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法国雷弗尔为美国说公道话,批判欧洲左派知识份子反美狂热和荒唐

二次大战之后,虽然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但是,法国社会却逐渐滋生出浓厚的反美情绪。

二战之后,法国企图恢复对前殖民地越南的统治,于是与越南的hzm军队展开激战,美国向法国提供武器和军费,1953年法国鉴于越南战场失利,便要求美国空袭越南、甚至采用原子武器,但这个要求美国没有应允,结果1954年法军全面溃败,法国政府对此耿耿于怀。

h战爆发之后,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传媒,指责美国怂恿南h侵略北h,不过,战争爆发之际,h城马上失陷、南h退守至半岛南端,为什麽侵略军的准备如此不充份?那些欧洲传媒则语焉不详。

1953年美国政府宣判卢森堡(Rosenberg)夫妇为苏l间谍,随后将他们判处死刑,此举掀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示威,他们认为美国借反x为名、y迫z治y见人士,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这宗案件是“合法的严xb供,令整个国家染满血腥。”(a legal lynching that has covered a whole nation in blood)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西欧恐惧苏l扩张,于是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军事同盟。但是,戴高乐不想美国独揽大权,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要求英美将北约的防护范围扩展至全世界,又说法国应该加入英美,拥有指挥北约部队的权力,但英美并没有满足戴高乐的要求。1959年,戴高乐宣告法国的地中海舰队和空军脱离北约指挥,而且美国不能够在法国境内设置核子武器。1966年,戴高乐宣称法国军队不会成为北约部队的一部分,一年之后,北约总部撤离法国的凡尔赛。

没有马ks、没有耶稣

雷弗尔说自幼通过法国和欧洲传媒所认识的美国,都是极其负面。后来,他有机会来到美国居住,亲身体验美国的社会、文化,他惊讶于从前在欧洲关于美国的所听所闻,都与事实有很大距离,他在名著《没有马ks、没有耶稣》里面,尝试澄清欧洲人对于美国的误解。1969年他作出这个预言∶美国即将经历“第二次伟大的世界g命”,第一次世界g命是m主在西方兴起,第二次世界g命,是美国以自由主义为世界带来深刻的改变。

当时,预言自由主义兴起是反潮流的微弱声音,1967至68年,法国连续爆发了全国性的工人罢工、学生示威,这些运动都是反资本主义、反自由主义、反建制、反美国,在一些法国大学校园里面,甚至竖起了h旗和越g的旗帜,并且贴满了ln、马ks、mao的相片。但是,其后的历史潮流并没有站在示威群众的那边,众所周知,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跟著东欧自由化、苏联解体。

美法的隔膜延续至1980年代,1986年美国里根总统计划轰炸利比亚,以报复其恐怖活动,法国拒绝美国飞机使用法国基地,不过,利比亚对法国的“回报”,是在1989年派遣特工炸毁一艘法国航机,导致170人丧生。

欧洲人自作孽

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反美情绪并没有因著冷战结束而改变,伊拉克战争更加将美法关系推至冰点。在《没有马ks、没有耶稣》出版之后30年,雷弗尔写了《反美国主义》一书,分析反美情绪。

雷弗尔指出∶美国是影响全球的超级大国,理应批评她、制衡她,事实上,美国在对外政策中的确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他认为大多数批判,都是基于偏见和歪曲事实,例如说卢森堡间谍案是美国z府残害无辜,根本是不尊重史实,苏联解体之后,前KGB特工已承认卢森堡是苏联间谍。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都是资讯自由的社会,要公平地分析美国的优点和缺点,本来并不困难,一般人可能没有时间阅读大量资料,客观报道就成为了知识分子和传播媒介的责任,可惜,因著偏见和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和传媒都误导了民众。

他举出不少例子,指出许多针对美国的批评,都是自相矛盾,例如戴高乐批评美国虽然在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中帮助法国,可惜两次都太迟(一次大战爆发于1914年,美国在1917年参战;二次大战欧洲战场于1939年开战,美国在1941年参战)。美国主导成立北约,正就是想防患未然,但是戴高乐却拒绝加入北约的军事同盟。

反对美国主导全球化的法国人,批评自由贸易只会令大国得到最大利益,可是,当美国政府提高g税保护本土的钢铁工业时,法国人又批评这种保护主义。其实,不但反全球化和反保护主义是自相矛盾,而且,提起保护主义,法国对本土农业的补贴,比美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法国亦反对美国的飞弹防御系统,理由有两个∶第一,这所谓防御系统在技术上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飞弹防御系统令美国如虎添翼,她可以用飞弹攻击人家,反过来人家不可攻击她。雷弗尔说∶这两个论证前后矛盾,若果防御系统不可能成功,美国又怎麽可能在防御系统下不受攻击而独霸天下?

雷弗尔不客气地说∶一些法国人反对美国的霸权,是因为这个霸权不是法国。那些法国人对美国人的批评,完全适用在自己身上。他说∶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权,并不是因为美国打压欧洲,而是欧洲自己沉沦。1945年西欧成为废墟,1991年东欧遗下一个乱摊子,这是欧洲人自z孽!

二百多年来,美国未曾出现一个dc者,二十世纪欧洲却出了一大堆(墨索里尼、希特勒、佛朗哥、斯大林、齐奥塞斯库、米洛舍维奇、谢鲁索斯基┅┅)。巴尔干半岛危机开始于1990年代初期,直到90年代末期,欧洲人仍然没法将问题解决,结果美国介入、h炸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人才逃过民族大清洗的厄运。

除了为美国辩护之外,雷弗尔还举出了不少美国胜过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地方,例如近年来美国的失业率维持在5%之内,但是,许多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却远超美国,有些甚至高达百分之十几;美国吸纳了大量移民,一方面这些移民可以融入美国社会,另一方面亦可以维持著本身的文化特色而不受主流排挤,可是,法国社会的外国移民一直以来都是边缘人。

雷弗尔慨叹∶若法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继续盲目地反美、拒绝向美国学习、拒绝跟美国维系建设性的关系,欧洲和美国的距离只会越拉越远。若要摆脱依赖美国,就更加要冷静地考虑怎样采纳美国的优点,令欧洲强大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