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杜仲樹有哪些利用價值?栽培後如何進行管理?

大別山鷹


杜仲,又名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皮、思仲等,落葉喬木,屬杜仲科杜仲屬。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植物,在自然分佈狀態下,大多數野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區。近幾年,浙江、江西、山西、河南、河北、廣東、廣西、甘肅、遼寧等地均引種栽培,杜仲現已分佈於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多個地區。杜仲屬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植物,它集藥用、材用和觀賞為一體,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一、播種育苗

1.苗圃地選擇:選用土質疏鬆溼潤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地。

2.整地作床:育苗前對圃地進行深翻細耕,清除雜草,施足基肥。每畝施用餅肥150~200千克。同時,每畝施熟石灰10~15千克,進行土壤消毒,殺死地下害蟲。然後將地細整,作成一米寬的苗哇。

3.種子處理:杜仲播種所用的種子,秋播和冬播應選擇當年採集的種子,春播應選擇頭一年秋天採集的種子。種子處理一般採用以下方法。

第一,溼沙層積法,在播種前30~35天,以一份種子和十份砂子混合,放入木廂或在露地挖沙溼沙層積,經常保護沙子溼度,以手握成團不流水為度,過溼或過幹種子會發黴或失水,待大多數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第二,溫湯浸種,用60℃的熱水浸種,不停攪拌,直至水涼後,再浸泡在20℃的溫水中2~3天,每天換水兩次,撈出晾乾再播種。

第三,浸種後溼砂催芽,將種子先用冷水浸泡2~3天撈出,與溼沙混合堆放室內用麻袋或其他紗布將種子罩住。保護溼潤,待種子萌動露白後即可播種。

4.播種技術:一般在2~3月中旬,最遲不過3月中旬,日均溫穩定在10℃以上進行播種,採用條播法,條距20~25釐米,每畝播種7~10千克。播種深度為5釐米左右,覆土1~2釐米,覆土後,在苗床上覆蓋地膜或稻草(或麥草)以防土壤水分蒸發和雨水衝擊圃地。

5. 苗期管理:當幼苗長有2~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株距在10釐米左右。追施氮肥,每畝施尿素1~1.5千克,施入適量的稀薄人畜糞,5~6月份進行第二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2千克;7~8月份進行第三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2千克;當幼苗長有10片真葉時進行第四次追肥。以施入草木灰等磷鉀肥為主,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一般中耕3~4次。

6.扦插育苗:杜仲扦插育苗在6~7月進行,選用當年生長髮育充實,木質化程度低的枝條作插穗,插穗剪成8~10釐米長,最少帶三個節,剪口要平,上剪口距芽1~1.5釐米處剪平,下剪口在側芽基部,一般離節處2~3毫米。每條插穗留3~4片葉,剪去葉片的1/2,剪好後用50毫克/千克的奈乙酸或ABT生根粉進行處理。扦插時按照10釐米×5釐米將枝條插入溫床,插後保持土壤溼潤,一個月左右就能生根,然後,再移入苗圃地培育,苗高1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7.根插繁殖:在苗木出圃修剪苗根時,把剪下0.5~2釐米粗的根收集在一起,剪成10~15釐米的根段,按行株距15釐米×10釐米斜插於苗床內,粗的一端微露,插後澆水,再蓋塑料薄膜保溫。其成活率可達80%~95%。杜仲的幹插繁殖生根比較困難,成活率較低,但只要掌握正確的託插期、取條樹齡和激素處理,其成活率就可大大提高。

8.根萌苗繁殖:在苗木出圃時挖斷的殘留在土中的根,有很強的萌芽能力,可將殘根頭周圍的土去掉少量,使露出1~2釐米,以利萌芽長苗,直徑0.5釐米以上的根多能發芽長苗,待苗長大後即可移栽。該方法操作簡單,管理方便,投資少,產苗量多。

二、杜仲的選地與栽培技術

1.選地:杜仲造林地應選擇在避風向陽的緩坡、山腳、山坡中下部以及山谷臺地。土壤要深厚、肥沃,有機質豐富,土壤質地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宜,儘量避開質地黏重的土壤。杜仲可耐輕度的土壤鹽鹼,在輕度鹽鹼地上仍能生長良好,土壤酸鹼度在pH值在5.5~8.5為宜。

石灰岩山地如果土層厚、淋溶程度較高,也可用於杜仲造林。房前屋後、田頭地邊,如果陽光充足,土壤、水、肥等條件較好,也是杜仲生長較適宜的地方。山丘地區要選擇土層深厚的地方,土層厚度不應低於50釐米。

山區應選在山坡的中下部,坡度不宜大於20度。乾旱的北方宜選陰坡,多雨的南方宜選陽坡。平原地區要有灌溉條件和排澇設施,能保證春旱能澆,夏澇能排。要避開無排澇條件的澇窪地。平原地區地下水位宜在2米以下。山區最好能靠近水庫,以便春早嚴重時能進行澆水。交通方便,便於經營管理。

2. 整地:杜仲為深根性樹種,主根明顯,深達1米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實行大穴。對緩坡和平地造林,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帶狀整地。對坡度超過15度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墾外,一般應進行帶狀整地。

對坡度25度以上,禁止全墾,應進行帶狀或穴狀整地。帶狀整地必須沿等高線進行,帶間保留2~3米原有植被。穴狀整地要求規格60釐米×60釐米×60釐米。挖穴時,表土與心土應分開放穴旁備用。

3. 施足基肥:在深耕細整地的基礎上,應該一次性施足基肥。在其他立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栽植時能否施足底肥,對苗木栽植後前3年的生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造林時施足底肥,是提高樹木初期生長量的重要措施。

如採用1~2年生苗造林,每栽植坑應施有機廄肥10千克,有條件時可每坑加施各種餅肥(經粉碎後的豆餅、菜籽餅或棉籽餅)2千克。由於杜仲苗期喜磷,故在施底肥時,最好每栽植坑配施過磷酸鈣1千克。底肥要施足、施好、施細,即數量要足,質量要好,糞肥要搗碎。

多施有機肥料作底肥,不僅可以增加養分,且可疏鬆土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涵養水分的能力。我國北方農村沒有栽樹施肥的習慣,更應特別強調。

4. 合理密度: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據作業方式(經營目的)和立地條件來確定。喬木作業方式,一般株行距為2米×2米或2米×3米,每公頃2500~1660株;矮林作業方式,一般株行距1.5米×2米或2米×2米,每公頃 3330~2500株;頭木林作業方式,一般株行距2米×3米或3米×4米,每公頃1660~830株。生產上以2米×2米的密度較為常見。

密度的確定還應考慮到豐產林所在立地條件的好壞。如立地條件好,樹木生長快,鬱閉早,冠幅大,密度應小一些,可為4.5米×5米。如立地條件差,樹木生長慢,鬱閉遲,冠幅小,則密度可加大一些,株行距可縮小為3.5米×4.0米。如在山丘地區梯田內進行單行栽植,因立地條件較差,株距應縮小為2.5~3米。

在豐產林樹木未鬱閉前,樹下可以間作其他農作物;但應特別注意,間作農作物必須距苗木或幼樹1米以上,否則間作農作物與幼樹爭肥爭水,使樹木長勢衰弱,遲遲不能鬱閉,甚至成為小老樹,使所建豐產林遲遲不能發揮效益,這種情況應極力避免。

三、移植栽培

苗木栽植是豐產林營造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苗木栽植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及緩苗時間的長短。一般在苗木栽植中應注意以下技術要點。

1.適時早栽:杜仲不管春季造林或是秋季造林,栽植時間均宜早不宜遲,務必趕在發芽前或落葉前栽植完畢。如發芽後再行栽植,因地上莖葉失水嚴重,往往成活率很低;一般春季造林我國南方應在2月底前結束,北方應在3月底前栽完。

秋季造林應11月上旬至中旬進行。我國南方多習慣於秋季造林,我國北方一直習慣於春季造林。據筆者多年觀察,實際上北方也以秋季造林較好。

由於北方春季乾旱嚴重、風多、氣溫回升快,往往因苗木栽植中及栽植後大量失水,地上地下失去水分平衡,而使苗木乾枯而死,大大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即便成活,緩苗期也較長。而秋季造林,則可避開上述多方面不利因素,經過秋、冬季苗木根系與土壤的吻合及適應,甚至損傷的根系已能形成愈傷組織,待來年春季則能及時萌發新根,大大有利於苗木的成活及恢復生長。

但在栽植小苗且造林地土壤含水量高時,北方嚴寒地區往往發生苗木根系凍舉現象,即由於土壤冬季每次結凍時體積增大而把土內根系抬高,但土壤每次化凍時僅土壤回落,而把苗木根系逐漸抬高,嚴重時能把苗木根系抬至地表或地上,致使苗木脫離土壤而死亡,大大降低了苗木成活率,為避免這種現象,在秋季造林時可加高培土,一般可培高至30~45釐米,待春天將培土完全撤除,並澆透水一次,則可完全避免上述凍舉現象。

如北方秋季栽植大苗,栽植坑深度在80釐米以上,一般不會發生凍舉現象。但栽植大苗採取高培土的辦法,也同樣具有保溫、保溼的作用,同樣有利於苗木的成活及恢復生長,培土高度也應在30釐米以上。我國北方杜仲造林應選擇秋季高培土造林的方法。但秋季造林如不進行高培土,反倒不如春季造林效果好。

2.保護苗木:栽植前起苗、運苗及假植過程中,要切實保護好苗木,使苗木根系不受損傷,不大量失水。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

(1)起苗:起苗前澆一次透水,這樣既能使苗木大量吸收水分,提高苗木含水量,又能使土壤疏鬆,便於起苗,減少根系斷裂。起苗時間應選擇無風的早晨、傍晚或陰天進行,並邊刨苗,邊用溼草、溼草袋或編織袋進行包裝,以減少苗木大量失水。豐產林造林應儘量選用當地就近的苗木,邊刨苗、邊包裝、邊集中、邊運輸,力爭做到當天起苗、當天栽植及當天澆定根水。

(2)苗木運輸:豐產林所用苗木如需從外地調運,務必要防止苗木在運輸途中大量失水。苗木裝車時要將成捆苗木的根系用溼草、草袋或蒲草袋包裝好,最後用篷布將車封好,嚴防苗木根系露在外邊。如行程在2天以上的長途運輸,中途需對苗木灑水。用汽車調運苗木最好選擇夜間行車。

(3)假植:對已經刨出的苗木或從外地調運來的苗木,如2天內不能及時栽植,應用溼沙或刨土對苗木進行假植。假植時要把苗木根系全部埋入沙內或土內,並及時灑水,保持苗木根系溼潤。晴天中午前後可用席片或草片遮蓋苗木,以防苗木失水。

3. 清水浸根:栽植以前要認真檢查苗木根系和莖幹是否失水。如苗木有失水現象,則需用清水將苗木根系浸泡12~24小時,讓其充分吸水,以增加苗木栽植後的抗旱能力。

4. 磷肥泥漿蘸根:將3千克過磷酸鈣及25千克黃黏土(砸碎過篩最好)放入100千克水中,反覆攪拌,即為磷肥泥漿。將苗木根系穗上磷肥泥漿再行栽植,可促進苗木萌發新根,並可使根系儘快與土壤貼合,恢復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提高苗木栽植後的抗旱能力。如在上述磷肥泥漿內加入1克3號ABT生根粉,則效果更好。

5.認真栽植:先將有機肥和挖出的表土均勻混合,一人將苗木放入坑中央,用手扶正,使苗木根頸處位置大體與地面相平,使根系在坑內舒展,不窩根。另一人將坑沿上的土回填至坑內,在將土回填至2/3時,可用手將苗輕輕一提(上提2~3釐米為宜),以免窩根。隨後用腳將坑內填土踏實,在坑內澆上定根水,待水完全滲下後,最後將所剩土完全回填至坑內,再用腳踏實。秋季造林,還應在苗木周圍高培土,以防凍舉和凍害。

四、栽後撫育管理

1. 栽後平茬:栽植苗木不管是1年生還是2年生,裁後都需要平茬。平茬是促進杜仲苗木高生長和直立生長非常有效的措施。由於杜仲無頂芽,但萌芽力很強,故在自然狀態下1~2年生實生苗呈“Z”形彎曲生長。如不進行平蒼,不僅以後苗木直立性差、生長量小,且所形成的彎曲主幹不利於以後採皮。平茬後的苗木不僅莖幹通直,且高生長量比不平茬者可提高1/4~1/3。

平後往往在剪口以下萌生許多萌條,待萌條長至10~15釐米時,應及時選留其中1個生長旺盛及著生位置適宜(周圍沒有連生萌條)的萌條,將其餘萌條全部清除。此後應每10天除萌1次,除萌時應注意不要損傷所留用的主幹。已在苗圃平在過的2年生苗木,造林後可不再平蒼。

2. 覆膜或覆草:栽植後為了提高地溫和減少地面水分蒸發,可在苗木周圍覆蓋地膜,面積為1米×1米,也可以1.5米×1.5米,根據苗木及栽植坑大小而定。在覆膜不方便或當地草多的地方,可以進行覆草。也可結合豐產園的中耕除草,將雜草集中在一起,覆蓋在苗木周圍。已經覆膜的地方可不再覆草,否則不利於地膜下土壤溫度的提高。

3.鬆土除草:移裁後,應經常繃草,鬆土和澆水並注意防寒,冬季上凍前根部培土,寒冷地區1~3年生苗,冬季植株用稻草包紮防止凍害。

4. 追肥:定植後,可根據當地土質肥料情況,的情施欄糞、人糞、化肥以促苗木生長,每畝施欄肥1500千克或人糞尿25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在植株間挖窩施入。

5. 整形修剪:優良的杜仲要求樹木具有高大、通直的樹幹,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優質、高產的樹皮,整形修剪正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我國目前對杜仲樹的栽培管理極為粗放,向來不進行整形修剪,結果導致樹木主幹扭曲,剝皮困難,皮張參差不齊,嚴重影響樹皮的質量,今後應該做到正確整形與修剪。獲得幹皮和種子的喬林作業方式,定植三年後平地截幹,選留一個健壯萌條,當年生長可達2米以上,以後每年冬剪除競爭枝條,連續三年,可培養成4~5米通直主幹。獲得葉片和枝條的矮林作業方式,定植後第三年冬離地面50釐米處截幹,截幹後,深翻林地,施足基肥,促進萌發。以後每隔3年截幹伐枝一次。

頭木林作業方式,既獲得樹皮,又獲得葉片。栽植後第三年離地面2米處截幹,在截面附近均勻留5~6個枝條作主枝,10年後,主枝皮可採剝利用,一年採剝一個主枝,並隨即選育一個替換主枝。5~6年一個輪剝期,經3個輪剝期,伐去主幹,利用伐樁再進行萌芽更新。

(1)幼樹平茬:對於1~3年生主幹扭曲或生長衰弱的幼樹,要在春天樹木發芽之前進行平茬,平茬高度以地面以上1~2釐米為宜。平茬後結合加強水肥管理,當年即可生長出直立而旺盛的主幹。平茬後要及時在平茬處進行除萌,只保留1個旺盛的萌條向上生長。為促進幼樹加快高生長,並使主幹能具有2.5米以上的枝下高度,在幼樹地上2.5米範圍內不留側枝,萌發的膠芽要及時抹除,以保證樹株能形成高大而直立的樹幹,便於以後剝皮及皮張整齊。

(2)幼樹截幹:由於杜仲樹沒有頂芽,且北方幼樹每年頂梢很容易遭受凍害及抽梢,抽梢後由下部相鄰的弱芽萌發,不僅生長緩慢,且直立生長差,造成幼樹上部主幹彎曲,應通過每年截幹續幹來進行糾正,即對5年生以下的幼樹(主幹高度不足6米),每年春季在主幹頂部對木質化較差的頂梢進行截除,截乾的位置應選擇頂稍以下、木質化程度高的壯芽上方,促使該壯芽萌發,接續主幹向上生長。

截干時注意不要損傷下方所選留的的壯芽,並對截幹傷口塗抹油漆、凡士林等進行傷口保護,以防傷口處大量失水而抽乾。截幹後要及時抹除選留芽下方萌生的競爭枝或去頂,以促進續乾枝的旺盛生長。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如春季或夏初乾旱嚴重,豐產林又不具備灌溉條件時,往往幼樹當年抽生的新梢發生嚴重失水,甚至抽乾。

在這種情況下,應在雨季來臨之後,對失水嚴重的頂梢進行截幹,促使下部未失水的不定芽萌發,進行續幹生長。在樹齡5年生以上,主幹高度高於6米以後,通直的主幹及樹冠已基本形成,樹梢的抗寒、抗旱能力增強,幼樹主幹一般不再截幹。

五、樹冠的調控修剪

1.結合截幹促發骨幹:側枝在樹高生長至3.5~4米時,可對頂梢進行重度截幹,促發截口以下多個側芽萌發生長,隨後在其中選擇生長旺盛、上下及左右位置排列均衡及與主幹夾角適宜的2~3個枝條,作為幼樹樹冠基部第1輪側枝,以後每年平茬時均照此方法選留1~2個側枝,一般3~4年後即可培養骨幹側枝5~7個。

通過這些骨幹側枝的延伸及二級側枝的萌生,可使幼樹樹冠基本形成。這樣培養出的樹冠多為圓形、卵圓形,在林木密度大時則多形成窄卵形。

2.樹冠的延伸修剪:幼樹形成樹冠初期,對骨幹側枝及二級側枝要進行延伸修剪,以促進幼樹樹冠儘快形成。在旺枝上選擇背側壯芽進行短截,促發旺枝進行延伸生長,儘快擴大樹冠。

3.樹冠回縮修剪:對於樹冠已鬱閉的豐產林,要進行回縮及側枝更新修剪,以保證林冠內通風透光。首先對林冠內直立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有病蟲害枝進行疏除,並對延長枝在背側下弱芽處回剪,以控制樹冠向四周延伸生長。

5.幼樹主幹縱割:幼齡階段在主幹上進行縱割,是促進幼樹直徑生長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杜仲豐產林經營管理中一項特殊措施。通過縱割,割斷皮層橫向杜仲膠絲,減少皮層杜仲膠對樹幹直徑生長的束縛力。方法是,在春季杜仲枝葉萌發之前,對直徑3~10釐米的幼樹,用鋒利的單面刀片對樹皮進行縱向劃割,劃割深度以割至木質部為宜,劃割的長度不宜太長,以50~80釐米為宜,上下交錯、間斷進行,不宜一刀劃割太長。劃割的間距以2~2.5釐米為宜,太寬、太窄均不適宜。

樹皮縱割當年,對莖幹直徑生長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平均可提高直徑生長量13%~17%。但第二年春天繼續縱割,則效果不顯著。通過多年試驗,幼樹幹以每兩年縱割一次較好,平均每年可提高直徑生長量6%~8%。對已進入成年並開始剝皮的樹株,不適宜再進行樹皮縱割,否則會影響樹皮的質量。

六、留種

杜仲屬雌雄異株,採種時最好選生長快、樹皮厚度大、產量高、品質優、幹形矮、抗性強的20~30年生的強壯雌株作母本樹。雌株與雄株配植比例為10:1,對留種的母本樹應加強管理。當果實成熟呈淡褐色且有光澤,種子呈白色時就應及時採收。

如過早採收,種胚發育不全,發芽率低;過遲則果實易散落,遇雨易黴變。採種時,選擇無風無雨天氣,用竹竿敲打樹枝,使其脫落收集,攤於陰涼通風處,不要堆積過厚,並忌烈日暴曬或火烘烤,種子幹後,除去雜物,放於乾燥通風處,忌烈日暴曬或烘乾,以免喪失發芽率。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麼麼噠!]


土家么妹娃


摘要: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痠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溼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杜仲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杜仲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定植杜仲可零星或成片栽植。5年生杜仲環剝後,一般經2年左右,新樹皮即能長到正常厚度。經1周後,堆中杜仲的內皮變為黑褐色或紫黑色,取出曬乾,颳去粗糙表皮成商品。修剪成年的杜仲樹,一般要進行冬季修剪,每年一次,修剪應根據栽培的目的進行。若以收穫杜仲樹皮為目的,應適當修剪側枝,把過密的側枝及地面長的1年生萌苗剪去,以促進樹幹及主枝健壯生長。

杜仲樹大家瞭解多少?其實既是一種樹,也是一種名貴中藥材杜仲是中國的特有種,分佈於陝西、甘肅、河南(淅川)、湖北、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安徽、陝江西、廣西及浙江等省區,現各地廣泛栽種下面,小編杜仲的功效|杜仲樹栽培方法

杜仲的功效:

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痠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溼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

杜仲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杜仲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杜仲的功效

杜仲用藥宜忌

忌:杜仲性味平和,補益肝腎,諸無所忌

陰虛火旺者慎服。

杜仲樹栽培方法

(1)定植杜仲可零星或成片栽植田邊、地角、路旁等,。

充足,土壤肥沃,選用土質疏鬆溼潤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地,成片營林最好選擇緩坡、山腳、山的中下部,秋季苗木落葉後至次年春天移栽,。

寒冷地區宜在春天移栽,栽前可將苗木用肥泥漿浸泡5,。

10分鐘,在植前翻耕土地每畝栽333株按2米X2米,行距挖穴,穴寬80釐米,深30釐米,穴底施土雜肥、餅肥和草木灰作基肥,與土拌勻,然後將苗木置於穴內,使根系舒展,再逐層加土踏實,澆足定根水,最後覆蓋一層細土,防止水分蒸發,

(2)田間管理每年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雜草漚肥定植後第二年與第四年各冬耕1次,翻土深約20釐米,並應根據土壤肥力,結合鬆土,每畝每年追施複合肥25公斤,。

移栽1—2年植株較小,可與白朮、桔梗、牛膝、貓爪草等藥材套種,杜仲一股無病蟲害,苗出齊後要注意間苗,並及時鬆土、鋤草、澆水。

根據幼苗生長情況,酌情施肥移栽定植後,每年仍需加強管理,修剪旁枝,使主幹健壯生長

杜仲樹栽培方法

(3)收穫與加工在夏季,選長勢旺盛的樹進行環剝先在樹幹分枝下面橫割1刀,再縱割1刀,呈“T”字形,深達韌皮部,但不要傷害木質部,然後撬起樹皮,沿橫割的刀痕,向下撕至離地面10釐米處,再割下樹皮5年生杜仲環剝後,一般經2年左右,新樹皮即能長到正常厚度,10~11月落葉前,採摘樹葉,揀去枯枝爛葉,去掉葉柄,曬乾即可。

加工方法:剝下的樹皮用開水燙後,疊放在墊稻草的平地上,上蓋木板,加石塊壓平,四周覆蓋稻草,使其“發汗”,。

經1周後,堆中杜仲的內皮變為黑褐色或紫黑色,取出曬乾,颳去粗糙表皮成商品。

(4)修剪成年的杜仲樹,一般要進行冬季修剪,每年一次,修剪應根據栽培的目的進行,若以收穫杜仲樹皮為目的,應適當修剪側枝,把過密的側枝及地面長的1年生萌苗剪去,以促進樹幹及主枝健壯生長修剪可與杜仲園的更新相結合,在新長出的萌櫱中,選擇若干株方位好、粗壯、生長旺盛的新樹苗,以促進所留新樹苗的樹幹增粗,生長旺盛。






bye521


中醫認為杜仲性味是甘溫的,歸在肝經和腎經,它的功效,主要是補肝腎、強筋骨,我中醫臨床當中,我們往往用它,治療肝腎陰虛的症狀,包括腰膝痠軟、雙下肢無力,叫足膝痿弱,還有那種小便餘瀝不盡,就是尿不盡,特別是老年人,老是遺尿這種,還有這種陰下溼癢等等,它都是肝腎陰虛的表現,杜仲常用,第二個杜仲它有降壓的作用,所以可以作為一個,降高血壓的一個藥物,第三杜仲有安胎的功效,現在醫學研究認為,杜仲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都有一定的調節的作用,我們可以根據病人不同的症狀,來適合的選用這種杜仲。

杜仲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不僅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其價格高昂,是值得大力開發的經濟植物。杜仲為落葉喬木,高10一20米,喜陽光。土壤以溼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土為好。人工栽培杜仲,第二年就見成效,每一畝杜仲葉可賣200-300元,3-5年每畝杜仲葉可達500元。五年以後可剝皮,現主要介紹移栽技術。

(1)定植杜仲可零星或成片栽植。田邊、地角、路旁等。充足,土壤肥沃。成片營林最好選擇緩坡、山腳、山的中下部,秋季苗木落葉後至次年春天移栽。寒冷地區宜在春天移栽。栽前可將苗木用肥泥漿浸泡5。10分鐘,在植前翻耕土地。每畝栽333株。按2米X2米,行距挖穴,穴寬80釐米,深30釐米,穴底施土雜肥、餅肥和草木灰作基肥,與土拌勻,然後將苗木置於穴內,使根系舒展,再逐層加土踏實,澆足定根水,最後覆蓋一層細土,防止水分蒸發。

(2)田間管理每年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雜草漚肥。定植後第二年與第四年各冬耕1次,翻土深約20釐米。並應根據土壤肥力,結合鬆土,每畝每年追施複合肥25公斤。移栽1-2年植株較小,可與白朮、桔梗、牛膝、貓爪草等藥材套種。杜仲一股無病蟲害。

(3)收穫與加工在夏季,選長勢旺盛的樹進行環剝。先在樹幹分枝下面橫割1刀,再縱割1刀,呈“T”字形,深達韌皮部,但不要傷害木質部,然後撬起樹皮,沿橫割的刀痕,向下撕至離地面10釐米處,再割下樹皮。5年生杜仲環剝後,一般經2年左右,新樹皮即能長到正常厚度。10~11月落葉前,採摘樹葉,揀去枯枝爛葉,去掉葉柄,曬乾即可。加工方法:剝下的樹皮用開水燙後,疊放在墊稻草的平地上,上蓋木板,加石塊壓平,四周覆蓋稻草,使其“發汗”。經1周後,堆中杜仲的內皮變為黑褐色或紫黑色,取出曬乾,颳去粗糙表皮成商品。





鄉寨小郎


杜仲是一種落葉喬木,樹高約為10~12m,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基本不惡劣的環境都能很好的生長,喜光,對環境有著優良的保護作用,每年3到5月開花9到11月份結果,待果實成熟後,會變成灰褐色,長約5到10釐米左右寬約5釐米,前端長而尖,底部橢圓,有鋸齒。渾身都是寶。

這種渾身都是寶的寶貝樹,生存能力又特別強,怎麼進行來種植呢?我們先聊一聊有哪些價值,然後再講怎麼來進行種植。

工業價值

樹皮樹葉中都含有大量的珊瑚糖苷,除此之外,種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

藥用價值

杜仲是很重要的中藥材,有強健筋骨,滋補肝腎,安神保胎,活血通經絡等功效,據發現不僅杜仲有這種功效,就連種子和樹皮都有這種神奇的功效,而且樹皮還是優質的絕緣材料,可以用於電纜鞋底手套等等。

生態價值

杜仲是優良的綠化樹種,是第四紀冰川侵襲後殘留下來的古生樹種,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不僅如此,杜仲樹嚐嚐被做為床墊家居等。

對於人們的生活方方面面的都是好處的杜仲樹種植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

  • 選地耕種

杜仲樹對於土壤要求不高,適應能力相當強,要選取向陽,土壤深厚,肥力強,便於灌溉的砂質土壤,選好之後需要在土壤中加入基肥,並且深翻750px,耙細整平做寬1.2m、高500px的高畦。

  • 播種繁殖

杜仲春秋都可以進行種植,為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要選取20年以上長勢良好的母樹來進行採收種子,種子需要在陰涼通風處風乾存放,在溫水中進行浸泡,兩天後將其撈出和細沙拌在一起然後放入準備好的坑內,澆水保持溼潤,行距20釐米溝深5釐米,大約20天就會出苗,待長到10釐米的時候,選一個陰天進行移栽,按行距三米進行挖坑,移栽時根部要舒展,然後壓實進行澆水。

  • 田間管理

澆水施肥:杜仲樹要勤澆水,施加有機肥料,還需翻耕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氣性,促進杜仲幼苗的生長,增強越冬防寒的能力,杜仲喜光,在太陽暴曬的時間段要進行及時的保持土壤溼潤。

合理修剪:在杜仲越冬時要進行修剪,修剪側枝,將過密的側枝剪去,以促進主樹幹茁壯生長,使其主樹幹方位更好,樹幹更粗壯,生長更好生。

冬季清掃:冬季要清掃落葉枯枝,拔除雜草,用土蓋住,進行發酵,可以減少病害的汙染也可以進行肥料發酵囤積,越冬時減掉病蟲害樹枝,消滅越冬害蟲,破壞越冬蟲繭,要擊碎樹幹以及周圍土中的蟲卵和蟲繭,減少春天時害蟲對於樹木的破壞。

  • 收穫加工

使用局部剝皮法,按照藥材規格的大小數量,來進行剝皮,8公分杜仲樹價格100元;10公分杜仲樹價格150元;30公分2500元。曬乾入藥,樹幹可以做成家居床墊等。

杜仲缺點

杜仲的市場行情還有待觀察,現階段杜仲的收益時間長,種植費時費力,風險大,病蟲害多,技術難度不小,對於現階段入行並不是很好的插入口,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再入行,切莫貪圖收益忘記風險。

以上就是關於杜仲的價值和種植的方法,得有用的話,一定要轉發、點贊、關注走一波兒!個人的經驗和認識有限,難免出現不妥之處,亦或者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裡面指出,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多謝!


飛奔裡脊五花肉


杜仲樹種植方法:

杜仲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除痠痛的效能,亦能除陰下癢溼小便餘瀝,對高血壓症具有一定的療效。

一、育苗

1、苗圃地選擇:選用土質疏鬆溼潤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地。

2、整地作床:育苗前對圃地進行深翻細耕,清除雜草,施足基肥,每畝施用餅肥 150~200 千克。同時,每畝施熟石灰 10-15 千克進行土壤消毒殺死

地下害蟲。然後將地細整,作成一米寬的苗畦。

3、種子處理:播種前 30~40 天將種子浸入冷水中 8 小時後,沉落水底的種子為上等,繼續浸水到 24 小時後,開始下沉的種子為中等,其餘浮在水面和懸浮水中的種子為下等。 濾去上浮種子,取出下沉種子與沙以 1∶3 的比例混合,鋪於陰涼通風的地面進行催芽處理。貯藏 30 天后,種仁充分膨脹萌動,幼芽稍露白尖,即篩去沙粒播入圃地。

4、播種技術:一般在 2~3 月中旬日均溫穩定在 10℃以上進行播種,採用條播法,條距 20~25 釐米,每畝播種土 1~2 釐米,覆土後,在苗床上覆蓋地膜或稻草,或麥草,以防土壤水分蒸發和雨水衝擊圃地。

二、植苗造林

1、造林地選擇:杜仲造林地最好選擇避風向陽的緩坡、山腳、山坡中、下部及山間臺地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鹼性土壤。石灰岩裸露的石山夾縫只要土層深厚也可以栽植。

2、整地:杜仲造林地要儘量做到全面深翻整地。造林地作成寬 2 米以上的梯田,然後在梯田內挖穴,穴為寬 80 釐米,深 60 釐米的方穴,穴內施放基肥。

3、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為 1.5×2 米,2×2 米或 2×3 米,每畝 111~222株生產實踐證明以 2×2 米的株行距最佳。

4、栽植技術:苗木栽植前根系要沾泥漿,苗木要端立在穴中央,一手扶苗,一手鏟土,然後把苗輕輕往上一提,使苗木根系舒展。栽植深度稍深於苗木原土印,切忌過深,分層回填表土,層層踏實,上覆一層鬆土。

三、幼林撫育

1、摘除下部側芽:杜仲栽植後要儘早摘去幹莖下部側芽,只留頂端 1~2個健壯飽滿側芽。在樹木發芽後的第三個月內,應將過多側枝剪掉,只保持 6~8 個側枝為最好。

2、鬆土除草:每年進行 2 次鬆土除草。第一次鬆土除草時間應在 4 月上旬以前進行,第二次宜在 6 月上旬進行。還可結合深翻土地,進行林糧間作,以耕代撫。

3、追肥:每畝施肥量是氮肥 8~12 千克、磷肥 8~12 千克、鉀肥 4~6 千克,或每株施用農家肥 25 千克,環狀開溝 15~18 釐米、施肥後覆土。

4、修枝除櫱:杜仲的根櫱,萌生能力強,所以要經常對地面上的萌櫱枝和側旁枝及時進行修剪,以促進主幹生長。

現在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行業對杜仲成分藥使用很普遍。








田老西


杜仲,別名絲棉樹、絲棉皮、玉絲皮。杜仲在植物學分類學上獨樹一幟,僅有一科、一屬、一種。杜仲為我國特有,被列為國家第二類保護植物。杜仲是一種價格昂貴的中藥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保胎、活血通絡、降血壓等功效。杜仲樹一年種植,多年受益。根據研究發現,杜仲葉除具有杜仲皮的同藥效外,還能提煉出杜仲膠,是各種電器和海底電纜的優質絕緣材料,還可用於整容接骨、補牙等,煉膠後的殘渣可製鞋跟。

栽培技術:

1、種植方法:一般用種子繁殖。春、秋皆可播種,先將種子放於40~50℃的溫水中浸泡,要不斷攪動,至水涼後撈出,再放於涼水中浸泡兩天,待種子膨脹後撈出,拌以細沙。選向陽處挖坑,將混合好的種子放於坑內,淋水保溼,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每1~2天攪拌一次,待種子萌芽時播種。條播,按行距25~30釐米開2釐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用鋤推平,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溼潤。移栽於春季、冬季均可,按行距、株距各3米挖穴,幼苗栽下時要使根部舒展,然後覆土、壓實、澆水。

2、田間管理:苗出齊後要注意間苗,並及時鬆土、鋤草、澆水。根據幼苗生長情況,酌情施肥。移栽定植☆後,每年仍需加強管理,修剪旁枝,使主幹健壯生長。

杜仲的越冬養護 : 在杜仲樹的越冬期間,進行科學養護,對培養樹勢、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耕作與施肥對杜仲進行冬季耕作,有利於促進苗期生長,增強杜仲樹的越冬防寒能力。其方法是:深翻土壤20釐米以上,使深層土壤在陽光下充分曝曬,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於形成土壤的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結合冬季耕作,還可以施加有機肥料,或者把種植的綠肥深埋於土中,增加肥力。

二、修剪成年的杜仲樹,一般要進行冬季修剪,每年一次,修剪應根據栽培的目的進行。若以收穫杜仲樹皮為目的,應適當修剪側枝,把過密的側枝及地面長的1年生萌苗剪去,以促進樹幹及主枝健壯生長。修剪可與杜仲園的更新相結合,在新長出的萌櫱中,選擇若干株方位好、粗壯、生長旺盛的新樹苗,以促進所留新樹苗的樹幹增粗,生長旺盛,早日代替老樹,建成新的杜仲園。若以採收杜仲葉為主,則不必剪去側枝和萌櫱,對櫱苗加以養護,使其都長成主幹,形成自然的園頭形樹冠,主幹多,枝多,葉片多,樹葉繁茂,可增加杜仲葉的產量。修剪時應注意剪除病蟲枝、枯枝、過密的幼枝及生長不勻稱枝。

三、清潔田園,防治病蟲害方法是:

1.冬季結合清潔田園,清掃枯枝落葉,集中處理,用土封蓋嚴密,使其發酵腐熟,既減少病害的汙染,又可以積肥。

2.結合清園,消除被害樹木,消滅越冬害蟲。根據刺蛾蟲繭的越冬習性,破壞它的越冬場所,人工消滅越冬蟲繭,方法是冬季擊碎樹幹上的蟲繭,結合耕作挖掘杜仲樹周圍土中的蟲繭。

四、防寒剝了皮的杜仲樹和1~3年生的幼株在冬季防寒十分重要,其具體做法是:對於剝皮的杜仲樹,可用草包裹樹幹,這樣既能保持溫溼度,又能防止樹木落葉後太陽直射在樹幹上,發生灼傷。對於1~ 3年生的幼苗主要採用培土防寒,具體方法是:杜仲落葉後將植株按倒,先用溼潤土壤壓住枝梢,再培土把整個植株埋住,土堆高約30釐米,翌年早春扒去培土,扶直植株。若播種苗過密,不便於培土,可以在風口處搭風障或只在植株的根部培土,整株用草包住。



黃獅虎養龜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二類保護植物,也是優良的綠化觀賞和經濟樹種,杜仲僅存活於我國中部地區,可人工栽培,其栽培管理主要分種子育苗和扦播育苗兩個階段,採摘樹皮的最佳時間是6月中旬到7月末,可入藥,葉可製作為杜仲茶,樹幹是良好的傢俱、農具、舟車和建築材料,具有很高的經濟開發價值。

中文學名

杜仲樹

拉丁學名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二名法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約50釐米;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嫩枝有黃褐色毛,不久變禿淨,老枝有明顯的皮孔。芽體卵圓形,外面發亮,紅褐色,有鱗片6-8片,邊緣有微毛。葉橢圓形、卵形或矩圓形,薄革質,長6-15釐米,寬3.5-6.5釐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漸尖;上面暗綠色,初時有褐色柔毛,不久變禿淨,老葉略有皺紋,下面淡綠,初時有褐毛,以後僅在脈上有毛;側脈6-9對,與網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鋸齒;葉柄長1-2釐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長毛。花生於當年枝基部,雄花無花被;花梗長約3毫米,無毛;苞片倒卵狀匙形,長6-8毫米,頂端圓形,邊緣有睫毛,早落;雄蕊長約1釐米,無毛,花絲長約1毫米,藥隔突出,花粉囊細長,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長8毫米,子房無毛,1室,扁而長,先端2裂,子房柄極短。翅果扁平,長橢圓形,長3-3.5釐米,寬1-1.3釐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圍具薄翅;堅果位於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長2-3毫米,與果梗相接處有關節。種子扁平,線形,長1.4-1.5釐米,寬3毫米,兩端圓形。早春開花,秋後果實成熟。

杜仲樹

生物特性

杜仲屬於一種落葉喬木,樹冠高約為10~12m,杜仲樹的身上都是寶,從樹葉到樹皮中都含有豐富的杜仲膠,若折斷一根樹枝你會發現,裡面有非常多的白色絲狀的物質。每年3~5月份開花,單性花異株,翅果長約為3~4cm、寬約為1~2cm,果實的成熟期在每年的9~11月份,待果實成熟後,果身就會變成褐色,樹皮呈灰色樣,芽近卵形,有鱗片,葉互生,呈橢圓形,長約6~13cm,寬約3~7cm,前端較長且尖,底部呈圓形,邊緣有鋸齒,杜仲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對土壤沒有過多的要求,在栽種時最好將其放在土層肥厚溼潤的地方,土壤的值為在5~7.5之間,這樣才有利於杜仲的生長。杜仲喜歡沐浴陽光,陽光越充足,杜仲長得就越茂盛,因此,通常杜仲都會長在陽坡以及半陽坡等陽光充足的環境中,杜仲還具有保持水土,對生態環境有著一定的保護作用,是一種優良的綠化樹種。[2]

分佈範圍

分佈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及浙江等省區,現各地廣泛栽種。在自然狀態下,生長於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裡,對土壤的選擇並不嚴格,在瘠薄的紅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長。

栽培技術

1 育苗

種子繁殖。由於播種的原材料是種子,因此選好種子對播種繁殖、育苗好壞都至關重要。為了保證後期的繁殖,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最好在20年以上的健壯優良母樹上採收成熟種子,放陰涼通風處陰乾,並對種子催芽。選好種子以後先將其放入45℃的溫水中浸泡,並不斷攪動,使水涼了以後撈出來,再將其放在涼水中浸泡2d,等種子泡膨脹以後撈出來,和細沙拌在一起。把拌好的種子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坑內,再灑上水使其保持溼潤,最後蓋上一層塑料薄膜,每隔1~2d攪拌1次,等種子露出幼芽,育苗工作就算完成。

扦插繁殖。先把3~5年生的杜仲樹的1年生無病蟲害枝條剪成10~15cm、並帶有3~4個芽的插條,將下端1~2節的葉剪掉,將插條下端2~3cm浸泡於50mg/L的萘乙酸溶液中,2h後取出,按插條株距6~10cm,插入土中2/3,壓實後澆透水,用薄膜覆蓋,經常保持溼潤,第2年春季移栽。

2 選地整地

杜仲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適應能力比較強。育苗地選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及灌溉方便的沙質壤土地比較好。地選好後,每畝地施廄肥3500kg,餅肥100kg,過磷酸鈣50kg,然後深翻30cm,耙細整平做寬1.2m、高20cm的高畦。

3 種植

春播於3~4月天氣穩定在10℃以上的時候進行。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cm,開深2~3cm的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蓋2cm厚的細土,整平畦面,蓋草保溼保溫。每畝播種量6~8kg。經常保持床土溼潤,約15d可出苗。培育1~2年,苗80~100cm時便可定植。種植時,先將一層土與基礎肥料混合好撒在穴底,然後把幼苗放入,不能栽的太深,埋上少量土,輕輕地提一下幼苗,使根系舒展,再用土把坑穴填滿,最後壓實,上覆新土、澆水。

4 栽後管理

等幼苗種植以後及時進行鬆土、鋤草,並根據不同幼苗成長的情況施肥澆水。當幼苗長出2~4片葉子時,為使每棵幼苗之間的距離不太近,需拔除多餘的幼苗,並進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以鉀肥為主。當幼苗長出5~6片葉子時,結合調整株距把多餘的幼苗除掉,補在稀少的地方,保留30萬~45萬株/hm2。杜仲在幼苗後期容易死苗,要在播種前對土壤用0.5%的波爾多液每隔10d噴灑1次,1個月後用0.1%波爾多液每隔15d噴灑1次進行消毒,重複2~3次。切跟蟲、拉拉蛄等害蟲可以用毒餌誘殺。每年還需要對其進行2次中耕除草。

應用價值

杜仲在工業方面的應用價值。樹皮和樹葉還有果實裡都含有珊瑚糖苷及杜仲膠,杜仲膠是我國特有的資源。除此之外,杜仲種子也有應用價值,種子裡含有大量脂肪油,主要為亞油酸脂,可為工業所用。

杜仲在園林方面的價值。杜仲樹幹比較挺直,直立性又很強,樹冠緊湊,非常密集,遮陰面積大,樹皮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葉子顏色又濃又綠,美觀協調,為綠化和行道樹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廣漂金子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二類保護植物,也是優良的綠化觀賞和經濟樹種,杜仲僅存活於我國中部地區,可人工栽培,其栽培管理主要分種子育苗和扦播育苗兩個階段,採摘樹皮的最佳時間是6月中旬到7月末,可入藥,葉可製作為杜仲茶,樹幹是良好的傢俱、農具、舟車和建築材料,具有很高的經濟開發價值。

杜仲屬於一種落葉喬木,樹冠高約為10~12m,杜仲樹的身上都是寶,從樹葉到樹皮中都含有豐富的杜仲膠,若折斷一根樹枝你會發現,裡面有非常多的白色絲狀的物質。每年3~5月份開花,單性花異株,翅果長約為3~4cm、寬約為1~2cm,果實的成熟期在每年的9~11月份,待果實成熟後,果身就會變成褐色,樹皮呈灰色樣,芽近卵形,有鱗片,葉互生,呈橢圓形,長約6~13cm,寬約3~7cm,前端較長且尖,底部呈圓形,邊緣有鋸齒,杜仲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對土壤沒有過多的要求,在栽種時最好將其放在土層肥厚溼潤的地方,土壤的值為在5~7.5之間,這樣才有利於杜仲的生長。杜仲喜歡沐浴陽光,陽光越充足,杜仲長得就越茂盛,因此,通常杜仲都會長在陽坡以及半陽坡等陽光充足的環境中,杜仲還具有保持水土,對生態環境有著一定的保護作用,是一種優良的綠化樹種。栽培技術

1 育苗

種子繁殖。由於播種的原材料是種子,因此選好種子對播種繁殖、育苗好壞都至關重要。為了保證後期的繁殖,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最好在20年以上的健壯優良母樹上採收成熟種子,放陰涼通風處陰乾,並對種子催芽。選好種子以後先將其放入45℃的溫水中浸泡,並不斷攪動,使水涼了以後撈出來,再將其放在涼水中浸泡2d,等種子泡膨脹以後撈出來,和細沙拌在一起。把拌好的種子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坑內,再灑上水使其保持溼潤,最後蓋上一層塑料薄膜,每隔1~2d攪拌1次,等種子露出幼芽,育苗工作就算完成。

扦插繁殖。先把3~5年生的杜仲樹的1年生無病蟲害枝條剪成10~15cm、並帶有3~4個芽的插條,將下端1~2節的葉剪掉,將插條下端2~3cm浸泡於50mg/L的萘乙酸溶液中,2h後取出,按插條株距6~10cm,插入土中2/3,壓實後澆透水,用薄膜覆蓋,經常保持溼潤,第2年春季移栽。[3]

2 選地整地

杜仲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適應能力比較強。育苗地選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及灌溉方便的沙質壤土地比較好。地選好後,每畝地施廄肥3500kg,餅肥100kg,過磷酸鈣50kg,然後深翻30cm,耙細整平做寬1.2m、高20cm的高畦。[3]

3 種植

春播於3~4月天氣穩定在10℃以上的時候進行。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cm,開深2~3cm的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蓋2cm厚的細土,整平畦面,蓋草保溼保溫。每畝播種量6~8kg。經常保持床土溼潤,約15d可出苗。培育1~2年,苗80~100cm時便可定植。種植時,先將一層土與基礎肥料混合好撒在穴底,然後把幼苗放入,不能栽的太深,埋上少量土,輕輕地提一下幼苗,使根系舒展,再用土把坑穴填滿,最後壓實,上覆新土、澆水。[3]

4 栽後管理

等幼苗種植以後及時進行鬆土、鋤草,並根據不同幼苗成長的情況施肥澆水。當幼苗長出2~4片葉子時,為使每棵幼苗之間的距離不太近,需拔除多餘的幼苗,並進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以鉀肥為主。當幼苗長出5~6片葉子時,結合調整株距把多餘的幼苗除掉,補在稀少的地方,保留30萬~45萬株/hm2。杜仲在幼苗後期容易死苗,要在播種前對土壤用0.5%的波爾多液每隔10d噴灑1次,1個月後用0.1%波爾多液每隔15d噴灑1次進行消毒,重複2~3次。切跟蟲、拉拉蛄等害蟲可以用毒餌誘殺。每年還需要對其進行2次中耕除草。



渝田小舍


導語:杜仲是我國特產的特用經濟樹種,主要用途是工業用杜仲膠和藥用杜仲皮,在杜仲小樹和大樹栽培管理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栽培目的、掌握杜仲生長特性科學的做好管理工作。題主問題的關鍵詞是杜仲的“利用價值”和“栽後管理”。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杜仲又叫絲綿樹、思仲、銀絲樹等,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和貴重藥用樹木,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了。

利用價值

杜仲的利用價值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1,工業價值:主要是杜仲的枝條、葉片、樹皮、根皮、果實都含有許多銀白色的彈性橡膠,可以生產硬性橡膠;

在工業上利用杜仲的果實、樹皮、枝葉等提取杜仲膠,這種橡膠具有絕緣、絕熱、耐酸鹼腐蝕等性能,是海底電纜和電氣絕緣的優良材料。根據實驗,每公頃每年杜仲採集的枝葉大約可以生產橡膠200-250公斤。杜仲膠與松脂、木焦油可以製成膠粘劑,能夠粘金屬、岩石、瓷器、角制物質、鋁片和木片等。

2,藥用價值:根據中醫實踐結果,杜仲的樹皮是重要中藥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等功效,可以治療腰膝痛、高血壓的疾病。

3,木材價值:杜仲的木材白色,材質堅實細緻,有光澤,不翹不裂,少蟲蛀和耐腐朽,是製作傢俱、農具、建築等的較好木材。

4,觀賞價值:杜仲枝葉茂密,樹幹端直,樹冠整齊,,生長比較快,可作為庭蔭樹和行道樹應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栽植為特用經濟林。

可以看出杜仲是一種多用途的優良樹種。

杜仲的生長特性

儘管杜仲的利用價值很高,要很好的栽植杜仲,就必須掌握它的生長特性。杜仲是一個陽性樹種,不耐庇廕;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喜歡肥沃溼潤、深厚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它的自然分佈區年平均氣溫13-17°C,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但杜仲的生長適應性比較強,有比較強的耐寒能力;在酸性、中性和微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並且具有一定的耐鹽鹼能力;忌在過溼、過幹或過於貧瘠的土壤栽植。它的根系淺但側根發達,萌孽能力強,生長比較快,一年生苗木高可以達到一公尺。

杜仲栽植後的管理要點

人們栽植杜仲主要以獲取更多的杜仲膠為目的,第二是成片栽植才能產生更大經濟效益。那麼在栽植後的管理也要緊緊圍繞以上兩個方面進行。

1,中耕除草:杜仲的栽植基本就是城鄉園林綠化種植和營造杜仲林。不論哪一種種植,杜仲苗栽植以後,在生長季節要適時多次除草;中耕的深度不宜太深,小樹苗中耕深度2-4公分,大苗的7-8公分即可。杜仲的幼苗不耐除草劑,因此只能人工除草,不能使用除草劑。一般在澆水後3-5天等地面稍干時就要鬆土,防止土壤裂縫風乾樹苗。

2,施肥:杜仲小苗生長緩慢,要加強撫育管理,每一年的春季和夏季都要施追肥。對成年樹也要逐漸施追肥。杜仲吸收養分的能力強,如果每一年適當施肥1-2次,有利於加速生長並且提高種子和杜仲膠的產量。一般在八月停止施肥,避免後期生長過旺降低抗寒能力。栽植後生長季節的施肥量,每一年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1500公斤,複合肥20-30公斤。

3,澆水:栽植後要根據土壤乾溼程度適時澆水,避免積水,因為杜仲喜歡土壤疏鬆。保持栽植穴內土壤溼潤,有利於提高栽植的成活率。

4,修剪:杜仲的抽枝能力強,如果讓它任意生長,造成樹冠高、莖幹增粗比較慢。在管理中要注意控制樹冠向上生長,增厚樹皮,增加產皮數量,提高杜仲品質。要修剪旺長枝條,對於幼苗,在距離地面十公分高的以下小枝要全部剪除,當樹高生長到四五公尺時,剪去樹幹頂稍、細弱枝條、下垂枝條,達到集中養分、促進主幹和主枝生長的目的。

杜仲小樹的抗寒性能差,在入冬前在樹根基部可以培土,在樹幹地面向上1.5公尺裹草保暖,預防凍害發生。在北方比較冷的地方尤其要做好杜仲保暖工作。

5,防治病蟲害:在我們這裡杜仲的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葉枯病、褐斑病和地老虎、螻蛄等。

立枯病:物理防治主要是控制溫度和溼度,保持環境乾燥適當通風。化學防治在播種之前就要採取措施,採用咯菌腈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200-300毫升,堆悶10小時,晾乾即可。

葉枯病:葉枯病通常發生在成年樹上,發病初期杜仲葉片上出現黑褐色板點,之後不斷擴大使葉片穿孔,嚴重時葉片枯死。人工防治辦法是摘除發病葉片,帶到杜仲林外集中銷燬,防止後期通過灌水和空氣傳播。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每七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三次即可。

褐斑病:化學防治辦法,用25%的苯醚甲環唑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畝用量25毫升就行。

地老虎和螻蛄防治:在發生期用90%的晶體敵百蟲100克,先用少量熱水溶解後,再加十公斤水,用配製好的敵百蟲溶液在傍晚澆灌毒殺成蟲。

綜上所述,杜仲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樹種,在栽培管理過程中要僅僅圍繞栽培目的開展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其實杜仲的生長特性是很明確的,在掌握杜仲生長特性的基礎上進行栽植後的管理並不難,主要是中耕除草、土肥水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只有細緻管理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老姚談植物


說起杜仲,我想起前幾年我們到河北參觀時,專程到一杜仲繁殖基地看了看,對這種多用途樹種進行了多方面的瞭解,通過基地工作人員的介紹和實地瞭解,我們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杜仲,又有很多很優雅的名字,什麼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瓜,思仲樹等,我很不明白,為什麼杜仲會與這些"絲"聯繫在一起。杜仲是一種落葉喬木,科屬都是以它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杜仲科杜仲屬。杜仲是我國的特有植物,在自然分佈狀態下,大多數是野生種,但這些年來,在很多地方都已引種成功,屬於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植物,有藥用,材用和觀賞為一體,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一,利用價值

1,藥用價值

杜仲是很好的傳統名貴中藥材。具有那個那個那個,什麼什麼作用哈。

2,工業價值

杜仲葉可以生產飼料添加劑,杜仲的皮,葉,果中可以提取杜仲膠,具有高度的絕緣性能,黏著性能,耐磨性能和抗酸鹼性能,是製造海底電纜的重要絕緣材料。

杜仲木材非常堅韌,潔白,緻密,是傢俱,枕木,船舶上的首選上等木料,可大量出口。

3,觀賞價值

杜仲樹幹較直,枝繁葉茂,樹冠多呈圓形或圓錐形,遮蔭面積比較大,並且杜仲樹抗性強,不愛招病蟲害,一般不需要噴灑農藥,是城市鄉村街道及園林綠化非常理想的樹種。

4,保持水土

杜仲樹的根系發達,耐乾旱,耐瘠貧,是非常好的水土保持樹種。如在一些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山丘地帶,可以大面積發展杜仲樹,不但可以很好地保持水土,也是一項不錯的經濟來源。

二,杜仲樹的栽後管理

1,栽後平茬

杜仲苗栽培後,不管是1年生的還是2年生的杜仲苗,栽後都要進行平茬處理。

杜仲栽後平茬是促進苗木高和直立生長非常有效的措施。由於杜仲沒有頂芽,但萌芽力很強,因此在自然狀態下1–2年生實生苗,一般是呈"Z"形彎曲生長。如果不進行平茬,不僅以後苗木直立性差,生長量小,且所形成的彎曲主幹不利於以後的採皮。而平茬後的苗木不僅莖幹通直,並且在高度方面要比不平茬的高1/4–1/3。

杜仲苗木平茬後往往在剪口以下萌生出很多的枝條,等到萌芽條長到10–15釐米時,要及時選擇一條生長旺盛並且著生位置比較適宜的萌發枝,將其餘的枝條全部清除,以後每隔十天八天的都要清理一下萌芽,注意不要損傷所留下來的主幹枝條。如果你栽培的是在苗圃中已經平過茬的2年生苗木,就不要再平茬了。


2,覆蓋樹盤

栽植杜仲後,為了提高地溫和減少地面水分的蒸發,可以在苗木周圍用地膜或乾草進行覆蓋,覆蓋面積以多出樹盤為宜。可以利用中耕除草,將雜草集中在一起,覆蓋在苗木周圍。已經覆膜的地方可不再覆草,否則不利於地膜下土壤溫度的提高。

3,中耕除草

杜仲苗木栽培後,要經常進行中耕除草,鬆土澆水,並注意防寒,冬季上凍前根部培土,寒冷地區1–3年生的苗木,冬季植株要用稻草包紮,防止發生凍害。

4,追肥

杜仲苗木定植後,可根據當地土質肥力情況,酌情施欄肥,人糞,化肥以促進苗木的生長,每畝追施糞肥1500–2500公斤,另加過磷酸鈣30公斤,可以在植株間挖穴施入。

5,整形修剪

優良的杜仲要求樹木具有高大,通直的樹幹,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優質高產的樹皮,整形修剪就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其實我們在杜仲的栽培管理中,很少有人去給杜仲進行整形修剪的,從而導致樹幹扭曲,剝皮困難,樹皮質量非常的差。在今後的栽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杜仲的整形修剪。

如果你是為了獲得樹皮和種子,那就在定植3年後平地截幹,選擇一個健壯的萌條,當年生長可達2米以上,以後每年冬剪競爭枝條,連續3年,可培養成4–5米的通直主幹。

如果你是為了獲得葉片和枝條,定植後第3年冬季,在距離地面50釐米處截幹,截幹後深翻林地,施足基肥,促進萌發,以後每隔3年截幹伐枝一次。

如果你是為了獲得樹皮和木片等,可以在栽植後3年後距離地面2米處截幹,在截面附近均勻留5–6個枝條作主枝,10年後,主枝皮可採剝利用,一年採剝一個主枝,並隨即選育一個替代主枝。5–6年為一個輪剝期,經過3個輪剝期後伐掉主幹,利用伐樁再進化萌芽更新。

在這裡重點介紹一下杜仲樹冠的修剪及幼樹主幹的縱割。這是那個杜仲育苗基地的老師傅告訴我的。

(1),杜仲樹冠的修剪

在杜仲樹高3.5–4米左右高時,可以對頂梢進行重度截幹,促發截口下多個側芽萌發生長,隨後在其中選擇生長旺盛,上下及左右排列均衡並與主幹夾角適宜的2–3個枝條,作為幼樹樹冠基部第一輪側枝,以後每年平茬時都按此法選留1–2個側枝,一般經過3–4年後就可以培育出5–7個骨幹側枝。通過這些骨幹側枝的延伸及二級側枝的萌生,可使幼樹樹冠基本形成。這樣培養出來的杜仲樹冠多為圓形,卵圓形,在林木密度大時則多采用窄卵形。



在杜仲幼樹形成樹冠的初期,對骨幹側枝及二級側枝進行延伸修剪,以促進幼樹樹冠儘快形成。在旺枝上選擇背側壯枝進行短截,促發旺枝進行延伸生長,儘快擴大樹冠。

對於那些樹冠已經鬱閉的杜仲樹林,要進行回縮及側枝更新修剪,以保證樹冠內的通風透光。首先,對樹冠內直立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有病蟲害的樹枝進行疏除,並對延長枝在背側下弱芽處進行回縮,以控制樹冠向四周延伸。

(2),幼樹主幹縱割

在我看到基地裡的師傅們在割幼杜仲樹時,我很是納悶,難道杜仲也得進行環割嗎?當近前仔細看後,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怎麼是縱割呢?經老師傅介紹我才似懂非懂,不過後來的事情證實,杜仲幼樹縱割確實不錯。

杜仲幼樹階段在主幹上進行進行縱割,是促進幼樹直徑生長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杜仲豐產栽培管理中的一項重要而又特殊的管理措施。通過對杜仲幼樹樹幹進行縱割,割斷皮層橫向杜仲膠絲,減少皮層杜仲膠對樹幹直徑生長的束縛力。聽到老師傅這樣說,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杜仲樹又叫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皮的原因了,原來杜仲樹皮中含有杜仲膠絲,所以又被稱為扯絲,絲連等了。

杜仲幼樹縱割的方法是,在春季杜仲枝葉萌發之前,對直徑3–10釐米的幼樹,用鋒利的單面刀片對樹皮進行縱向劃割,劃割深度以割到木質部為宜,劃割的長度不宜太長,以50–80釐米為宜,上下交錯,間斷進行,不宜一刀割太長。劃割的間距以2–2.5釐米為宜,太寬太窄都不適宜。

我們購買了十幾棵杜仲苗,當綠化樹栽在了辦公室前的花壇和空地中,並按照人家說的辦法對2/3的杜仲幼樹進行了縱割,留下1/3沒割進行了比較。在杜仲樹皮縱割的當年,確實對莖幹直徑的生長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平均可提高直徑生長量13%—17%。但在第二年的春天再繼續縱割,則效果不明顯。通過這幾年的試驗來看,幼樹莖幹以每兩年縱割一次較好,平均每年可提高直徑生長量6%—8%。對已經進入成年並開始剝皮的樹木,不適宜再進行樹皮縱割,否則會影響樹皮的質量。



三,留種

杜仲樹屬於雌雄異株,採種時最好選擇生長快,樹皮厚度大,產量高,品質優,乾性矮,抗性強的20–30年生的強壯雌株作母本樹,雌株與雄株的比例為10:1,對留種的母本樹要加強管理。當果實成熟呈淡紫色並且有光澤,種子呈白色時就應及時採收。如果採收過早,種胚發育不良,發芽率低,如果採收過晚,則果實易散落,遇雨易黴變。採種時用竹竿敲打樹枝即可,將收集的種子攤於陰涼通風處晾乾,不可烈日暴曬,否則喪失發芽能力。

四,病蟲害的防治

我們所栽培的杜仲樹幾乎沒有發生過病蟲害,但並非都是如此,只是因為杜仲的抗病蟲害的能力比較強,危害主要發生在苗期。

1,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杜仲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苗木立枯病,葉枯病,杜仲角斑病,杜仲褐斑病,杜仲灰黴病,杜仲枝枯病等。

杜仲根腐病主要發生在苗圃和5年生以下的幼樹,尤其是苗圃地發生的較嚴重,嚴重時能造成苗木成片枯亡,並且逐年蔓延。

對於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選擇土壤疏鬆,肥沃,灌溉及排水條件好的地塊育苗,儘量避開重茬苗圃地,增施有機肥。藥物防治主要有甲基託布津,退菌特,多菌靈等灌根,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幼樹發病後也應及時噴藥處理。

葉枯病在成年杜仲樹上多見,發病的葉片出現褐色圓形病斑,以後不斷擴大,密佈全葉,病斑邊緣褐色,中間白色,有時使葉片破裂穿孔,嚴重時葉片枯亡。

對於葉枯病的防治,除清掃病葉集中燒掉外,在發病初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連續噴灑2–3次,對葉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杜仲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導致葉片枯亡早落。發病的葉片多在中間呈現不規則的褐色多角形病斑,葉背面顏色較淺,病斑上長有黑色黴狀物,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此病菌孢子可以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

對於此病的防治,關鍵在於加強樹勢,及時用波爾多液進行噴霧防治。

杜仲褐斑病能夠導致葉片枯亡早落。初發病葉出現黃褐色斑點,然後擴展為紅褐色長條形或橢圓形大斑,有明顯的邊緣,上生有灰黑色小顆粒狀物,這就是病菌的子實體。

對於杜仲褐斑病的防治,關鍵還是在於培養壯樹,增強其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可以用波爾多液,多菌靈,退菌特等噴霧防治。

杜仲還會發生灰斑病,枝枯病等,除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外,可以不定時間的噴施一點多菌靈,波爾多液,退菌特,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防治,對於大的剪口,可以用退菌特,波爾多液等塗抹剪口和傷口,是防治杜仲枝枯病的重要措施。

2,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杜仲的蟲害主要有金龜子,地老虎,螻蛄,刺蛾,蝽象,蠹蛾等。

金龜子和地老虎,螻蛄主要為害杜仲的根系,可造成杜仲幼苗的枯亡。

對於金龜子,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的防治,除清除雜草,減少和消滅成蟲產卵場所外,最關鍵的就是用藥灌根,如敵百蟲,阿維菌素,噻唑磷等,可隨水衝施苗床,或灌根。

杜仲木蠹類害蟲,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鑿蟲子",主要是在杜仲皮層和木質部內進行啃咬危害,嚴重影響樹木的長勢,甚至造成樹木的折斷枯亡。

對於這些鑽木蟲害的防治,除樹幹塗白之外,可在成蟲羽化初期,幼蟲孵化初期,通過噴灑殺蟲劑防治。當幼蟲鑽入木質部後,可以在蟲道內灌入或用棉球蘸藥塞入蟲道內,並以泥巴封口殺滅。

杜仲還會發生刺蛾,蝽象等葉部害蟲,主要危害杜仲的葉片,嫩芽,嫩梢等,可以通過葉面噴施阿維菌素,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總之,杜仲還是一種比較好管理的樹種,只要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向陽坡地,山腳,山坡中下部,挖大穴,施足基肥,合理進行密植,適時早栽,做好平茬,覆蓋,鬆土除草,追施肥料,整形修剪,及病蟲害的防治等工作,一般栽後15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進行採收了,收穫時間一般是在4–5月,收穫時多采用環剝枝術,此法要比砍樹剝皮縮短可採剝週期,提高了產量,也提高了藥材質量。生長旺盛,主幹明顯的樹木,都可以進行環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