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樣避免自己的書法落入“俗氣"?

我自飛揚66


這個問題吧,黃庭堅《山谷題跋》記載:“餘學草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黃庭堅何等人,尚且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何況我輩見狹識淺者。

俗有熟俗,甜俗,粗俗,野俗等等之俗。這些俗吧,並不會因為“取法乎上”而能免。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除了信手胡寫的,凡學書法的人,沒有不知道取法乎上的。但免俗了嗎?一個字的答案:難。大寫加粗的難。

熟俗,是指被寫爛了的“上法”。比如二王,比如歐楷。大家都寫一路“上法”,結果沒有辨識度,蓋住名字都區別不開是誰寫的。大家見的多了,熟了,也就無感了,也就俗了。

這算好的。

甜俗,其病在骨,粗,野,是人人盡犯的毛病。關乎藝術見解和功力。這三種俗病不除,書法難臻高格。

蘇東坡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

要免俗,就要多看,多臨,多寫,不斷糾偏,勤思博學,才有脫俗的可能。

書法作為藝術,其實是門高難藝術。





快樂書法營


問題:怎樣避免自己的書法落入“俗氣"?

知俗方能脫俗,竹韻先談談對“俗“的認識。

沒有自己的風格,過於大眾化謂之一“俗”

字形結構,普普通通,給人以司空見慣之感;運筆力度、技巧,和常人無二,平平淡淡;章法佈局嚴守“規矩",一個模板。

只會一種書體,太過單調謂之二“俗”

平生只“攻"一種書體,作品皆為一個模樣。一幅便能讓人看透“深淺",其他的無需再觀。有的人甚至可恰到請別人換體落款,是不是很笨、很俗?!

內容“太爛",全無新意謂之三“俗"。

給人寫字,短的一下筆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載物”、“誠信天下”、“上善若水”等;長一些的就是“天居秋暝"、“滿江紅”、“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不是說這些內容不好,是被人寫爛了。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優秀的內容不勝枚舉,不一定非要寫被人寫爛的東西。

看重錢財,枉顧法理,追逐“江湖”謂之“四俗”。

一朝把字寫出稍微有點樣子,就急於換錢。一說賣錢,就開始有了表演的性質,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什麼法理規則統統拋於身後,膠盡腦汁大幹“江湖書法”的買賣。

文化修養匱乏,缺少創作情感,作品沒有意境謂之五“俗"。

因為讀書甚少,知識匱乏,對作品內容理解膚淺,章法佈局根本無法予以表達,書寫也不可能飽含感情,迸發激情,機械寫成或弄巧成拙,俗不堪言。

怎麼避免以上的俗氣?

1、學習前人,潛心臨摹,築牢紮實的基本功,並在汲取前人精華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

2、主攻一種書體,再兼修其他適量書體。各種書體都有各自的特色優點,是可以相互彌補不足的。另外,在無意識的結合融合中,發展創新便有了基礎。

3、因為書法的美不是主要給誰看的,而是自我的一種修練和欣賞,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筆,表達你對書法美學的理解就夠了。別人愛你的字,給幾個錢,那是另外一回事,千萬不要鑽進錢眼裡,否則永遠看不到書法的廣袤天空!

4、多讀書,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書法是一種藝術,有高水平就要有高境界。境界是書卷的流露,書讀多了境界就有了,有境界的人就脫俗變雅,書隨人走,人雅書就雅。


我就是竹韻


題主好。

我是其人,年近50,自16歲練字,至今30多年了,仍沒有什麼建樹。練書法,純屬喜歡。

今天來針對題主的問題說幾個我的看法。

書法怎樣不俗?

首先,糾正江湖體,遠離醜書

說實在的,江湖體,實在談不上書法。為了避免被噴得研磨在口水裡,我就少說幾句。說說醜書,書法,不是賣藝,不是博眼球。有部分明明字寫得很好,非要弄幾個美女、非要弄拖布針管之類的,只是在博眼球。根本談不上“脫俗”了,這是在對書法的侮辱,強烈抵制!

走正確的練字之路——臨帖

一定要臨帖,而且是長期堅持的學習。貼是前人留下的精華,臨帖,就是學習前人高雅的字,學習前人是怎樣去寫字,怎樣寫好的字。在書法界,有一個流傳的話:要想學好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至少臨一百遍!這話我本人完全贊同。

多讀書,讀好書

要脫俗,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書法是精神境界,一個的氣質和修養,決定了他的字,“字如其人”正是這個道理,腹中有書氣自華,也是這個道理。一個流氓痞子,哪怕再有天賦也是寫不好字的。


其人墨坊


一、取捨萬殊,不入俗流。寫字是學問,少不了臨學借鑑,與人切磋。但書法江湖,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的可學,有的不可學。應取法乎上,寫正字,遠邪書,以免誤入俗流,自陷汙淖。當學聖賢,不自降格。

二、字如其人,須寫傲骨。書法的底蘊是文化涵養與性格情懷,學書如做人,要入清流、挺傲骨。字要帶感情,也當彰品味,落筆鏗鏘,收筆從容。要不張不扈,不卑不亢,與世無爭,內斂持重。如此,方能入上品。

三、清水芙蓉,務去諂媚。花裡胡哨的花書不寫,故弄玄虛的亂書不寫,自欺欺人的醜書不寫。寫真情實感,寫質樸坦蕩,筆墨行處,直抒胸臆。力誡矯揉造作之書、強詞奪理之書、拾人牙慧之書、譁眾取寵之書。


四、不離法門,自在超脫。臨帖而不泥於帖,學古而不食於古。不悖原則法度,崇尚個性風格。力避下筆即知結體的摹玩,每書必假古人的教條,作性情文、寫性情字,這樣才是真實書法、有靈魂的字。

抱庸閒談。


抱庸詩書


我是一人。什麼叫“俗氣”?

關於什麼是”俗氣“,很多人把”俗氣“的定義固化了。”常見的字“並不就是”俗氣“,”少見的字"難道就是不”俗氣“嗎?

什麼字是落入“俗氣”?

在我們當今的書法圈子,或者說學習過了解過書法的。說到“俗氣”可能就是指田蘊章的楷書。

現在網絡中說到“俗氣的字”,有些人自然就覺得是田英章。

我個人並不覺得田英章的楷書“俗氣”,千萬不要把常見的字直接就等於“俗氣”。

俗氣:指世俗間的惡濁氣息;庸俗;粗俗。不是一個誇獎的詞。

較早出現在《魏書·司馬叡傳》:“俗氣輕急,不識禮教,盛飾子女以招遊客,此其土風也。”

有一些人對田英章已經到了充滿恨意的地步,俗氣已經不是庸俗和粗俗這麼簡單了。而是世俗間的惡濁氣息。

那麼如果你認為田英章這樣的字“俗氣”,那麼解決“俗氣”的方法可能比較難。

那麼你可能要向著名書法家張海的字一樣,如下圖。

或者要向著名書法家沈鵬的字學習,如下圖。

一人有感

田英章的字實在是看得太多, 審美疲勞。我不覺得田英章的字“俗氣”,但是我也有點有點乏了。

其實字俗不俗是一個偽命題,難道學得人最多的字就是“最俗氣”的字。千萬不要把見得最多的字,就說成“俗氣”。

“華文行楷”是任政先生編輯修訂的字體,這種字體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圖是任政先生手寫的字,已經不是“華文行楷”這種“印刷字體”。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印刷字體,如果手寫算不算“俗氣”呢?

你認真臨習歷代著名書家的字,只要你認真寫,沒必要關心是不是“俗氣”。因為經常說字“俗不俗”的有些人,他們的字並不好。

很多人連字都沒寫好,就說誰誰的字俗,那沒有必要。絕大多數的字,沒有必要思考“俗不俗”的問題。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2月31日滬。


一人筆記


為了避免自己的書法落入"俗氣″,我們臨帖範本就選一些高雅的書法作品來臨。注意領悟書家的意態情趣,精神層面的領會。

雅在藝術作品中是指美好的、不粗俗的、高尚的作品。

一,古雅的書法。有古典風味。

如王寵《猗蘭操》,王世貞評: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遒逸,所謂大巧若拙,書家之上乘也。″

二,典雅書法。莊重而不俗。

如清代梁詩正書法,精緻典雅,取法文徵明、趙孟頫等人。

三,淡雅書法作品。清淡而高雅。

如弘一法師書法作品,淡雅脫俗。正如他自己所說:"朽人的字所示者,平談恬靜,衝逸之致也。″臨寫他的作品,注意線條粗細均勻,無多大變化,書寫速度儘量放慢。

四,幽雅的書法作品。幽靜雅緻。

如蘇軾《治平帖》,從容幽雅。

行筆輕鬆自然,行間疏朗。

五,儒雅的書法作品。溫和文雅。

如趙孟頫《洛神賦》儒雅清秀,書卷氣濃。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有時候真不知道書法的俗氣,到底是什麼?不過人的俗氣經常表現在沒有風骨,趨炎附勢等等。正所謂,字如其人。由此可以看出,不使得書法俗氣,那就需要做人不能俗氣,堅持原則,不卑不亢,敢於迎難而上,光明磊落。落實在書法方面,那就是認真臨帖,好好讀書,勤學苦練,提升技能和思想認識,這樣才能保持人格獨立,思想自由,免於俗氣。







趙富忠筆名破石


寫書作畫最怕被人說“俗”,那麼學習書法如果避免落入“俗氣”呢?

一,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那麼取法乎下,就要得其下下了。學習書法要臨帖,法帖的選擇一定要學古人而不要學習今人,取法低下了,那字就俗在根上了。

有的人說了,今人書法就一點都不能學嗎?當然也不是。今人書法難在選擇,當今很多書法名家,寫字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人是真寫的好,有的人出名可能是因為人生際遇不同,工作環境不同,造成了名氣比水平高。例如你很有機緣拜了一個在書法圈很有名氣的書法家為師,那你以後的路子就會通順很多,即使書法水平一般,在書協混個一官半職也不是問題,名氣也自然水漲船高。但於書法初學者來說,你很難分辨誰的書法是好是壞。

而古人的法帖已經經過了千百年來的無數人的驗證,水平高下已經無需我們再去分辨,你只需找來自己喜歡的認真學習就可以了。

還有些人,一味追求當今名家的書法風格,今天學沙孟海,明天學啟功,後天又學林散之,學其 書藝是假,妄想成名是真,結果最後邯鄲學步,怎能不俗。

二,太熟易俗

董其昌曾經這樣評價趙孟頫的書法:“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雖然董其昌對趙孟頫的書法認識有問題,但是書法“因熟而俗”確實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書法學習規律是:生—熟—生,我們一開始臨摹古人法帖是生的狀態,要入帖,但是很多人入帖之後就出不來了,如果不能跳出古人窠臼,雖然圓熟無暇,難免落入“俗”套。

很多書法名家,一生臨池不綴,到了晚年還在臨帖,人生古稀之年,書藝還在精進,就是因為一直在追求這個“生”字。書法由生到熟是學習的過程,由熟到生是創新的過程。書法風格只有創新,擁有自己的面貌才不容量“俗”氣。

但是也要警惕的是很多人不臨古帖,自以為是,號稱要寫出自己的風格,信手揮灑,最後寫得一手圓滑的江湖體,這種書法更是“俗氣”。

三、譁眾取寵

有些書法家打著創新的旗號,受西方美學思想影響,把書法創作搞成了雜技,或者是行為藝術,下筆時運氣扭腰,裝腔作勢,墨汁四濺,狂怪粗野,結果是滿紙江湖氣,俗不可耐。這些人自詡為書法之先鋒,其實如跳梁之小丑,什麼“醜書”、“吼書”、“竹書”、“射書”、“盲書”等等,可以說一個比一個俗,而這些人背後更是打著各種藝術家之光環,對大眾影響更是惡劣,可謂“大俗”。

四,缺乏學養

書法除了“字內功夫”更需“字外功夫”的濡養,回顧歷史上那些大的書法家,無一不是有學問的大家。一個人的學識、修養低下,書法格調很難高雅。翻翻書法史,文化修養低下而被稱為“書法家”的人幾乎沒有。

當今很多人搞書法多為名利二字,為了參賽、參展,竟然還搞出了什麼國展體,不同地域的人士,為了參見國展,天天想著評委的口味,為了參展獲獎而寫出的書法作品,何來高雅之談。

學習書法,如果能避免以上問題,潛心學書,增加自己的學識、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字如其人”反映在書法作品之上,自然格調高雅,否則最終免不了個“俗”字。


翰墨今香


如何讓自己的書法作品不落入“俗氣”?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

一個書法家當他的基本功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技能技巧都會變得嫻熟自如,這種熟有可能生“巧”,但絕大多數人則是由“熟”入“俗”。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可見俗書是多麼的可怕!

而當下俗書的具體表現有以下三種:

一是“無法無天、閉門造車”者,就是完全視古法於不顧,下筆便是“自由體”,毫無功力卻到處吹噓;

二是確實練過,但僅得古人形態皮毛,但為了那點皮毛扭捏作態、做作討厭;

三是有一定功夫,但一味迎合俗人口味,滿紙媚態,妞妮妖豔,毫無個性。

這三種俗,是當前最常見的俗,大家一一對照,就明白了。特別是第三種人,大約永遠也無法理解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精神境界,“竹”代表著一種精神追求。

《荀子·儒效》中說:“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不學問,就是沒文化,言而無文,說的東西沒有內涵;無正義,心中缺乏價值標準和堅守。正是這樣的人,最容易把錢財、利益作為人生終極追求,這就是俗人。這樣的人,放在今天,就是俗稱的“土豪”。

書法中,不是同樣存在這種現象嗎?書寫者讀書少、不讀書,錯字連篇,作品缺乏內涵,點畫沒有質量,附庸風雅,或者一味追求市場效應,把書法作為牟利的工具。這種現象並不鮮見,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知道病根,當然“俗”還是了治的。那就是讀書、讀好書、讀更多的好書。這是不二法門,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

我是無心齋,專注於書畫藝術品的鑑賞、收藏,歡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進步。謝謝!


無心齋手稿研究


書法脫俗還是要從臨貼中來,不跟隨時風對自己喜歡兩三家貼子深入學習,長時間臨習,從對臨到背臨再意臨,熟透於胸並把二家貼,最多三家溶到一起並加上自我個性形成個人風格,平常還多讀書對古典文學藝術深入瞭解以拓寬思維。能詩善畫使自己有文人氣象,特別能有學術專著尤為佳,即正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創作出的書法作品自然脫俗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