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宇宙是不断膨胀的,膨胀前星系的星球密度是不是很大?

用户841487168924


利用天文台和望远镜,天文学家可以看到宇宙的过去,清晰看到宇宙演化的证据。比如,哈勃太空望远镜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非凡的宇宙影像,为我们展示了遥远的星系辉煌的过去。

对于宇宙诞生之初,天文学家也有所了解,通过宇宙微波辐射,我们可以了解前星系时代宇宙的模样。现在物理学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已经基本成型。

随着宇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谜团显现出来并带来了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的宇宙是由现在这些成分组成的,又是什么原因驱动着宇宙从一个异常致密的点,一直膨胀到现在?

不幸的是,我们到现在都还没解决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也不知道宇宙有多少暗物质,而我们宇宙的终极命运(会永恒的膨胀还是最终坍缩),都取决于暗物质的总量和它们产生的引力。

实际上,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机缘巧合。如果在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原初密度扰动比现在小,我们的宇宙就会一直黑暗并单调,就不会产生星系。如果我们的宇宙不止三个空间维度,行星就不会围绕恒星做稳定的运动。如果引力作用更强,可能会压垮各种生物,恒星也会更小,寿命也就更短。如果原子核间的作用力比现在小几个百分点,那么就不会出现各类的元素,也就不会出现生命。

科学家认为,这些巧合并不是巧合,他们的解释是:宇宙并不是唯一的。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可能存在许许多多的宇宙,其中只要所有参数都适合时,就能产生我们这样的生命。表面上,我们的宇宙似乎被精密地调节过,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点也不意外的巧合。

我们的大爆炸也不是唯一的。更多的宇宙可能面临着“夭折”,它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出现后迅速坍缩。

不过物理学家正直面这些挑战,他们正试图阐明宇宙最初阶段的极端物理规律,如果成功,我们就能知道是否存在多重宇宙,以及我们的宇宙表现出的都有属性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更深层次定律的必然结果。

这些问题可能是新千年的挑战,也许我们永无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