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古人洗澡頻率可能出乎你想像

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多姿多彩,對於個人衛生更是講究。基本上一天洗一次澡,甚至有些一天洗幾次。我們也知道,在往前推十年,人們對於洗澡這個概念是淡化,對於洗澡基本上是一個月洗一次,不在意的人更是大半年洗一次。

古人洗澡頻率可能出乎你想像


前幾十年的人們如此,那麼對於幾百年前的古人對於個人衛生豈不是更差?出乎意料的是古人可能比現代人更愛乾淨,更愛衛生。

古人洗澡頻率可能出乎你想像


由於在古代始終沒有現代這麼方便,給人的感覺就是古代人是不是不會太注重衛生這塊,而在根據有關資料的瞭解之後,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象中要衛生的多,不僅會經常洗頭、洗澡,而且在先秦時代,就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

並且在當時還有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專門洗澡,在當時被稱為“休沐”。在文獻《海錄碎事臣職 官僚》有著明確的記載當時的情況:“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洗澡頻率可能出乎你想像


衛生這塊,在古代的時候也有專用的物品——胰子和澡豆。據悉,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而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

古人洗澡頻率可能出乎你想像


而古代洗頭用淘米水,在當時被稱這潘。如《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可見,古代人在個人衛生方面還是比較講究的,縱然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可能低估古代人,在那個年代沒有現在的熱水器、洗澡燈,他們依舊愛乾淨、愛衛生。

因此做好衛生從個人開始,從家人開始。

古人洗澡頻率可能出乎你想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