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薦讀】通向外面世界的平臺路口

【薦讀】通向外面世界的平臺路口

我說的平臺,是西漢時期三百里梁園中一處因臺平而得名的遺址,即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平臺街道辦事處。

30多年前我在家鄉時,方圓幾十裡的人都稱它平臺集。因地處市東南5公里商虞公路旁,商丘東半部的人來市裡辦事,好多都要經過此集,所以不少人都知道它。

平臺集四周路口很多,西北角那個公路口,左可往商丘、鄭州,右可通夏邑、徐州,像村莊的咽喉,進了“咽喉”是一條小柏油路,不遠左轉就是平臺集大街。

這個集是當時平臺人民公社所在地。大街呈丁字形,東西貫穿平臺村,北邊坐落公社辦公大院,幾排平房,一座磚瓦結構的禮堂,向南一條街通往村外。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今日平臺路口

街中心是個小廣場,東南面一排扇形平房為供銷社,門頭刻有“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水泥字;西南面是中小學校與村民住戶。整個大街路面沒有硬化,只散落一些零碎的小石子。

往南的街道緩緩下坡,走過一座寨牆海子上的小橋,就出了平臺村,向東南經陳閣、唐樓、賈莊等,五六公里便到了我出生的地方楊都司樓。

這十幾公里的距離,在我記憶中,一半是土路,一半是公路;一半是鄉村,一半靠城市;向西北越走越熱鬧,往東南越來越蕭寂。一日路程,兩重天地。

平臺集不大,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的文景時代。漢文帝劉恆與竇太后生二子,長子劉啟繼帝位,為漢景帝,其弟劉武繼嗣梁懷王劉揖封梁王,後突發暴病去世,諡號“孝王”。漢景帝前元三年發生了七國叛亂,劉武率軍據守睢陽(商丘),相持三個月平息叛亂,因功勞卓著,又甚得竇太后寵愛,受賞頗多,不計其數。

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史記•梁孝王世家》)。園內有七臺八景,平臺即七臺之一,名延至今。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今日平臺路口

這飄著千年古韻的平臺集,曾是我小時候心中嚮往的一個地方。

母親的姑母就居住在這個集上,兒時母親每年都有幾次帶我去看望姑姥姥。最喜歡的是跟著表舅去公社大院玩耍,看禮堂開會或演出,瞧電影隊老唐“倒膠片”。

商虞公路北邊有個道班,表舅也帶我去看他的一個朋友。姑姥姥家對門有個小男孩叫鐵柱,是我的玩伴,每次去他都帶我與村裡的小朋友捉迷藏。有時趕巧能遇到公社大院前廣場放電影,我就纏著母親晚上住下來,和鐵柱一起手扯手去看電影。

不過我記憶中更多的,還是路過平臺集,而每一次幾乎都要行走西北角的那個公路口。

五六歲的時候,爺爺騎自行車帶我去商丘市看唯一的公園,鄉下稱之為花園。我驚喜得蹦高,跳上自行車前槓一個小木凳;可爺爺騎了好長時間,我屁股蛋顛得生疼,也沒見商丘市的影子。

爺爺說:“快到平臺路口了,過去全是柏油路,一會兒就能看見猴子、老虎,還有好吃的。”爺爺從小教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常常激勵著我。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作者(二排右二)初中畢業時師生合影

1978年初中畢業,我們班主任田翠英老師組織大家去商丘市照合影相,要求結伴步行。我穿件用母親藍洋布褂改的上衣,吃飽早飯,一口氣走到了平臺集路口,停下休息——這也是我們那片人進城歇腳地習慣。

路口有幾家小店鋪,我只花2分錢在路邊攤上買碗白開水喝個乾淨,等約的幾個同學聚齊後,就沿著柏油路向前,當時是越走越有勁。因為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照相,所以格外珍惜,40多年來照片一直帶在身邊。

我讀高中的張閣公社在平臺往東6公里,一條柏油路相連,我姑家表哥在平臺高中讀書。有一次週末,我去平臺找表哥玩,他就到平臺集西北的這個路口接我。

我們倆人湊錢在路邊小店各吃一碗白麵條,幾塊豬油渣加蔥花、小磨油,那個香啊,回味無窮,令人難忘。表哥高中畢業後自己創業,辦了一家紡織公司,生活好了,可我倆沒再一起到平臺路口吃過麵條。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作者母親與鄰居交談

這個路口留給我的苦澀記憶是接母親。那時生產隊為了積肥,派幾個勞動力租房子住在市裡收集垃圾,過段時間安排幾輛架子車去把垃圾運回來。因為掙工分多,母親為讓家裡多分幾斤口糧,就瞞著在外村教書的父親報名參加。一車垃圾重1000多斤,約一半是土路,對於身材不高的母親來說,其辛苦可想而知。

為幫母親一把,我就向學校老師請假,步行提前到平臺公路口等候垃圾車隊。接上母親,我把麻繩一頭系在車槓中間,一頭挎在肩膀上,用力拉扯;而母親則彎著腰,襻繩勒進了她的肩頭,汗珠順著臉頰滴下。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作者在參加高考時的考場前留影

1980年7月我參加高考,被安排在平臺初中考點。全班同學帶上乾糧、背上涼蓆床單,在班主任楊金華老師引領下,排隊從張閣公社走到平臺集,統一住宿在平臺公社的禮堂內。

印象中還下了場小雨,但也擋不住夏日的悶熱。我被分在第2考場第一排,坐在前面監考的是位中年男老師。每場考試,他都盯著我的試卷看,5門課考下來,他對我說:“你能考上,可字寫得不好,得分會吃虧。”一個多月後我被商丘師範學校大專班(商丘師範學院前身)錄取,想來應感謝那位老師的吉言。

這是我人生與平臺集的一次機緣,命運從此轉折。

雖說讀了大學,可還在商丘,所以有時週末或者假日就回村裡看看,幫助母親勞動。我回家都是步行,自然要過平臺集那個公路口,只是此時過路口的心情與往日有所不同,多了點自豪與自信。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作者畢業分配時的報到證

畢業時,我服從分配到了外地工作,之後回鄉探親,仍要過平臺那個路口。路是那樣熟,可每次回去,都發現平臺在不斷髮生變化。

平臺公社先是改為平臺鎮,京九鐵路打鎮裡穿過,在鎮北不遠與隴海鐵路交叉;連霍高速與濟廣高速在鎮東南部相會;商合杭高鐵商丘東站又建在其境內,平臺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交通樞紐。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建於平臺的商丘學院

隨著商丘城區面積擴大和鎮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平臺鎮劃入了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分為平臺和平安兩個辦事處。高校、企業的興辦,鄉村城鎮化建設的推進,那個昔日的“平臺集”越來越讓人難以相認了。

讓人欣慰的是,見證著平臺歷史變遷的那個路口,依然堅定守在原處,連接外面的世界。商虞公路已更名木蘭大道,拓寬許多,路口周邊樓宇商鋪林立,商丘學院繁盛。唯有這路口,讓許多記得它的人回來可尋找一份鄉愁,也讓我這由此走出去的遊子從中獲得一種向上的力量。(2020年2月於鄭州)

本篇審稿 陳豔柯 組版 王睿鵬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李智信,1964年9月出生,河南商丘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詩歌學會理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作家協會會員,中原油田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省內外媒體。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來源/河南思客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佈

關注網信商丘 瞭解權威發佈

【荐读】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