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庄周梦蝶”是怎样一个故事,庄子为何会有这么古怪的想法?

诗夜城主


道家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念就是

物化

庄子借助这个故事,传递物化的观念

南怀瑾老人介绍说,道家有一本专门讲物化的书,比如化蛹成蝶,这是我们耳熟能详,也司空见惯的。物化书里记载的海里的鱼经过多少年以后可以上岸变成鹿,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很多事情,在大自然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以我们的认知,觉得太神奇了。

庄周梦蝶是《齐物论》篇最后一段,只有把全文诵读下来,才能对这个故事传递的精髓有所领悟。

我陪五岁闺女诵读完了《庄子内经》七篇,录制了部分诵读视频,其中就包括庄周梦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写的。共1.7万字左右,如果加上外篇和杂篇,共8万多字

《庄子》做为道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对华夏儿女的影响,延续了几千年。


陪菡宝读古典


“庄周梦蝶”是怎样一个故事,庄子为何会有这么古怪的想法?

“庄周梦蝶”是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当年庄周做了个梦,化身蝴蝶。栩栩如生,并且自得其乐,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愉快和惬意,根本不记得庄周这个本体了。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这个故事短小精悍,却充满了庄子的浪漫哲思。他通过对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发生的一个做梦的场景的描绘和思考,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正因为这个故事的普及性和背后哲理的高妙,“庄周梦蝶”这个典故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和引用。比较有名的就是李商隐的《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辛弃疾《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词: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李白还曾经专门写过《古风·庄周梦胡蝶》: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即使是对于这些历史文人来说,“庄周梦蝶”的典故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意象,用于形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浪漫情怀。

庄子为何会有这么古怪的想法?

并非庄子才有这种情况发生,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做过类似的梦。只不过不一定是化身蝴蝶罢了。而庄子正是抓住了这种日常会发生的现象,通过自己的哲学思考,放在他的著作中,用以佐证他的立论。

如果是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个化蝶的梦,也许会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去判断。如果是一位医学家,做了个化蝶的梦,可能会从精神疾病角度去考虑。像我们普通人,做了个化蝶的梦,觉得新奇有趣,估计醒来不久就忘了。

而庄子是道家,是一个思想家。他善于的就是思考,并阐述自己的思想理论。

这个故事是在《逍遥游》之后的《齐物论》中讲出来的。我们以前说过,庄子的内七篇中,第一篇《逍遥游》说的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这里确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对人格自由追求的最高境界。第二篇《齐物论》,是为“逍遥游”这个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就是要怎么样看待整个世界和自我。

《齐物论》讲的是“物我一齐”的道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不仅仅是“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平等的一部分”理念,更深刻的涵义是“物和无没有区别,物和我也没有区别”。

庄子在《齐物论》中用“庄周化蝶”的故事所阐述的与我们后世文人的引用、假想、引申用意是有不同的。《齐物论》中的观点更类似于佛家的“万物皆有佛性”,即所谓大空之境。佛家的“万物皆有佛性”,其实是否定万物的自性,如果把这种“没有自性”作为一种性态,那倒是万物唯一的共性,就是“没有自性”。而佛家又把这种“没有自性”也称为“自性”,又称为“佛性”。

而“物我一齐”,则不管有无“自性”、什么“自性”,反正大家都一样。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靡灭了万物之间的区别。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行文来读,好像庄子的意思是,庄周这个人和蝴蝶是肯定有区别的,这就是大道的不同形态。而实际上庄子的意思呢?他们都只是道的不同形态。

庄周也好、蝴蝶也好,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是没有的。这才是庄子的“齐物论”。

你看,这就是思想家思考问题和我们作为纯读者思考问题的区别所在。

而这个故事的重点其实根本就不在于庄子和蝴蝶有没有区别,因为“物我一齐”是通篇的理论所在,庄周化蝶的故事只是用来佐证,而并非对这个基本观点做出质疑,让大家讨论。

庄子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做到“物我一齐”,也就是要怎么样看待整个世界和自我。我们认识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就是“丧我”。

《齐物论》的核心不是齐物,而是“丧我”。

庄子所认识到的“我”,也并不是我们的肉身,而是寄居在我们这个肉身的精神上的“我”,也正因为是精神的,是可以自由离开肉体的,才有可能达到“逍遥游”的最终状态,让我们在精神上完全自由,在认识上上升到普通人达不到的境界——得道。

黄庭坚《杂诗七首》诗云: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这是对庄子灵肉分离、物我一齐的深刻理解。

不管是什么形态,都要切记“物我一齐”,摈弃“我”的特殊的、高贵的、不同的之类的妄念。“丧我”,就是“忘我”,要在精神上靡灭“自我”与万物的区别。这样才能与鲲鹏一样,逍遥御风。

“庄周梦蝶”,并不是要让大家搞清楚到底是真是梦,也绝非后世文人附加的各种浪漫故事。

庄子是提出一种精神思考,传授给我们一种认识论。

认为他这种想法古怪,是完全没入道家的门。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庄子为什么会梦到蝴蝶,而不是梦到猪?

庄周梦蝶的故事,历来流传已久,这个本来是个哲学命题,但是自从李商隐的无题诗出来以后,庄周梦蝶似乎又成了爱情的诗篇了。

在那首诗中,朦胧的李商隐,朦胧地写道: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句话,就是来自于庄的梦蝶的故事。我们不知道李商隐到底在说什么,就是觉得美。这就是诗歌中语言和意境的作用。庄周梦蝶,这是中国哲学中最美妙的隐喻,庄周为什么会梦到蝴蝶,为什么不梦到猪,不梦到狗?而偏偏要梦到蝴蝶?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庄周梦到蝴蝶,这其实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关。庄子的哲学,是建立在老子的无为哲学的基础上,庄子也强调无为,强调无用,只有无用才是大用。但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有为的另外一种说法,老子其实强调的是有为。庄子才是真正强调无为的。庄子更加强调人的精神的自由,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自由的,人的生命是人存在的悲剧的根源,因为,人是不自由的。一个自由的灵魂,就应该是摆脱一切的形役,摆脱一切物的限制,我们能驾驭万物,而不受万物的奴役,这叫做物物而不物于物,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人才能真正自由而走向逍遥之境。

在庄子看来,蝴蝶起码看起来是自由的,在春天的暖阳中,在花香鸟语中,蝴蝶翩翩起舞,这起码看起来是美的,是自由的,他代表了庄子追求灵魂美丽和自由的境界。所以,庄子写道,自己梦到了蝴蝶,而不是猪狗一类的动物。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说自己做了个梦,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但是醒来之后开始思索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那么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呢?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这听起来很滑稽,但实际上,这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考,他思考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庄周是一个人,而蝴蝶是物,按理说 ,人与物是不同的,是有千差万别的,他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如果我们从道的角度来看,人与蝴蝶也无非是物,是体现道的具体实在,按照大的类别来说,人与蝴蝶又都是动物,这样人与蝴蝶就取消了差异性,而变得同一起来。其实这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齐物论。既然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从人生哲学来看,你的富贵,我的贫穷是一样,你的春风得意,我的幽忧戚戚也是一样的,你现在起高楼,你将来楼塌了,你现在生龙活虎,你以后化为黄土,所有的结果都是一样,你又何必悦生而恶死?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

在这篇寓言中,庄子说自己和蝴蝶,已经完成了合二为一。人的生命和精神,完全融入了世界,这个时候,人不再受到物的影响,而是与自然同在,这就是物化。物化的人,变成了灵魂自由的人,这种境界叫逍遥!


好玩的国学


“庄周梦蝶”,是一个汉语成语。说的是庄周在睡梦中变化为蝴蝶,在天地间畅游,乐在逍遥,后来竟不知谁是庄周了。清醒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周。这个成语后来比喻人生变幻无常。

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在《齐物论》中: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原文意思:以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自己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啊!却不知自己原来就是庄周。突然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庄周呢?而庄周与蝴蝶是有区别的。这就叫作物化。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在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为庄子,这实在难以分辨。

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人的生死问题。他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这则故事很短,却渗透了庄子哲学思想的精粹,成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同时它也包含了庄子浪漫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思考。


D东哥


这个问题我研究的比较透彻,写过好几篇研究庄子的文章,既然看到了,就回答一下。首先从一部电影看开始,这样比较好理解。

电影的名字是《香草天空》,说的是一位花花公子大卫•阿姆斯(由汤姆•克鲁斯主演):他家境优越、高富帅的代表。无数女性为他迷倒,他也以猎艳为乐。甚至连好友的女朋友也不放过,不过代价总是要付出的,在和前女友茱丽乘车出行之时,茱丽开车撞向大树,企图与之同归于尽。这场车祸使大卫的人生跌入谷底,而更为诡异的却仍在前面等待着他……影片以一场噩梦开始,以一次彻底的觉醒结束,而且梦中有梦,美梦装换成噩梦,梦中有释梦,而释梦的场景则成为另一次释梦的素材。 整个梦境的一个明显的结构性元素,那就是个低沉的女声在呼唤:“open your eyes。”它分别两次出现在片头中,一次出现在影片最重要的戏剧转折时刻,尔后出现在尾声中,成为影片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这部电影提出了一个疑问:到底现实是梦境,还是梦境是现实呢?现实和梦境的问题的确值得探讨。于是我想起了《庄子》里面写的“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所以问题来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是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有没有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这个问题往小了说是谈现实与梦境,往大了说是庄子提出了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面的内容很多,欢迎关注“文史诗词说”,我会在里面发文写完。谢谢。


文史诗词说


由此可见,庄子是一个开悟的人。庄子是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扬者,深谙道的内涵,其实道就是万物之源,佛家管它叫如来,夲性,真如,道家称之为元神,无极,道,真人,炁……其实都是一个东西。老子悟的道和佛陀悟的道无二无别。释迦牟尼说诸佛入世是为一大事因缘故,即令众生入佛知见,所谓入佛知见,就是让众生认识这个东西,只要认识了它,当下成佛!

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团,由无数一模一样的量子构成,这便如同佛家所说的空和道家的无,人的意念加进去,瞬间产生了我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这个世界,所以说世界是一个相,如同海市蜃楼,如同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那么万物都是我们的心(念头),幻化出来的,万物就没有区别,看到区别是因为我们没有透过现象看到夲质,打个比方,孙悟空变出一个五彩斑澜的世界,那孙悟空即是这个世界的整体,也是这个世界中的每一样东西,每一样东西同时又是另一样或另几样东西……

万物共一个本体,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整体,一粒种子包含整棵大树,一个人即宇宙整体,这即全息论。

所以,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就是整个大海,整个大海就是一粒尘埃……万法都是我一念,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在这种境界下,庄子和蝴蝶,谁不是谁呢?!



杨砚舟


导读

庄子写的故事为我们打造了最生动、最有想象力、最有趣的一个世界。

这个有趣既是庄子讲故事的一个本事,同时又是他自己哲学特点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康震为你讲、克里斯叮为你唱《庄周梦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e06e0002a4ae6983a2cb\

四方国学


庄周为什么梦到的是蝶而不是其它动物?庄周梦蝶中的生死观和物化思想其实都是脱胎于蝴蝶,蝴蝶的生命有个蜕变的过程,破茧成蝶从旧我中诞生新我。而庄周梦蝶这个伟大的思想实验,正是通过梦的进行了一场蜕变。当然不同的是,蝴蝶的蜕变是单向的,而庄周化蝶是双向的,这是庄周的天才之处,从蝴蝶出发而未囿于蝴蝶。

回到庄子的文化背景中,我们或许还能更深地了解蝶文化之于庄子的重要性。庄子是楚人,苗楚文化同源,而春秋战国时期苗人是有蝴蝶崇拜的。这就使得庄周梦蝶并不仅仅是一场思想实验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或是群体无意识的显现。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梦是潜意识的显现,它最大的意义是梦者愿望的实现。苗楚同源,苗文化中有对蝶的崇拜,因此可以猜测蝶文化本身在庄子的心中占有一定位置。同时可以进一步推测,庄子当年真的做了一个关于蝴蝶的梦。

于是在《齐物论》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梦为起点,但关注的核心并非是梦本身,而是梦中之蝶与梦外之庄周的界限。蝴蝶的生命蜕化只有一次,即从茧化为蝶。而庄周之梦却有两次蜕化,一次是从庄周蜕变为蝶,另一次是从蝶蜕变为庄周。按照世俗的一般理解,梦里梦外是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一个是真是的,一个是虚幻的。但按照近代心理学的解释,梦和现实的界限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清晰。梦的形成是潜意识的变态演绎,而梦又容易对意识造成暗示。

在庄周梦蝶这个寓言中,庄子以道包容万物来解释梦里梦外,得出了物化这样一个生成与转变的结论。其实,这与庄周的生死观也是契合的。死生宛如梦里梦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能够相互转换的。取消生成与毁灭之间的界限,是庄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梦蝶的故事中,其实也是有所体现的。





文学之新


这个故事反应了古人对世界的探寻。古人和现代人一样,也很恍惚,不知道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只是别人的梦。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实的,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被更加高级的文明。像游戏那样,我们的命运有可能早就被注定,我们不过是游戏里的npc。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一束光,听到的只不过是某些特定的振动,闻到的只不过是某些化学生物反应。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人为设计出来的。比如以现在的科技完全可以通过脑电波让一个人达到性高潮,在不用外国任何刺激的条件下。所以,这个世界可能是虚拟的,像某些科学提出的一样。这个世界存在一维,二维,三维,也可能存在四维,我们都生活在三维空间里面,那么比我们更加高级的东西可能就生活在四维空间里面,比如我们说的神。而我们只不过是实验的小白鼠,小白鼠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是实验体的,那么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我们也可能不知道我们自己就是实验体。先有蝴蝶还是先有我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千百年来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


读书思考笔记


首先庄子的这个想法对于我们来讲很古怪,但也不奇怪。老子不是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各位想想自己属于哪一种?如果想三言两语就把圣贤所悟之道讲清楚,恐怕会误了自己,也误了别人。

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悟,超越自己认知极限的理论,即便是真理也可能成为毒药,伤害我们自己,说了我们也不相信(这就是下士大笑之之因)。但是我们也不能画地为牢,得少为足,固步自封,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无限接近圣贤,到那时候可能就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