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鲁迅和郭沫若谁的文学地位高?

人间正道陈德立


当然是鲁迅先生地位更高。鲁迅被称作文化巨匠,民族魂。郭沬若虽然亦被称作文化先驱,但无法与鲁迅比高低。

但某些方面他们却是相似的。都曾经留学日本,而且都是由学医改为从文。尽管他们后来走的路并不相同,却可以说在文化领域都有着自己崇高的地位。

如今的读书人,一定会知道鲁迅是谁,肯定会读过他的文字。也许很多人并不喜欢他的文字,却有很多人愈是年长愈加觉得先生的文字深刻,能够直达人心。而郭沫若后逝,理应还在人们心中留有印象,却极少有被人提及,甚至是不那么受人搭理。从他们过世后书籍的阅读量可以看出,郭无法与鲁相比。不知道郭现在有什么书可以买到,但如果想买鲁迅先生的书,几乎可以说只要是书店,总会有几本吧。

而郭沬若曾经也写过几本长篇小说,少年时代,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等等应该都曾鼓舞过那个时代的读者。其实要论成就,郭可算是一个多面手。他与郁达夫成仿吾办过创造社,也写过新诗,写过剧本,而且对甲骨金石历史都是深有研究。更因为其身处革命队伍,而受人尊重,甚至很多同时代人都是称其为郭老。

但他的作品,似乎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更由于其晚年的立场受人垢病,使其地位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评价。但无论怎样,他也不应该被人抹杀。正确看待一个人,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才会使人信服。


水中之萍1


文学成就的比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学作品质量,第二是文学文体题材等领域的开创意义。

文学作品质量而言。文学的四大文体——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鲁迅涉猎散文、诗歌、小说,其中,擅长小说与散文,古诗成就也有较多名篇,新诗涉及不多,但也是敲了敲边鼓的。在小说领域,主要是三个集子《呐喊》《仿徨》《故事新编》。《呐喊》被评为20世纪百大小说之首,可见其地位、质量与成就。

《呐喊》的思想性是巨大的,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狂人日记》)、封建教育毁人(《孔乙己》)、封建迷信害人(《药》)、封建阶层伤人(《故乡》、《阿Q正传》)等,对于中国人性、文化的阐述是及其有深度的,阿Q幻想成为一种典型,最为关键的,深刻性不体现为哲学思想,而是用文学的形式来实现,通过一个个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支撑的,狂人、孔乙己、阿Q、华老栓、闰土等。《呐喊》除了思想性,还有艺术性,每一篇小说都自有其结构、自有其形式,这是极其难得的,在中国短篇小说的形式上挖掘开拓得很深。

《彷徨》在艺术成就上是不亚于《呐喊》的,它深刻地、深层地揭示启蒙者的落寞的境遇,对于启蒙有深层地思考。当然,小说的形式也是极其特别的,开创了知识分子的形象。

《故事新编》在解读古代人物上有全新的突破,这本集子是被低估的,其中所蕴含的,不止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的还神与人等思想,而是很多理念的构成,新编的不止是故事,还有思想。鲁迅散文领域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散文代表作《朝花夕拾》《野草》,杂文更是一种开创性的文体。《野草》的思想性是巨大的,艺术手法象征主义的运用是贯彻到底又浑然天成,可以说是哲理散文无法超越的作品了。杂文成就则不必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新诗与戏剧。在新诗领域,主要代表作有《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天上的街市》,无论那一篇,都可以说是烂漫、浪漫:想象丰富而瑰丽,用词大胆而动人。他的新诗可能过于直白,但是情感动人,感动人心,李初梨曾说,“我还记得当时在东京田汉先生那间小房子里,怎样争着读以后在《三叶集》上所发表的那些信,那些海涅译诗,以及凤凰、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名篇。以后他每一篇诗与文,怎样使我颠倒感奋。我们那时的热狂,是今天的青年难以想象的”。凭借着《女神》,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文学领域的另一大成就是戏剧。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鼓舞民心士气,郭沫若开始创作话剧剧本,尤其是历史剧,主要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屈原》规制宏大、思想深邃,结构类似与《西厢记》。解放后,郭沫若仍然从事戏剧创作,《王昭君》比较好。当然,郭沫若写历史剧,说明其故事能力相对欠缺,文学的创新性好,而创造力不足。两相比较,郭沫若在新诗与戏剧上的成就较大,鲁迅在小说与散文成就更大。从文学质量来看,鲁迅是明显要好于郭沫若的。

文学文体题材等领域的开创意义方面。鲁迅先生的开创性很大。第一,创造了杂文这一新的文体,并且以一己之力,造就杂文的巅峰。第二,《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这一领域。第三,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农民这两个全新的形象与题材,突破传统小说领域才子佳人、侠客等任务形象。第四,鲁迅先生的小说形式特别,有影响深远的阿Q人物典型,永远流传。第五,鲁迅《野草》开创了哲理散文的写作,且是无法攀登的高峰,沈从文的《烛虚》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编》把古人写成活人,而不是神,开创历史人物新的写法。

郭沫若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也很大。在新诗领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阔达宏伟,新奇瑰丽,具有开创意义。其本身也是新诗奠基人之一。在戏剧方面,开拓了历史戏剧这一题材。

从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来比较,显然,鲁迅的开创性更多、更广、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结论是鲁迅文学成就更大。

两相比较,郭沫若在新诗与戏剧上的成就较大,鲁迅在小说与散文成就更大。从文学质量来看,鲁迅是明显要好于郭沫若的。

文学文体题材等领域的开创意义方面。鲁迅先生的开创性很大。第一,创造了杂文这一新的文体,并且以一己之力,造就杂文的巅峰。第二,《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这一领域。第三,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农民这两个全新的形象与题材,突破传统小说领域才子佳人、侠客等任务形象。第四,鲁迅先生的小说形式特别,有影响深远的阿Q人物典型,永远流传。第五,鲁迅《野草》开创了哲理散文的写作,且是无法攀登的高峰,沈从文的《烛虚》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编》把古人写成活人,而不是神,开创历史人物新的写法。

郭沫若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也很大。在新诗领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阔达宏伟,新奇瑰丽,具有开创意义。其本身也是新诗奠基人之一。在戏剧方面,开拓了历史戏剧这一题材。

从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来比较,显然,鲁迅的开创性更多、更广、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结论是鲁迅先生文学成就更大。


莫从从


鲁迅先生与郭沫若先生都是一代伟人,在文学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一个人是对是错,更不能绝对的说两个人一定是谁比谁更好,我们应当从全面客观的角度,以及历史发展辩证的眼光对两位伟人进行比较。

郭沫若是一个20世纪无法回避和抹去的人物,他在历史、古文字、文学、考古、艺术等方面的造诣是非常高的,向他这种跨越诸多学科却依然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学者在20世纪是很少见的。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0年代沈雁冰这样评价鲁迅的小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穷,而是多年不见后一声“老爷”所展示的闰土心灵的麻木,《祝福》的深刻性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伤逝》描写了五四运动时期涓生和子君的爱情,他们敢于冲出旧家庭,却因社会经济的压力,最终只能回到旧家庭中,在高唱“反封建”的五四时期,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鲁迅的强项是散文和小说,郭沫若的强项是诗歌和戏剧。

鲁迅的小说,虽然只是短篇小说,但是文学史的定位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高峰。开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诗歌和戏剧没有这么牛。鲁迅的杂文,这个这个就不用说了吧,鲁迅杂文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了。其实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错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内涵有思想内涵的。

郭沫若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呐喊”的范儿,但是如果真的讨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我觉得郭沫若不能称一流,

所以说鲁迅文学地位高一些。


红叶翩翩


必然是鲁迅。鲁郭茅,老巴曹。能被称为人民文学家的,大概就这六尊大神。鲁迅排在第一。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段文学常识,我们10几亿人,只要上过初中,人人都知道吧。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选到课本里的文章,鲁迅也远远多于郭沫若。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拒绝诺贝尔候选,也说明国际上鲁迅的地位。

郭沫若这位。。。。。我就不想说他了。


雅趣邢军


鲁迅先生是中国 的脊梁,他 弃医从文投笔从戎,在黑暗当中,给内心贫乏的中国人一剂剂良药, 他是中国人的良心,是中国人的脊梁,给处于黑暗当中的中国人点亮了希望,先生的文章,我时不时的就要在喜马拉雅上翻开重新听。先生的书籍有时候翻开重新看。 令人想不通的是,先生的文章在教科书上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想不通编辑者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他的作品居然下架了,我也不知道,现在国人的偶像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到底是谁?思想境界已经贫瘠到了何种地步!。曾经蜚声世界文坛的大文豪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国人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宣传,难道说真话的人在中国当下社会就这种待遇,这是读书人的可悲,时代的可悲,他将中国社会,中国的人,中国的小民分析的极其彻底,入木三分。就这样一个文化巨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中国媒体不去大力的宣扬。你们的良心何在?经济在发展,而人们的思想却越来越空洞,越来越贫乏,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呢,还是社会的退步呢?我很疑惑。此时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闰土,狂人日记,人血馒头。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有一杆秤,都要把持住自己,敢于说真话,敢于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能够随波逐流,这样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有救的,是有希望的!



曹歪歪啊


两位都是杰出的文坛大咖,但是个人感觉鲁迅要高于郭沫若,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文化思潮的层面来讲,五四时期的领军人物如鲁迅,胡适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他们做出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敢于推翻千年传统的封建文化,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导人们的故有思想,解放人性。让人们敢于跳出故步自封的状态,接受新鲜事物。鲁迅认为文学必须革故鼎新,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而郭沫若更多是偏向于诗歌方面,给人带来的是艺术上的美和享受。相比鲁迅批判式的内涵与功能显然要逊色很多。

第二,两人的著作相比较。鲁迅的小说,杂文堪称经典,《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规范中进行新的冲击,寻找新的突破。用现代语言自由发挥,以“油滑”的姿态对现实进行嘲讽和揭露。在他天马行空的写作创造力中,呈现出了阿Q,祥林嫂一样具有长远的艺术生命力的人物,让我们至今难忘。郭沫若的《女神》和《屈原》则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壮的历史文学色彩。虽然也有《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些批判揭露性文章,但也只是惊鸿一瞥,更多的在于诗歌,话剧和历史等领域的发挥。相比较下墨守成规,开导性不强。

第三,写作方式和特点。鲁迅可以说是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或口语与文言句式夹杂;或排比,重复句式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交错,可谓是气势磅礴,深情并茂。他还故意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打破传统格式,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从而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夸张的美学效果,让人耳目一新。郭沫若更多是采取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写作方式。

第四,从书法的角度看。文人都注重书法,他能提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见字如面。鲁迅的书法多为行书,朴质浑厚,外柔内刚,疏朗雅洁,洒脱灵便。郭沫若称其“远逾宋唐,直攀魏晋”。而他自己则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二人都独具特色,难分伯仲。

因此,在我心中,更偏向于鲁迅先生。但郭沫若的历史贡献,文学贡献也是影响深远,只是鲁迅先生若活的久一些,可能取得的成就会更高一些。





沧海一隅之一字九口


鲁迅和郭沫若,谁的地位更高些?这个不好一概而论,他们经历或从事的领域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1,都留学日本,都在日本弃医从文;2,都在新文化运动中展露头角;3,都十分爱国,希望通过用文来改变中国,并做出了不懈努力。不同的是:1,鲁迅成名较早,去世也早(1936年去世),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则不但看到了新中国成立,而且参加了多年新中国建设!2,从一般顺序上来说,新文化的大旗,先由鲁迅先生抗着,后来交给了郭沫若;3,鲁迅是无党派人士,郭沫若参加过国民党,后来又参加共产党;4,鲁迅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文学和教育领域。另有翻译,木刻,社会活动,对“左联”无产阶级文化的领导以及对“左联”早期作家的培养,扶持与同情!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极度困难时期,鲁迅批判旧中国的黑暗,自己一直处于黑暗之中,能够走近中国共产党,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是其最伟大之处。他生死犹和共产党连在一起,1936年,鲁迅去世,共产党刚到达陕北,前途堪忧。从这个角度讲,怎么评价鲁迅先生的作用都不为过;5,郭沫若参加过国民党东征,参加过北伐,甚至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后半程,可谓先驱!大革命失败后重回日本,研究甲骨文,成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写《屈原》,《蔡文姬》等剧,并产生积极社会效应,号召军民进行抗日,成为剧作家。善于书法,篆刻为书法家和金石家。解放后参加国家建设,不同时期起到不同作用!6.单从文学流派来说,鲁迅文学秉持真实主义,以小说,杂文和古体诗为主;郭沫若则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热情澎湃,大气磅礴,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一首长组诗《凤凰涅槃》,借助凤凰集香木自焚,又在烈火中重生的故事,喻示国家和民族的重生!郭沫若为才华横溢的现代诗人!

综上所述,二人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都对新文化运动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值得后世纪念和拥戴!从文学排序上来说,我国文学巨匠,一般为鲁,郭,茅,巴,老,曹!不在地位高低,时代有不同,花开有先后,均为文学大师!


报纸广告守望着


当然是鲁迅啊

鲁迅的强项是散文和小说,郭沫若的强项是诗歌和戏剧。

鲁迅的小说,虽然只是短篇小说,但是文学史的定位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高峰。开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诗歌和戏剧没有这么牛。鲁迅的杂文,这个这个就不用说了吧,鲁迅杂文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了。其实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错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内涵有思想内涵的。

郭沫若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呐喊”的范儿(他的诗必须要喊的。。。)但是如果真的讨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我觉得郭沫若不能称一流,只是在那样一个被禁锢的时代(诗歌形式禁锢、思想禁锢),他的诗显得比较有时代气息罢了,现在看看。。。现在我是不会看的。戏剧水平一般般啦,比不上曹禺。

鲁迅先生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文学运动的第一批领军人物,而郭沫若比之稍晚。总体而言,对整个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显然是高过郭的;在具体文体的影响力上,鲁迅的地位也是高过郭的;论及人品问题,这个就不用问了吧,鲁迅先生无疑是我们民族的守夜人和启蒙者,而郭沫若,建国前投机钻营,心术不正;建国后除了捧臭脚还是捧臭脚,这个你可以具体参阅他建国后的诗歌(真的会吐的)。我想对于一个文学家,没有了良心和critical spirit,他的文字是没有灵魂的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我认为鲁迅的文学地位高,魯迅同情中国共产党,他善于写杂文,語言锐利,爱憎分明,影响力大。文学水平高。有力的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压迫,语言锋利 ,爱憎分明。他的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狂人日记”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他的很多作品列入教课书,我记得的有:“少年闰土”、“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刘和珍君”、“药”、“祝福” 、诗歌:“惯于长夜过春时”,等。

他的作品内含深刻,给人遐想的空间 ,喚起人们觉醒。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郭沫若是新诗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等。

他的作品很少列入教科书,诗歌,和作品水平不如鲁迅。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是最公平的。











梅山425


不可同日而语啊,鲁迅先生是大文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思想之深刻,其文笔之犀利,其忧国忧民之深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能比的巨匠!

疫情期间,看了老电影《阿Q正传》不下十遍,由著名导演岑范导演,老艺术家严顺开主演,上海电影制片厂拍的,拍得真好!真可谓是原著好、拍得好、演得好的三好老片子,深刻、细腻、传神、耐看,永垂不朽、历久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