有失偏颇了。乐进确实是曹操的老班底,但就此就认为他是靠关系成为五子良将那就错了。在曹操眼里他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选,当然也这与前期张辽、张郃等人的忠诚度还在考察期有关。

不过,从《三国志》的记载看,乐进为曹操征战几十年,除了征讨张绣时,被曹操坑了一次之外,几乎未尝败绩,三国乱世,几人不败?可谓名将了吧。

在后人眼中,乐进的名气确实不如张辽、张郃、于禁几人,下面就尝试分析一下乐进为何在后世声名不显。

先说说乐进的战绩以及时人的评价吧。

吕布、刘备、关羽、孙权都被他打败过

曹操还没起家时,乐进就跟随了曹操,在关东诸侯讨董卓时曹操兵马少,乐进就自己出去募集了一千多兵马。

一开始,曹操也没什么势力,所以史料记载也不多,乐进自然没捞到什么笔墨。直到,吕布偷袭兖州之后,乐进开始大放异彩。

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於雍丘,桥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三国志》

194年的时候,乐进可就已经封侯了。理由呢,就是每战都是先登,先登就是先锋,属于敢死队那种的,可见乐进之勇猛。

(《三国志》说乐进容貌短小)
曹操也不可能兼顾那么多战场,这就需要有独自领军的将领,其后乐进的史料所载就多为此。

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

等到与袁绍决战时,乐进仍是没在曹操营中,而是独自作战。

于禁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官渡之战,乐进更是斩杀了袁绍大将淳于琼。

攻打袁绍儿子袁谭时,乐进再一次先登破南皮城。

而后几年征战,乐进仍是独领一军。

乐进别击黄巾,破其众。乐进别攻雍奴,再破其军。遣进与李典击之。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平。

当时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方,可是南方有荆州刘表死而不僵,需要大将坐镇,于是乐进被遣屯军于阳翟,后来就一直驻守襄阳。

刘备入蜀,乐进就趁机进攻,

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第二年,乐进又被去打孙权,与张辽、李典留驻合肥。三个合力大破孙权。

乐进以骁果显名 勇悍猛迅

(官渡之战后 五子良将终成大器)
平定并州之后,曹操就向汉献帝上表给乐进、于禁和张辽三位将领请功,可见他对这三人的重视: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

刘备在得知乐进率军进攻项羽的时候十分担忧,

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三国志·先主传》

可见在刘备眼中,乐进是能“大克”关羽的将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乐进,“乐进以骁果显名”,就是身材矮小的乐进却是极其悍勇之辈。而且他很遗憾地说: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后人也说:乐进魏之名将,志列于张辽后,其勇悍猛迅,当亦其侪也。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记行述,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所得者,唯别传不见之名有数,如管承、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等。

也就是不只《三国志》对乐进事迹所记甚少,就是后来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也没有多少补充。

既然古人都认为乐进配得上五子良将的称号,但为什么事迹却如此至少,甚至后来很多人认为他碌碌无为呢?下面就尝试分析一下。

一、乐进死得早

乐进死于218年,甚至比曹操还早死了两年。群雄争霸只是正史中的一小部分,多数都是记载了三国争雄的事。名为《三国志》当然着重记录曹魏代汉而自立之后的事,那时候乐进已经死了,自然再无功绩可言。后来唯一提到的就是乐进陪祀魏武帝曹操。

二、乐进独立领军

《三国志》对于曹操在世时的记载,尤其是曹操本纪中大多集中介绍几大战役,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诸多人物传都是围绕于此展开。

前面已经介绍过,曹操前期征战中,乐进已经能够独立领军,属于偏师,所以一直在曹操帐中的张辽、张郃等人都着墨较多,而乐进被提及甚少。后来他又常驻荆州北,赤壁之战后荆州多是对峙局面,因此苦劳之外也没什么功绩可以书写。

(逍遥津成就张辽威名 而乐进守城亦有功)

三、《三国演义》的影响

现在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所以武将方面很大一部分是以关羽为主线。从这方面看,张辽是与关羽亲善的曹将,于禁是被关羽活捉的,因此他们的故事就说得多。

而乐进虽然打败过关羽,但是赤壁之战,三国演义明显已经把关羽抬高到了一定层次,所以根本对于乐进与关羽对战之事没有提及。因为不符合罗贯中的意图于是就直接被忽视了。

综上所述,正史之中,因为乐进早亡,没能参与到曹魏代汉,以及后来三国征伐,所以记载甚少。而对民间影响巨大的《三国演义》,有因为乐进与关羽没什么交集,所以也不能作为配角有什么突出表现。

两者相加,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就此不为人所多知,甚至可能认为他是窃据其位之人。但通过《三国志》中短短的介绍,仍能看出,乐进不只是冲锋陷阵的先登猛将,也是能够独掌一军坐镇地方的将才。


辽风物语


乐进为何能进五子良将呢?原因有几点。



第一,有资历。

张郃是很早就加入曹操阵营里的,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军队奠基人之一。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无奈兵马太少,于是扬州刺史陈温等助曹操四千丹阳兵。结果根据《三国志》注引《魏书》,丹阳兵兵变了,最后只剩五百人。然后,曹操到达铚县等地,又收兵千余人。乐进差不多就是此时,带着招募来的千人回到曹操身边,此时这些人马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第二,有战功。

乐进基本上参与了曹操开拓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每战先登,不负陷阵校尉之职。官渡之战,淳于琼就是他斩的。江陵之战时,他驻守襄阳,又打跑了关羽,苏非,为曹仁成功撤退,创造了条件。后来的合肥之战,又和张辽,李典合作,大败孙权。



第三,曹操赏识。

公元206年,曹操专门上表汉献帝,只提到于禁,乐进,张辽三人的功绩:“武力既弘,计略周备......奋强突固,无坚不摧.....”。三人于是并升杂号将军。

第四,五子良将的特性。

五子良将的才能,就不啰嗦了。他们的特性更像是曹操手中五把利刃,属于进攻型的大将,在冷兵器时代,攻比守难度更大。大飞熊认为,文聘固然有功,不过偏防守型大将,臧霸无论资历和功绩比不过乐进。至于满宠,田豫,牵招能力不错,都属于后起之秀或者建功比较晚了,而且也是偏向防守一方的大将。



第五,乐进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让一批功臣名将配享太庙,其中“五子良将“有四人入选,于禁因为失节自然失去资格。这四位排名如下,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如此排名,大飞熊认为,可能和寿命有关。毕竟活得越长,立功机会越多,职位也越高,事迹也比较详细。所以,乐进是最早病亡的,让人们感觉存在感不高,也是情理之中。而朱灵,文聘和臧霸,李典也入选了,只是排名在“四子”和曹洪,夏侯渊之后。至于满宠,田豫,牵招都没有入选太庙。当然,此时田豫还活着,毕竟人家寿命长,活到了八十二岁。

由此可见,说乐进的寸功未立,不值一驳。而乐进能入选五子良将,不是挤的,而是身经百战中中,干出来的。


大飞熊骑士


太小看乐进了,作为能入祀曹操庙宇的武将,虽然乐进身材短小,可是论勇猛不输张辽,论胆识不输于禁,论胜败不输张郃,论冲阵不输徐晃,无论是战功,还是斩将记录,在五子良将中都位列前矛。

乐进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外姓将领之一,早在公元190年乐进就跟随曹操在陈留起兵,五子良将中,属乐进最早,于禁是192年经将军王朗介绍跟随曹操的,徐晃是197年脱离杨奉投降曹操的,张辽是198年吕布兵败后投降曹操的,张郃是200年官渡之战投降曹操的。



五子良将中,徐晃、张辽、张郃是降将,于禁原是鲍信手下, 鲍信战死后,经人介绍跟随曹操,降将本身在旧部就有官职,一投降曹操,曹操也是加官晋爵,而乐进却不同,乐进是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一步依靠战功升上来的。

乐进没有显赫的家世,不像李典是带着几千部曲跟随曹操的,也没有种资源可以利用。乐进也没有伟岸的身材,史书记载乐进容貌短小,很有胆烈,乐进一无靠山,二无革命本钱,能成为五子良将,显然比其它四个人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战功,事实上乐进也做到了。



乐进在五子良将中功劳最大的就是先登之功,什么是先登之功?你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冲上敌方城墙上的功劳,我们知道打仗最惨烈的就是冲在前面的人,不是被敌人和箭雨射死,就是被敌人的刀剑砍死,或者是被各种防御设施杀死,但是乐进不仅是冲在最前面的人,还是第一个登上敌人城墙的人,并且乐进还活了以来。

这是什么概念?换句话说,乐进是一个在枪林箭雨中冲锋陷阵,而活了下来成为将军的人,这样一个人,一定是身经百战,伤痕累累、战功硕硕的将军,那么乐进有哪些功劳呢?



一、斩将纪录

1、官渡之战时随曹操偷袭乌巢之战,斩袁绍大将淳于琼。

淳于琼可是当年汉灵帝任命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西园八校尉随便说几个名字就能吓住你:蹇硕、袁绍、曹操、赵融。

2、黎阳之战斩袁谭和袁尚手下大将严敬。

乐进在五子良将中的斩将纪录仅次于张辽,张辽斩了乌桓单于蹋顿和孙权手下禁卫军统领孙武。



二、先登纪录

先登本身就是一种勇猛的表现,说到先登纪录,也就是第一个登上敌军城墙的将军,乐进绝对是三国时期先登之王,完爆其它同类将领。

1、公元194年濮阳之战,乐进跟随曹操在濮阳攻打吕布,在雍丘攻打张超,在苦县攻打桥蕤,都是先登有功,因功封广昌亭侯,这里可是三次先登之功。



2、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乐进随曹操攻打袁谭,在南皮又是先登之功,第一个闯入南皮城东门。

先登之功加在一起,乐进一个人就有四次,这个功劳五子良将中谁比得上。

三、征战之功

1、从曹操破张绣,攻破张绣军别将,从曹操攻吕布于下邳,破吕布别将。



2、攻张扬部将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小沛,都取得了胜利。

3、征袁绍外甥高干,破高干于壶关。

4、攻管承于海滨,大破管承。

5、在青泥与寻口(都是今湖北钟祥)数次与蜀汉名将关羽对抗,阻止了关羽的北进。



6、攻破刘备手下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

7、与张辽、李典二人在合肥之战中大破孙权。

怎么样,功劳不少了吧!岂是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可以比的?乐进依靠自已的战功和努力,名副其实的挤进了五子良将,要知道曹操手下良将如云,乐进绝对不是偶然成为五子良将之一的,而是必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说乐进一生未立寸功,要用“挤”字进五子良将的,你出来,你看我可打你。

关于乐进的史料记载相对于曹魏其他的名将很少 导致乐进的名气并不是很大 这是个错觉

在《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中,乐进的排名仅次于张辽,张辽因在合肥之战破孙权而一战成名,奠定了一代名将之威名。但真实的乐进其实比起张辽来,来路正,资历老,功劳多,因此曹操向朝廷对乐进进行加官进爵: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见《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

在正史记载中,乐进容貌短小,但非常有胆气。曹操在老家招兵买马时,乐进在家乡拉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来投效曹操,是曹魏阵营里的元老级人物,除了诸曹夏侯这些宗亲,曹操对乐进这个外姓大将应该是非常信任和重用的。



正史记载乐进不像“五子良将”的其余几位有着一战成名的战绩,更多的是跟从曹操东征西讨,比如征张绣、破吕布、官渡之战破袁绍火烧乌巢斩琼于琼、从征袁谭、平荆州等等,乐进的战功就像是一笔笔流水账,有很多的军功,但都不是很突出,即使是曾经击败过关羽,但给人的感觉总觉得存在感较低。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平,荆州未服,遣屯阳翟。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见《三国志乐进传》

举个例子,合肥之战最表现最出彩的是张辽,当时曹操在汉中与刘备对峙,合肥只有张辽、李典与乐进三人和数千兵力,孙权率十万大军来进攻合肥,结果是张辽大胜守住了合肥,并差点活捉孙权。



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官职相当,谁都不服谁,当时曹操事先有安排,如果孙权来进犯,负责守城的是乐进,负责率军出击的是张辽与李典。

相比较进攻,守住合肥的意义更大,也更重要。事后,乐进得以增邑五百户,进封右将军。但当时的张辽和李典并未有封赏,而是到了曹丕称帝后才有增邑百户的封赏。

乐进位列“五子良将”第二 是名副其实的 而非未立寸功

正史记载的乐进是个文武兼备的名将,陈寿评价乐进是以骁果显名,其实除了这个骁勇善战除外,乐进带兵行军也是和张辽、于禁等人是一个水平的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见《三国志乐进传》

在曹操的心中,乐进绝对是能和张辽、于禁等人并列的,只是这个人比较低调,没留下更多的事迹供后人去研究,就像陈寿说的一样,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但从乐进以往的战功和在合肥之战的表现来看,名将之名是名副其实的。

文聘、满宠、田豫、牵招、臧霸等人都是曹魏阵营的武将 但比起五子良将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文聘、满宠、田豫、牵招、臧霸可以说是曹魏的猛将,但更多的功绩是在曹操死后,在曹操的前期这些人还都是未成长起来的。

比如田豫、牵招是镇守边境的,满宠原来是管司法的,后来参与赤壁之战后,与曹仁一起守樊城,在关羽攻樊城之际,力主曹仁坚守,坚持援军的到来。文聘与臧霸多年与东吴孙权交战,但都是镇守州郡的边关大将,更多的事迹都在三国的中后期,相对于早年的曹操来说,五子良将的贡献与作用大多了。五子良将基本上都是从早年跟从曹操,一步一步建功立业才有的成就,远非文聘、满宠、田豫、牵招、臧霸等人可比的。

结语:乐进的事迹说明越厉害的,越是低调啊,乐进留下的都是一笔笔的战功,因史料的缺失和遗漏,记载的事迹没有张辽、徐晃、张郃等人的详细,但从乐进的战功来看,这个家伙能进“五子良将”绝对凭的是实力,而不是浪得虚名。

感谢你额阅读,我是紫气东来,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评论 喜欢三国的朋友别忘了关注我哦

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