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春秋五霸除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還有誰?秦穆公算不算?

子冬


春秋時期是周王室已經衰微、原始奴隸制度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逐漸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開始孕育的大變革時期,也是諸侯割據、紛爭不斷的時期。在周王室的地位得到一部分承認的前提下,諸侯為了爭奪政治、軍事上的話語權與勢力的擴充展開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活動,併產生了若干位霸主。

傳統認識上的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作為五位霸主;另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作為五位霸主。還有一些文獻記載認為晉獻公、晉襄公、鄭莊公、晉悼公、吳王闔閭、晉景公等也是春秋霸主之一。

實際上關於霸主普遍認為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標誌:第一是獲得周王室冊封的方伯或州伯的稱號,在政治上得到了肯定,具有合法的管理諸侯紛爭的權力;第二是本國具有較強的軍事實力和政治號召力,可以得到其他諸侯國的服從和認可;第三是舉辦或參加了諸侯會盟並獲得承認,確實地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基本上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只有齊、晉兩國,其他的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長時間的獲得認可或沒有周天子的冊封。題幹中所提到的秦穆公在許多文獻中都被認為是春秋五霸之一,也說明秦穆公時期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但秦穆公始終沒有獲得過天子的冊封,也沒有將秦國的影響力擴大到關東地區。在秦穆公時期秦國始終被晉國壓制,只能轉而向西發展,成為獨霸西戎的地方性霸主。


吾乃八字眉


春秋五霸順序

2020-01-10 13:34:42文/宋則賢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春秋五霸順序分別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春秋五霸順序

1、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春秋大義: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3、晉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文公請來周襄王,並召集齊、宋等國在踐土和諸侯會盟。史稱:“踐土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正式成為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稱霸西戎:生卒於公元前682年—前621年。秦穆公達成秦晉聯盟後,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5、楚莊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問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


御前帶刀侍衛


春秋五霸是指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主的五個諸侯,史籍文獻有多種說法: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上述文獻中齊、晉、楚、秦這四國出現機率最多。春秋時期所謂的“霸主”,都只是區域性的。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存在四個主要的戰爭區域,分別是以齊國為中心的東方地區,以楚國為中心的南方地區,以晉國為中心的北方地區,以及以秦國為中心的西方地區。所謂的霸主,其實都是各自區域內部的霸主。

用現代體育比賽來打比方,這個時期就好比在打“小組賽”。齊、楚、晉、秦這四個大國,都是小組賽裡湧現出來的“第一名”。而這四個大國之間,基本上是勢均力敵,互相誰也不服誰。之所以它稱為一霸,可能是在某個階段,戰功比較卓著,新聞報道比較多而已。

至於吳國、越國所處之地當時很偏僻的,而且吳國越國後來也沒啥影響力。為啥有吳國越國稱霸的說法?是因為主要戰場沒有什麼大戰了,所以才把吳越之爭這個局部戰爭的重要性給凸顯出來了。歷史舞臺上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樣的小爭鬥才能被當成個事兒。

1.整個春秋時期基本都是姬姓晉國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晉國在整個春秋歷史上維持了百年之久的霸業(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這段時間晉國基本享有領導諸侯之權。在晉文公稱霸之後還經歷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晉悼公復霸中原。尤其是晉文公玄孫晉悼公政治韜略過於出眾,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算是晉國霸業的最高巔峰。

2.鄭、宋、秦、吳、越構建的區域霸權其規模、影響、成就難以與齊桓、晉文、晉悼、楚莊相提並論。

3.完成諸侯會盟這一重大稱霸標誌的有: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楚莊王、晉悼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多個諸侯,遠遠超過五霸的名額。其中僅晉國就稱霸百年,會盟多次,幾乎獨佔五霸名額;而夫差最終還被勾踐滅國。


蕭立誌


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九次聚集諸侯,一次匡扶周王室)。後來的秦穆公,楚莊王也都實至名歸,因為秦國在西方,楚國在南方的小國中影響力都很大,都能稱霸一方。最後稱霸的是晉文公,尤其是晉楚城濮之戰,晉國成為中原霸主,中原小國也都成為晉的附庸。

至於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不過宋襄公有些勉強,宋襄公是公,而齊桓公是侯,宋在爵位上比齊桓公要高。所以在齊桓公死後,宋襄公想主導會盟,但其實沒有幾個國家聽他的,最後為爭盟主,打仗還輸了。至於闔閭,在擊敗楚國後,影響力是空前的,說霸主還過得去,不過吳國擊敗楚國有些勉強,畢竟國家太小是個大缺陷。越國雖然擊敗吳國,但與吳國一樣,越國也是小國,而且影響力必然不如闔閭時期。

所以如果非要選出五個人,我認為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晉文公和吳王闔閭比較實至名歸。


太宗歷史


“春秋五霸”指春秋時代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據《史記》記載,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一個。在名相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然後,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宋襄公在位時,宋國雖小,但國勢逐漸強盛起來。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宋襄公趁機聯合曹、衛、邾等國出兵討伐齊國。然後,不顧大臣反對,藉機發起了鹿上之盟。但宋國畢竟是小國,在與楚國的爭霸中一敗再敗,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晉文公稱霸,一方面是因為晉國國力強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楚國攻打宋國,晉國出兵解救,並在城濮全殲楚軍。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和諸侯會盟,成為了中原霸主。

楚莊王在位時,楚國國力日漸強盛。齊國衰落後,楚國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與晉軍大戰,打敗了晉軍。隨後中原各國紛紛背棄晉國投向楚國,楚莊王便成為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也曾企圖向東稱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被晉國阻斷,便向西吞併了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


天香引


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那是眾說紛紜,史書中對此各有千秋。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出現的頻率最高,穩坐春秋五霸中的三個位置。

本人比較認同《四子講德論》中春秋五霸的觀點,除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三位外,其他的兩位分別是秦繆公和越王勾踐。

《史記索隱》中記載的春秋五霸,其中一霸是宋襄公。而宋襄公時期的宋國實力較弱,根本比不上晉、楚兩個鄰國。還被楚國大敗,宋襄公自己被射傷。

《辭通》中記載的五霸有鄭莊公。鄭莊公時期的鄭國實力雖然強大,但鄭莊公

欺壓周天子這種行為,在春秋時期是遭到萬人唾罵的行為。

《白虎通·號篇》《漢書注·諸侯王表》《荀子·王霸》中都記載了吳王闔閭。吳國在闔閭的治理下雖然強大,但終究只是個蠻夷小國,在位期間唯一的盛舉就是攻破楚國國都,但還是被楚國打了回來。才過了一代吳國就被越王勾踐滅亡。

只有《四子講德論》中的五霸觀點較為可信。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基本是固定的,也就不說了,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看著也煩。

秦繆公在位期間,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能臣治理國家,國力強大,幾次插手晉國的內政,連晉文公都是秦繆公護送回國繼位的。晉文公穩坐春秋五霸之一的位置,而秦繆公和晉文公活在同一時期,在當時的局勢下,晉國奈何不了秦國,秦國也奈何不了晉國。

晉文公去世之後,秦國國力更加強大,向西邊擴土千里,增加了12個附屬的國家,稱霸戎狄。既然晉文公穩坐春秋五霸之一的位置,那麼秦繆公自然也能在春秋五霸中有一席之地。

春秋五霸的前四個都說了,第五個就是越王勾踐。越王勾踐吞併吳國,將吳國佔領他國的領土還給他國,這個舉動得到了諸侯的尊敬。又有強大的國力支撐,加上週天子賜稱號為“伯”(伯是長的意思),足以穩坐春秋五霸之一的位置。


總結

秦繆公算是五霸之一,越王勾踐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永樂解史


周平王帶領王室從鎬京東遷至洛邑之後,進入東周時代,但周朝的勢力一落千丈,各個小諸侯國越來越不聽話,不把周朝放在眼裡。

有人有過形象的比喻,把東周時代的周王朝比作是一個班級,周王就是班主任,而各個諸侯就是班級的學生,周王在班級中毫無威信,那時候的狀態就是班主任在與不在一個樣,學生們經常約架打架,最後勝出的就是春秋五霸。

古書上有不同的記載,差不多有七種,分別是: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所以出處不同,答案也不同。


dupinleme


春秋五霸,恰恰就是問題中所提到的幾位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自然還包括宋襄公!

單說人家秦穆公,當然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所謂,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擴地千里,進一步提升了秦國的綜合國力,重用賢能蹇叔、百里奚,取得了輝煌的政治成績!

宋襄公這個人,有些地方值得特別注意!

宋襄公在戰爭中倡仁義,結果大財!人們都有指責。但是,大家注意,他的時間,是春秋向戰國轉化的階段,這是最特殊的地方!

為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戰場提倡仁義!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小、性質不同於戰國的兼併戰爭!宋襄公作為春秋晚期崛起的霸主,倡仁義,實際上是想標榜春秋文化和規則!這個文化意義大家要注意!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永恆記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研究!尤其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聿劍傳統文化


所謂春秋五霸,明確提到人選的,大概有四種說法:

1、《荀子》: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2、《白虎通義》:昆吾氏、大彭氏、豕韋氏、齊桓公、晉文公

3、也是《白虎通義》中提到: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4、《漢書顏注本》: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吳王夫差

5、《史記索引》: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在這些人選中,較為大家所公認的,是齊桓、晉文、秦穆三位,標準大致為“得到周天子正式承認,並在各自區域內保持強大影響力”,其中勾踐也完全符合這兩個標準,但歷代提到他為“五霸”人選的卻不多。


長春柳五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春秋五霸”並不是勢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