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運用“以舍為得、以退為進”的哲學智慧

在《道德經》第七章中,我們發現了老子以退為進的哲學智慧,如果掌握了這種為人處事之道,無論是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還是家庭、社會、事業都可以有所幫助,尤其當我們迷茫、不堪之時,從這種哲學思想裡我們一定可以得到一些指引。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呢?這其中的玄機何在?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如何運用“以舍為得、以退為進”的哲學智慧 |《道德經》第七章

先看一下原文是怎麼說的吧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也作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而久的存在,是因為它們不是生命,也就不存在為自身生存考慮,所以是恆久的。那麼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的得失(包括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無畏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如何運用“以舍為得、以退為進”的哲學智慧 |《道德經》第七章

初次看完這一段一般人都不好理解,感覺這怎麼可能做到?即便做到了難道就能像書中所說,功成名就?感覺很不靠譜,又是忽悠人的東西。

面對這些疑惑,我們話不多說,開始激情的【專治講不明白】環節。

專治講不明白

【本章核心】

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講核心這兩句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命理”,這很重要。

如果不瞭解命理,我們會執念於“付出=結果”,那麼這就沒辦法解決問題了,“付出=結果”是人類的美好幻想,但不是道,一個有成熟思維的人是不會把幻想當夢想的。

第五章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知道的可以 ),所以我們就要正視世間萬物的運行是概率學問題,但對於個體來講就是有一定定數的,不然概率學就不對了。

簡單點舉個例子:我們的社會結構由很多層級組成,每個層級的比例是不同的,並且這個比例一直以來都相對穩定,只是存在個體間的層級交換而已。每個層級的個體都有向上突破自身層級的願望,同時也會擔心向下墜落,而頂層只擔心向下墜落的風險,所以每個階層的思維方式就會不一樣。

那麼,這和命理有什麼關係呢?你出生的階層基本會固定你一身的發展空間,這是從概率學角度說的,比較客觀。

我們都愛看富二代搞敗家業,其實這種事件的發生是小概率的,一個富有家庭從小受到的教育、眼界和教養都是好的,而且即便資質平平不求上進也很難搞敗家業,除非遇到一個非常不靠譜的冒險家,這種概率可想而知,很小。

所以古代先人們就留下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盡人事、信天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等經典語句,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對於天道規律的觀察總結。


如何運用“以舍為得、以退為進”的哲學智慧 |《道德經》第七章


瞭解了命理之後,我們就可以看淡結果了,結果看淡了,我們就可以開始解讀這一章的核心內容了。

【退其身而身先】

這一句,是要求我們突破心理舒適圈,達到更高級別人生境界的享受,給自己一個更大的可能。

我們雖然是在命運的框框裡生存,但也是有自由發揮的空間的,那麼我們做人做事就要變得高級一點,怎麼樣算高級呢?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事情要做好,為人要謙虛、不爭。

剛開始一定會很難,因為這是要把心裡比較原始的本能改掉。人有慾望,天生是有競爭心理的。為什麼要改掉?因為低調做人是比高調做事是更高級別的求生能力和發展能力。你品,你細品,我就不多解釋了。

那麼這樣為人處事之後,我們就要把結果交給天地了。相對來說,這種為人處事模式下的人更容易突破自身,獲得成功。

【外其身而身存】

上一句是成功之道,那麼這一句應該算是生存之道。

看透生死的人,是勇敢無畏坦蕩的,結合上邊的為人處事之道,告訴我們要勇敢做事,不要被恐懼和怯懦佔據心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然,你會失去生存的可能。

是否感受到一點矛盾?前邊要謙虛、不爭,後邊要勇敢、無畏。這兩組詞猛一看有些矛盾,細品之後並沒有,都是優良的品質。結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謙虛、不爭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勇敢、無畏是對自己內心的激勵,這些都具備了,人就是一個強大的人,就更容易做成事,做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