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田和代齐,放逐齐康公,为何不改国号?

文武西瓜侯


田氏从公元前489年开始就掌握了齐国的国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经营,终于在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田氏没有更改国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春秋战国时期,国号多与地名相关

大家都知道姜太公也因为帮助武王伐纣,而受封于齐国,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

事实上,“齐”的名称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用来指代临淄一带。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齐之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意思是临淄附近有天齐渊,所以临淄地区被称为“齐”。而“齐”字与“脐”字相通,故“天齐”的意思就是天的肚脐、天的中心。姜太公的“齐”国封地就在临淄,因此国名其实是来自于地名。

同样的例子,很多人都学过《孟子·梁惠王》中,其中的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因为魏国迁都大梁,所以魏国也被称为梁国,这就是很典型的以首都为国名的例子。


虽然田氏取代了齐姜氏,但是国家的首都仍是临淄,按照以首都称呼国名的习惯,田氏入主后的国家,还是“齐”国。


将篡位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田氏代齐,从公元前532年开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谋划,数代家主的苦心经营,才终于敢踏出最后一步,怕的就是其他诸侯国的反对。至于齐国民众,早已对田氏掌权见怪不怪了。


保留齐国称号,其他诸侯国反对的理由就减弱了很多,而让周天子再封自己为齐侯,田氏就自此可光明正大列于诸侯的行列之中。


于是田和通过魏武侯向周天子请命,顺便再贿赂周王室。而此前,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周天子分别封三家为侯,因此这一次也找不到借口拒绝。于是公元386年,周天子正式封田和为齐侯。


田氏代齐自此正式完成,也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机智的小熊猫


为什么田和代姜齐,没有更改原来的国号“齐”?

(答者:临淄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姜健)

原因大概有三:

1、周天子可能不太同意。虽然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但仍为天下共主。诸侯即位、更改国号,仍须周天子同意。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列为诸侯,好像还走了魏国的关系,可能通过魏武侯向天子报告,牵线搭桥,才成了诸侯。成诸侯尚且如此费劲,更别说改国号了。

2、田氏家族,包括田和,从内心、情感来讲,也不愿改国号。因姜齐君主和田氏家族有姻亲关系,姓姜的国君女儿、公族女儿,经常嫁到田家。也就是说,田氏的不少老祖奶奶,是姜太公的后裔。田氏家族也好,田和也好,也以姜太公后代自居(姜太公的外孙),故内心也不愿意更改老祖宗姜太公定下的国号——齐。

3、田和不更改国号,仍然保留“齐”,还有笼络姜齐国君后代、姜齐贵族,巩固政权,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意思在里面。


临淄齐文化姜健


田氏代齐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在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田完逃离陈国,来到了齐国安身立命,到田和真好是第九代。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

田完本是陈厉公之子,陈国国君合法的继承人,但当时陈国内乱、争权夺利大戏不断上演,他的二叔杀了他父亲夺取国君,二叔上位后不久又被三叔杀了,再这样得情况下田(陈)完不得逃离陈国,来到了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齐国谋生,后来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

到了后期,田襄子(田和爷爷)的父亲田常生了七十多个儿子,公元前403年,田襄子看到三家分晋的事件后,灵机一动,就把他这七十多个兄弟全部分封到各个城池,说实话这个时候齐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后来田和放逐齐康公,不改国号与一个历史牛人有关—吴起,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当时田白(田和是他次子)为相,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又担心他妻子是齐国人,怕吴起不用心,吴起为了表明心迹,杀妻拜将,于是吴起打败齐军。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山东省滕县东)。

公元前381年,吴起在楚国变法失败而亡。在去楚国变法的这段时间,楚国联合赵国,吴起为将又打败魏国。

而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称候,在田和和他父亲田白这个时间段,正是战神吴起存在的年代,而齐国在田常为相国时,齐国趁晋国内乱,屡屡发兵攻晋,时而南下与楚结缘,更别说邻国鲁国了,吴起去的这几个国家都与齐国有仇,偏偏齐国还打不过吴起,加上他是杀兄而代,在周礼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其中一条嫡长子继承制,他杀兄,已经是名声不好,造成田氏内部不稳,再改国号,齐国内部不稳,如果其中魏国,或者楚国联合其他国家攻齐,他田氏必亡,双重因素下,田和才选择了不改国号。


青青子衿人


大家都知道,齐国是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曾被春秋“左丘民”和汉的“司马迁”在撰书中评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田和代齐,放逐齐康公,不改国号还能安然无恙,其原因有己下两点。

一,齐的这块招牌很重要,我国古代朝代的国号一般都是根据开国皇帝之前的封地,发迹地,己至某个强大王朝后人自居重复使用的国号,或是皇帝拥有京都附近的土地来命名。

田和代齐,虽然他放逐了齐康公,但是,齐地齐人的这块名牌是响铛铛的招牌,这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地名一直延用有割不断的关系。

这就和历史上的汉刘,唐李,宋赵、田齐、是不是一样。

二,田和代齐,和韩,魏、赵分晋有看连贯关系,当时齐,魏的关系有点象“三国”里的孙刘联盟,因为当时周朝虽然逐渐走向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田氏和魏国怕周朝怪罪自己,田,魏定了功守同盟,我承认你,你承认我的交换条件,两家一起去找周天子逼宫,周天子无赖,只得承人了魏国吞晋,田氏代齐的事实,于是在公元前379年出现了田氏代齐无人问津的局面,可以说,是魏国和田氏交换的结果。


张峰149764346


田氏代齐不改国号主要因为改国号需要经过东周周天子的同意,比较麻烦,而且田和并不是正统,怕别国借改国号篡位的罪名举兵讨伐。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并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奉邑入于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扩展资料:

田氏代齐沿用国号的历史因素:

当时还是周朝,虽然东周周天子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个象征。但是这个象征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之前指定的规章制度必须要遵守。之前规定田氏代齐算是谋逆之罪,是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田氏害怕天下有人借着这个借口来讨伐。

田氏代齐之前还有一件事,就是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一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开启了战国时代。当然有人说当时周王室没有良心,晋国对周王室这么好,周王室还分封他们的叛臣。

但是周王室也没办法,当时王室没有任何权利,实力非常弱小。当时魏国逼着周王室分封的,周王室实力不行,只能这样做了。即使分封之后,韩赵魏三家还是没敢动晋国国君,一直到公元前376年才敢动晋国国君。

之所以说上面这件事,是因为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是魏国和齐国田氏说好了,我们相互承认。之后我去找周天子,叫周天子承认你。于是公元前379年才出现了田氏代齐。可以说田氏代齐是魏国和齐国交换的结果。


战斗大黄蜂


“田氏代齐”之后,没有更改齐国国号,体现了田氏很高的政治智慧。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田氏代齐”的背景:田氏是齐国的“外来户”,原本姓陈,是小国“陈国”的贵族,因陈国内乱,公子陈完在上层争斗中失败,不得已逃入齐国避难,幸得齐恒公收留,才得以在齐国站住了脚跟。本来,齐恒公是要赐予陈完贵族爵位,但陈完谢绝了,只申请做了一个小官(“工正”,负责管理工匠)。因齐国人将“陈”读成“田”,陈完也顺水推舟,将陈姓改为田姓,“陈完”变成了“田完”,以示对齐国的忠诚。田氏经过八代人的持续努力,“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完全掌控了齐国军政大权,并最终完成了“临门一脚”,取代了齐国姜氏政权。

正因为有了“田氏代齐”,后人才将齐国历史分为“上下二部”,上半部为“姜齐”,下半部为“田齐”。

那么,“田氏代齐”之后,为什么不更改国号呢?

第一,齐国国号历史悠久,举世公认。齐国因周武王“分封天下”而得以立国,齐国第一代国君,就是为周王朝立下赫赫功绩的姜尚“姜太公”。也正因为周王朝“分封天下”,出现了包括齐国在内的上百个诸侯国。随着历史演变,周王朝早已失去了对这些诸侯国的控制,但这些诸侯国名义上仍要奉周王朝为天下“共主”。“田氏代齐”是发生在公元前391年,这时候,周王朝名义上还是存在的,如果田氏更改齐国国号,周王朝肯定不会接受,甚至可能会号召天下反对、谴责田氏的做法,这对田氏极为不利,也没必要冒这个政治风险。事实上,田氏是在取代姜氏之后的第五年(公元前386年),才得到了周王朝的认可,被列为诸侯。

第二,齐国国号深入民心,不宜篡改。姜大公在齐国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齐国百姓也以做齐国人为荣。由于姜氏后人不争气,治国无能,腐败且残暴,失去了民心,而田氏却趁势而起,通过一系列“骚操作”赢得了民心,掌控了朝局。到田氏取代姜氏政权前夕,齐国一大半的人口、田地、军队和财富都成为田氏的“私产”,姜氏政权早已“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田氏取代姜氏,齐国百姓能勉强接受,但心里还是同情姜氏的。但如果田氏连齐国国号也取消,必然会加重老百姓对田氏的反感,也给了反对势力挑起矛盾甚至煽动内乱的借口,这是不利于田氏统治的。田氏正是国为看到了这些,才没有贸然行事。

第三,争取好的“外部环境”。纵观春秋、战国史,齐国一直是大国、强国,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甚至还是超级大国。到“田氏代齐”时,已进入“七霸”争雄的时代,包括齐国在内的“七霸”本就在相互较劲,斗智斗勇。“七霸”之间,彼此都爆发过战争,甚至还上演过多国“群殴”一国的大剧,齐国就吃过这个大亏,是有惨痛教训的。事实上,当时的田氏之所以敢取代姜氏,是得到了最大的“友邦”魏国支持的,也正是因为有了魏齐结盟,外部环境相对有利,田氏才有了取代姜氏的底气。但即便是魏国,也不希望田氏取消齐国国号,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激起周王朝及各国的愤怒,魏国也不好帮齐国说话。说得再严重一些,如果田氏因为取消齐国国号而招致天下“共讨之”,继而围攻、瓜分齐国,那就太糟糕了。

总之,“田氏代齐”之后没有贸然取消齐国国号,是完全正确的,也是一种大智慧。


大虚无痕6


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

齐国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名义上还是以周王室作为天子的,齐国还是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在此基础上,田氏篡位成功后,第一件事就需要获得周王室的认可,也即希望周王室可以册封自己为诸侯。对于田氏来说他们没有改变齐国国号的权利,除非周王室同意他更改齐国的国号。为了获得周王室的认可和册封,担心周王室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自己,篡夺齐国君主之位的田氏继续使用“齐”作为自己的国号也是必然之举。毕竟齐作为国号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所以,从田氏,尤其是田和的角度来看,不改变国号有助于对齐国的百姓、将士、群臣进行安抚。另一方面,“齐”不仅是一个国号,也是地理名词。


Sylar弈


田氏代齐,需要周天子名义上的支持,没有周天子的支持,田氏取代齐国就不合法。故而,田和在代齐后就遣使向周天子表示称侯之意,后来周威烈王同意了田和这一做法,田氏才成为了齐国实际上的君主。

  田和请求周天子封为列侯的事迹,足以说明了周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虽然周王室的威望不复存在,但周天子依然是众诸侯中的合法共主。太公田和之所以没有改变原有国家的国号,就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田氏代齐本来就是谋逆之举,如果再改变了国号,这就会完全将田氏带入了叛臣的序列。叛臣人人得而诛之,如果它国借用这个口号起兵攻打齐国,田和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的,为了田氏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田氏代齐的合法性,田和只好放弃了改变国号这一做法。

田和没有改变国号也是出于齐国自身安稳的考虑。齐这个国号到战国时期已经使用了六百多年,齐国的臣民也早已认可了这一国号,假如齐太公遽然改变这一国号,这难免不会造成齐国内部动荡。臣民的不适应会导致田氏在齐国难以立足,田和只有顺应齐民的意愿,才能使得田氏屹立不倒。


LIN


1、 周王朝采取的是分封制,齐国不过是一个属国。虽然,田和篡位成功,但是得不到周王朝的承认,就属于大逆不道,周王朝可以组织武力来征讨,最主要的是那时的周天子还很强势。在这一点上,田和篡位姜子牙一系,与王莽篡汉等朝代更迭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为了取得周王朝的承认,作为政治上很成熟的田和,不能改掉国名。

2、齐国,不仅仅是国名,也变成了地名,直至今日还有人将山东叫做齐鲁大地。田和篡位的时候,齐也成了地名,如果改成其它名称,势必会引起国内百姓的反映。所以,不改国名,会安抚百姓,促进齐国的稳定。

3、田和一旦改国名,那动静就太大了,容易引起邻居诸侯国的反对,联合讨伐齐国。为了减少树敌,田和也不能更改国名。


御前带刀侍卫


田氏代齐不改国号主要因为改国号需要经过东周周天子的同意,比较麻烦,而且田和并不是正统,怕别国借改国号篡位的罪名举兵讨伐。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并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奉邑入于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田氏代齐沿用国号的历史因素:

当时还是周朝,虽然东周周天子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个象征。但是这个象征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之前指定的规章制度必须要遵守。之前规定田氏代齐算是谋逆之罪,是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田氏害怕天下有人借着这个借口来讨伐。

田氏代齐之前还有一件事,就是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一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开启了战国时代。当然有人说当时周王室没有良心,晋国对周王室这么好,周王室还分封他们的叛臣。

但是周王室也没办法,当时王室没有任何权利,实力非常弱小。当时魏国逼着周王室分封的,周王室实力不行,只能这样做了。即使分封之后,韩赵魏三家还是没敢动晋国国君,一直到公元前376年才敢动晋国国君。

之所以说上面这件事,是因为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是魏国和齐国田氏说好了,我们相互承认。之后我去找周天子,叫周天子承认你。于是公元前379年才出现了田氏代齐。可以说田氏代齐是魏国和齐国交换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