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的愛好保持多久了?有什麼成果?

互聯新思想


喜歡讀書,尤其是歷史和哲學方面的,讀史可以使人明智,讀經可以使人聰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絕對壽命已有定數,相對壽命可以延長。從西周戰國,漢武盛唐,一直讀到明清民國,將自己置身其中,就彷彿已活了三千多年。歷史人物的大起大落,其中的是非得失,不用親身經歷就能吸收體悟。讀經很枯燥乏味,但是參透了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上個臺階,就能看透人生百態,活得淡定從容。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甚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讀書可以改變人生,開卷有益。



道亦有道1


感謝提問。

我是加勒比海盜小丸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愛好不少也挺有意思。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歲月的磨礪,也沒獲得什麼證書,沒有終成什麼正果,但我的愛好,絕對是助推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成長進步,這是毫無疑問的。

早在中學期間,我就徵訂了《天文愛好者》和《航空知識》、《艦船知識》、《地理知識》等雜誌,好像每個月至少花費3-5元多,因為當年學徒工工資也就是38.5元,所以我那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啊!利用在圖書館閱覽報刊的機會,我又開始對無線電通信非常感興趣,在很短的期間裡安裝了自己的第一臺礦石收音機,記得在1979年在《少年無線電愛好者》這本百科叢書的啟發下,我還安裝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視伴音機,效果不錯呢。可惜這些書籍報刊雜誌都因為搬家都弄沒了。

在此同時我還愛好集郵,徵訂了《集郵》雜誌,還慢慢地開始欣賞文學美文,每期還去報刊亭購買《讀者文摘》雜誌和《小說月報》《散文》,慢慢地在文學道路上有所耕耘。你說這樣的我,光愛好這些課外的學習,課堂裡的學習還能學好嗎?

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的我當兵入伍了,我的部隊是擔任某副兵團級單位與總參進行無線電單、雙邊帶的通信部隊。在部隊的大課堂裡我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由於知識比較淵博,腦筋靈活些,所以在部隊的知識競賽和朗讀競賽及日常聊天中發揮了這些年輕時積累的知識作用,給了我顯山露水的機會。在平日裡這些無線電知識和動手操作技能也都能小有用處,從而戰友們都稱呼我是“小百科”,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人物。當年我從軍校(南方某電子工程學院)畢業後,在沒有手機網絡,更沒有度娘,他們為一件事爭論吵個不休的時候就來問我討教答案,儼然我就是智慧的雅典女神。兩年後,我是我們同年兵裡第一個任職連隊指導員的人,原因之一應該也是因為掌握的知識多,有點小才,能頭頭是道的引經據典帶來的。二十年後我轉業到市局工作,自己年輕時的文學愛好和較為紮實的寫作功底助推我到單位不久,就成為局級辦公室的骨幹力量,在日常管理和文字材料編撰寫作上漸漸地嶄露頭角,多年後成為了公司的副高級管理人員。

幾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啊。來到頭條新聞時間很短暫,但我發現這裡每天都有新鮮事,每天都有學不完的東西,每天都有你喜歡的內容推送給你,這也說明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句顛撲不破的真理!我也要繼續努力學習,把年輕時候沒有學好、學到的東西再好好學學,爭取學到手。

(文中照片來自於網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加勒比海盜小丸子


愛好保持了多久了,有什麼成果?

歌德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今天看到這個問題,關於自己的愛好保持了多久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愛好:看電影、看書和旅遊等的愛好是得益於母親的高瞻遠矚。很小的時候我就有這些愛好,並且持續了很多年。

一、關於旅遊的愛好

愛好旅遊,源自我在小學畢業那一年暑假,母親帶我到河南洛陽(現鄭州)少林寺、白馬寺和龍門石窟以及關林旅遊,觀賞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觀和優美壯麗的自然景觀,啟蒙了我愛好旅遊的習慣。

二、閱讀的愛好

喜歡閱讀,源自兒時母親每年都給我們家徵訂《向陽花》、《海燕》、《小學生作文》以及《故事會》等雜誌,每年春節和六一兒童節,母親都給我們壓歲錢和零花錢,讓我們去新華書店購買自己喜歡的特價小人書連環畫,我和妹妹們從書中認識了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培養了愛好閱讀的好習慣。

三、看電影的愛好

看電影,源自兒時在父母親所在的工廠俱樂部禮堂,每晚都放映票價1角錢的電影,記得母親每次都讓我去買電影票,吃完晚飯全家總動員到禮堂看電影,兒時的很多電影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

四、摘抄的愛好

摘抄是我後來的興趣愛好,我摘抄的內容很廣泛,除了優美句子,還有各種知識百科。特別是整句的摘抄詩歌、妙句等文采性句子,記得有一次,同學有一本唐詩解析,我整整抄了一本,實在是大愛,摘抄的目的以便自己準確的運用。摘抄歷史故事,結合史學家的評註,簡單記一下史籍浩瀚裡歷史事件的因果,以及對自己的啟示。摘抄告誡等內容,可以培養自己的眼界、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摘抄名人傳記類文章,一般體會對方的精神,結合自己感受,寫一下具體規劃,做到“見賢思齊”,激勵自己。摘抄經典,像論語之類,要想學好,那要反覆揣摩,原文記熟,同時把相關古今注釋弄懂(不必全記),把自己體會到的感受,寫在原文後邊。

母親的高瞻遠矚,培養了伴隨我許多終生的愛好。她用書籍拓展了我們是視野;通過旅遊讓我領略了風景名勝之美,通過電影培養了我對藝術的鑑賞力!通過各類摘抄,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素質。在這裡再次謝謝我的母親!


生活達人小梅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人的愛好可以有很多,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明顯不多。

本人的愛好就是寫字,到目前為止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了。但是要說到成果,就有些慚愧了,可以說沒有成果。

從小就喜歡寫字,一直到現在。沒有經過老師指點,沒有老師指導。一直都是自己練習,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成果的原因。但是不管怎樣從沒放棄過,這些年一直都是有時間就練,雖然進步不大,可也樂在其中。從練習寫字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個人認為對於自己的興趣一定要堅持,畢竟能有一個自己的愛好並且一直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練習寫字的啟蒙老師是自己爺爺,爺爺的毛筆字寫的很好,剛開始會用筆的時候爺爺就開始教我,他把毛筆字寫在紅紙上,貼在牆上,每天教我認字寫字。就這樣我在沒有上學之前就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並且都會寫。雖然寫的不好可這讓我對寫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的愛好就這樣在無意之間被爺爺培養起來了。直到現在,雖然條件所限不再練習毛筆字了,但是現在對硬筆字仍然沒放下。有時間我就拿起筆來練習一會兒,把自己沉浸在安靜的氛圍之中,感受一下久違的寧靜。

對於任何一種愛好,只要有利於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就都可以持續堅持下去,在有限的時間內,儘量把時間安排好,不要和工作時間產生衝突最好。

文中圖片是本人日常練習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謝謝!!


雨夜構想


從小喜歡書法,從五年級開始學習書法,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的跟著一個專門的書法老師學習書法,而是自己在自學,也就是自己拿著毛筆在紙上亂寫亂畫,但是家人們也時常誇獎,可能是因為自己年紀尚小,他們可能是為了鼓勵我這個年幼的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對於書法的渴望越來越大,所以我在初三的時候跟著我的物理老師學習硬筆書法,也是從硬筆筆法開始學習,從寫橫開始,學了一個月之久基本筆畫,然後接著就學習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和章法。在硬筆書法上也算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學習書法當然需要學習毛筆書法,學習毛筆書法可以從楷書,行書,草書的順序來學習毛筆書法,我是選擇了歐體楷書作為入手的,起初從田英章楷書字帖楷書入手,相繼學習了毛筆楷書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和章法,也取得了相應的反響。

我的愛好就是學習書法,堅持了這麼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愛好,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指上書法


有一個做小兼職賺錢的愛好,雖然不多,但是作為一個當時是在校大學生的我,生活還是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是護膚品化妝品提升了檔次,其次家裡需要急用錢的時候我可以墊付出來,年前爸爸手術卡里欠費,不交錢沒法開點滴,他還在麻醉中,這筆錢是我墊付的[捂臉][捂臉][捂臉]去年一年的收入哈哈



Ccui


幾十年來,我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熱情,年少時,正值文革時期,偏僻山村,弄幾本書讀談何容易,後來父親從縣城親戚家弄了幾本京劇樣板戲劇本,兩三年下來,我硬是把那幾本讀唱得滾瓜爛熟。後來有了《保衛延安》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書全是繁體字,我硬是啃得哪個情節在幾張幾頁,一翻就準。高中畢業後,去城裡打工,依然執著保持博覽群書,嗷嗷待哺,飢不擇食,正是文革中後期年輕人求學路上的寫照。

看書多了,有了寫作的衝動,那些年寫的東西,也有些鉛植在報刊雜誌,但我並無竊喜之意,純碎是一種即興,結婚之後,一直沒寫片言隻語。但讀書興趣似乎沒減,這些年書多了起來,我還去舊書市場淘書,漸漸地去書店多了,眼花繚亂,這本翻翻,那本瞅瞅,競然沒有一本書讀完。我在手機上尋求的資訊,確實有一種乃不知有漢,無能魏晉之感。

讀書和寫作,這個曾經夢牽魂繞的情懷,現在於我,已心如止水。


不與期


我是農業追夢人。以前也沒什麼特別的愛好,就是最近在自媒體上,經常分享一些東西,看看別人分享的,我是分享的很接地氣了,農業方面,做什麼有點感悟就分享給大家,堅持兩個星期了,每兩天都能分享一些東西,也能關注大家的一些分享,挺好的,算是一個愛好吧,分享知識。成果還沒怎麼出來,希望自己能積累更多專業的知識吧。



農業追夢人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剪紙 從8歲開始和外婆學習,一直堅持到現在,30年了,現在我是一名非遺傳承人,全職做剪紙,今天所擁有的多數都是剪紙帶給我的. 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它陪我哭 陪我笑 陪我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給我帶來榮譽,讓我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陪我走過失眠的日日夜夜,現在它又是我生活的來源,感謝它陪我走這麼久,未來我們還將同行,有你真好,藝術改變生活 剪紙豐富人生。








威海剪紙姑娘


我想起來,我對文字的愛好應該在2004年的一個偶然,其實,那時我已離開校門15年多了。純粹一個偶然,我在賣菜閒下來的時候走進旁邊一個買雜誌書籍的小屋子,真的很小,小的屋裡的過道即便兩個人擦身而過也得側一下身子。

到了屋裡我無意識的拿起一本雜誌來,名字握早已忘記了。有意思的是,裡邊的一篇文章一下子打動了我。晚上的時候在那樣一股子衝動的情緒下我寫了一篇短文。過了幾天我知道了縣報,我送了過去,沒幾天登了出來。再後來,我便在《文苑》《中年人》《畢節菸草》《燕趙晚報》有了文字。現在想起來,她一直跟隨我,不理我的左右。我曾試圖將她趕走,未果。想來。算了,由她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