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請教大家現在振興新農村建設,有什麼種植,養殖項目,相對較穩定?

小龍熱點網爆要聞


經濟作物分地區的,種植與養殖還要看當地的土質與環境和地理位置。

就拿我的家鄉來說,我們村屬於處在長江中游邊上,群山環繞,基本都是梯田,用來種植農作物費時費力,後來為了讓農民能夠脫貧致富,由政府扶持把關,集體規劃種植果樹風景樹,因土質和水質的原因,對於培育各種果樹苗和風景樹苗的培育比較好,就形成一個好的產業鏈,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所以說不論做什麼都要切合實際,不能盲目樂觀,謹慎而行。把握時機努力拼搏!


本地外鄉人


現在農村有什麼穩定的養殖、種殖業。我來談談我的看法,供想在農村發展的農村人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1、養殖業:今年對於大多數養殖業的人來說是個豐收年。你看養豬、養雞、養羊等都賺到了錢。我想著重談一下養雞,養雞對於農村養殖業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因為價格來說這幾年沒那麼大起大落,糧食價格(飼料)也不貴,現在的雞瘟疫,用的藥都能控制住,雞的數量能保證不損失,(相對於養豬,看不好,損失太嚴重,搞不好就賠錢了。)養殖業必須要有經驗和相對的技術,如果沒技術,先從少再到多,不要滿目上馬。

2、種植業:相對於養殖資金投入沒有養殖那麼大,風險也小一些。你看現在傳統的種殖蔬菜(沒有大棚的)掙不了什麼錢,賠錢的時侯多。想掙錢就是大棚菜,還得是反季節蔬菜,還得有一定的種殖的經驗,不要跟風種殖。再就是種一些優質,無公害的菜,奇特品種,這幾年種秋葵、優質紅薯等都不錯。

總之不管種殖、養殖都得有技術種資金,還得有規模,投資須謹慎,不要瞞目跟風,掙倆錢不容易。

農村發展大有可為,鼓勵那些有技術,有資金的年青人,深入農村,紮根農村,在農村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上黨老魏


要求穩,只能在種植上想辦法,必須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當地農委入了項目庫的項目,有補貼,超過三十畝補貼一半那種。

第二,當年種當年收的品種

第三,賣不掉,可以曬乾做幹品的項目。

以上是必備條件

如果能拿到集體便宜的土地更好,拿一部分帶動貧困戶,扶持他們致富,那政府更喜歡,也算做了好事,雙贏。

如果能滿足以上,基本上不是天災人禍,還是比較穩妥的。



土城日誌


請教大家現在振興新農村建設,有什麼種植,養殖項目,相對較穩定的我個人觀點,結合當地農村地理位置結合市場需求有以下三種。

1.特種種植珍惜稀少的菌類、魔芋、羊肚菌、藥材等等。

2.種植反季節蔬菜瓜果類、玉米、豇豆、草莓等等。

3.養殖市場相對穩定牛、羊等等。





黑黃大耳羊


只要你農村有好的場地,養果子狸、養牛、養豬、養雞都可以。

只要你把養殖跟自媒體結合起來,收益都壞不到哪裡去。看你怎樣利用自媒體結合養殖戶。

可是我建議的話,在農村想創業還是養殖果子狸比較好,這是一個好的項目,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現在國家政策也支持老百姓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所以國家是有扶持的。

再說果子狸也比較好養,市場價值也是非常高,利潤也是非常可觀。山中好吃果子狸的美稱也贏得了市場的銷售。果子狸一身都是寶,可以在國內外銷售,銷售渠道特別廣。

這是我個人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大珍珍三農


可以養殖竹鼠,鄉村振興鼓勵發展農業,發展農業的同時又不能汙染環境,而養殖竹鼠幾乎是零排放無汙染。對場地要求也不大,只要有多餘的閒置房稍作改造就能養,投資成本少利潤高。

竹鼠又叫竹溜、芒狸、豬鼠、竹狸、竹根鼠、冬毛老鼠、我這裡叫茅根豬,屬哺乳綱齧齒目竹屬。以竹或地下莖、根、嫩枝和莖為食。因主要吃竹子而得名,野生物種十分珍貴。它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毛皮絨厚柔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養殖,已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的養殖產業之一。因為不能像養豬那樣規模化養殖所以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場一直供不應求。

養殖的成本相當的低,一隻竹鼠一天吃的飼料大概是0.2元,從幼鼠到售賣大概5個月,0.2元×150天=30元,再加上其它的開支6元,一共36元的成本,3斤左右可出售,售價在70~120元/斤,一隻竹鼠能賣210~360元,減去36元成本,利潤是184~324元。

竹鼠養殖屬於特種養殖,他不能像養豬那樣規模化,又是一個新興行業目前養殖的人很少,因此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種植就種甘蔗,畝產量高也很有經濟效益,賣剩下的次品甘蔗可以用來喂竹鼠,一舉兩得。








祁陽生態竹鼠養殖


這幾年農村人種桑養蠶很穩定,市場反應不錯,不失為一條很好的路子。

桑樹渾身是寶,,桑葉用來養蠶,到5.6月份桑樹結滿桑葚,有白色的,黑紫的,能採摘,能銷售,能加工,過了十月份天冷不能養蠶,過了霜降,桑葉就是很好的中藥,據《本草綱目》稱桑樹為東方神木,其葉,枝,根,果皮皆為良藥。

桑樹根系發達,能及強涵養水分,防固風沙,淨化空氣等公效,對於沙漠化,鹽鹼化,土壤重金屬的修復治理和利用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價值。

桑葉養蠶的效益,每次養殖100張,一張2.8萬頭,經過45天的養殖,能產蠶一萬多斤,一斤市場價25元左右,一年可養殖三批次,一般來說,一畝地了種萬棵桑樹,可養四張蠶左右,一張蠶的利潤可達千元以上。

養蠶的前景,養蠶可以抽蠶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主要用於織綢,蠶蛹,蠶蛾,蠶糞可以綜合利用,是化工和醫藥的原料,也可以做植物的養料,也可以進行深加工,蠶絲可以加工蠶絲被,保健枕頭。更深遠一點,也可以和旅遊相給。綜上所述,種桑養蠶,不失為一條致富的路子,本人觀點,僅供參考,祝你成功!








豫東駱集小劉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或農村禽肉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有技術、資金的人也投身於農村種植或養殖行業中。至於哪些項目相對較穩定,我有以下幾種建議:

一、肉鵝養殖:

國人愛美食,鵝肉肉質鮮美、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人體所需重要物質。是秋冬飯桌上的佳餚,常食鵝肉、喝鵝湯可以補五臟、止咳化痰等功效。所以最近幾年來肉鵝價格穩中有升。但如果要養殖肉鵝,不管是散養還是圈養都需要寬闊的場地和良好的水源。

我有一朋友,以前同我一樣趕集賣水果的,現在已全職在家養鵝,剛開始只有幾十只,現在已經發展到四百多隻了。他曾告訴過我大致成本和利潤,一隻鵝從雛鵝到上市成本在30至40元左右,一般成品鵝平均重量在8斤左右,現在我們當地市場價格在10-12元一斤。所以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拿我朋友的話來說就是“如果利潤趕不上擺攤賣貨也不會去搞這一行業啊!”

二、小龍蝦養殖:

小龍蝦是很多愛吃夜宵人士的首選,特別是夏天人們吃夜宵喝啤酒的時候人們更是喜愛。小小的一盤龍蝦就是幾十元錢,但這也不能阻止人們的消費慾望。所以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們就開始進行人工龍蝦養殖。對於龍蝦養殖:

1.成本低:相對於其它養殖其投入主要是水田租金、龍蝦苗、飼料等。而且小龍蝦苗不用每年下苗,如果沒有病害,它的繁殖速度是很快的。

2.見效快:一般在農田的龍蝦幾個月就可上市。我家魚塘里根本就沒放龍蝦苗,今年上半年收穫了大概一百來斤小龍蝦,一共賣了差不多二千元錢(這是無心插柳柳成陰)。

3.價格較高:在我們當地農曆正月至三月零售價大概在30元/斤至50元/斤,就算在農曆六七月最便宜的時候也有十二三元一斤的價格。

在我們這兒有一養殖大戶一年專門小龍蝦的銷售收入至少就有四十多萬(純利)。所以這個行業的養殖前景還是很好的。

以上只是關於養殖種類的個人關點。望朋友們補充建議。


剛哥農村生活記


你好,我是小儉!非常幸運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我從小在鄉村長大,比較偏向鄉村生活,特別是近些年來搞的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大部分都搖身一變成了美麗鄉村。以下是我對新農村建設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那個收益較穩定的一些理解。

農村的種植業顧名思義主要以經濟作物為主,如青棗、龍眼、荔枝等等;養殖業是以養殖禽畜為主,如雞、鴨、豬等等。

農村的種植業技術門檻相對養殖業低,前、後期投入資金較少,比較容易受追捧,易跟風,種植什麼好賣了一年,明年必然爛大街的事情司空見慣了,收益成效不穩定。

農村的養殖業養殖技術相對較高,需要對養殖對象有一定的認知,前期投入資金相對較大,收益也大。目前我們廣東農村地區為例,最早的是為溫氏公司養殖肉雞,現在新興了很多禽畜公司,兩者相比,溫氏公司的養殖場地、規定等相對嚴格,但是收益穩定,可以保證收益;而新興起來的禽畜公司單價高,要求相對較寬,長遠未知。

以我家為例,阿伯是為溫氏公司養殖肉雞的,阿叔自己種植果樹。可是幾年過去後,阿叔果園慢慢荒廢了,阿伯的雞場擴展了三倍,後來阿叔也聽阿伯勸告也開了一個肉雞養殖場。



山村小儉


BiLiKn鄉村站功能之一產業可依延續可存!

土地託管合作社是農民順應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的有益探索,為解決中國“今後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經營模式。

土地託管是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

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隨著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家庭經營規模小、土地零散以及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出了新要求。

(一)土地零散經營不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再加上經過30多年,父輩又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平均分配給兒子,進一步加劇了土地分散經營的矛盾。據國家統計局信陽調查隊範寶良調查,信陽市平均每戶經營的耕地規模6.6畝,平均每戶經營5種以上農產品, 土地細碎化的現象相當嚴重。海南省儋州市南豐鎮尖嶺村符樣飛在寄給作者的《農民承包的土地十分分散》一文中寫到,他家承包的田地面積10.92畝,分散在8處; 地塊最大的2畝,最小的0.54畝;地塊之間的距離相距最 近的500米,最遠的5公里。小塊土地分散經營的狀況, 既是廣大農民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也是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瓶頸。

(二)勞動力結構變化迫切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

據農業部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對23000個農戶的調查數據,2005~2011年從事農業家庭經營的勞動力比重由55.7%下降到49.8%(見表1),降低了5.9%,從事非農產業和外出就業的比重逐步提高。2003~2009年,40歲以上的勞動力佔農村本地就業勞動力比重由52.6%提高到59.4%,佔本地農業就業勞動力的比重由57.7%提高到67.8%。隨著我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空心化和老齡化的問題日益突出。在農忙時節,一些外出務工人員和從事非農業的勞動力不得不返回家鄉搶種搶收。

(三)提高農業經營規模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礎

為了解農民對土地經營情況的需求,山東省平原縣於2009年3月組織12個工作組對前曹鎮農村土地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1)農戶種田科技含量低、機械化程度低、效益低;(2)主要勞動力外出表

1:2005~2011年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情況

打工,農村勞動力短缺;(3)土地管理粗放且土地零散,難以形成規模;(4)老百姓不願失去土地。於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土地託管合作社,把一家一戶分散 零星的土地, 統一規劃,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改變了“家家地不多,戶戶各幹各”的經營狀況,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或辦起來不划算的 事,提高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條件。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農民專業合作社轉入的土地面積達3055萬畝,佔全國耕地流轉總面積的13.4%。許多地方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耕種、病蟲害防治、收穫等生產服務。江蘇省已成立1133家農機服務合作社,

1290家植保服務合作社,開展耕、種、收、植保等農業作業服務面積達1000多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23%。到2011年底,黑龍江省組建千萬元級的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558個,總投資75.18億元,覆蓋1170個村,自主經營面積550萬畝,代耕代播代收土地面積5200萬畝。提高農業生產力是土地託管合作社的內在動力土地託管是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一種形式,只有符合託管雙方的利益才能可持續發展。據國家統計局黑龍江省調 查總隊權笑超、李樹斌對431個農戶調查,影響農民土地流轉的因素主要有7個方面:一是價格問題,62%的被訪農戶有認同感;二是上年度的種植收益,認同率為47.1%;三是自家勞動力狀況,認同率為33.6%;四是務工等其他收入水平,認同率為24.7%;五是本年度種植成本,認同率為22.7%;六是各種補貼變化,認同率為11.9%;七是土地流轉的便利性,認同率為10.2%。由此可見,農民在土地流轉中考慮最多的是經濟利益,土地託管必須是一種“雙贏”的模式,才能具有內在的動力。

河南省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由30家農機戶發起成立。對一些年紀大沒有能力種地又不想把地租給別 人的農民,合作社採取土地託管方式,只收取耕種收管 作業費,收穫的糧食歸農戶,託管的土地每畝產量比農 戶自己種高出15%以上。2012年,合作社託管服務的土地面積已達6800多畝。

同樣面積的土地為什麼一經託管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使託管的農戶和合作社都能夠受益,其根本原 因在於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通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 率,增加了作物產量。同時,託管的農戶還增加了外出 務工的收入。

據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張雯麗對吉林省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2011年經營情況的調查,該社2011 年土地託管面積7500畝,合作社通過統一經營獲得規模收入140.25萬元,經營利潤60多萬元。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託管土地增產收入,由於土地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玉米畝產比非託管土地平均增產10%。合作社土地託管收入平均67元/畝。二是農業機械作業收入,入托社員60元/畝,非入托農戶80元/畝,平均收入67元/畝。三是生產資料經營收入,通過經營生 產資料平均獲得53元/畝收入。託管土地農戶增收主要 來源於三個渠道:一是土地託管收入,2009年為500元/ 畝,2000年為615元/畝,2011年為673元/畝;二是外出務工收入,包括社員外出務工和在合作社就業的收入;三是國家對糧食生產發放的各類補貼收入,2011年約136 元/畝。合作社社員人均年收入11000元,比非入社農戶高出近3000元。

土地託管合作社是農民在土地流轉中探索的新模式

以前的中央文件和《農村土地承包法》允許“轉包”、“股份合作”、“租賃”等土地流轉方式。黨的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在明確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同時,按照依法自願有 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 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 模經營”。同時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

我國農耕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廣大農民懷有深厚的土地情結。據國家統計局信陽調查隊範寶良對100個農戶進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意向問卷調查,80%的農戶雖然願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但即使在有利益補 償或完善的社會保障的情況下,願意放棄土地的農戶只 有40%。而在沒有利益補償的情況下,即使已經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農民工也不願放棄土地權益。

通過租賃方式流轉土地雖然可以解決規模化生產問題,但不能保障農民的利益;單純以社會化服務組織代 耕農民的土地,又不能解決組織化、規模化經營問題。以土地託管合作社為載體,讓農民在“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原則下組織起來,把自己的土地經營權流轉給合作社託管,合作社以多種服務模式為社員提供個性化 服務,在我國現有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情況下順應 了農民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和土地流轉的需求。

土地託管的幾種模式

(一)“菜單式”託管模式

季節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勞動力不足或缺少技術的農戶,根據合作社提供的從種到收各環節的服務項目,按照 自己的實際需要自願選擇,由合作社提供服務,服務結束 後經農戶驗收作業質量,合作社與農民結算服務費用。

2011年底,江蘇省共有1133家農機服務合作社,1290家植

保服務合作社,開展耕、種、收、植保等生產服務面積達

1000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23%。筆者調查的山東省平原縣前曹鎮益民土地託管合作社,2009年7月成立,一方面為農民提供比市場價便宜的農藥、化肥和種子等,另一方 面發揮了技術優勢,連片承租農民土地,種植優質高效的 玉米良種。合作社組建了五種專業服務隊伍:一是農機服 務隊;二是農技服務隊;三是農資服務隊;四是勞務服務 隊。2010年春季,通過菜單式服務,為農戶澆水2萬多畝, 噴施農藥近5萬畝,為農戶節約資金10多萬元;五是植保服務隊,合作社購買或租賃植保器械,為農戶提供統一的農 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實行統防統治。2011年初筆者調研時,合作社接收託管農戶1200多戶,託管面積15000餘畝, 另有承租土地200多畝。看來在實行土地託管初期,大多數 農民容易接受“菜單式”託管模式。

(二)“全程服務”託管模式

一些常年外出打工或無勞動能力的農戶,自己無力經營承包地,又擔心土地出租影響自身利益,往往願意接受合作社提供的從種到收全程服務。參加這種託管的社員向合作社繳納生產全過程的各種服務費,合作社向農戶保證服務質量或達到定額的產量,土地的收益歸農戶所有。2008年6月,河南省博愛縣由幾個農機戶發起成立了喜耕田農機合作社。入社農戶把承包地委託合作社全權管理,向合作社交納服務費和購買農資費用, 而合作社向農戶保證交納定額產量。合作社將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託管”後,就近劃分成幾個相對集中的

地塊, 重新進行規劃整理,將原來的水溝、土壟平掉,不僅節約出耕地,還建成有利於機械化作業的連片示範田,取代了原來農戶單戶種植的經營方式,有效 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益。合作社成 立了機耕隊、機收隊、排灌隊、植保機防隊、農田工程 隊等8個服務農業生產的工作隊,開展機械化耕、耙、播、收、植保服務,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合作社還邀請 農業科技專家,指導選種、施肥等技術,採用標準化、 規範化技術,提高農田管理專業化水平,使農產品的產 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並統一從生產廠家批量購進化 肥、農藥、地膜、種子、潛水泵、農機配件和農用柴油 等生產資料,既保證了質量,又節省了開支。

(三)“收益”託管模式

一些農戶自身願意轉讓土地經營權,但由於重視土地的長遠收益,只願意土地承包經營權短期限流轉, 就更願意接受“收益型”託管模式。入社社員將土地委託合作社實施耕種、管護、收割、銷售等全程管理,合 作社向農戶支付商定的託管收益,與託管土地產出效益 無關。安徽省利辛縣、鳳臺縣等地的土地託管合作社, 與一些留守人員種不了或不願種地的農戶簽訂協議,按 常年平均產量付給農戶實物或折算成現金付給農戶,各 種農業補貼仍然歸農戶,受到農民普遍歡迎。利辛縣以

427個合作社為主體的土地託管面積已近40萬畝,涉及農戶11.5萬戶,分別佔全縣土地承包面積的22.6%和農業戶數的36.8%。鳳臺縣楊村鄉成立了14個土地託管合作社,託管面積24000畝,佔全鄉耕地面積的49%。

土地託管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一)農民需求多樣化與經營管理的矛盾

由於農戶承包經營的土地十分分散,土地流轉有多種形式,土地託管本身也有幾種模式,就會出現合作 社託管土地難以成方連片經營的情況,不利於規模經營 和管理。農民對土地託管合作社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並 且會隨著農業和合作社的發展逐步提升。現階段一方面 通過宣傳讓更多的農民認識到參加土地託管的好處,另 一方面應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本著“依法、自願、有償”的土地流轉原則,允許土地“菜單式託管”、“半 託”、“全託”、“承租”、“入股”等各種土地流轉形

式長期並存,增強土地託管的效果。

(二)土地託管的規範化管理問題

土地託管作為土地流轉的形式之一,還處於自發流轉階段,流轉行為不規範、流轉評價標準缺失、流轉機 制不完善等問題普遍存在。現階段多數土地託管合作社 以農民對機械化和農資供應的共同需求為出發點,為農 民提供各種生產服務,既是一個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社 會化服務的服務型組織,又是一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 濟組織。它與農民的關係是一種平等互惠、相互依託的 關係。按照合作社的原則,合作社產生的利潤應該大部 分返還給社員,讓社員感到這是自己的組織,這樣才能 保證土地託管合作社的持續發展。其他經濟組織接受農 民託管的土地,如何在委託方和託管方之間建立一種責 任明確、利益雙贏的機制,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三)土地託管的風險問題

農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影響,“收益型” 託管模式存在一定的風險。近年來農民對土地流轉價格 的預期不斷上漲,土地託管經營風險加大,如果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或假冒偽劣農資等影響出現農產品產量歉 收,合作社難以承受損失。建議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對 “土地託管”保險業務優先扶持,同時引導合作社將

“託管”的土地全部投保農險,以減少和彌補可能出現的損失和風險。

(四)土地託管合作社融資難急需改善

土地託管後擴大了經營規模,合作社需要大量流動資金。但是合作社缺少抵押物,往往很難從銀行、信 用社等金融機構得到貸款。特別是剛剛起步發展的合作 社,遇到的資金難題更多。有的合作社不得不依靠合作 社負責人通過親朋好友等民間渠道籌集資金。建議根據 土地託管合作社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解 決融資難題。

(五)優惠政策需進一步向土地託管合作社傾斜

土地託管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策環境。建議加強對土地託管合作社的指導和服務,財政支農資 金如農機具購置補貼進一步向合作社傾斜,農業技術推 廣項目優先向合作社安排,加大對合作社人員的培訓力 度,引導土地託管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