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用一句诗表达你已不再年轻?

姒莞萱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再美好的青春总会逝去,再强壮的少年总会老去,人的青春是很脆弱的,当衰老来临之时,我们早已不再年轻。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清晨起来默默的望去,只有一片又一片的黄叶落满了昨日的游乐之地。一觉醒来,我除了站在这里默默的望着望着,又能干些什么?


今日的少年站在这里,望着昨日落下的黄叶,明日的老人又会站在哪里,望着今日的少年!

我已不再年轻,可是直至现在,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地方来寄宿我的心灵。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我还是拖着这遗体疲惫的残躯随波逐流,直至年轻完全成为回忆……


旧事旧人历史说


一个胖乎乎,超级可爱的小朋友追着我奶声奶气的说:"妈妈,妈妈,抱抱,抱抱,,,"于是我蹲下跟这个小朋友说:"乖乖,听话,多走走,你就走的顺当了[玫瑰]"不知不觉一天天过去了,一个胖乎乎,超级高大的小朋友,推门进来声音洪亮的说:"妈妈,妈妈,我回来了,同时这个小朋友展开双臂,一把就把我给抱住了,同时我脚尖点地",我扬起头说:"孩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时光飞逝,不经意间,时间就悄无声息的"弃你而去",,,,



嘴角上扬8281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诗文赏析:

人谁不害怕担心老呢,毕竟怜老惜老的人又有多少呢。老了,身体越发瘦弱下去,衣服带子只能越系越紧,头发越来越少,本来戴好的帽子却偏向一边。人老了眼就花了,看书越发费劲了,看一会儿眼睛就疲累就疼,年迈力衰,各种病都找上门来,只好经常用艾灸缓解一下。细细想来,年龄大的好处就是经历丰富,见多识广,阅人无数,洞悉一切。只要克服对变老的害怕担心,就会心情畅快,轻松自在。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木米曰:

生老病死是生理自然现象,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命,是一个必然过程,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顺乎自然,珍惜当下,享受当下,尽量少的留有遗憾。

尤其老年人,要学会为自己找乐。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天乐一天。老年人要让自己充实起来,跳跳广场舞,读个老年大学,练练声乐,书法绘画,放飞心情,开心快乐。

公道头上唯白发,富贵头上不曾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懂得珍惜。


木米


年年四季的轮回,

给人增长了年纪。

满脸皱纹的显现,

写满了工作记忆。

步履蹒跚的历练,

诠释了人生经历。

莫道桑榆不算晚,

夕阳晚霞有奇迹。





丰硕缘野


生命本是天上仙,轮回转世几千年,

只因痴心修正果,呱呱坠地入凡间,

世间虽有诸多苦,也有幸福比蜜甜,

若想如愿达彼岸,困苦堪比万重山,

儿时懵懂入少年,鸿鹄之志出狂言,

学业未成难如愿,多少男儿败阵前,

父母往来媒妁间,才觉自己在贪玩,

如花似玉良家女,与我堂前结良缘,

留下儿女成一双,倍感压力进商圈,

一帆风顺入商道,大展宏图非一般,

得意未把小人防,阴险小人巫蛊玩,

父母恩情未回报,儿女重担仍在肩,

家道中落苦难言,白发已落两鬓间,

前世有幸结佛缘,听闻佛法天地宽,

世事岂能都如愿,命该如此莫怨天,

今日饮酒真言露,得法破迷入仙班!



大海262358751


人生七十古来稀


刘480909厚德载物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TT社会问答达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黄毛黄,苍头苍。宝马貂裘,马慢裘线张。犹羡倾城堪折柳,柳叶落,伴斜阳。

酒酣胸襟扣不上,扣不上,又何妨?坤杯在手,畅饮在陋堂。但使壶中如满月,展欢颜,梦一场。

注:人老了也时常焕发少年人的张狂。黄狗的毛已经泛出土黄色,苍鹰的头顶也秃了。千里驹失去了当年的奔驰,快走不动了。以前的行装也破旧开线了。但是,仍然羡慕青年人柳丝传情挚友聚散的情景,只是对应我的状况是柳叶枯落日近黄昏。

饮酒过量的时候衣服扣子都系不上了,又有何妨呢?端起小酒杯,在陋室之中孤芳自赏,心中畅快不就行了。只要家人如满月一样团聚就高高兴兴的展颜一笑,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观察员35


况复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鸣琴古韵


《回乡偶书[1]》(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2],乡音无改鬓毛衰[3]。

儿童相见不相识[4],笑问客从何处来[5]。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与李白、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饮中八仙”。诗赞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因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武则天证圣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jī ),有“清谈风流”之誉。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仅存诗二十首。

【简要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疏落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5]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诵读目标】

通过读—思—想、情境诵读等方法,品味诗人久客伤老之情,世事沧桑之感。

【文选简析】

这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衰,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从而为唤起下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儿童相见不相识”本不足为奇,“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一“笑问”,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久客伤老之情,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一个“笑”字,不知击碎了多少游子的心。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另一首为“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也收录于《全唐诗》中。全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