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虽然广深公路再次看到了滚滚车流,从南山到沙井的40分钟车程还是远比平日里顺畅。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宝安沙井壆岗社区的金大控股实业有限公司,外来的车辆是不能进入厂区了,供人员进出的通道上,地上铺着有消毒鞋底的地毯,门口有穿着防护服的保安。进门检测体温、检查身份证、穿上专门的罩衣、头套、面部护罩,洗手,再次鞋底喷洒酒精消毒……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采访记者进入厂区的全套装备

深圳金大控股董事长王茂林笑着说,“我的车也不能停在厂区内,整个厂区管理十分严格。”记者注意到,在厂区外,还立着一块企业的招聘启事牌,王茂林说,自复工以来,许多办公人员都到了生产一线,他自己和几个合伙人也都是住在厂里。

进入厂区,在大门左侧这一栋独立的楼房,是专门用来隔离返深务工人员的。员工必须遵守隔离相关规定,只有各项健康监测指标都符合标准的,才可以返岗复产。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在食堂外面,挂着一本台账,金大控股运营总监彭克成向记者展示,他们每天四次消毒食堂,就餐同样是实行高考模式,并且为减少人员密度,员工分批次来食堂就餐。记者注意到,在食堂地面,还写有1—20号数字,彭克成说,这是员工在排队打饭菜时,为保持一米间隔的距离,特意标识出来的。员工宿舍楼下同样也有一本台账。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员工食堂的“高考模式”进餐

在厂区右侧的楼房便是专门的生产区域,划分得十分清晰。在跨进门的左侧墙上,醒目地贴着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各种告示。为了避免接触式传播,车间外还将往常的指纹打卡改为人脸识别。

“现在整个公司分成10个微信群,每个副总负责一个群,所有涉及防疫、隔离、交通安排都在群里解决。”王茂林说,“每天4次消毒,6次测温,基本上没有遗漏的。前几天一个员工发烧,当即就送到了医院。还好只是普通感冒。”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在模具制作车间、注塑车间、二次加工等多个车间,记者观察到,生产线上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品质部的员工也通过各种高精仪器把控产品质量。王茂林说,2月12日复工以来,目前,企业的复工率达到了80%左右。企业有提前一个月备料,随着物流逐渐开放,原材料也正在陆续引进,这对其正常经营基本没有产生冲击。

“本来,我们预计今年的业务量要翻番的增长,车间面积已扩大到了150%。现在一季度估计要下降40%左右,二季度往回追,全年增长目标还是有希望。”王茂林说,“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缺订单,是缺人。国外的客户来电话都是催订单,现在金大各个子公司的办公室人员,除保留必要的外,都充实到生产线上去了。”

金大控股生产的红外远程测量体温仪和其它监控设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华为、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都是在搜寻相关产品时,成为了公司新的客户。

“没压力是不可能的,毕竟突然发生这么大的事,有好几天觉都睡不着。”王茂林坦率说,“现在除了员工压力,资金压力也是有的。”

据了解,金大控股为了帮助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准时打款到上游企业,但自己的货款回收就不是那么的及时了,加上抗疫增加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都是实实在在的。

关于资金压力的解决,王茂林说,金大控股还是有储备资金,但也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能够协调解决非国有的房东减租问题,还是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能够让中小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在金大智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展示厅,这里摆放着智能教育陪伴型机器人、无人机、AR眼镜、手持云台等智能产品。除了与商汤、平安科技、贝尔等科技企业合作外,金大控股还自主开发了一些相关产品,例如虚拟生命IP等。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在装配车间,记者第一次见到,平时用于稳定拍摄视频画面的手持云台是如何进行组装的。精密的零件流水式地走过每一个操作台,逐步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其中,一位员工正在用智能手机测试产品的性能,不断地调整旋转的姿态,观测屏幕的拍摄效果。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金大控股办公楼里有一面专利墙。天眼查资料显示,金大控股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金大智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机器人的主要生产企业。据王茂林透露,金大智能目前的机器人出货量已经是全行业第一了。

“全副武装”的记者在金大控股两个分公司几个车间转来转去,爬上爬下之后已经汗流浃背,脸罩起雾,心里也在感慨,疫情期间,各行业的挑战确实很大,具体到每个复工员工都非常不容易。

复工直击 | 海外订单催货的金大控股已复工超八成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经济带来不小冲击,但也会让一些行业产能和市场提前释放。一个是智能产品行业,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增强了;另一个是监控行业,热成像监测设备等一类的产品。“如果没有创新,不是疫情淘汰你,行业也会淘汰掉你。”王茂林说。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甘雄 苑伟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