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那年今日,冰心与世长辞,您喜欢她的作品吗?谈谈感受?

WGBTTH


个人觉得,她确实有相当的水平,但是稍有些被高估,过誉了。儿童文学创作,出生在大清末,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女性作家。刚巧她填补了一些空白。那个年代有文化的女性相对少,肯在儿童文学上花心思的更是少。

冰心的文字不可谓不美,却惟独少深刻,无内涵。

然而冰心自己是不肯承认的,她自说看过罗素、杜威和泰戈尔后才知道原来小说里也是有哲学的。于是便有人将她的文字捧为大有哲理。

其实她的文字哪里有什么哲理了,多的倒是呓语一样的糊涂话。——见《繁星和春水》之类。

这一招当是师承泰戈尔。可惜她崇拜的泰戈尔也不过是“将印度的传统精神穿上了西装”而已。

鲁迅的不谈冰心,其实也能理解。因为鲁迅是要“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路的”。

她不敢正视生活,只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于是便弄出那些文字来麻醉读者也麻醉自己。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乌托邦,这本无可厚非。

但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如果对社会里的丑恶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躲进自己的乌托邦进而更用自己的幻想来麻痹他人,则无疑是很可悲的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女作家。诗人永远是在诗里表现他或她自己的,善读诗的人是时常在诗里面寻诗人的。我觉得我们从诗里面考察人,是最靠得住的,假如那是诗,因为诗人似乎是一定不在诗里撒诳的。我们若彻底的评诗,于讨论诗的技术之外,不能不追究到作诗的人。试看《繁星》的这几首——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二九)

玫瑰花的刺,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二)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呵!

(四0)

像这样的作品,充满了全集,有些首表面似是温柔,内中还是莲心似的苦。我读过了,得不到同情与慰安,只有冷森森的战栗。啊!诗人付与人们的慰安只是“严冷的微笑”!玫瑰花刺了人,还要引为“她自己的慰乐”!茫茫的众生,真要各个的说出,“你莫轻信我”!假如诗人,真如雪莱所谓是“全世界的规划者”;我们若觉得这人生是冷漠的,我们若须求同情和快慰,那么闯进冰心女士的园地,恐怕没有不废然而返的,因为在那里只能遇到一位冷若冰霜的教训者。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意见,冰心自己在《春水》第八五首说——

我的朋友!

倘若你忆起这一湖春水,

要记住

他原不是温柔,

只是这般冰冷。

“一湖春水”“只是这般冰冷”,而作者在《春水》集末还留下几张空白的纸,预备读者写他们的“回响”。假如我还有勇气去玷污那几张白纸,我只能把前面引的冰心原作第八五首照抄在上面。或者有人要说,“《繁星》、《春水》乃是另一体裁,以概念为基础,故偏于理智的,而薄于情感的,实则哲理玄妙,也很可玩味的……”诚然,像《繁星》第七、一、一二、二二《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国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的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的便成一集。现在这种体裁已成风尚,不能不就《繁星》、《春水》来谈一谈。


雅趣邢军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看了冰心写给孩子们的信,信中透露着她的和蔼可亲,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虽不曾见过这位跨世纪的老人,但是她信中的那种和蔼可亲的形象,从此就在我印象中成了我奶奶的形象。

也是在初中,课本里学到的冰心奶奶的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宁静、深远,富有哲思,像出水芙蓉那般纯净、芬芳的诗成了我那时候的座右铭。从此我更爱读冰心奶奶的诗,我读着读着,会沉浸在人生哲理中,耐人寻味,同时也深深地怀念起我的奶奶。


文人海贝思


课本一篇小桔灯至今记忆犹新。


爱国的洪小姐


喜欢,天真无邪,冰清玉洁!


金城逸翁


不喜欢


曹正彪


喜欢吃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