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020年,該不該買房子?


筆者提的該不該買房,投資還是剛需?

1:剛需的必須的買,不買你沒得住,這次疫情的突發考驗了絕大部分人的現金流儲備。剛需的話可以看看二手房,畢竟疫情過後會滋生有很多貸款需求人群,難為會有些低價急拋的房子,你可以留意。

2: 新房也可以看看,現在各大開發商的折扣力度空前絕後,第一季度幾乎沒回款,缺乏現金流支撐,第二季度會爆發一波。

投資角度來說,看投資還是投機?短期持有變現掙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長期持有的成本壓力以及利潤是否能達到你的預期呢?


你的眼睛會說話啊啊啊


非典那年我才拿到第一套新房的鑰匙,時光荏苒,也許記住的都是暫時的傷痛,忘掉的是永恆記憶和教訓,如今2020全國都扛住了病魔疫情,但付出了極大代價,我個人只能在家裡祈禱,我要說失去的永遠失去,活著的,永遠珍惜當下,愛國吧,把愛國放在首位,有國才有家,有國才能護家,康家,樂在其中!


芮泰地產


2020年,該不該買房子?

這個問題非常直接。回答卻不容易。

首先,要看在哪裡買,其次要看是什麼目的買房子。

三先生慢慢來分析一下。

首先,關於買房子的地點。三四線以下的城市,不要再問該不該買,應該問的是該不該賣。

三四線城市投資的房子想都不要想,抓緊處理掉。房價短期看庫存消化,中期看土地供應,長期看人口流入。眾所周知的,人口持續向一線和省會城市流入,三四線除個別熱門城市,人口持續減少。房價下跌在所難免,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於省會城市和一線城市,三先生認為,剛需自住,或者改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是可以大膽買房的。人口持續流入,加上限購的這幾年,房價基本維持不動的情況下,房價已經被夯實,前些年提示的泡沫基本被擠出去了。所以對於一線城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熱門城市和省會城市,三先生認為2020年是可以入手的。當然我說的是自住。

另外一個緯度,說得就是買房的目的。上面已經提過,自住或者改善,在熱門城市可以放心大膽的去買。那麼要是投資呢?這就不是一兩句就能說得清的。畢竟每個城市的情況不一樣,前景和潛力都不同。但是16年那種動輒翻一番的回報的情況,在如今房住不炒的主題下,怕是再難遇見了。當然選對城市,挑對區域,買套房子跑贏其他理財產品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綜上,2020年,一二線城市剛需或者改善建議入手,投資的要多做一些功課。三四五線買房的再等等,賣房的千萬不要墨跡!


樓市三先生


2020年到底該不該買房,我相信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想問的,不管是對於剛需人群,還是對於投資者來說,2020年房價到底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估計大家都是比較關心的。

至於2020年該不該買房,我覺得要看具體城市,同的城市應該做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首先、我們不可否認2020年有部分城市的房價仍然會繼續上漲,即便是未來還有可能有上漲空間

雖然目前我國房價已經來到了一個拐點,樓市的總體行情開始放緩,甚至有個別城市的房價已經出現了下跌的情況,但從整體來說,有部分城市特別是那些經濟比較發達,而且人口淨流入比較多的城市,房價仍然有一定的上漲空間的。

比如下圖是國家統計局所統計的,2019年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

可以看出在2019年11月份,全國大多數城市的新建商品房價格都是同比上漲的,在70個主要城市當中,房價同比上漲的城市達到68個,佔比達到97%;其中房價同比漲幅超過10%的有21個,佔比30%。

從2019年各大城市的房價走勢來看,大部分城市房價仍然是處於上漲的趨勢的,而這種上漲趨勢有可能會繼續延續到2020年。特別是在當前總體經濟發展形勢不太樂觀,GDP增長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很多地方都開始放鬆對房地產的調控,再加上央行降準向市場釋放了更多的資金,市場的資金會變得更加寬裕,貸款成本會更低,這會進一步刺激潛在的購房人群入市。

所以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2020年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仍然有可能繼續上漲的,部分城市甚至有可能保持10%以上的漲幅。

因此,對那些經濟比較發達而且人口淨流入比較多的城市來說,2020年早點買房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特別是對於剛需一族來說,早點買房說不定可以獲得一個優惠價格,如果延後了說不定價格就上漲了。

但是對那些小城市或者那些人口淨流出比較多的城市來說,我不建議大家在2020年買房,可以考慮在未來房價比較低的時候再入手。

雖然目前我國總體樓市仍然處於一種上漲趨勢,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仍然在上漲,但是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我認為是資本在支撐。比如目前在37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產,所持有的投資性房產市值超過1.3萬億。各大城市的房價上漲,我覺得離不開這些上市公司的功勞。

但是大家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目前我國的樓市確實來到了一個拐點,未來我國的樓市會逐漸趨於飽和,房價不可能像過去十幾年那樣保持快速增長,甚至有部分城市房價會出現下跌。

比如前幾年有幾個城市的房價上漲比較猛,類似三亞青島這些城市漲幅都達到20%以上,但最近一年多時間,這些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降幅。

比如2018年8月份的時候青島房價曾經達到21,000每平米左右,目前青島的房價已經下跌到16300元左右,相當一年半的時間房價跌了20%以上。

再比如三亞也是有同樣的經歷,前幾年三亞房價漲的是比較猛,2017年一年漲幅達到60%以上,但是最近一年多時間,三亞的房價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跟最高峰時期2018年8月份33,000每平米相比,目前三亞的房價已經下跌到28,000每平米左右,跌幅超過15%。



由此可見,那些由投資客支撐起來的城市,他們的房價潛在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對那些小城市和人口淨流出比較大的城市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現在我國很多城市的房子空置率都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城市房子空置率都達不到20%以上,而市場還有源源不斷的樓盤入市,未來樓市供過於求將是一個大趨勢,特別對那些小城市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對那些投資客炒房比較厲害的城市,或者那些人口淨流出比較多的城市來說,我不建議大家在最近幾年買房,對剛需人群來說可以再觀望一下,等房價稍微下跌再入手。


貸款教授


房產銷售我做了九年了,我的個人建議是:只要是剛需,首付夠了,能買就儘早買。但要注意幾點:1,特殊時期買房看大品牌開發商,和有口碑有歷史好評的中等開發商開發商的產品,更或者實力雄厚的現金蓋樓的本地開發商。

2,剛需客戶(第一次購房置業),這個群體購房的話儘量在75-120平米以內的戶型為最佳,首付夠,月供壓力不是很大,就可以入手,購入這個面積段的剛需戶型有個好處就是不會在短期內給你的生活帶來太大壓力,日後換房也出手較快。手上有餘糧,才能從容面對一切不確定。

3,在此階段入手優惠力度會比在下半年力度要大,首付分期的活動會開展很大力度。一定要優先實力雄厚的開發商,通過這次疫情聯防聯控來講,沒房子的是最心酸的,一直都流浪在中產階級掌握的話語權中,有房子物業管理差的同樣也是很心酸的,大品牌物業保障才能體現生活的本質,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中產階級換房趨於豪宅方向的人數估計也會增加。剛需客可以入手,一次疫情是面照妖鏡,照盡了人情冷暖與心酸,有房有愛才有家[玫瑰]





乾哥King


2020過好冬就不錯了,還買房?

2020堅決不能買房的N個理由:

1,剛開年一個月不到就倒閉101家房企,那麼大企業都扛不住,你能扛多久?

2,復工的日子,一拖再拖,有多少企業能挺過這個時期,你又能挺多久

3,所有的政策,目前均不確定,你可以肯定買了不後悔?

4,你是剛需嗎?如果是應該早買了吧,不會等到這個“高點”來當大頭吧?

5,買房,需要看房、算價、跑貸款、簽約、定方案、裝修……等等都需要往人多的地方聚集,你願意去,別人還不一定願意跟你聚呢?

6,供應量那麼大,存量那麼多,你萬一挑花了眼,選錯了,不會後悔嗎?

7,眾多高手,如馬雲、李嘉誠……他們都說未來“房價如蔥”,難道真的是“無的放矢”?

……

N,不想再往下說了,再說下去,估計賣房子的都把我恨牙癢癢了



打烊的冬天


2020年,該不該買房?

疫情之後,一定要買套屬於自己的房。

買房是家庭資產保值增值最好的方式。

很多人會說,“疫情出現,還是捂住錢袋子,不要買房了,留點錢活命吧。”錢放在口袋裡就容易花掉。

如果存起來買了房子,不但不會花掉,還會讓自己養成存錢(還貸)的習慣。

很多人都有過租房子的血淚史,被房東趕來趕去,被二房東欺詐。

最近一個很好的哥們在朋友圈跟我們抱怨,他和老婆畢業工作6年了,結婚了還一直在租房住,經歷了這次疫情,租房的小區物業不讓他一家進門,房東寫了保證書都不放行。最後只好帶著一家老小去附近酒店裡開了兩間房,住了兩週14天隔離。

“我還是頭一回這麼想買房,回來這幾天流浪得太悲慘了!”這不僅是哥們他們一家子的心聲,更是眾多租客在疫情期間的真實寫照。為防控疫情,不僅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甚至很多二線城市的所有小區都實行強制封閉式管理,租客因流動性大、不確定性強,一度成為高度防備的對象,部分小區要求租客必須自行找酒店隔離14天后,憑酒店發票方可進入小區,一度造成租客無“家”可歸的局面。

萬家燈火的城市卻沒有容身之所,讓人難過。

如果錢不多,先買個樓梯樓一房一廳,不管怎樣,先有自己的房子,每個月的工資是在還房貸,而不是交給房東。

有了房子,才更有歸屬感,增加奮鬥的決心和信心。有利於促進職業的發展。

在外打拼最怕到了40來歲,打拼了十幾二十年,沒攢下多少錢,也沒有留下房子。自己的競爭力又下降,上有老下有小……

想想都是很可怕的場景。在年輕有能力有條件買房的時候,要儘量努力去買房,屬於自己的一個家。

我是意馬,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討論。








意馬房子


國家剛剛釋放8000億的資金,按照3:7的槓桿會撬動18000億的貸款資金,短期內會形成熱潮,房價會應該有所提升,如果2020年買房就快點買,過個年頭,價格漲了,就不是買房最好時機啦。



老胡侃房


至少2020上半年還不該買房子。高房價消化不良才剛剛開始,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要買房,除非出現下面幾個現象。

①、房價低於當地平均工資。房價低於當地平均工資,那沒有買房上班族都有能力買了,那時候是真的市場行為,會推高房價的。

②、分期貸款買房每月還得房貸和你租房每月房租相同,甚至低於房租。這個時候租房得基本都可以去買房了,不用再租別人房子,擔心漲房租什麼的,這個時候不出手更待何時。

③、房價低於建築成本價格,現在一線城市高樓建築成本不超1200,千萬別認為建築成本多高,低層更低。低於建築成本自己造還不如買房,肯定買划算了,不過這個概率可能只能出現在縣城和二三四線城市郊區、小鎮吧。

二、為何高房價消化不良才剛剛開始,只有更低沒有最低呢?

①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問題。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再70%以上,2019破產400多家房地產開發商,破產200多家房地產置業公司。沒有破產的不少去國外發行了天文數字鉅額債券,並且全部是短期債券,還不起已經是必然,要救這些房地產開發商除非其他行業和產品全部倒下,全美人、全歐洲加我們全國人全年生產總值都拿去買我們房子。我認為這完全不可能的,因為老百姓沒有這麼傻,歐美國家也不傻。

②企業債務問題。這兩年要破產不止房地產開發商,還有那些不務正業的其他企業,包含A股裡面搖搖欲墜的,還有一些由於不務正業去炒房炒地,導致自己正業虧損太多,失去市場的企業債務也在不停膨脹。並且這個沒有減少跡象,放多少水給他們,都是註定他們大多數要破產的,因為主業荒廢了,放的越多他們債務越高,問題越嚴重,越提早出現問題。就像一個賭博的賭徒,工作沒有了,莊稼荒廢了,你貸款給他他又拿去賭和押注,這個時候除非你的錢是廢紙隨便印給他們,否則根本阻止不住他們的破產。

③市場消化能力,有人說可以漲價去庫存。請問一下吃不起豬肉,你漲價大家就吃的起嗎?漲價去庫存在2016和2017兩年漲價把可以買房全部都套進去了,現在漲價已經沒有用了,因為缺少房子都是買不起主。看看90後平均負債'12萬,再看看有些城市槓桿100%以上了。

④高房價、高房租和高物價擠出效應正在傷害經濟發展,維持高房價、房租和物價時間越長,經濟活力越下降,人們越這個買不起那個買不起,失業越來越多,錢不值錢還不好賺,看起來是對立,其實不是的,長時間下去貨幣失去信用的。


劉華銀mark


2020年可以買房,但必須是剛性需求者買房,如果是投資理財買房不建議買房。下面小編給大家分折一下:

首先,從2019年下半年國家調控政策的效果顯現,房價開始平穩下降回調,房企回籠資金困難,造成房企為了回籠資金清減庫,逐漸加大打折促銷力度,吸引購房者選房購房,所以剛需購房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購不同的房源;如果是投資理財買房的話,建議不要出手買房或炒房,現在國家的調控政策力度主要是打壓炒房者的,可以說未來投資理財炒房的利潤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所以不建議投資炒房。

其次,剛需購房者不要想著如何才能買一套房就升值了,因為你買的房子是用來住的,無論房子是升值還是貶值都是一樣的,你賣了就沒房子住了。所以剛需購房者無論是2020年何時都可以買房;如果是投資炒房者最近幾年都不要買房,雖然現在的房有所回調,但是未來幾年房價升值幅不大,所以不適合炒房理財。

最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它的基本功能還是住房,想買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購買自己喜歡的房子才是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