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下的产业智能化,百度智能云如何战疫

营收 289 亿元,利润 92 亿元,同比增长 95%,百度刚刚公布了 2019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

当然,这是截至 2019 年末的数据。

谁都明白,神州大地如火如荼的抗疫大战,已经使得站在 2020 年初春的互联网产业,与站在 2019 年尾巴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3 年的 SARS 成就了电商行业,那么 2020 年的新冠肺炎呢?百度能否从中抓住新机遇呢?

疫情是技术的催化剂

2003 年一场 SARS 非典肺炎,让许多市民害怕去商场购物,转而在网上下单,由此奠定了中国如今网购大国的基础。

彼时,互联网包括电子商务还是边缘的新生事物,凭借着传统领域受到的冲击,趁势崛起。

2020 年的这场新冠肺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显然远大于 2003 年,而对于已经成为主流经济支柱的互联网产业,其影响也会更为深远。

就像电商领域,极为依赖快递物流的传统电商模式,此次疫情下,恰逢原本春节返乡快递人员匮乏与疫情下交通受阻的 「双期叠加」,其触达用户的速度大幅下降,快递变慢递,而且恢复周期远远慢过往年,迫使不少用户不得不寻找新的渠道,甚至重新用回超市等传统购物渠道。

当然,拥有 「前置仓」、社区门店的「新零售」 们,凭借更短的配送路径,依然能够保证足够快的配送速度,再配以从传统餐饮行业获取 「共享员工」 的加持,从而获得了销售额的暴增。

这样的此消彼长,只是这次疫情下,互联网行业 「危」 与「机」的缩影。

而像当在线教育行业享受着不见面教育需求倍增的大利好时,那些撮合 O2O 的在线平台却面临着需求萎靡的艰难。

当然,仔细思考新零售、在线教育这些受益者,他们的蒸蒸日上,是在过去一两年间正在发生的事情,疫情这样的极端情况,不过是让他们的上升趋势加速而已。

从这点而言,疫情对于互联网产业,更像是一个催化剂,让化学反应来得更快。

智能云享受催化剂

毫无疑问,百度的智能云业务,成为了此次疫情的受益者,享受着催化剂的加速作用。

据今天上午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披露,百度智能云获得两位数增长,利润率大幅提高。显示百度在推动 AI toB 业务方面成果显著。

为什么有物理主机不用,要去用云服务?人工智能对我有什么意义?

虽然上述两个问题,在绝大多数互联网产业看来,早已不是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传统行业,这依然是困扰他们 「全面上云」,妨碍他们拥抱人工智能的两大难题。

毕竟,拥抱改变,就要拥抱与改变伴随的风险。如果不是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路径依赖之下,传统行业必然更倾向于使用他们习惯的模式。

而疫情,无疑让许多平日以传统模式尚能运转的工作,一下子变成了 mission impossible,转而让传统力量被迫甚至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就以社会治理最基层的居委为例。在这场疫情大战中,许多居委变得很是洋气,用上了许多普通人想不到的黑科技,比如无人机、远程监控。当然,这里面最厉害的,自然是人工智能外呼系统。

今次疫情,居委每天必须针对辖区居民做大量的宣传、询问工作,勤勉的传统居委干部当然可以选择以手机一个个呼叫的方式来操作,但是巨大的居民数量,使得这个任务的完成极为艰巨。

然而,当居委干部遇上人工智能时,一切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此次疫情中,百度紧急推出了智能外呼平台,具有批量一对一电话呼叫的领先能力,1 秒可呼出 1500 个电话,可以通过定向或随机发起拨入居民电话,自动询问并采集居民疫情信息分析,并生成触达统计报告,还可以对居民进行疾病患教及防控指导。基层医护人员不用上门排查,避免被感染疫情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排查时间,提高防控疫情效率。

从目前披露的资料来看,百度智能外呼平台已经在北京海淀区、陕西西安、延安、上海宝山、浙江温州瑞安市、福建福州仓山区等十几个地区投入使用。在北京海淀区,智能外呼平台也已在上地街道科技园社区率先使用,一秒直呼 1500 个电话;在福建福州,仓山区使用外呼平台同一时间可以播出 1500 个电话。

疫情下的产业智能化,百度智能云如何战疫

是的,人工智能加持的外呼技术,竟然已经在那么多地区的居委层面落地,这在几个月前,或许是难以想像的。但疫情,的确成为了催化剂,让不可能正在发生。

当然,基层抗疫中,使用的百度 AI 技术不仅仅是外呼。

北京清河火车站落地应用了百度 AI 测温系统。在人群高密集、高流动的环境中,清河地铁站将可以实现单人通道顺序通行下 1 分钟内逾 200 人同时实时体温检测。此外通过百度 AI 技术的落地,还解决了高铁站半开放环境气温低、佩戴口罩造成漏判误判等难题。最重要的是还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被传染疫情的风险。

当社区基层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类似人工智能外呼、AI 测温的便捷和迅速之后,还能回得去原本人工呼叫的笨拙和烦琐么?

疫情下的产业智能化,百度智能云如何战疫

AI = 新 「人口红利」

一场疫情,让许多企业不得不面对放大版的 「劳动力紧缺」 难题。

是的,曾几何时,中国经济依靠庞大的 「人口红利」,得以在许多制作业上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但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当伴随中国的劳动人口逐步变少变老,「人口红利」 正在逐步消散,未来也难以再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源动力。

当然,原本这个趋势,不过是缓慢行进中的趋势。

但是一场疫情,却让问题被放大化的呈现。

一方面是春运大量劳动力返乡;另一面是疫情之下,许多劳动力回不来,抑或是回来后需要隔离 7 天乃至 14 天。

劳动力在哪?这成为了许多企业每天的灵魂拷问。

没有人,但我们可以有 AI。

在疫情期间,百度智能云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绝佳案例:

应用了百度智能质检系统的精研科技精密零部件制造车间,虽然没几个人,但生产一直没停,十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检测设备 24 小时工作。百度和微亿智造联合打造的智能自动化检测设备——「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设备」,可以代替人眼,适用于复杂表面缺陷检测,单台检测设备达到 10 名工人的检测量,1 秒内对零部件 6 个面 30 多种缺陷进行准确的检测。帮助企业解决了疫情期多数工人无法返厂的难题,同时还减少了车间里疫情传染的风险。

疫情下的产业智能化,百度智能云如何战疫

1 台 AI 加持的检测设备 = 10 个质检工人。

在普通时期,这样的算法,只是让老板省工资,锦上添花的公式。

但是在疫情时期,这样的算法,却可能是决定了一家企业能不能复工(尤其在口罩紧缺的前提下),雪中送炭的公式。

在疫情之下,无论是已经启用了 AI 抑或尚未启用 AI 的企业,恐怕都要开始思考人力与 AI 算力替换的大问题——即使疫情过去,工人逐步返回,但是在人工越来越贵并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AI 搭配少数专业人员,作为新 「人口红利」,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价值。

「疫情之后经济重回增长是一个长期课题,而大量新的机会也在孕育之中。线上娱乐、教育、广告等相关领域的业务,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智慧服务、健康安全、公共管理等应用场景,也会成为百度施展身手的新战场。」,李彦宏在此次财报之后的内部信中如是说。

的确,经济如何复苏,如何将疫情耽搁的时间追回来,如何用好疫情期间积累的各种经验,是各级社会组织和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以人工智能见长,在疫情阶段赚了不错 「印象分」 的百度智能云业务而言,如何在未来将疫情期间建立的人工智能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进而引导出更多全面的人工智能需求,让产业加速智能化,这对于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的百度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