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让孩子被看见和做自己 听听义乌这位二孩妈妈的育儿经

让孩子被看见和做自己 听听义乌这位二孩妈妈的育儿经

图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因为疫情,这个超长假期不少家长跟家中的“神兽们”斗智斗勇,心力憔悴,直呼期待早日开学。

不过,义乌的二孩妈妈盛赛琴的日子过得有些云淡风轻。没有网课时,上高二的大女儿睡到上午9点也不起床,但她不着急,只是和娃交代:“再不起床,上午10点前把你的手机和Pad拿走,吃完早饭后再来领。”空闲时间,她除了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外,还要陪未满3周岁的小女儿做手工、看动画、玩游戏。

很多人在朋友圈里看她晒带娃的日常,问她怎么可以这么淡定?盛赛琴则说:“我知道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和品质。”

12岁前重习惯培养

12岁后重人生规划

盛赛琴是义乌稠江小学的心理老师,擅长亲子教育。她经常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诸如“假期里孩子天天睡懒觉怎么办?”“孩子上网课专注力不够怎么办?”“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怎么办?”盛赛琴觉得,与其揪着孩子的小缺点,不如关注问题背后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思考“我要帮助孩子发展什么品质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成长。

盛赛琴认为,孩子在小学低段时,家长要注重其行为习惯培养;进入小学高段后,要引导其做好时间管理,提升学习效率;孩子12岁后,则要帮助其做好人生规划。

盛赛琴举个了例子。前阵子,小女儿吃早餐时,边剥鸡蛋壳边满屋跑,鸡蛋壳掉得满地都是。她并不恼火,而是蹲下身指着鸡蛋壳问孩子怎么处理,孩子说“要捡起来”,随后蹲下身去捡拾蛋壳。盛赛琴问“这样捡会不会太慢,有没有其他办法”,孩子想了想,跑去拿来扫帚,说要扫掉。扫完后,她问孩子什么感觉。孩子回答:“很累,以后我不乱丢东西了。”盛赛琴建议,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不要马上指出或代替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让孩子被看见和做自己

亲子沟通中,最常见的是这四类情况: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或失望灰心,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满意或不满意。盛赛琴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做法。

当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很满意,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反馈:“妈妈也为你高兴,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去反思、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意时往往会伤心,此时需要的是倾听、陪伴和帮助。家长不作评论,适当反馈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如“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学着慢慢接受,你觉得我能帮你点什么吗”,从而给孩子以支持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满意时,如孩子主动打扫卫生。家长可以说:“谢谢你今天帮忙打扫了卫生,妈妈觉得非常轻松。”让孩子在付出中感受到在家里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强化其幸福体验。

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不满意时,如孩子做10题计算题错了3题,家长不要指责说“你怎么这么粗心”,这样孩子心里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后续沟通。

盛赛琴认为,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有两大需求,即被看见和做自己:被看见就是自己的努力、收获得到相应的肯定;家长要有界限感,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原标题《让孩子被看见和做自己 听听义乌这位二孩妈妈的育儿经》,原作者金晓英。编辑楼菲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