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菊兰庑主人


大家都知道,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之后,曾经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猛将为“五虎上将”。这五虎将个个都武艺高强,勇猛善战,为蜀汉立下大功。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蜀汉五虎上将有的战死,有的被刺,有的病故,有的老去,陆续谢世,只留下壮伟的事迹和不朽的功业。

先帝的遗志仍要继续下去,兴复汉室伟大理想的步伐不能停止,事业仍需进行,后辈中的佼佼者将扛起先辈的大旗。那么在蜀汉的将领中还有哪些人能侪身于后期“五虎”的行列呢?

老一辈五虎个个都战斗力强悍,武艺绝伦,如果评选新一代的五虎将,武力值就必须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那么,以老一辈五虎将全部离世(赵云死后)为界限,蜀汉的将领们按照武力值,哪些能排进前五的行列呢?咱们就检点一下:

一、李严

李严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将领,他的武艺相当厉害。在刘璋麾下效力的时候,他受命率兵去抵抗刘备的入侵。在绵竹之战中,李严与刘备帐下猛将黄忠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两人“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诸葛亮鸣金收兵,黄忠不满,诸葛亮却说,“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说明在场面上李严不落下风。

刘备彝陵大败,白帝城归天,李严做为托孤重臣率领一支人马驻守白帝城防御东吴的进一步侵犯,他还具备相当的领兵才能。但由于蜀汉内部的政治原因和李严自己的一些原因,他始终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令人遗憾。

以李严的武艺,决不在魏延之下,完全可以进入“后五虎”的行列。

二、魏延

魏延是蜀汉阵营中除了五虎上将之外最被倚重的大将,壮年派的代表人物,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避免了蜀汉军方的将才发生明显的断层。

魏延的武艺也是相当高强的。阳平关与庞德的一场大战体现出他的强劲实力和超群的临阵应变能力,差点把曹操的性命结果掉。前五虎逝去后,魏延随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蜀汉军中唯一能与曹魏猛将张郃抗衡的战将。

魏延从能力和性格上都如同是减配版的关羽,他的缺点是政治头脑比较幼稚,对自我定位没有充分认识清楚,导致作乱被杀。论其武艺和能力,进入“后五虎”的行列毋庸置疑。

三、姜维

姜维是蜀汉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将领,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思维敏捷,有着出色的战略思想,更难得的是,他还品行高洁,有着高超的政治头脑。

姜维年轻时候就得到认可,被称为“凉州上士”。天水关初次亮相就挫退了威名赫赫的常山赵子龙,一战成名。姜维的厮杀特点和他的用兵特点一样,敢于弄险玩心跳,所以发挥不是很稳定。魏延作乱,姜维尚且忌惮其勇猛,可见他的武艺应稍逊于魏延。

以姜维的武艺和才能,进入蜀汉“后五虎”之列理所当然。

四、王平

王平也是蜀汉壮年派的中坚力量。在汉中之战中,王平是以降将的身份归附于刘备阵营,很快就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

王平虽然没有什文化,但他对军事地理非常在行,擅长利用地形布署兵力。王平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街亭之战中,他为了援救包围圈中的马谡,率兵与张郃交战,“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能与当时的曹魏第一猛将张郃大战数十合,王平的武艺不容小觑。

以王平的武艺和能力,也应当能够入选“后五虎”之列。

五、关兴

在蜀汉后辈年轻人中,关兴是个佼佼者,实力强劲,武艺高强。

在刘备征吴和诸葛亮北伐的历次战役中,关兴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将领。他与张苞都属于将二代,而关兴的战绩要比张苞略好一些,所以将他排在张苞之前。如果“后五虎”只剩下一个名额的话,关兴要比张苞更有竞争优势。

除了以上五位,像张苞、马岱也具备相当的实力,他们的武艺与上述几位处于同一层次上,也是“后五虎”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从整体实力上看,这“后五虎”比起前辈们来,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馋嘴肥猫铲史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蜀汉后期能称得上五虎将的是谁呢?

虎将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一,对战过一流名将;条件二,数合不输给一二以上的战将。否则,离虎将甚远。

一、姜维

三国后期,绝对的主角。民间就有“七黄八夏九姜维”的说法。



早期就对战名将赵云的战例:

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能数合对战一流名将,而不露败绩,姜维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阳平关,姜维一枪刺到徐质。徐质使一开山大斧,蜀将廖化、张翼,战不数合,皆败。且看演义中姜维的神枪功。

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失措,被维一枪刺到坐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铁笼山,姜维空手接箭,射死魏将郭淮,体现了姜维箭战武力。

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二、王平



面对名将如云的超强曹魏,王平从未有过败仗。

街亭大战时,王平能顶住曹魏名将张郃,率领手下一千多兵,全身而退。

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馀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张郃在魏国武将中,最具谋略,一生战功赫赫,王平能把张郃唬住,说明他确实有本事。

诸葛亮死后,王平继魏延,镇守汉中。公元244年,曹魏大军数十万攻汉中时,蜀军兵少力微,人人震恐。王平遇危不惧,知时识势,胸中定策,轻松的化解了汉中之危。

这也是诸葛亮死后,蜀对魏唯一的一次重大的军事成就。王平的才略,由此可见不凡。王平死后,蜀汉从此不再有大将之才。

三、张嶷



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首次登场。从此,张嶷要么不出战,一出即与名将对阵。

与祝融夫人对阵。且看祝融夫人多次战平赵云、魏延,飞刀绝技,百发百中,有“人中吕布,女中祝融”之称。

张嶷见之,暗暗称奇。二人骤马交锋。战不数合,夫人拔马便走。

陈仓一战,对战魏之猛将王双。王双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号,暗藏三个流血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阵前,王双斩杀蜀将龚起、谢雄。此时只有张嶷出马来战。

两阵对圆,张嶷出马,王平、廖化压住阵角。王双纵马来与张嶷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双诈败便走,嶷随后赶去。

后来在断谷之战中,姜维被困,张嶷率精锐骑兵杀入重围。姜维乘机杀出,张嶷力战而死于乱箭之下。

蜀汉可以没有张嶷,但不能没有姜维。张嶷忠勇。

四、傅佥



傅佥作战勇猛,一人对战曹魏两员大将,是蜀汉后期少有的战绩。

且看演义中他如何活捉王真,简打李鹏。

言未毕,望背后王真挺枪出马,蜀阵傅佥出迎。战不十合,佥卖个破绽,王真便挺枪来刺;傅佥闪过,活捉真于马上,便回本阵。李鹏大怒,纵马轮刀来救。佥故意放慢,等李鹏将近,努力掷真于地,暗掣四楞铁简在手;鹏赶上举刀待砍,傅佥偷身回顾,向李鹏面门只一简打得眼珠迸出,死于马下。

傅佥勇猛过人,有“小霸王”孙策之余威。此战勇冠蜀军。他多次跟随姜维北伐,颇得姜维信任。姜维五伐中原,傅佥提出了进良策——烧粮取秦,表现了其谋略之高超。

佥曰:“魏屯粮草皆在长城,今可径取骆谷,度沈岭,直到长城,先烧粮草,然后直取秦川,则中原指日可得矣。”

这可能是蜀汉自诸葛亮以来,最具有杀伤力的兴复汉室的谋略。为将者,智过于人,则能制人。蜀汉后五虎将,非傅佥莫属。

五、关兴、张苞



虎父无犬子,蜀汉将二代中的勇者。

关兴截姜维,逼得姜维投降蜀汉。关兴勇斗羌兵元帅越吉,先落涧抢马,再刀砍越吉,实力可见一斑。

相当年,关兴张苞随先主东征,逼得东吴名将韩当、周泰不敢迎战。

关兴见了,跃马提刀来迎。张苞大喝一声,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马。周平大惊,措手不及,被关兴一刀斩了。二小将便取韩当、周泰二人。韩、周二人,慌退入阵。

在蜀汉的“将二代”中,谁能在名将面前不畏惧,只有关兴、张苞矣。

小结:姜维与名将赵云交过手,且无败相,堪称蜀汉后期五虎将之首。王平、张嶷都对战曹魏名将对阵的战例,实在强悍。傅佥一人独战二将,勇猛过人。“将二代”关兴、张苞不畏东吴虎臣,蜀汉后期五虎将应榜上有名。您觉得呢?


闲将西话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要我选,我会选下面这些人作为蜀汉的五虎将。

廖化

廖化官职升至右车骑将军,假节,兼并州刺史高级将领,比赵云赵子龙在世时的官职高得多,重号将军。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正好说明,在后期蜀汉,廖化简直就是关羽的存在,所以廖化,就是蜀汉五虎将之首。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廖化还是非常牛的存在,并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么无能,廖化曾经与魏国名将郭淮对决,在遭受到南北夹攻的情况下,射杀了其手下一郡太守王赟;而且多次随大将军姜维出征,都保持住了汉军主力,实在是一员忠义无双的良将。

王平

王平,随曹操进攻汉中时来到汉中,后曹操战败,王平就从了刘备。成名于街亭,逐渐成长为蜀汉的高级将领。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司马懿大军进攻诸葛亮,命张郃战王平,不能胜;后魏延作乱,进攻汉军,王平直接解散了魏延的军队,说明王平当时在汉军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真率10万大军进攻蜀汉,王平率3万大军击败曹真,保汉中不失。做得并不比魏延差。

马忠

马忠镇守南中很多年,深受南中军民的爱戴,稳固南边边境,力保蜀汉南方不出叛乱。最后官至镇南大将军,高级官职,魏是二品大员。

邓芝

东汉开国功勋,军事家邓禹之后。刘备大败之后,邓芝受命出使东吴,修复了蜀吴关系,深受孙权赏识。后镇守蜀国东大门,抵御东吴。最后官至车骑将军,相当于大将军了,70岁的时候完成了算命先生的预言。

姜维

大将军,西魏追封为开明王,前五虎上将都没能达到的高位。姜维的事迹不用再说了。


陈寿《三国志》曰:“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说的就是,邓芝镇守蜀国东大门,马忠镇守蜀国南大门,王平镇守北境,事迹显著,名扬海内,故在五虎将之列。


比禾观史


好!

先从《三国演义》方面来分析。

第一个自然是镇北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魏延魏文长。

战绩:

  • 一伐斩魏国先锋曹遵。
  • 二伐斩魏国无双猛将王双——这是后三国时期价值最高的斩将记录了,王双之前曾经连斩蜀国二将,杀败张嶷。

第二个当然是镇东将军,永昌亭侯,一身是胆白马银枪赵云赵子龙。

战绩:

  • 伐吴杀大将朱然
  • 南征刺金环三结,
  • 一伐力斩韩家五将。

有诗云:

忆昔当阳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刺魏国先锋朱赞。

二伐时候老死。

第三个龙骧将军关兴

战绩:

  • 伐吴斩李异,谭雄,败孙恒,斩周平。
  • 斩西羌越吉元帅
  • 一伐斩杨陵

五伐结束病死

第四个虎翼将军张苞

战绩:

  • 伐吴连败谢旌,李异,擒崔禹,刺夏洵
  • 一伐斩崔谅

三伐病死。

第五个大将军姜维

战绩:

  • 和老年赵云不分胜负
  • 一枪刺死徐质,而徐质连败廖化,张翼,有万夫不当之勇。

麒麟儿

附带个: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

战绩:

  • 南征斩忙牙长
  • 一伐斩魏国先锋陈造。
  • 六伐斩魏延

如果是从正史方面选

第一个自然是镇北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魏延魏文长。


战绩:

  • 建兴五年,在阳溪大破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郭淮者,曹魏宿将。

第二个大将军姜维姜伯约

战绩:

  • 延熙九年,击败郭淮,夏侯霸
  • 延熙十三年,攻西平,俘虏郭循
  • 延熙十七年,北伐擒杀徐质,破河间,河关,临洮。
  • 延熙十八年,洮水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斩首数万,天下震动,雍凉差点不复属于魏国。

第三个镇北大将军,安汉侯,王平王子均

战绩:

  • 一伐时街亭失利,面对张郃大军,得以保全手下军队。
  • 六伐大军返回时,魏延作乱,击败魏延。
  • 击退曹爽十万大军

余下的如廖化,张翼,马忠,张嶷,邓芝,罗宪等等,都是一时名将,镇守四方,护佑大汉,个人觉得不如以上三人。

综上,姜维,魏延是铁打不动的核心二位。


煮酒放歌


第一:魏延

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死后,魏延绝对是蜀汉武将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早期刘备在世镇守汉中十年曹魏秋毫无犯,刘备死后就算诸葛亮再怎么看不上魏延,依然对其十分倚重,“奇袭子午谷”的计策虽然不被诸葛亮采纳,却也可以证明魏延是个善于思考的将领。可惜孔明死后再无人能压制魏延,一代猛将竟然死于杨仪这样的小人之手。

第二:姜维

姜维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几乎得到了诸葛亮的所有真传,对蜀汉亦是忠心耿耿,为兴复汉室九伐中原亦可见其谋略,只是当时蜀汉内有黄浩专权,老师的儿子对姜维又不信任,致使处处被车轴,最后虽然未能实现老师的遗愿,一计害三贤成为他最后的绝唱!

第三:张苞

张苞乃张飞之子,是蜀汉后期的重要武将,跟随诸葛亮出祁山立下汗马功劳,诸葛亮对其亦十分倚重,奈何英年早逝,其死后诸葛亮悲痛欲绝、放声大哭!

第四:关兴

关兴乃关羽之子,虽无其父之勇,亦是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猛将,官至侍中、中监军,跟随诸葛亮征南蛮、北伐立下不少功劳,只是英年早逝、呜呼哀哉!

第五:廖化

虽然人们常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样的话,但并不是说廖化能力不行,而是廖化很早就跟了刘备,眼看着熟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再看蜀汉一天天衰落,这是老人最无奈的悲凉。廖化早期跟随关羽,荆州失陷后诈死逃回蜀汉,在诸葛亮、姜维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蜀汉灭亡在迁往洛阳途中病逝,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殉国!







石说大史话


导语:

前三国时期,刘备集团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后世从其中选拔出了五个非常优秀的将领,称之为五虎将。五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

这五个人中关羽张飞是最早跟随刘备一起创业的,在刘备一穷二白的时候,赵云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一直到刘备拿下荆州部分地区以后,黄忠也投降了刘备。

等刘备进入益州以后,马超主动归降,并且帮助刘备夺取了成都城。五虎将各自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如果在后三国时期,也给季汉王朝评五虎将,哪五个人可以入选呢?

第一,汉中太守魏延,刘备最欣赏的后起之秀。

刘备非常看重魏延,早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就有心提拔魏延。但是魏延并未建立功勋,所以刘备带着魏延一起进入益州。

  1. 在占领益州的战役当中,魏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逐渐从诸多将领中突出重围。此后的汉中之战,魏延的表现也很出众。所以在任命汉中太守的时候,刘备力排众议,将这个职位给了魏延。
  2. 要知道汉中太守是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几乎跟荆州的关羽类似。刘备能够把这个职位给魏延,而不是张飞,可见刘备对魏延的忠诚和能力,都十分信任。
  3. 此后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从未出现差池,使得汉中成为了季汉帝国重要的屏障。此后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延甘愿充当诸葛亮的先锋大将。

在诸葛亮军中,魏延的威望非常高。而且诸葛亮也十分乐于跟魏延搭档一起北伐,只是在偷袭长安的事情上,两个人发生了分歧。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三国志》

魏延主张自己带领一万人马,从子午谷小道出川进攻长安,而诸葛亮却以保守派的姿态表示拒绝。最终魏延因为与诸葛亮的秘书杨仪之间发生多次争吵,被杨仪设计杀害。

第二,大将军姜维,诸葛亮的亲传弟子。

姜维原本是曹魏将领,可是诸葛亮看姜维天资聪慧,觉得有培养前途,所以就收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姜维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只是当时姜维刚刚投降,地位和功业都不足以让他主持大局。

  1. 一直到了费祎掌权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姜维力主北伐,而费祎总是表示拒绝。此刻的姜维已经成为了季汉最重要的大将。
  2. 在费祎死后,姜维如愿开始了自己多次北伐中原的事业,而这个时候的姜维也成为了季汉王朝的大将军,手握季汉王朝全部有生力量。
  3. 在九伐中原的过程中,姜维与曹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邓艾之间斗智斗勇,虽然他不是邓艾的对手,可是他这种执着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钟会20万大军前来剑阁以后,姜维只好把自己屯在沓中的8万人马全都排到了剑阁。结果邓艾偷偷带着3万人马从阴平小道冲进了益州,逼迫刘禅投降。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

刘禅投降以后,姜维依旧不认命,他表面上投降了钟会,实际上想利用钟会达到复国的目的。结果计划败露,钟会和姜维都被司马昭的手下给杀死。

第三,汉中太守王平,无当飞军的主帅。

王平的名声其实没有那么大,主要是因为他出现的时间点不对。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以后,王平从曹操那儿投降了刘备。

  • 因为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太短,算不上刘备的嫡系,他也不是诸葛亮亲自提拔的所以又不能算是诸葛亮的嫡系,所以王平在季汉的位置十分尴尬。
  • 不过诸葛亮是比较公平的,在北伐的时候王平得到了机会,只不过出师就成了马谡守街亭的副手。王平多次劝阻马谡不要上山驻扎,可是马谡不听,结果兵败如山倒。
  • 王平手里的几千人倒是活了下来,平安回到了诸葛亮大营,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所以马谡被斩首,而王平被提升为讨寇将军,成为了无当飞军的领袖。

诸葛亮围攻祁山的时候,王平驻守在南围,抵挡住了张郃的进攻。此后诸葛亮去世,魏延被杨仪设计诛杀,王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三国志》

此后王平取代吴懿成为了汉中太守,多年镇守汉中,确保了益州门户的安全,对季汉来说,是功德无量了。

第四,左车骑将军张翼,顾全大局之人。

张翼是官宦子弟,家里世代都是做官的。早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张翼就跟随在刘备身边,与赵云合作击败曹军。

  1. 此后张翼接替李恢,成为了庲降都督,镇守南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南夷各族。可是张翼本人执法比较严格,所以得罪了大量南夷。
  2. 最终爆发了南夷叛乱,可惜张翼带兵并未平定,就被刘禅给召回去了。这个时候张翼没有急着离开战场,而是继续组织后备力量,等待诸葛亮到来平定南夷。
  3. 诸葛亮觉得张翼的做法非常妥当,从此开始重用张翼。当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张翼是他的前部都督。诸葛亮去世以后,张翼被封为前领军,赐爵关内侯。

此后张翼主要驻守在季汉的北部边境地区,不过张翼跟其他将领不一样的是,他不是一个穷兵黩武之人,所以他并不支持将我多次北伐的策略,常常与之争辩。

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翼性持法严,不得殊俗之欢心。耆率刘胄北叛作乱,翼举兵讨胄。胄未破,会被征当还,群下咸宜便驰骑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人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闻而善之。---《三国志》

可惜姜维没有听从张翼的建议,结果姜维被邓艾多次击败,不得不选择退兵。从此姜维跟张翼开始不和,好在两人都顾着大局,这才保证了季汉后期的稳定。

第五,右车骑将军廖化,名声没有能力大。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好像廖化就是个三流武将,没什么作用。因为那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使得廖化成了千古笑柄。

其实这句话并不能这么理解,这句话不是讽刺廖化没本事去做先锋,而是讽刺蜀中的确没有什么大将之材了。廖化那么大年纪,还是要跟随着大军出征,充当先锋,可见蜀中已经无人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其实廖化在季汉国内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刘备去世以后,廖化升任了丞相参军,此后又被提拔为阴平郡太守。

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三国志》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廖化多次跟随出征。并且立下不少功劳,此后凉州羌胡背叛了曹魏,前来投降季汉,廖化跟着姜维前去抵挡郭淮的进攻,帮助姜维接来了羌胡部落。

此后廖化更是升任了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赐爵中乡侯,基本上跟张翼的地位是相当的。可见廖化的地位在季汉是相当高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低微。

总结:后五虎将再厉害,也挡不住季汉的衰败。

季汉王朝始终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财力物力人力都无法与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政权相抗衡。

说是三分天下,其实如果天下有十分的话,曹魏一家就占了六分,而孙权占了三分,季汉只占据了一分罢了。

所以说有如此大的实力差距,就算是季汉王朝再出现一次五虎将的场面,又能怎样呢?天下趋于一统,偏安一隅必然要灭亡。


江湖小晓生


1、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率军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刘禅时期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崇为“武圣”。

2、张飞(?-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早期和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左右。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疆、张达刺杀。刘禅时代追谥为“桓侯”。

3、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曹操治兵关中时,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

4、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人,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降刘备,随刘备入川作战。汉中之战时,黄忠于定军山一举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刘禅时代追谥为“刚侯”。

5、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继关羽张飞之后最早追随刘备的将领。早期跟随公孙瓒,后在邺城加入当时还依附在袁绍处的刘备。曾两次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称“单骑救主”。汉水之战时击退曹军,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中将士呼其为“虎威将军”。蜀汉政权,赵云是五虎将里唯一的一位两朝元老。死于建兴七年(229年),刘禅时代追谥为“顺平侯”。


上古风玉子


第一位,魏延。 

 魏延其实和关羽张飞齐名的将军,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这是一位悲剧英雄,其实三国后期此人独撑蜀汉之大厦。他的死也对蜀汉政权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给当时军队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的。 

第二位,姜维。  

姜维这位降将却处处表现了对诸葛亮的忠诚。姜维文武双全,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姜维胸有大志,但是运气总是没能降临在他身上,他接替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希望未能实现。

第三位,廖化。  

常言道: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行。当世名将凋零,廖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字元俭,曾为关羽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刘备授任为宜都郡太守。刘备去世后,为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郡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徙往洛阳,在中途病逝。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第四位,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  

第五位,邓芝  

早年就曾被预言,认为其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清廉、严谨,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孙权所欣赏。建兴六年,诸葛亮屯兵汉中,准备北伐,以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命其与赵云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建兴十二年,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督领江州。孙权在此期间多次联络邓芝,赠赐丰厚。







青峰酒史


魏延,姜维,王平,廖化,李严。




大有可为888


我们熟知的蜀汉“五虎上将”是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但是其实蜀国并不是只有这五个能征善战的大将。我们之所以熟知这几个人,大部分都是拜《三国演义》所赐,其实真实历史中蜀汉后期的大将还是不少的,下面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要说“五虎上将”过后,蜀国最能打的将军应该首推魏延。魏延不但非常勇武能独当一面,而且也有一定的谋略,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就是他提出来的,只不过诸葛亮没有采用就是了,而我们之所以对魏延了解的少,一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五虎将的光芒太过耀眼。二就是魏延后来谋反了,并且被夷三族,所以人们就渐渐的把他遗忘了。在魏延之后,蜀汉最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姜维了。要知道在延熙十七年(254年)的时候,姜维就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蜀汉后期军队方面要不是有姜维勉力支撑着,恐怕早就灭亡了。

虽然一直都有句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实际上廖化并不是个草包。要知道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试问多次参加北伐,并且还被封了侯爵,真的是一个草包吗?

还有一个很多人都熟知的就是王平,当时马谡失街亭时,马谡的副将就是王平。王平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累封安汉侯。所以,王平能独领一军击败曹爽的十万大军,也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接下来说的张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张翼也数次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延熙元年(238年),张翼入朝为尚书,参与朝廷政务的决策。后升迁为建威都督,授予节符,并进封为都亭侯,拜征西大将军,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作为戍守一方的主将,固然他的名气和实力不如五虎将,但也不失为一员大将。

所以,我认为蜀汉后期的“五虎将“就是魏延,姜维,廖化,王平,张翼。

以上所写仅是一家之言,多有不足,敬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