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山西洞洪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手机用户59239030639


现在,每当我们到山西去旅游,见到那颗红红的大槐的时候,都会不由得想起来自己的祖先,他们曾经或许就住在那里。


说起这件事情,那还是在元代末年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是由蒙古人在统治,这个种族的人群就是贪财好色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增加了老百姓们的赋税,导致战乱不断。

之所以会战乱不断,就是因为那些被剥削的老百姓们实在是交不起这些沉重的赋税,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去造反。但是造反根本就没有用,因为凭几个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又怎么能打得过国家的军队呢,所以他们也是死的死伤的伤,该交的赋税还是得交。

再加上当时各个地区,都发生过旱灾雨灾还有瘟疫等大型灾难,灾难过后又有蝗虫横行,所以老百姓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最后还直接导致了黄河下游的决堤,老百姓的人口也因此而大大的锐减。

不过,这些灾害苦的只有汉朝的老百姓,那些蒙古族的贵族们,一个个都在富丽堂皇的府邸里面喝酒吃肉泡美人。只有那些孤苦无依的老百姓们,在默默承受着这世道全部的磨难。

可造反又没有用,他们没有丝毫办法,就只能一边感叹世道的不公一边挨饿等死。这一幕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老百姓们完全就处于一种水深火热当中。直到有一天,朱元璋突然带领着各地的农民开始了起义,最后朱元璋成功打败了所有的敌人,推翻了蒙古人元朝,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大明王朝。

可就在大明王朝建立起来了之后,朱元璋却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山东还有河南河北等地区,几乎是廖无人烟。这样下去可不行,放着这么大一个地盘没人住,那不是浪费了么?

于是,朱元璋便想到了一个人口大迁移的办法,那就是把人口众多的山西老百姓,都转移到这些无人地区里面,这样所有土地的人数就均衡了下来。可是这个办法虽好,执行起来却很难,因为在当时,只有山西省才是战乱的世外桃源,其它地区都是要么打战要么发生灾难的,根本没有人原因迁移到那里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于是又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在山西的洪桐县贴下一个告示,里面的内容就是愿意迁移的人在家里等着,不愿意迁移的人在大槐树下集合。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不愿意迁移的人肯定就会来到目的地集合,到时候再派士兵把他们抓走就行了。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不愿意迁移的老百姓们,就都来到了山西的洪桐槐树下。他们一来到这里,就会被明军们立马抓走,被迫的迁移到那些他们根本不想待的地方。就这样,前前后后被骗的老百姓们一共达到了一百万人,当他们知道自己被骗时,都已经来不及了。或许在这些人里,就有我们的祖先在其中,在这颗山西洪桐槐树下被迁移到了河南等地区。

后来,还有文人专门为这件事写下了一句诗,“问我始祖何处来,山西洞洪大槐树”。意思就是大部分人的始祖都是曾经在大槐树待过的人。那么,你想知道,现在究竟哪些地方大槐树的后人最多呢?其实迁到大槐树下的人,主要就是中原地区和山东还有陕西这一带的人。

他们因为战乱的缘故,都纷纷被迁移到了山西这块世外桃源来保证安全,可是到了后来,大明王朝被建立。朱元璋考虑到山西资源有限,其它地区又了无人烟,所以才将他们又迁移了回去。这些人被迁移的地方并不是他们曾经待过的地方,而是去往了云南、贵州、新疆、四川、陕西还有河南等地方。


猫眼观史


你的问题问的很好:”山西洞洪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你可能问的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喏,很简单的信息传播,就出现偏差了。




根据学术界的观点:

1.明初山西大量往外移民是事实


2.并没有证据山西人移民都是从洪洞县大槐树出去的。


3,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以民国初年洪洞士绅景大启、刘子林等创修遗址和编撰志书为发端。但这个历史事件”不见诸史, 惟详于谱牒“,特别是新修族谱,并且是在不断扩大的,一些族谱开始并不是说自己来自大槐树,后来也改成了这个,很可惜,这些说法几乎全部不可考,也就是说说法大都很模糊,没有可以考据的证据。而离移民时间很近的时间点上,并没有发现大槐树传说的踪迹


4.人的记忆本来就是不稳定的。集体记忆更是如此。古代资讯不便,普通大众受教育水平也不高。一来二去历史记忆发生变化也并不稀奇。


5,在很多问题上,学术界其实早就讨论过不少了。他们了解的文献和解释的思路上,不是外面的业余人士可以比的,外界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


战时灯火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事件,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从洪洞县向全国各地进行的大移民。

这次大移民是官方组织的,而移民的政策极其的苛刻,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向外移民的人。

移民的策略具体是这样实施的,三口之家留其一,六口之家留其二,依次类推。

古代的时候,每一户人家都有很多孩子,所以说洪洞县的大部分人,每家每户都有向外移民。

那么明朝初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官方会组织这样的移民呢?

原来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国家尤其是中原一带,发生了自然灾害,紧接着就是一场瘟疫,让大量的人,在这场瘟疫之中,失去了生命。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四省尤其严重,昔日最繁华的这一地区,几乎成了无人区,出现了十室九空的场面。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走到这里考察。当看到这种衰败的迹象的时候,他就有了要向这些地区移民的心思。

毕竟这里有良田,有农舍不能继续荒芜下去呀。

经过长久的考察,朱元璋发现山西的洪洞县人口最为稠密,所以,他就选在了从这里向外迁人口。

那么外迁人口又和大槐树有什么关系呢?

当时从洪洞县外迁的人员,有一个必经之地,这个必经之地的路旁,就长着一棵大槐树,据说这颗大槐树是汉朝的时候种植的。

到明朝的时候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这颗大槐树长的很粗,要七个人才能手拉手的把它给合抱起来。是真真正正的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所以,为了方便外迁的人能够更好的,回到老家探亲,所以,就统一记住了这颗大槐树。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回家的时候,见到了这颗大槐树,就说明已经就要到家了。

后来经过专家推测,当年从大槐树外迁的人口中,涉及到的姓氏多达八百多个,遍布中国的全国各地,当然了中原地区的河北,河南,山东和安徽的移民是最多的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经常会听到老人给我们讲,其实我们是来自山西大槐树的原因。

最后,那棵上千年的大槐树,现在还有吗?

很遗憾,那棵大槐树在清朝顺治年间的一次大水中,被冲走了。如今的洪洞县的大槐树,是用钢铁水泥修成的观赏性的景观。

所以,它已经不存在了。


汉史趣闻


“若问家乡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我们是洪洞县人,小时候,就听父辈们这样说。

我们这一带,把上厕所叫作解手。“解手”就与山西大移民有关。为了防止逃走,这些移民都被反绑着双手,由一群官兵押送着。在押送的路上,当有人想上厕所时,便说:“官爷,解手。”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就是现在,这一带人,仍把上厕所叫作“解手”。

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是吻合的,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共十八次。分布于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共八百八十一姓。光河南就有一百零六县。


明朝大移民,官府由于怕同姓同村人在一起聚众闹事,有一个规则,就是同姓不能迁移到一个地方。这些被迁移的移民,都是一些,既无权也无钱,既无关系也无势力的底层贫民。

现在农村,有许多农民在续家谱,但是,一般的通例,上限只止于山西洪洞大槐树之移民,再往上就不得而知了,故有五百年前是一家之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的一些人虽有家谱,也不是当时所立,而是好几代后才立的,比如我的徐姓,也是到六世祖时才立的家谱。这还是比较好的,有的甚至连家谱也没有,只知道听父辈说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人。这也说明,这些移民都是社会底层的穷苦农民。他们既无显赫的家世和高贵的门第值得炫耀,又无文字记载故乡家世的能力,老来常常思念故乡,常对子孙们说,“咱是洪洞县人”,希望后世不忘自己的根。

山西洞洪大槐树移民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农民,而是为了明王朝自身的利益。

由于连年战乱,内地千里无人烟,土地荒芜。而山西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富庶而人口众多。明王朝之所以大规模地移民,就是为了开发内地,为明王朝创造更多的财富。


天使之翼22143


“问我始祖何处来,山西洞洪大槐树”。

现在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老人说起过去的事时,总会说自己是“山西大槐树”下来的。那么这“山西洞洪大槐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还要从公元1373年说起,从那时起,到后来大槐树总共发生过10多次大规模移民。大槐树的移民分布在我国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为什么发生大槐树移民?

元朝末年河南、河北中原之地,以及山东等地,自然灾害严重。

据《元史》记载,单是元朝末年,大规模旱涝灾害,山东19次、河北15次、河南17次,此外江淮地区,也是连年灾害。

就在这些地方闹灾时,山西却是一派祥和之景,山西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再者,元朝末年又是一场天下大乱,每逢战争,中原地区必是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很多百姓也是为了躲避战火开始迁移。


后来到了明朝,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力,官府组织专门负责移民的人,还在山西大槐树下设了专门的移民负责点。

在中原地区太平以后,很多大槐树下的移民。又开始陆陆续续回到原来的地区,或者去了别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历史上从朱元璋那里开始,到后来,山西大槐树这种断断续续、来来回回的移民曾发生过10多次。

现在哪些地方的大槐树后人最多?

迁到大槐树下的人,主要是中原地区和山东、陕西这一带的人。后来在天下太平之后, 在官府的帮助下,他们又开始迁走,毕竟山西资源有限,不可能让他们全部留下。

大槐树下的人经过多次迁移,迁出山西,去往云南、贵州、新疆、四川、陕西的居多。当然还有很多人跟着解放前的“下南洋”,到海外经商去了。今天他们大槐树后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其实今天大槐树后人最多的省份,应该是陕西省,陕西与山西相邻,很多人后来就直接去了陕西。比如陕西北部靖边县的樊氏、陕北米脂县的杨家、陕西武功县的戴家、陕北米脂县的并家,这些人都是曾经从大槐树下迁移去的。

大槐树下的后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棵移民神树。


斯幽说历史


在山西省晋南地区洪洞县城北二华里靠近贾村有个大槐树处。大槐树本来不是地名,但现在已被叫成地名了。大槐树处挺有名,这是山西移民的遗址地。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曾存在自然移民和官制移民两种形式。自然移民多因天灾兵患所造成,是属逃亡性的大迁徙。官制移民是官方有目的有准备的强制性迁民行为,是为调节军事政治或经济诸方面的失衡所需要。大槐树处遗迹就是这种官制移民的物证。

元朝末年,兵戈四起。朝野攻伐、拔地屠城,兵患持续十六年。除兵患以外,水旱灾害以及蝗灾和瘟疫亦经年不断。天灾加人祸,致使中原地区 “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到处 “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各地方政府官吏纷纷向中央政策奏报当地破败景况。劳力不足,大片土地荒芜,财政无以支持,直接危及了明王朝的统治。明政府遂采纳了户部等部门和官僚的建议,做出了移民屯田的长远决策。于是从洪武三年便开始了一场时跨半个世纪的大规模的官制移民。

当初,中原各省天无宁日地无宁日,而山西却很少遭受兵患和天灾波及,境内大部分地方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尤其是晋南平原上,居民丛杂,仰事俯育,一片和平富庶景象。这样,山西便成了向外省输送移民的供给地。山西移民虽不是专迁洪洞人,但洪洞地处交通要道,在晋南又居人口稠密县,便使洪洞在那次大移民中的地位醒目起来。明初时候,洪洞城北有个寺院叫广济寺。寺内设有驿站,并设有常驻驿吏,接洽全国往来公差。大槐树就在寺旁。这棵汉植古槐,树身数围,荫匝数亩之阔。古驿道就从树下通过。汾河滩上的野禽老鹳经年构巢于树冠之上,到了秋冬叶落之际,老鹳窝挂满树间枝桠,星罗棋布,景观甚为别致。明初大迁民的年代里,官府又在大槐树处设置机构,派驻役员管理移民事务,编排队伍,发放 “凭照川资”,即通行或用于说明身份的证件和路用银两。山西当地居民、世世代代守家在地,不愿往别处迁徙。这就更加促进了这种官制移民的强制性。政府更多地采用了招诱和征派方式。传说政府曾广贴告示,说不愿移民者需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并规定集合时限,愿移民者可在家中等候。于是人们纷纷赶到大槐树下。有一回,晋北晋南晋东南三日之内在大槐树周围集中了十几万人。这十几万人突然被武装军队管制起来,被告知大明皇帝有令,凡到大槐树下集中者一律迁走。之后强行被登记,强行发给凭照,踏上不知何时能返的移民之路。

据《明实录》记载,移民活动多在晚秋时节进行。此时百草凋蔽,大槐树也叶落几尽,唯余满眼的老鹳窝 。大槐树下,每当官差下令启程,这些祖先移民们无不泪横满面、缓

缓而行。三步一驻足,五步一回首地寻望家乡故里,越走越远,越走越难再见家乡景象,最后只能看到大槐树上的老鹳窝,留在身中的也是栖息在树间的老鹳在深秋时节无奈的悲鸣。于是,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了最后记忆在移民祖先们脑中唯一的家乡标志。“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这几句民谣就在从大槐树那里出发移居到全国各地的山西居民的后裔中产生和续代相传。如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这些地方,这几句民谣仍旧生机勃勃。


一卷青史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山西洪洞大槐树,或许从老一辈那里听说,自己的祖先正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移过来的。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北不远,根据各种史料来看,确实都存在着明代初年从山西洪洞县向外移民的记载。中国北方很多的族谱,墓碑,祠堂碑文等等也可以证实明代初年山西移民的历史。

明朝初年的洪武,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的移民活动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持续最长的移民活动。


之所以移民,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多,而其他地方人少。

元朝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一带,人口锐减,但是稍微在西边的山西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有统计显示,在明代洪武初年,山西人口接近400万。


今天山西临汾一带是当时整个山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而洪洞县又是临汾地区,人口最多的县。


由于其他地方人太少了,所以为了加快其他地方的发展,新建的大明王朝选择了从山西洪洞一带向外移民。

有数据显示,从明代朱元璋登上帝位的洪武元年开始,一直到永乐十五年,不到50年的时间里,官方就曾经组织过18次大规模的移民,而移民所到之处包括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都是接收移民的主要省份,这并不是全部,在陕西,甘肃,宁夏,云南,四川,贵州,新疆甚至东北三省都有山西移民的身影。


一盘拉条子


在明朝初年,大槐树这一次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晋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后唐民南奔和南宋百姓南迁后第四次大移民,这是一场在中国史甚至人类史都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大移民。在河南、山东、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的大部分地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大槐树的几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争导致中原地区百姓死伤无数,华北平原的人口十亡七八,一些城池也都人烟稀少,就连扬州城都是“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山东、河北等地多数都是无人之地。

基于这样的情况,新兴的大明王朝迫切想要开垦荒地,巩固统治。于是朱元璋先后采纳郑州知府苏琦等人的建议,实行“移民垦荒”的政策,将无田的百姓迁往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垦。

由于山西受战事影响较小,人口数量多。特别是其他地方由于战乱,很多人都涌入山西。所以山西也成为明初移民的主要迁出地,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从山西大规模的移民就有14次之多。


其中洪洞县大槐树下就是山西移民的集中地。所以说大槐树移民并不是单指洪洞县人,而是将山西移民的人全都集中在大槐树下,再迁往各地。由于洪洞县交通便利,位置适中,再加上这个地方的土地肥沃,容易给养移民。所以就将移民局设置在了洪洞县城北贾村驿旁的广济寺。而大槐树就在广济寺的大门前,集中来的移民都要在这等待迁出,所以,大槐树就成了这次移民的象征。

中国人从来都讲究安土重迁,除了实在活不下去,不然没人会愿意迁移。所以朱元璋动用了非常多的手段,如民间传说为了防止移民逃跑,就在人的小脚趾上划一道小口子,所以山西移民都是小脚趾重甲。路上还要捆上绳索,如果要小解还要请示,所以华北各地都把上厕所叫解手。《滑氏溯源》里面记有一则传言,当时人们听说山西移民,唯独不迁洪洞,所以百姓都纷纷逃到洪洞。结果,都不用朝廷聚集了。



这一次大移民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恢复发展的移民,但是对于百姓而言,则是一部抛家别离的血泪史。走在前途未卜的道路上,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血泪和饱受苦难的尸体。历史不仅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还是胜利者可以随意涂鸦的画纸,百姓的血泪永远也只能勉强瞥见一角。


邯郸醉


我们看到的山西红红的大槐树,不由得想起来自己的祖先,或许就在那里。



元代末年蒙古统治者增加人们的赋税。而且战乱不断,再加上旱灾雨灾瘟疫虫灾。黄河下游决堤,百姓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最后朱元璋建起了大明王朝然而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几乎了无人烟,但是山西向战乱的世外桃源,人口众多统治者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人口大迁移。统治者在山西洪桐县贴了一个告示。

愿意迁移的人在家里等着不愿意迁移的人在大槐树下集合。必须三天内到达目的地。很多人来到大槐树下,结果被明军绑走,当他们知道自己受骗时,已经晚了这一次迁移共打十几万人。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长达50年的时间,共计百万人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问我的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桐槐树下。


历史别墅


“问我祖先何处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这是一首从明初开始在我国的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甚至台湾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民谣呢?原来从朱元璋即位不久到他儿子朱棣在位期间的50年时间里,明政府在山西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时间最长、范围最长、意义深远的移民事件。由于当时政府把移民都集中在洪洞大槐树下,进行登记后强行带走,所以移民的后裔把最辈们最后的出发地洪洞做为外迁之前的祖籍,大槐树就是标志。因此,人们把这次迁徙俗称为“山西大槐树移民”。



那么这次移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讲一个故事!

相传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猛将胡大海出生入死,战功卓著。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胡大海一不要官,二不要财,只求朱元璋允许他报仇。原来胡大海起义前,由于一时的落魄,在中原一带讨饭,但当地的百姓发现胡大海长的太丑陋,且凶神恶煞一般。尽管胡大海每到一家都唱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小曲儿,但是老百姓把门都咣当一声都关上了,一碗水都不给他喝。当时胡大海差点被饿死,于是暗下决心,将来发达了一定回来报复。

如今胡大海发达了,觉得正是好机会,于是只求朱元璋满足他这个心愿,其余别无所求。朱元璋觉得牵涉的面积太大,更不能滥杀无辜,但又考虑到他的战功,于是就答应胡大海在某地界射一箭,他可以杀一箭之地内的人。没想到胡大海一箭射在了大雁的尾巴上,于是惊魂未定的大雁一路逛飞,一直从河南飞过了山东。君无戏言,因此胡大海追着大雁一直从河南祸害到山东,犹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留。既然当地没人了,朱元璋只好从人口稠的山西往河南、山东等地迁徙人口。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可信度不高,近似于荒诞不经,但是因战乱导致的人口锐解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所以这次移民是明初的一项重大国策,而且带有强制性。当时政府也不顾及百姓的想法:“愿意移民的在家里等,不愿意移民的人,三天之后到大槐树下集合。”于是三天后有十万多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聚集于大槐树之下,正当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乱成一片的时候,忽然大批官兵蜂涌而出,直接把老百姓捆绑起来,在一片叫骂哭喊声中完成登记造册。

移民们临行之时,悲伤地看着故乡,听着栖息在树杈之间的老鸹发出的一声声哀呜,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也因此流下了那四句民谣。据说当时官兵怕有人逃跑,就在移民的小脚趾上砍了一刀来识别身份,因此移民后裔的小脚趾都是复形的,即小脚趾上有一大一小两个指甲盖儿。因此也留下了“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足趾验甲形”的话来。还有在迁徙过程中,移民都是被反绑着双手走路的,因此移民的后裔也喜欢背着手走路。

据记载,从朱元璋的洪武三年(1370年)到朱棣的永乐十五年(1417年),前后将近半个世纪。山西两府五十一县的百姓分别被送至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范围之广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国土,而且他们的后辈也有迁徙到国外的。为了不忘故土,许多移民后袭都纷纷登祖谱,将迁徙的事情记录下来,也成了这次迁徙的佐证。



总之,由于元末明初连年战乱加上黄河不断的泛滥,致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中原地区人口锐解,土地荒芜。而山西由于太行山的天然屏障阻隔,没有遭受点火的摧残,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加上附近的难民也大量的涌入山西,所以山西西南部的人口更加稠密。因此,明朝初建,为了均衡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才会大规模的进行人口的迁徙。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已经过去600多年,当初的大槐树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槐乡的后裔却遍布全国各地,有得还远在东南亚各国定居。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