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考公务员行测答题顺序,先做哪个模块,后做哪个模块?

公考付管家


顺序安排好,麻烦省不少

随着备考的深入,最近小伙伴们的问题越来越多,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伙伴都被同一个问题困扰:无论自己平时准备得多充足,模考的时候都会觉得时间不够用,那真正考试的时候是不是时间会更紧张?到底该如何安排行测120分钟?

其实,题目做不完是正常现象,很多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全部做完了,只是策略得当,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住了最核心的题目,尽可能多的完成题目,依然是可以在行测中拿高分的。公考作为一门选拔性的考试,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是战争,就要有战略。古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而今咱们也有行测做题一计。

在大部分人看来,行测中最重要的模块应该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这三大模块整体题量占到行测总量的75%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只做这三个模块,如果能全对,也能保证70分左右,因此这三大题型就是行测的核心题目。而如何更好地完成三大核心呢?

建议1:言语或逻辑判断做冲锋,稳当。

各位考友在备考的过程中,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长项也要有所了解。而这个“长项”,就可以放在第一个模块。一般来说,对比五大模块,大家的优势可能会集中在言语或逻辑判断中,因此建议大家二选一,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模块先将其攻破。

当然,也会有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的“长项”是资料分析,并觉得资料分析分值高,技巧性强。但小编觉得,资料分析虽不难,却费时间,刚开始做题,整个人脑子还没打开,数字看多了容易晕,而且计算慢,20道题大概需要20-30分钟左右,当做完后发现题目没做多少,时间却过去四分之一了,那整个人可能会比较慌。而如果先做的是言语或逻辑判断,这两个题型相对来说文字量比较大,整个模块做完了心里会觉得比较踏实。不同的心态对后面做题的影响一定是不一样的。

建议2:资料分析排第二,没毛病。

也正是因为资料分析分值高,所以对于得分高的题目,要尽量往前提。因此第二个模块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去做资料分析。这个时候,稳妥模块已完成,自己也慢慢进入了做题的状态,有了一定的节奏,阅读速度也能稍微提上来一些,这对于做资料分析都是有一定帮助。所以要趁热打铁,把重点得分项拿下。

第三个模块就好说了,既然是核心三大项,前两项完成了,那第三个模块再把三大项中剩下的模块做完即可。

核心三大项,建议大家的总用时要控制在95-100分钟以内。

接下来,很关键的一步。

建议3:别把涂卡放最后,拖后腿。

很多考友认为涂卡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从过来人的经验总结来看,涂卡真的不是一件小事。不同的考生对涂卡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觉得做一题涂一题,也有人认为全做完了再涂。但是这两种情况各有弊端。第一种情况比较浪费时间,而第二种情况在最后比较着急的时候容易出现“系错扣子”的情况,很多考生涂到最后才发现少涂或者多涂了,全部擦掉重新涂的那种心情真的很绝望。所以,在前三个模块做完后,先把自己确定能抓住分的题涂上,以免最后情急之下无法涂卡,造成遗憾。

建议4:数量看天分,常识看缘分;天分可以有,缘分不常有。

在做完前三个模块及涂完卡后,大概剩余时间还有15分钟左右。这15分钟又该如何安排?

小编私心地认为,先做数量关系会更好一些。虽说数学有时候要靠天赋,但只要考前复习学习过,数量中大概还是会有3~5题是可以做的,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做,剩下的根据老师讲的方法有技巧的蒙,总比全蒙B或全蒙C要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当然,如果能成功避开所有正确答案的“神人”要另当别论~~)做完之后记得及时涂卡。

最后,是常识。其实把常识放在最后是有原因的。常识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使对题目中的某一道题有印象,只要不是确切的印象,那也是蒙。花5秒蒙一个和花5分钟回忆之后再蒙一个的结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所以没有必要思考太久,根据自己第一感觉选择即可,在这一模块可以边做题边涂卡以节省时间。


山河创建工作室


行测题量大,有一定的难度。至于先做哪一部分,这因人而异。

首先,行测的答题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题目一般在120~140之间。这意味着每道题的平均答题时间不超过1分钟。实际答题过程中,有些题目一分钟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真正弄懂题目的考查点和解题思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每个人的强项是不同的。有的人言语学习比较扎实,有的人数学运算解题速度快,有的人逻辑感强,做逻辑判断题如鱼得水。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先做哪一部分,后完成哪一部分。

最后,给一点建议。答题的时候,建议先做会的,保证做一道题就可以得分。注意把握答题时间,不能在一道题目上纠结太长时间。合理分配时间,不要指望全部题目都答完,一般人做不到。所以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胜利。不要留下空白,一定要看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卡涂完,写上正确的名字和准考证号。付出总有大回报,用心用力放能胜。[碰拳][碰拳]


Bruce


笔者认为,可以先选择自己能得分的模块先做。

比如先类比➡️定义➡️言语➡️图形推理➡️逻辑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常识知识

类比先做,因为类比比较好得分,根据考查的知识点来做题,能看出具体关系比如 包含关系、全同关系、描述关系的,一般都能得分。

再做定义,定义与类比比较相似,可以看成是A:B:C:D:E ,针对题中主体:客体:过程:出发点:落脚点来确定正确答案,一般错的只有1-2题。

经过定义,再来言语,言语与定义也有共通点,定义找关键部分,言语找的是关键词。

接着做数理化模块。

常识留到最后,因为常识猜的成分比你知道的成分大的多,没有必要在常识上浪费太多时间。

做题顺序需要你在平时做模块套题和真题试卷的时候不断调整,定时、定量,初步检测,例如:比较30分钟和35分钟做一个模块,进行正确率比较;先做类比,和先做资料分析,进行时间和正确率比较,找到一个个合适自己的平衡点和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做题不是辩论,得分才是关键!





公考小米粒


笔者认为行测的最佳答题顺序: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理由如下: 资料分析:之所以将资料分析放在最前面,是因为这类题目虽然计算量比较大,但是只要精神集中,技巧掌握的好,他的准确率是最高的,放在前边大脑清醒时做这类题目,更能保证得高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类题目属于理解型的题目,需要思维活跃,做完资料分析,考生的做题状态就会达到顶峰,这时做这类题目更能保证正确率与速率。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不需要太动脑子,它考察的是你“知道不知道”,不是考的你“会不会”,因此,这类题目也是可以借机休息的一类题目,在经过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大脑有些疲劳,可以借助这类题目进行中场休息。 判断推理:经过常识判断的短暂休息,大脑的疲劳度有所缓解,这时再做这类题目更容易保证正确率。这部分题目的顺讯建议: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图形推理。


公考付管家


这个无定法!


但是,你可以按照顺序去做,先易后难。


不会的跳过去,将会做的先期完成。


这个阶段要保证高正确率和急少的时间花费!


接下来,次简单的再去攻克!还是要注意正确率和时间。


没有什么顺序,关键是要量力而行,分数能拿尽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