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题再提,千年难辩,诗词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

诗酩旷客


首先,“诗词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这里的“诗词”是泛指所有的诗歌呢?还是专指格律诗词?如果是泛指所有的诗歌,那么,这提问即存在逻辑错误,因为,凡诗歌都要有意境,但并非都要讲格律(这里的“格律”指近体诗词);如果这提问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专指格律诗词,那么,这提问应当修改为:“……,格律诗词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如果是后者(格律诗词),既然“千年难辩”,那就是辩不清,即公说公有道,婆说婆有理,还辩什么呢?谁人又来“仲裁”是非?

由此,我只能就诗歌的总体意义上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前面说了,凡诗歌都要有意境,但并非都要讲格律。所以作诗必须追求意境,却不一定非讲究格律。诗歌包括多种形式(体裁),格律诗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说格律诗是诗,是诗就必然讲求意境;而我们却不能说诗就是格律,不讲格律就不是诗。由此不难看出,诗没意境不行,诗无格律尚可(这里的“诗”是泛指,近体格律诗除外)。那么,诗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呢?从诗的总体概念上讲,当然是意境最重要。没有意境的诗还是诗吗?即便是格律诗(本不想谈及格律诗,但又绕不过),无论你怎样的合格合律,失去了意境,也就失去了诗的内涵,其“格律”无非就是华丽的装饰而也。当然,就格律诗而言,既有美妙的意境,又有合规的格律,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自然更好。我们说格律诗意境最重要,实际上并没说格律不重要,只是相对而言,强调意境比格律更重要一些,这并不矛盾。但不管怎样讲,当形式与内容发生冲突时,形式总是服从于内容的。

如果有人非要说诗词格律最重要,我觉得写诗就不要非去标明冠以什么“绝”呀“律”的,自由诗不更好吗?只要有意境、有节奏、有韵味,朗朗上口就行。正所谓——

人生有情尚有诗,

春夏秋冬独逍遥。

世间虽有寒与暖,

我自悠然乐陶陶。


东方白542


意境最重要,原因有二:

一、唐朝以前的诗,称之为古诗,那时候的诗在格律上基本没有要求,用韵也非常宽松,甚至都不需要通篇押一个韵,可以随时变换。如果说不和格律就不是好诗的话,那么唐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就不会得到古今文人墨客至高无上的评价。

二、近体诗词格律极其严格,为什么要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呢?因为格律要求的平仄对仗,配合固定规律的押韵,都是为了让诗词读来有抑扬顿挫如音乐一样的美感。当一首诗词中,因某个字不合格律但又不影响整首诗词的阅读美感时,是无伤大雅的。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如果严格对照格律的话,也有很多出律的地方,但《秋兴八首》的地位却在七言律诗中排在首位,因为它意境美,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可能有人会问那古体诗就不讲究韵律美感了吗?

当然讲究,诗歌诗歌,诗附于歌,古诗歌是由民歌发展演变而来,用的是音乐的“宫商角徵羽”来表现韵律。而在南朝周颙发现汉子的四声调后,沈约等人就将诗歌引向严格的格律中来,平仄相对,粘诗对仗,隔句押韵,使诗本身具有韵律美感,便不在倚仗音乐的音律了。

所谓“不以词害意”,意境为首,格律为辅,便是如此


俞木榆


佳人称谓因何故,不是才情是容颜!

果然是老掉牙的问题,小可也不知道换荡不换药地答了多少次,答到麻木,答到无感,答到漠然如路人。

自古美人,向来与才情无关。

自古佳人,向来与胸襟无关。

自古丽人,向来与德行无关。

女人让人心动,够计从来都是和脸蛋,胸脯、腰肢,以及屁股息息相关,“我喜欢的是你的人”其前提一定是容貌还算过得去。而“我喜欢的是你的心”其基础一定是有颜值有身材所以才有魅力。

所有一见钟情的核心都是容貌和身材!

诗,如女人!

你很难对着一个无盐级别的女人朝思暮想念念不往,你很难对着抚着酥胸效颦的东施魂牵梦萦相思成痛。

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其音律美和节奏感,而这两项的前提却是格律,诗首先是用来唱的,而不是吟的,哪怕是吟哦,也得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旋律感才叫过关。

音律不过关,入不了《诗经》

节奏不达标,进了了《乐府》

或许有人开始叨逼叨什么古风或古体诗,因为这些可以不符合格律,可是这些古风作者这辈子只写古风么?古风只是一种体裁和形式,却不是终极目标。就好像你只看到一个大厨在做小葱伴豆腐,却忽略他做得满汉全席。

格律是形成音韵之美的最简单的办法,没有之一!

形都不似,何来神似?

形式都鼻青脸肿,指望意境五肢俱全?这不等于知名被窑姐儿非说自己是贞洁烈女么?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给我一只画笔,我胡乱涂鸦一番,亲,你不要看线条,不要看笔法,你要注意看我的情感,我的寄托,我的梦想,我的意境!

意境?

意境他大爷!


亦有所思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诗词是意境重要还是格律重要?本来就是二选一的问题怎能用一个最字来限制呢?

格律是用来规范诗词的字数、音韵、词性等方面的,使诗词具有形式美,音乐美,对称美。我们眼睛可看到一句诗或词的字数有多少,我们的口能读出这些句子,我们的耳朵能听到抑扬顿挫的声音。

意境则是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刻画的境物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无法感知的,只有通过大脑的思考,想像才会出现在脑海里的画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格律严谨则诗词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对称平衡般的和谐,游戏般的乐趣。意境高远则引发人的共鸣。或深刻的哲理,或真挚的情感,或美丽的景色……,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等等。

没有意境则诗词一下子就显得平庸起来,味同嚼蜡,根本就提不起读完的兴趣,更不说能记住或流传下去了。所以一首诗词写得好不好首先就是看意境高不高,能不能引起人感情的共鸣。如果再符合格律的要求,那肯定是就是一首好的诗词了。有很多诗词虽不合格律的要求,但写得情感真挚,意境美妙也能打动我们的内心。

所以我认为意境稍微比格律重要一点。


Jk自由


严格的格律是对近体诗而言,格律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由于古人用的是文言文,所以要求在狭隘的文字结构范围内对内容表达有严格要求。

这就是格律在近体诗中的作用,那么,没有严格的格律是不是不是好诗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就是那些古风派的文人墨客事实上同样认为格律是次要的,甚至对格律不完整的古诗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反正说到好了为止。

现在说说如果一首没有完整格律或者韵的诗怎么认为,这个在古风派和现代诗中大家各不相让,谁都想认为自己是文人墨客。

毫无疑问如果一首近体诗没有平仄格律和韵,就根本不是近体诗,这是因为近体诗在规格上的要求而被称为诗的上品。但是问题是如果一首近体诗只追求平仄要求,却没有诗的内在灵魂,为了追求平仄而七拼八凑,甚至东拉西扯地形成所谓近体诗,这样的诗就没无奈了,并且这样的诗才大人在。

那么除此之外的古体诗、自由诗,打油诗由于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是不是好诗了,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首真正好诗必须先有意境,有了丰富的内涵就有了诗的灵魂,作品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给人以诗的欣赏和内在的灵魂理解,特别是白话文时代,现代诗太直白,而古体诗与自由诗甚至打油诗更具有文字应用空间,不像近体诗那样看起来严格要求,实际上遏制了作者对意境发挥的思路。现在是古风派一定认为是近体诗是诗的最高要求,这个没错。其他诗却更能够对情感和意境的发挥,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江南诗丐


“空山不見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名作。

“生当为人杰,

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还是名作。

然而它们或失对,或失粘,都不那么合律。不过,它们传达给读者的,是优美的图画,上等的意境和高昂的情绪,于是引起共鸣,从而喜爱。在这里格律退居二位了。

格律是一般规范。规范,约定俗成,诗人应当遵守。不过,意境本诗家追求,倘若因为意境的营造而傷及格律的,诗人不会犹豫。

孟子说:“不以辞害意”。这一点,总会有人尊崇的。

内容与形式,一个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形式很重要,内容更重要。瓶再好,酒太糟,酒客们是不会点头的。酒甘醇,瓶精緻,当然更好。

“鱼与熊掌,皆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涂之人995


提出此类问题者,一看就是对诗词和文字

的驾驭能力还不够的爱好者。首先要说句

意境重要还是格律重要,得先看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对文字和诗词

已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时,诗词的格律和

韵是束缚不住的。也就是说在格律和韵面

前你依然能够完善和达到需要的意境高度。

大家去看看大量的比较出名的唐诗宋词和

历代诗词。你会发现这些巨量诗词基本都

是格律诗词,但你能说这些巨量诗词意境

没有高度?应该说历朝历代绝大多数这类

格律诗词的意境都要高于没有格律的古风。

所以说古人的巨量格律诗词已经明确告诉

我们一个答案:“格律和韵是束缚不住诗词意

境的”。束缚诗词意境的只是创作者本身对

文字和诗词的驾驭能力高低而已。

♥当然有时候已有极强文字和诗词驾驭能

力的创作者,也会碰到因格律和韵脚障碍

了诗意更深的表达和物象更优美的描述,

从而影响意境高度。那么此时就要考虑是

否遵守格律还是保全意境高度呢?

♥得从影响意境的程度来看。如果遵格律

而换其它字和词,对此句诗词意境稍有影

响,但对整首诗词的意境影响很微小,那

么就遵守格律。如果遵守格律对整诗意境

有明显影响,那么建议放弃格律而尊重意

境高度。

♥另外再重要回答一下题主所问的真实背

后意思。题主所问应该是那些对文字和诗

词驾驭能力不强,常苦于表达时被格律所

羁绊。如要很好更深的表达诗意,提升意

境就顾不上格律。遵守了格律就不能很好

如意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物象描写,伤了

意境。

♥那么怎么办?如果你能力不够,那么先

做到诗词的表达通畅,诗词能达意通情就

行,不要去考虑什么格律。作为初学者和

普通入门的诗词爱好者,首先考虑意境为

主不求格律。通过锻炼能力提升,再考虑

格律问题。此时如果碰到格律影响意境时,

看影响的程度再考虑是否遵格律,还是保

证意境。如遵格律,对全诗意境影响不大,

那就遵格律。如明显影响意境就毫不犹豫

放弃格律,保证意境。

☞无论诗词高手还是能力普通的爱好者,

首先要保证诗词意境是否有一定高度,然

后才去追求格律的节奏和形式美。只不过

高手基本不会被格律和韵束缚意境,所以

对高手来讲基本没有“意境重要还是格律重

要”的困惑。高手应该是两者都重要而俱全

之。但普通创作者因能力所限,当然首先

得保证意境而再去追求格律。这好比是小

娃娃,路还没学走稳怎么考虑去学奔跑呢!





胡子风诗词


我认为还是意境更重要。

意境与格律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人们的思想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原有的表达形式必然随之变化。

唐代以前的诗词格律,与当代的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

唐代的格律诗虽然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但是过于严格的韵律以语音的变迁,不便于思想表达,而被更宽泛格律的宋词代替。

现代的诗词的格律就更加宽泛自由了。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现在人写的古体诗词,即使非常优秀,读起来也很难望古人项背。

与古人相比,生活环境与思想境界发生的变化之大,不止是天壤之别。

如果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反而不利于诗词文化的发展。


情感诉说人生感悟


意境与压韵相结合最为重要!

没有意境,没有大体压韵的,只叫短句,

绝不叫诗……!!!

内容的深度与艺术的完美才是写诗的

最高境界……!!!

……!!!





朱群老师四公专页


詩 是悟後的文章,情意的抒發,意境和韻律是同時的自如發出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