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野钓环境下,枣核漂、长身漂,该如何选择?

simon0813


在野钓环境下,在选择浮漂的时候必须要先从简单的几何学说起,相同体积下,各种形状中圆球具有最小的表面积,所以越接近圆球的形状表面积越小,所以在讨论枣核漂和长身漂的时候,需要设立漂身体积一样,漂脚和漂尾粗细、漂尾长度和浮漂长度不变,这样只要让浮漂漂身向漂脚方向拉伸,漂脚变短即可。

这样浮漂的表面积逐渐增大,漂肩缩小后向下运动的水阻就小,而表面积增大则表现在水在水平方向和浮漂的接触扩大,水平方向阻力就大,且水平方向受力均匀。懂得上述我们选择浮漂可以这样选:

1、肩宽短身浮漂下沉缓慢,行程较长,那么鱼饵到底的时间就长,这样钓接口,钓浮,钓行程枣核型浮漂较好。钓底为了快速到底,选择长身漂较好。

2、在小杂鱼多,风浪较大的时候,考虑到长身漂的表面积较大,那么浮漂上下左右摆动的阻力较大,就显得的稳定,所以在杂鱼和有风浪的时候选择长身漂。

3、在水总体上呈一个方形持续流动时,浮漂横向有位移,表面积小的枣核漂在横向有更小的阻力,所以能更好的抗走水。

4、我们在浮漂抛出后,浮漂有一个翻身速度之说,翻身速度和漂身和水的接触面积有关,所以,同等条件下,枣核漂翻身快。

5、浮漂的灵敏度和浮漂下行特点相一致,所以下行速度越快,在悬坠钓法中主抓下顿口的情况下,长身漂更为灵敏。


微巡纪水视界


在野外作钓由于景色宜人,空气清新,鱼种丰富,受到许多钓鱼人的追捧。但野钓时想要获得比较满意的鱼获,我们还要根据当时的鱼情、水情等相关因素,来合理的调整我们的作钓方式。尤其是浮漂的选择,有些新手钓友,对这方面,还有一些盲区,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各种漂型的作用。


现在市面上的漂型主要分为枣核型、长身型和圆肚型。

一、枣核漂

顾名思义就是漂身像枣核,这种长菱形的浮漂。其翻身下沉速度适中,极易发现在下沉过程中的鱼口。一般枣核漂都为长脚,稳定性相对较好,可以有效降低走水和刮风带来的干扰。到底后,信号反应灵敏、真实,也是因为这些优点,成为现在钓鱼人,最喜欢使用的漂型之一。

二、长身漂

是指其漂身细而长的浮漂。此种浮漂翻身下沉速度较快,受水的阻力较小,灵敏度比较高,动作幅度大,稳定性又非常好,可以过滤掉小鱼闹钩和蹭线时的杂乱信号,是垂钓底层鱼类的必备浮漂。


三、圆肚漂

指漂身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浮漂。此种浮漂翻身、下沉比较缓慢,但在有鱼吃口时,浮漂反应非常灵敏,长用于打行程、钓截口和冬季垂钓轻口鱼使用。

不同的漂型,针对不同的垂钓方式,但根据作钓目标鱼体的大小,要选择不同吃铅量的浮漂,然后结合作钓时的水情、鱼情,来适当调整我们的调钓方式,才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鱼获。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钓方式,请在下方回复,谢谢。


悠然小钓


浮漂从漂形上大致分类确实可以分为细长身和枣核形两类,其实枣核形的浮漂也有大枣核和小枣核之分,选择哪一种漂形的浮漂关键还取决鱼情,仅仅只是说野钓是无法下定论的。

细长身浮漂和枣核形浮漂的基本特点

细长身的浮漂在水中下沉的时候阻力较小,下沉的速度比较快。枣核形浮漂由于漂身的横截面较大,也就是漂身的肚子较粗,所以在水中下沉的时候阻力较大,下沉的速度比较慢。

细长身的浮漂在鱼咬钩的时候,体现出的信号幅度会更大,但是力度感不强,更多是下滑的信号。枣核形的浮漂在鱼咬钩的时候,体现出的信号幅度偏小,但是力度感很强,也就是下顿的感觉会更强。但是这一种特征在野钓环境中并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还是考虑漂身的阻力问题。

适合使用细长身浮漂的两种鱼情

在小杂鱼闹窝比较眼中的时候更适合使用细长身的浮漂,因为小杂鱼的数量一多就会大量集中在水面附近抢食,钩饵入水之后很容易被小杂鱼截住,因此就必须使用细长身的浮漂,让浮漂加速下沉,减少被小杂鱼拦截的可能性。

另外,在深水钓鱼的时候也更适合使用细长身浮漂。因为深水钓鱼时钩饵从入水到沉底的时间较长,所以要尽量缩短钩饵下沉的时间,避免饵团在下沉的过程中过多雾化消耗,使用细长身的浮漂就能够让钩饵更快到底。

适合使用枣核形浮漂的两种鱼情

在小杂鱼的数量较少或者是底层鱼明显离底上浮的时候更适合使用枣核形浮漂。因为底层鱼离底上浮之后会出现较多的离底接口信号,使用枣核形浮漂能够让钩饵缓慢下沉,鱼接饵更方便。

在浅水垂钓时也适合使用枣核形浮漂,因为水浅,钩饵从水面到水底的时间较短,使用枣核形浮漂能够延长钩饵沉底的时间,让饵团在水中一边雾化一边下沉,以此在起到更好的诱鱼作用。


眼镜哥说鱼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欲知枣核与长身浮漂如何选择,先得了解它们,知道它们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也只有这样,做出的选择才会正确。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枣核(粗短身)与长身浮漂特点及参数

1. 行程速度

粗短身浮漂的横截面积较细长身的大,所以粗短身的浮漂下行的过程中水阻就比较大,速度就比较慢。这个特点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对于需要增加动态诱鱼、钓截口的时候,慢是优点;对于需要快速到底,快就是优点。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无论什么漂型,浮漂所决定的钩饵的行程是指浮漂翻身之后的一部分,而作钓水深越大,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就会越小。

2. 漂相的区别 

这也是基于漂身横截面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同样的外力作用到线组上,如果浮漂的其它参数完全相同,仅是漂型的差别,那细长身的浮漂出口绝对要大,也就是漂相更明显,因为运行的时候水阻小啊。

3. 抗走水及风浪

枣核形浮漂无论是在抗走水或抗风浪方面,都比细长身的有优势。不过两者的机制不同,浮漂总长一样,漂身短的漂尾肯定就长,漂尾长那漂身就都淹没在水表以下更深的位置,受表层风浪的影响就小。而抗走水是因为浮漂的侧截面积小。

野钓相对于竞技和坑塘,稍稍多了一份随意,少了一份较真。以上枣核与长身浮漂的3点区别,在吃铅量这个参数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好比一袋50斤的大米,两个小孩正在商议是横着抬还是竖着抬省力的时候,一个成年人走过来单手即可轻松提起。加大漂号也就是加大吃铅量,钩饵在水中下降的速度会明显加快,而且影响的是浮漂翻身前的大部分行程。加大漂号漂相也会更明显,当然前提是灵敏度的要求够了,如果加了铅漂相出不来了那不行。加大漂号线组的抗风浪及抗走水性能的提升也远比漂型的变化大。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写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觉得回答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个人主页下有更多精彩内容。


江钓人狂龙


不请自来!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首先,我来举个例子!同样的二页纸。我们将一页纸团成团。然后,同时在高处扔下。哪个会先落地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纸团先落地。

这是因为,团成团的纸受的空气阻力小于一页的纸。

浮漂的漂身也是一样的道理。

长身浮漂比枣核行浮漂横截面积要小了些。别看身径只是小了几毫米。但是,入水后钩饵下降速度可能要差上很多。

野钓环境相对复杂,小杂鱼猖獗。所以,建议用长身的底钓漂型为主。这样使得钩饵下沉更为迅速。

至于,其它浮漂的类型及使用。可以参考本人以前发布的文章。如果,感觉说的有些道理。给点个关注吧!




小懵哥钓鱼


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是钓鱼人发现鱼咬钩的信号器,可这么重要的一个钓鱼配件,很多人往往将重点放在浮漂的材质上,长度上,吃铅量上,要知道,在其他数据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漂型可以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正如题主的这个问题,枣核漂和长身漂有什么不同之处,今天就详细和钓友们聊一聊漂型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来了解2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 浮漂的漂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 野钓环境下,都有哪些浮漂适合

上述2个问题是本文的关键部分,浮漂是非常重要的钓鱼配件,市场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钓友们常常被各种不同样式的浮漂弄的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明白浮漂的作用就可以了,结合自己常用的钓法,选择大概3种不同类型的浮漂就足以满足大多数鱼情。

浮漂的漂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如果单纯看漂型的话都会挑花眼,因此我这里有个建议,先从大类上做个区分,钓法上无外乎钓底、钓浮、钓行程这三大类,这样不就好区分了吗?野钓多数情况喜爱要钓底,然后在准备一款钓行程的浮漂就可以了。

什么是底钓漂?顾名思义是以水底、中下层鱼种为主的浮漂。钓底型浮漂是大多数钓鱼人使用的一种,这个大类里面也有许多区分,同样是钓底型浮漂,使用的水域情况不同,这类浮漂特点多数以细长身为主。

什么样是行程漂?先要看什么是钓行程,就是主抓从浮漂入水站立后开始,到水底这段过程中产生的动作,这就是钓行程。相对于底钓漂的快速下底来说,行程漂要求下沉缓慢,动作要稳,最好带有一定过滤信号的能力,这类浮漂多以枣核漂身为主。

以上两种浮漂可以涵盖野钓环境下的需求了,毕竟多数钓友以鲫鲤为主,兼顾草编翘鱼种,从鲫鱼鲤鱼的角度来看,钓行程的时候很少,多数是钓草鳊翘这三个鱼种时才会用到行程漂。

野钓中底钓漂和行程漂如何选择?

选择浮漂的时候最忌讳随意,不顾鱼情来挑选浮漂,尤其是行程漂,如果不知道鱼情如何,干脆选择底钓漂来先进行试钓,起码不会犯大错,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如何根据鱼情选择合适的浮漂。

一、什么时候使用细长身的底钓漂?很简单啊,就是鱼没有起浮、以鲫鱼鲤鱼为目标鱼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下,鲫鱼鲤鱼是不会轻易起浮的,这时候就是选择细长深底钓漂的时候,而虽然都是细长身,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这里建议漂型选择下面这种。

首先漂身外观属于溜长肩型漂身,下半身明显有收紧的现象,因此造成了曲线流畅的漂型。这样的作用是浮漂下沉稳重,翻身速度适中,在钓底或者轻口鱼时,下半身收紧利于微小信号的发现,溜长的上半身不易产生停滞,是野钓钓底最佳的漂型,根据水深、竿长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吃铅量即可。

二、行程漂的选择时机,是鲫鱼发生了离底索饵,包括草鳊翘等鱼种更偏爱在中上层的时候,钓底效果不好,钓浮又不好找水层,那么拉长浮漂下落过程,抓这个过程中的截口是选择行程漂的时候。这类浮漂也有很多种,但我不建议选择常见的球形浮漂,而是选择下面这种类型。

枣核型漂身,和球形漂身相比,下半身出现一个内凹式收紧,配合搭配合理的漂尾和漂角比例,会出现在入水后翻身动作非常干净利落,最大特点是站立后会有较明显停顿,下沉十分缓慢,钓行程和底部接口的效果比一般漂型效果要明显,挑选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和普通枣核型的区别,特点是下半身的内凹式收紧。

关于最后的总结归纳

综上所述,对于野钓来说,这两类浮漂应用是最广的,其实按照本文的介绍,挑选浮漂时只关注这两种漂型就足够了,把自己手中的浮漂弄明白,比不停买新的浮漂要重要的多,当然最重要的是你首先要判断出鱼情来了,否则再好的浮漂也发挥不了作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你,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吧,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我是钓鱼人乌兰,一个纯粹的钓鱼人。


钓鱼人乌兰


这个野钓情况现在浮漂也分季节性的。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枣核型浮漂的作用。翻身快,下沉速度慢,抗走水,给口信号明显。长身浮漂就是翻身慢,下沉速度快,适合钓底,稳定性好,也抗风浪。那么怎么根据季节来现在呢。夏季,中上层小杂鱼多,抢食厉害,这时候就需要翻身快,下沉快得浮漂,那么这时候就应该选择长身浮漂了。冬季上层小杂鱼少,鱼的活性不高,那么这时候就应该选择下沉慢,可以起诱鱼效果的枣核型浮漂。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谅解。谢谢!


到处寻你


在野钓时,由于每个水域环境不同,鱼情也不一样,所以在垂钓时对浮漂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这时只有选择合适的浮漂才能适应所钓水域的水情和鱼情。现在市面上的浮漂也有很多种,各种漂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难以取舍,对于一些新手来说那更是不知如何选择了。

其实在台钓传入内地不久的时候,所用的一般都是枣核形的浮漂。后来随着钓鱼时的要求不断提高,浮漂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鱼种和鱼情,后来不断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浮漂。

首先来说一下枣核漂。枣核漂也分长枣核漂、中枣核漂和短枣核漂。长枣核漂漂身比长身漂要粗,比中枣核漂和短枣核漂又要细。这是一款综合性较强的浮漂,它集合了枣核漂和长身漂的优点,垂钓时适应范围较广。适合钓底层鱼或钓离底截口,一般用于钓鲤鱼、草鱼、青鱼等。



还有中枣核漂。中枣核漂相比于长枣核漂漂身明显要粗,比短枣核漂漂身要细。因其横断面积较大,所以入水时所受的纵向阻力也较大,相应的下降速度也比较慢。在垂钓时浮漂的灵敏度较好,抗流水性和稳定性也很不错,这方面仅次于短枣核漂。这种漂在钓底截口的鲫鱼效果很好。



再就是短枣核漂。短枣核漂漂身很短而且很粗,因此横断面积比其他几种漂的横断面积都要大,在入水下沉时所受的纵向阻力也很大,相应的下沉速度也很慢。又因其在水中横向受力面积较小,相应所受的横向阻力也小,因此在入水时翻身比较快,而且抗流水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一般在垂钓时反映出来的信号也比较真实。这种浮漂适合钓浮或钓行程。一般用于钓鲢鳙、翘嘴等中上层或上层鱼。


以上所说的是枣核漂,下面再来说说长身漂。长身漂一般可分为中长身漂和细长身漂。

中长身漂漂身比以上所有枣核漂都要细而且长。因漂身横断面积小,入水后所受的纵向阻力也小,所以入水后下沉速度很快。细长身漂漂身最细,漂身横断面积最小,相应入水所受阻也最小,因此入水时下沉速度也最快。垂钓时在受到同样大小的力度时,长身漂所反映出来的信号要更加明显一些。因此这两种长身漂一般适合于钓底层鱼,冬天的轻口鱼或被钓过的滑口鱼。


以上所说也只是针对浮漂之间相比而言,至于有些性能方面跟调漂也有很大关系。只有正确合理的调漂,才能把浮漂们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反映出鱼咬钩时的信息。至于野钓时如何选择哪一种浮漂,还要根据你所钓鱼情而定。


野钓秦淮


不管是什么牌子的浮漂,只要不吃水,鱼儿吃钩就能反应信号的浮漂都是可以使用的,只有那些玩比赛或者遇到吃口很轻的鱼才用到高灵敏的浮漂,浮漂分很多种类,形状,粗细,品牌,材料等...,怎么样选择一支好浮漂也是钓鱼人头疼的事,不过;在我眼里只有浮力大小和形状不同之外,没有好坏,更没有牌子之分。

具体来说,选择浮漂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来决定,我们能做的只是准备好应对不同情况的准备,选好钓具,掌握好技巧知识。



钓鱼人阿良


只谈漂身形状的话,拿钓鲫鱼举例。要看在什么水域,池塘类的不走水风浪小,用长身漂。江河湖泊类的走水,有风浪的话枣核漂更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