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因为疫情我们困在了家里,经过这次疫情让你明白了什么?

热度大爆炸


生命的可贵和对大自然的敬畏,珍惜身边的一切[爱慕][爱慕][爱慕]


熊大195434769


经过这次疫情我明白了,有个好身体真好,一家人在一起真好,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把她当回事,总是觉得疫情离自己特别远,自己不可能那么倒霉。

直到我妈妈早上打电话来找我哭诉,说我舅舅因为这次病毒住院昨天晚上抢救无效离世了,注(我舅舅一家人住在外地)刚开始住院时候,怕我妈妈担心没有告诉她,以为没有什么大事,过二天就出院了,刚开始还天天打电话联系我表弟舅妈,突然间就不行了,这个消息真是晴天霹雳,我妈妈伤心极了,因为是在外地,都不能够去悼念,天天在家里暗暗落泪,我也难受极了。[流泪]

这次疫情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待在家里特别无聊,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蛋糕,这一些事情以前忙没时间,现在要把以前失去的美好时光都补回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回忆,等疫情结束后,孩子就要上学了,住校半月才放假二天,老公就要外出了,虽然离家不是很远,但是也不能时常回来,想到这里心里有点…………

有时候以为危险离自己特别远,其实危险就在身边,要警惕起来,国家为这次疫情投入了太多人力,物力,好多医生,护士献出了他们年轻生命,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所有一切美好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让我们都过上正常的日子。


卖童装的马大姐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更加明白了身体健康是多么的可贵呀,能够健康地活着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享受人世间的美好,也才能够去帮助别人,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因此,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好好的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懂得珍惜自己的亲人,尽管平时对父母的唠叨抱有听不耐烦,对子女的教育恨铁不成钢而经常指责,这都不好,要改正过来,要好好的对待他们才对,也才能享受到难得的天伦之乐。

对待别人更加要做到与人为善,能够有缘相处或者在一起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不论是同事或者朋友,我们都要好好相处,要助人为乐。

人生不长,不要再为一些不是事关原则的小事去无谓计较,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好别人的好处,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常怀感激之恩才能使人快乐无穷。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活动之中,我们都要好好的珍惜动物的生命,虽然它们是低等动物,但还是很有灵性的。所以,不要随便去剥夺它们的生命,对待它们好了,那么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就好了,对它们好也就是对我们自己好!

总之,疫情是坏事,但又可以变为好事,可以通过这件疫情大事情的事后使得我们大家更加团结友爱,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会更加亲密无间!





溪叔夜话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经典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给孩子讲人生的道理,希望他们能少走些弯路,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为听来的道理终归是别人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懂得。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我们不能出去跟朋友见面,不能跟喜欢的人拥抱,也不能胡吃海喝……

这些切身的经历,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很多事情。

一、关键时刻,不要冷漠,救人才能救己


“我一定要想办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守望相助。我们需要邻居,需要友人,需要拥抱。”是的,我们并不是不会爱他人,也并不是麻木。有些时候,只是害怕自己受伤害,缺少一点点爱他人的勇气。

希望这场疫情过后,我们能够真正摆脱冷漠,不害怕给予爱,也敢于接受别人的爱。

就如鲁迅先生所言: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二、灾难面前,保持审慎悲观,好过盲目乐观

疫情刚开始时,网上许多人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认为病毒不会扩散,甚至连口罩都没必要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SARS初期。

还记得那时家中一位长辈说:不就是个肺炎嘛,有什么大不了。中国人民面对苦难,总是有种强大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困境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但在公共卫生事件上,我们不妨保持一点“审慎的悲观”,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周围的人负责。要知道,就算是SARS,我们至今也不能说真正战胜了它:

由于温度的上升和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异,SARS可以说是“消失”的,而不是被“消灭”的,我们只是勉强逃出了病毒的魔掌。
如果拿战争做比喻,保持一点审慎的悲观就是不轻视对手。毕竟,骄兵必败。

三、有积蓄,才有生活的底气

以前,我们嫌爸妈太节省,总是理直气壮地反驳:“不会花钱,怎么能挣钱呢?”
这次疫情之后才明白,存点钱还是很有必要的。但凡遇到点事,工资不能照常发了,至少还能用存款把房贷、车贷先还上。
至于花呗的钱,就先用借呗的还吧……
消费主义总是鼓励我们“买买买”,从几百块的口红,到几万块的奢侈品,好像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
朋友们,买不起奢侈品的不是穷人,而是枯萎的韭菜。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能消费什么,而在于你能生产什么。李嘉诚戴块电子表,还是李嘉诚;普通人咬咬牙买块劳力士,还是普通人。

中小企业撑不住房租人工,大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你还不起信用卡,大都是因为从来没有想过存钱。

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一定的积蓄是我们面对意外最大的底气。

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学习

豆瓣上有个人们话题叫“抗疫时期的生活智慧”,很多豆友都在上面晒出了自己最近的学习成果。
有人铺开了落灰的瑜伽垫,拾起了崭新的考证教材;
还有人在家学起了厨艺,最初只会番茄炒蛋,现在已经开始学烙饼了;
有人读了之前收藏的很多书,涵盖了经济、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
因为疫情总会结束,生活还要继续

五、现在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

疫情之前,我们生活的常态是什么样的?
学生忙着上学、写作业、准备考试。上班族坐在空调房里忙着开会、打电话、写ppt,中午直接订个外卖,晚上坐地铁回家。
我们会抱怨老师拖堂,会嫌弃地铁太挤,路上太堵,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许有惊喜或者惊吓,但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而无趣的。
但这种“无趣”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
教育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珍稀资源,上级特供,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也就是这5年的事。
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互联网、网购和外卖,基本都是近二十年,甚至近十年才全面普及的。
我们所谓的独立,不过是建立在大城市完善的物流,和各种生活服务的基础上。没了这些基础服务,我们连吃饭都是问题。
当然,即使是现在,大多数人仍然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前线和病毒搏斗,只是在家里待得无聊,偶尔和家人闹点小别扭罢了。
很多人都说,疫情结束后,就想出门看看来往的人群,摘下口罩,自由的呼吸。
因为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有自己的精彩和可贵。

六、不用羡慕在家办公的人,宅久了,可能会疯

原来很多在外奔波或者定点坐班的人,都会羡慕在家办公,或者就是没事在家躺着看电视的人。
现在我们有了这样的日子,却又开始期待早点出去上班。
上班最多996,在家简直007。
哪怕在家什么都不干,时间长了也不舒服,因为它会滋生焦虑与恐惧。
原来很多人都自称“宅男”“宅女”,真宅还是假宅,这次一下子就分清楚了。
这就好像上学的时候总是期待寒暑假,但寒暑假过了一半又开始想去学校。
其实每种生活都有它值得羡慕的地方,我们拥有的,往往已经是最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了。
如果说唯一要羡慕的,那可能是会做饭的人。厨艺好,关键时刻真能少吃点泡面。

七、身体不是第一,是唯一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老人是易感人群,后来,小孩是易感人群,最后发现,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其他方面平不平等我不知道,但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新冠肺炎到现在也没有特效药,医生说,用药之后,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无法短期提高的,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方式的直接呈现。
所以说,年轻人还是少熬夜,多运动。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死面前,所有事情都是小事。

病毒面前,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老周观世界


疫情是机遇也是挑战。广州非典时期,马云抓住时机创立了淘宝,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不知道又会涌现出多少新型产业。

疫情让大家困在家里,不能出门,于是人们网上上课,买菜,买水果,网上求医;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络。

疫情之后,或许快递、物流、网店需要的人越来越多,网上销售数量急增。实体店铺也不再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场所,转而成为线下体验店。

学校也不再是唯一学习的场所。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网上上课,孩子们不用到学校,或许会越来越多的在家里学习。节约了往返家与学校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医院不再是拥挤得一塌糊涂。若非病得十分严重,人们不会去医院,一些小毛病,大家可以上网咨询医生,自行前往药店买药。为医护人员减轻了负担。为急需救治的病患节约了医疗资源,让出了一条绿色长廊。

聪明的人不会因为这些暂时的“灾难”唉声叹气,他们暗中发力,蓄积力量,待到春暖花开,自有一番春华秋实。




往事清宁


疫情已经持续了多日,大家在恐惧、感动、愤怒、希望中辗转,在家继续猫着,坚信胜利终将到来。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不把钱当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如今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身心健康,将是未来检验个人价值的关键指标。经过这场病毒,人的认知发生了彻底改变。埋头赚钱?为了钱牺牲健康?996?或许很多抉择会大相径庭。

在疫情面前,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隔离的一刻,亲人、爱人、子女都无法依靠。不依靠反而是对他们最大的好。其实,这和丁克的最终遭遇是一样的。

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前景:在病区送药的机器人,劝退聚众、运送物资的无人机,外出替主人购买馒头的遥控车。这些未来肯定也会在丁克养老这件事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由于这次波折,

”线上教育“加速代替”传统教育“。

”线上办公“加速代替”传统办公“。

“新生活方式”加速代替“旧生活方式“。

有变化,就会有机会,有新的人崛起。人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强,人与人的协作性也会加强。⚠️是协作性,而非依赖性。


小城市的侥幸


全民成了厨子,

医护成了战士,

老师都成了主播,

机关干部成了门卫,

家长都成了班主任,

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

最糟心的是,孩子们光明正大的捧起了手机和平板!

咱还得加上一句,“认真看”!

最神奇的是小区门口的保安都成了哲学家,问的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

1、你是谁?

2、你从哪里来?

3、你要到哪里去?

然后深情地给你一枪,看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 😂



我爱热奶茶


因为疫情我们困在家里了,这段时间我们认识到了什么?说实在的感悟颇多,拣主要的说:一、疫前总在忙,无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甚至包括法定假日。家里外头,事无巨细,好像缺了我就什么都不能办了。疫情防控的头几天不让出门,还挺不习惯的,心里空空的,每天盯着手机看,生怕漏了电话,连电视都没心思看。可没事找我,慢慢的静下来也就习惯了,仔细想想,那有那么多事,就算有也不是非我不行,现在疫情缓解了,有些事又找上了,反到懒得管了,地球离了谁不转?二、原来把应酬当做首要任务,唯恐不到。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出门了也没有店开,没人约了,也约不到人,有事说事,好像事情简单多了。最重要的是身体也好多了。挺好的。总之,感悟很多,但最好的感悟就是,充分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凝聚力。


峰松21


这次疫情的思考

这次疫情应该要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好好的珍爱生命。首先是我们自己,为了这次严重的一起,全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的白衣天使,武警官兵,志愿者,执法官员,还有后勤供应者等等……太多太多工作人员的付出,甚至付出生命。

万物皆有灵,可有些人为了自己一己之私欲,乱捕乱杀野生动物。最终得到的大自然的报复,引发了这次严重的疫情。

我们应该警醒了,好好珍爱每一个生命。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地球,和谐共存。



静如水147


困在家里,百分之八十的人没有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延长,越来越穷,粮尽弹绝。而只有百分之二十通过互联网创业的人,在此次疫情中稳定自如,甚至出现爆发,越来越好。二八定律永远都在,你只需考虑自己是否属于脱颖而出的那一类,亦或是被冲刷洗净的另一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