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2月23日

人民陆军融媒体记者走进火神山

在她紧张的工作间隙进行了简短采访

一起来看宋彩萍战疫30日的冲锋故事


“大家跟我一起再把流程走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深夜的火神山医院灯火通明,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刚带着队员们打扫完病区,又开始预演收治流程,为迎接新一批患者做准备。

这样的场景,是宋彩萍在战“疫”一线的常态。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至今,她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经常通宵达旦。分秒必争的冲锋,仿佛又把她拉回到6年前抗击埃博拉的战场,拉回到10年前“和平天使-2010”中秘医学救援联合作业的时光……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冲锋。这个白衣战士瘦弱的身躯里,总是蕴藏着无尽的能量,这能量,源自她心中的大爱、肩上的责任。

6年前抗击埃博拉,她对儿子撒了谎

6年后支援湖北,她只能对儿子如实相告


“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今年除夕夜,一家人做好了年夜饭等着在医院忙碌的宋彩萍,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匆匆赶回来收拾行装,准备奔赴武汉抗“疫”的“逆行者”。

走出家门之前,儿子两眼含泪,给了妈妈一个有力的拥抱。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左)2014年,11岁的儿子送妈妈援非抗埃。(右)2020年1月24日,17岁的儿子送妈妈支援湖北。

这一抱,让宋彩萍想起了6年前出征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那时她搂着11岁的儿子,把灾难中的利比里亚描绘成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说她要去那里照顾非洲的孩子。

这次,面对已经比她高一头的儿子,宋彩萍只能如实相告:“妈妈是军人,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即将随队出征武汉的宋彩萍(前排左一)

30年军旅生涯,宋彩萍先后6次参加海上、高原卫勤任务,4次参加国际医疗救助活动,每次冲锋,她都奋不顾身。

2014年10月,宋彩萍作为首批医疗队护理部主任,率领来自全军11所医院的68名护士组队出征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她在请战书上写道:“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

如今的战“疫”一线,她基本没在凌晨2点前睡过觉。经常是队员进入梦乡时,她还一刻不歇地查阅资料、梳理工作,不知不觉间天已泛白。

“哪里最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曾与宋彩萍一起援利抗埃的战友张丽敏说,“凡事她都身先士卒,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她影响带动。”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宋彩萍(中)与队友互相加油鼓劲

抵达武汉的头4天里,宋彩萍累计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即使通宵奋战,第二天她依然劲头十足。队员们敬佩地称她“永动机”。她说:“这是在跟疫魔打仗,必须争分夺秒。”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前几天,远在陕西老家的妈妈打来电话,宋彩萍才记起还没嘱咐妈妈注意防护。她问妈妈家里口罩够不够,妈妈说:“够啊,我有3个呢,戴过洗了还能戴。”“妈妈,一次性口罩洗了就不管用了……”宋彩萍说着,眼泪夺眶而出……

在防护服上画笑脸,用手势传递问候

帮老大爷换食谱,给老大娘挽裤腿


“爱是抗击病毒的良方”

“红区”,既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在的高危污染区,也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抗击病毒的主战场。

在这里,宋彩萍目睹了一幕幕人间真情,见证了一个个生命奇迹。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一贯的理念,“爱是抗击病毒的良方,要像亲人一样照顾患者。”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患者看不到大家的表情,无形中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必须有温度有爱心才能消除隔阂。”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宋彩萍询问患者主观症状

早在抗击埃博拉的时候,宋彩萍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她用手势传达问候,在防护服上画笑脸表情符,让患者充分感受医护人员的关爱。这次武汉战“疫”,她言传身教,把这个理念传递给队员。

一次查房时,宋彩萍发现患者甘先生胃口不好不愿吃饭,耐心询问得知甘先生牙不好,病房饭菜不好咀嚼。“患者中有不少老年人,这应该是个普遍的问题。”她立即协调保障人员,请他们多准备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饭食,还特别要求给每人加一碗鸡蛋羹。当天晚上,患者们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鸡蛋羹。为此,甘先生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火神山上雪花飘,鬼门关前心绪糟;千年春秋生与死,我信天使夺屠刀。”

一位老大娘在病房里走路活动身体,病号服裤子有些宽大,走路时裤腿拖在地上,很容易绊倒。宋彩萍见了,急忙蹲下为她挽好裤腿,并扶着她走回病床。整个动作自然体贴,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

在宋彩萍的带领下,医护人员纷纷主动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看到患者藏在床底下的便盆,护士詹思源悄悄端去清理干净;得知患者生日,护士刘晓青和队员们想办法给他送去长寿面,还特别嘱咐“要加一个荷包蛋”;在护士黄文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患者张大爷日益好转,说黄文“比儿子还亲”……

宋彩萍和她的队员们对患者心中充满了爱,隔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患者也能从她身上感受到浓浓的关心和温暖。

“虽然看不到你的模样,但我记住了你照顾我的样子。”一位患者赠诗宋彩萍:“你就是白衣天使,为我们带来爱和希望……”

一张防护流程路线图修改了10余遍

监督队员严格穿戴好11层防护装备


“我绝不能让一名队员掉队”

疫区武汉,有多名地方医护人员不慎被病毒感染。得知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倒下,宋彩萍揪心地疼,“既要打胜仗,还要‘零感染’,我绝不能让一名队员掉队。”

1月26日下午,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独立负责的金银潭医院两个病区收治首批患者。当时,既是护理“参谋长”又是病房“大管家”的宋彩萍无法分身,选派14名队员首赴“红区”。

队员需要穿戴11层防护装备,穿脱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疏漏,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尽管宋彩萍反复给大家临战培训,但仍然放心不下,一直守在病房外。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宋彩萍(左)帮要进“红区”的队员做好防护

当护士白秀梅从“红区”出来时,天已黑透。走出病房,她发现夜灯下有个熟悉的身影。看清那人是宋彩萍后,白秀梅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宋姐把积累的经验手把手教给我们,消除了我对新冠病毒的恐惧。”第一次参加重大卫勤任务的白秀梅说。

“大部分队员没执行过这样艰巨危险的任务,我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教他们学会规避风险。每天,看着他们一个个安全走出病房,我才安心。”每天,宋彩萍要么带头进“红区”,要么就守在距离“红区”最近的地方。

6年前的抗埃战场,面对致死率高,易感染的埃博拉病毒,宋彩萍和战友们在酷热的天气中,穿着不透气的厚重防护服开展工作,每次执行完任务,都能倒出半靴子汗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宋彩萍成为队员的主心骨,是大家眼中能以命相托的人。

宝鸡扶风籍宋彩萍30日战疫冲锋 火线荣立二等功

正在安排医疗队护理工作的宋彩萍(中)

“有宋姐做坚强后盾,我们无所畏惧。”接手金银潭医院两个病区后,宋彩萍担负着紧急将普通病房改造成传染病用房的重任。她带着骨干研究病区结构,绘制防护流程路线图。为了让区域划分和进出路线更加科学合理,她一趟一趟走,一遍一遍改,小小一张图纸反复修改了10余遍。

“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让我们的战友被病毒感染”。靠着严谨细致、科学务实的作风,宋彩萍带着战友们,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病区的改造,为收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医务人员筑牢了安全防线。

“战‘疫’胜利,人民健康,才是分量最重的军功章。”宋彩萍说,“我会把带来的每名队员,都平安带回去。”(人民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