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援鄂篇」正面交锋 志在全胜——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武汉战“疫”的一天

「援鄂篇」正面交锋 志在全胜——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武汉战“疫”的一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武汉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之一。经过1天的过渡,2月27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正式进驻中南医院4号楼12楼东病区,正面交锋,志在全胜!

召必应,战必胜

这支85人的医疗团队由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等专科医师和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其中医生25名、护士60名,有党员27名,平均年龄33岁,最大的57岁,最小的只有23岁,48%的人员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他们都是单位医护骨干,其中童建林、唐从发、赵静等人此前还是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呼吸高危病房、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骨干和先锋。此次出征,附属医院抗“疫”骨干基本全部出动,抗疫之志昭然。

「援鄂篇」正面交锋 志在全胜——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武汉战“疫”的一天

对于医疗队而言,在这个主战场上接管一个55张床位的隔离病区,是一次挑战,团队实战能力也将在这里经历一次大考验。85名战士,无不摩拳擦掌,誓与病毒一决高低!“召必应,战必胜”是这支队伍的铿锵誓言!

党旗在前 党员先上

“经过几天的训练,大家情绪激昂,对于即将开始的战斗充满期待。”医疗队队长殷小平说。

“我心内科的,我先上!”

“我内分泌科的,我先上!”

“呼吸和重症是种子选手,他们要保存实力,他们先休息!”

……

“我是党员,我先上!”

个个冲锋在前、争先恐后,一句“我是党员”更显铿锵有力!

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殷小平决定带队医师童建林、王细金、周嘉敏携同护理李华丽、吴小丽等11名党员同志先进入隔离病房。当他们穿戴完毕,殷小平为他们一一佩戴了党徽,那一刻起,党徽在纯色的隔离衣上显得尤为耀眼。

紧急大考 井然有序

下午13:30,队长忽然接到电话:方舱医院即将转来30位病人,这些患者当中,有的有基础疾病,有的则存在并发症。按照排班计划,每班安排4名医生、8名护士进入隔离病房。此时隔离病区急需补增医护人员,护理支部书记、大科护士长和4位护士长都上,当天的一、二、三线医师分4组进行,分别收集病史、开医嘱、与患者沟通、心理辅导、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突然到来的30位患者虽然都在方舱医院已接受过阶段性治疗,但方舱的病历资料均为电子存档,医疗队暂时无法直接共享,必需从头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考”,医疗队只能重新逐一询问病史,查看现有影像学资料,判断病情,进行疑难分析。

病区内,到处是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在这个新开放的隔离病区里,全新的流程、全新的信息系统、全新的环境,医护人员必需快速适应。但若不是医护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这里倒像一个普通病区,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医护与患者亲切交流,像老朋友一般。

心理抚慰 医人医心

对于患者而言,新冠病毒肺炎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有内心的折磨。殷小平队长和呼吸内科童建林主任等人走访了每一个患者,熟悉了每一个人的病情。病区内一些患者始终忧心忡忡,病情进展总叫他们提心吊胆。一名患者在跟护士交谈时忍不住落泪,他们盼望着康复,每天最想看到的就是核酸检测结果能呈阴性。

作为神经内科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殷小平深深知道心理抚慰在这次抗疫战争中占据重要位置。面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他一遍又一遍叮嘱病人:我们的团队,包含多个科室的骨干,我们会结合你既往病史全面分析,我们身后还有全国各地顶级专家,有我们的党和国家,相信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战胜病魔!

患者大多数讲武汉方言,虽然与九江话有些接近,但真正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在武汉学习过6年的殷小平既要针对疑难病情进行分析,又要根据患者合并症充分听取其他专业医师的专科意见,还要充当“楚语翻译”。“加油,感谢你们,我相信康复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一定会好的!”一名患者激动地说。

深夜归人 接力上阵

从接收病人、查房到下一组医护到病区,交接安排完下一步工作,已经过去了7个多小时。由于穿脱防护服时队员只能逐一进入潜在污染区,且每人脱防护服大约需要一刻钟左右,等到最后一名队员走出隔离病房,时间又已过去1个多小时。

「援鄂篇」正面交锋 志在全胜——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武汉战“疫”的一天

谁都不想降低一件防护服的价值,所以,8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都没有饮水没有进食。当大家坐上专用公交返回时,忙碌过后的饥饿感和疲乏感袭来,脸上的压痕隐隐作痛,背上的汗水滋生着寒意,但队员们依旧笔直地坐在车厢,像刚打完一场胜战!

回到驻地已是深夜,一袋方便面暖胃,既是晚餐,也是宵夜。

这,便是与武汉同在的坚毅!

这,也便是与祖国同在的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