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世民時期哪個武將功勞最大?

娛樂最新


尉遲恭最大的功勞並不是救駕,而是奪位。可以說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和實施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後來在李世民評功的時候,尉遲恭為武將第一。

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鬚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槊將軍三寸鐵

在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雙方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李世民擔心殺兄弟損害自己的名聲,一直猶豫不決,尉遲敬德一再勸其早下決心,先發制人:“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縱不從敬德言,請自決計,其如家國何?其如身命何?……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經過多次勸說,李世民終於下定了政變的決心。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親自射死了正企圖掐死李世民的齊王李元吉,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當時,李建成、李元吉的衛隊正在猛攻玄武門,情勢危急,尉遲恭“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宮府兵遂散”。接著,尉遲恭帶甲持槊,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李淵逼宮,讓其下詔命令太子齊王所部全部由李世民指揮,確定了李世民政變的“合法性”,可謂力挽狂瀾。所以李世民把“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全部賞賜給尉遲恭。

尉遲恭同時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唐王朝的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等人才。縱觀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前後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恭,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盛世。

貞觀元年,突厥聽說唐朝內亂,前來落井下石,興兵二十萬,大舉入侵,直逼長安。當時唐朝在長安的兵力遠不及突厥,各地的援軍又來不及趕到,形勢萬分危急。尉遲恭臨危受命,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迎擊突厥前鋒。尉遲恭“輕騎與之挑戰,殺其名將,賊遂敗”,大破突厥軍,擒獲突厥大將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餘級。突厥因此士氣受挫,與唐王朝談和罷兵,為穩固初生的貞觀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單雄突犯,王幾遇難。賴恭橫矛,刺賊馬畔

不過在戰場上,尉遲恭最出名的一戰還是題主所說的救駕之功。當時唐軍圍困洛陽軍閥王世充,某日,李世民興致大發,讓右一府統軍尉遲恭陪他出去打獵,結果正好遇上王世充部步騎數萬前來進攻唐軍。

尉遲恭最大的功勞並不是救駕,而是奪位。可以說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和實施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後來在李世民評功的時候,尉遲恭為武將第一。

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鬚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槊將軍三寸鐵

在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雙方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李世民擔心殺兄弟損害自己的名聲,一直猶豫不決,尉遲敬德一再勸其早下決心,先發制人:“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縱不從敬德言,請自決計,其如家國何?其如身命何?……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經過多次勸說,李世民終於下定了政變的決心。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親自射死了正企圖掐死李世民的齊王李元吉,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當時,李建成、李元吉的衛隊正在猛攻玄武門,情勢危急,尉遲恭“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宮府兵遂散”。接著,尉遲恭帶甲持槊,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李淵逼宮,讓其下詔命令太子齊王所部全部由李世民指揮,確定了李世民政變的“合法性”,可謂力挽狂瀾。所以李世民把“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全部賞賜給尉遲恭。

尉遲恭同時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唐王朝的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等人才。縱觀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前後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恭,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盛世。

貞觀元年,突厥聽說唐朝內亂,前來落井下石,興兵二十萬,大舉入侵,直逼長安。當時唐朝在長安的兵力遠不及突厥,各地的援軍又來不及趕到,形勢萬分危急。尉遲恭臨危受命,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迎擊突厥前鋒。尉遲恭“輕騎與之挑戰,殺其名將,賊遂敗”,大破突厥軍,擒獲突厥大將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餘級。突厥因此士氣受挫,與唐王朝談和罷兵,為穩固初生的貞觀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過在戰場上,尉遲恭最出名的一戰還是題主所說的救駕之功。當時唐軍圍困洛陽軍閥王世充,某日,李世民興致大發,讓右一府統軍尉遲恭陪他出去打獵,結果正好遇上王世充部步騎數萬前來進攻

王世充任命的大將軍單雄信看見李世民居然脫離大軍,那叫一個高興啊,立刻帶領騎兵直奔李世民。單雄信是瓦崗寨中赫赫有名的猛人,武藝絕倫,因此人送“飛將”的外號,這可是當年呂布的外號,可以說名聲絕對在還不出名的尉遲恭之上。結果兩人交手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尉遲敬德大喝一聲,把單雄信挑下馬來,嚇得其他人連連後退,尉遲恭乘機保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大概是單雄信這次把李世民嚇壞了,所以後來雖然徐世勣苦苦求情,李世民還是把單雄信一刀宰了(小說裡說李世民老爹殺了單雄信大哥,那是鬼扯)。

王世充任命的大將軍單雄信看見李世民居然脫離大軍,那叫一個高興啊,立刻帶領騎兵直奔李世民。單雄信是瓦崗寨中赫赫有名的猛人,武藝絕倫,因此人送“飛將”的外號,這可是當年呂布的外號,可以說名聲絕對在還不出名


1不考慮哦你好


如果天策上將可以參選的話,就沒其他武將什麼事了。當然,李世民不能既當選手又當裁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不同方面論證。

尉遲恭功勞最大

尉遲恭早年以打鐵為生,但卻又一身好武藝。他雖然投奔李世民較晚,但卻是最忠心的一個武將。尉遲恭從劉武周集團投降李世民後,便迅速成為李世民心腹。

在與王世充對戰的過程中,尉遲恭曾把李世民從單雄信手中救下,並保護李世民逃出。而在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更是核心人物。他力勸李世民提早動手,不然下場會很悽慘。

在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當天,李元吉在要殺害李世民的當口,尉遲恭殺到。李元吉原本武功就不如尉遲恭,驚慌失措之下,最終被尉遲恭殺掉,拿下了首級。後來,更是用語言威脅唐高祖,讓他把皇位傳給李世民。

當然,尉遲恭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的軍功自然也是極高。但最重要的,卻是兩次關鍵時刻救下李世民。如果這兩次李世民掛掉了,那便直接沒有後面的故事了,更別提什麼“貞觀之治”了。在凌煙閣中,尉遲恭位列第七。

李靖功勞最大

李靖被稱為“軍神”,自然是無數敵人的白骨把他送上了這個高位。所以,單純論軍功的話,李靖排第一自然毫無疑問。

李靖跟隨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再後來,南平蕭銑和輔公祏,滅掉東突厥和吐谷渾。赫赫戰功,威名遠播,有人認為他可以和孫武、吳起相提並論,是王佐之才,曾擔任唐朝的兵部尚書,死後入武廟十哲。李靖死後,位列凌煙閣第八位。

李勣功勞最大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徐茂公的名字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後來他被賜姓李,又名李世勣。但為了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最終改名李勣。

李勣出將入相,是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將領之一。原本出身瓦崗寨的李勣,後隨李密一同投降唐朝。在李世民平定四方的過程中,李勣往往跟隨在身旁。他曾兩擊薛延陀,大破東突厥。

在唐太宗時期,李勣跟隨李世民一同大敗高句麗。但最終因為糧草不濟,於是撤兵。等到了唐高宗時期,李勣是輔佐唐高宗的重要武將,是李世民留給自己兒子的重要遺產。原本被打敗的高句麗在此造反,李勣奉命出征,和薛仁貴一起滅掉高句麗,完成了李世民沒有完成的壯舉。

李勣死後,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二十三位(最後一名是秦瓊,排第二十四位)。後來,李勣的孫子徐敬業(李敬業)謀反,兵敗後,武則天讓人把李勣掘墓砍棺,收回了原本賜予的“李”姓。等到唐中宗李顯即位後,給李勣平反,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並重新安葬了他。

綜上所述,從凌煙閣的排名來說,尉遲恭的功勞最大,因為他保證了李世民的人身安全並且最忠心。如果但從軍功來說的話,則毫無疑問是李靖。李靖在大唐開疆拓土的過程中,是屬於最閃耀的那一顆將星。而李勣更是作為李世民的託孤大臣,且戰功也不遜色,完成了隋煬帝、唐太宗都沒實現的目標——滅高句麗,功勞也是極為突出。

只能說,唐太宗時期將星璀璨,每個人的能力、功勞都是極為耀眼,即使唐太宗本人也是極為突出。但如果拋開種種因素,只論功勞的話,李靖位列第一應該是合適的。


飛熊說歷史


要說李世民朝的武將就怎麼也繞不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十七年太宗遙想戎馬歲月,感懷創業之艱,繪二十四功臣畫像於凌煙閣,以示紀念。這其中有將領15人,分別是: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河間元王李孝恭、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瑾、盧國公程知節、英國公李勣、胡國公秦瓊。要討論太宗時期哪位武將的功勞最大肯定應該從這裡面產生。當然這些人都是跟隨太宗南征北戰、功勳卓著的鐵血將軍,可要說第一,就不是誰都有資格爭勝負論短長的了。以下三位是個人認為最有希望的人選,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

1、鄂國公尉遲敬德

公本胡人,天生神力,勇猛善戰,自歸唐後,屢立殊功:徵王世充伐竇建德,救太宗於危難;討劉黑闥再救太宗性命;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逼李淵禪位,論功第一;大敗突厥,解太宗初期危機。帝國時代,有四種功勞是所以臣子都憧憬、嚮往、渴求的:定鼎之功、從龍之功、拓土之功、滅國之功。尉遲恭定鼎、從龍四佔其二,功績不可謂不大。

2、衛國公李靖

作為大唐的一代軍神,李靖自然是戰功赫赫的,就連太宗都贊他:“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他的主要功績有:南定吳會;平江南,擒輔公祐;北清沙塞,滅東突厥;西定吐谷渾。李靖是我國曆史上少見的文韜武略都拿得出手的名將,只因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不明,試圖中立而為太宗所忌憚、不喜,致使後半生只能韜光養晦,再難有作為。

3、英國公李勣

英國公起於草莽,素以謀略聞名於世,歸唐後,追隨太宗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立下不朽功勳;後又在攻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戰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大唐江山的鞏固立下汗馬功勞。李勣是儒將,講究以智勝力,也正因為如此使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曖昧、立場搖擺不定,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不然他應該有更大的功績。儘管如此,他還是憑藉極高的政治智慧在太宗朝始終屹立不倒,甚至到了高宗時期還被倚為肱骨,受到重用,並且最後得以善終。

這就我認為太宗時期功勞最大的三位武將,要說戰術素養,韜略武功等綜合實力,毫無疑問,當屬李靖,要單純只論功勞,個人更傾向尉遲恭。


泥腿子的陽春白雪


我覺得非李靖莫屬!

李靖是唐朝開國名將,在唐王朝建立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出生在官宦世家自幼就文才武略頗有進取之心。

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當機立斷善於把握時機。他一生征戰南北,橫越東西,從河川縱橫的江南到廣漠無垠的大漠,從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他對唐朝影響最大的戰役是:

滅東突厥之戰

公元626年,唐王朝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得帝位。頡利可汗知道消息後先後率兵只差京師附近進行襲擾。此時的唐王朝處於百廢待興之時,太宗李世民只好前往長安城西斬白馬,與頡利盟與便橋之下,突厥引兵退。這便是“便橋之盟”又稱“渭水之盟”。

在渭水之盟三年後頡利可汗又一次發兵入侵大唐,此時的大唐相較之前國力已有所增加,而頡利可汗由於各部叛離被日益孤立,再加上霜旱之災,東突厥已顯衰敗之勢。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東突厥擁兵仍不下二十萬騎不可小覷。李靖只率了三千騎兵在大霧的掩蓋下急速進軍連夜奔襲,向頡利大本營直奔而去。此時的東突厥根本沒人料到會有突然而來的唐軍,而令他們更加不解的是這些唐軍並沒有直接攻城。頡利可汗望見山上唐軍的旗幟來回移動分不清虛實,李靖又令人勸降了頡利的心腹大將。此時的東突厥已經軍心渙散,李靖乘勢攻城大獲全勝。

之後頡利假裝投降求一時喘息之機,等到草青馬肥之時,便能回覆元氣,捲土重來。李靖在唐太宗答應了突厥投降並派遣使者的情況下,仍然決意進兵。李靖挑揀精騎萬人疾行,相隔十五里,突厥軍發現唐軍蹤跡,李靖令部將蘇定方以二百騎為先鋒,乘霧突擊其可汗牙帳,令頡利可汗驚慌下逃跑,接著李靖大軍亦至,與鬥志潰散的可汗親軍決戰,終斬首萬級,俘虜十萬餘人,繳獲牛羊數十萬只,終於生擒突厥頡利可汗,將之捉回長安跳舞。東突厥汗國就此滅亡。

此一役李靖為大唐一雪前恥,李世民聽到消息後大赦天下祝酒五天。此後李靖又滅了吐谷渾汗國為大唐完全打通了河西走廊。李靖一生大器晚成,在他戎馬生涯中戰無不勝,為大唐的統一和鞏固立下了不朽功勳。李靖病逝後被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賜諡“景武”,陪葬昭陵。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留白山水間


唐太宗李世民十六歲從軍,十九歲跟隨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後在“玄武門之變”後奪位,創立貞觀盛世,麾下收服驅使名將無數,李世民一生征戰事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十六歲從軍至登基為帝,這一階段中李世民常常身先士卒,親自率軍作戰,第二階段是登基為帝之後,成為皇帝的李世民不再經常親自率軍作戰,而是高居長安做戰略上的指導,兩個階段分別有兩員大將功勞最大,分別是登基之前的尉遲敬德和登基之後的李靖。

多次挽救李世民生命的“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本是劉武周的部將,歸降李世民後深得信任,在眾多部下均對尉遲敬德抱有懷疑態度時,李世民卻對尉遲敬德趟開胸懷,而尉遲敬德也給予李世民絕對的忠心和豐厚的回報。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在和王世充交戰時,差點被單雄信擒拿,關鍵時刻,是尉遲敬德救了李世民:“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賊徒稍卻,敬德翼太宗以出賊圍。”

“玄武門之變”前後,尉遲敬德先是經受住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不斷威逼利誘,然後和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主動勸說李世民發動政變奪位,“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在李世民被李元吉盯上後,再次挽救李世民:“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於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是尉遲敬德手持兩人首級逼退攻打玄武門的太子府護衛,又率軍逼迫李淵承認李世民的政變行動合法,史載:“及論功,敬德與長孫無忌為第一,各賜絹萬匹;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 ”。

可以說,在李世民稱帝之前,沒有人能比尉遲敬德功勞更大,尉遲敬德也以寒門之身在門閥遍地的唐初,以功高居“凌煙閣功臣榜”第七位。不過在貞觀時期,尉遲敬德因居功自傲,以及毆打李唐宗室李道宗被李世民敲打,後期開始煉丹修道以自保,唐高宗時期善終。

大唐軍神,擊垮東突厥、吐谷渾的貞觀第一將李靖

前面說的尉遲敬德的功勞主要是對內,李世民時期對外功勞最大的就要屬李靖了,李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但李世民依舊重用他。貞觀四年,唐朝和東突厥的國運之戰中,兩軍相持不下,關鍵時刻,受命統帥前線唐軍的李靖親自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奇襲定襄,一舉擊垮東突厥,將這個曾在渭橋羞辱唐朝和李世民的大敵徹底擊敗,此後又突襲陰山,活捉了東突厥的頡利可汗。

貞觀九年,李靖再次出征,將挑釁唐朝的吐谷渾擊敗並逼降。整個貞觀時期,李靖多次以主帥身份統帥唐軍對外作戰,李世民的“天可汗”之名全有賴於李靖的不斷勝利,貞觀十四年,李世民還專門將李靖未來要和妻子合葬的墳墓按照突厥和吐谷渾境內的山巒修建:“十四年,靖妻卒,有詔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綜上所述,李世民時期功勞最大的武將就是尉遲敬德和李靖了,尉遲敬德在李世民從秦王到皇帝的道路上功勞最大,多次在關鍵時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將中無人能及。而李靖在貞觀時期的對外戰爭中,也是起到擎天之柱的作用,唐朝對外戰爭的赫赫威名也是自李靖擊敗東突厥開始,兩人在凌煙閣上的排名也證明了他們的地位,凌煙閣功臣榜上的所有武將中,除皇族李孝恭外,尉遲敬德和李靖是排名最高的。


九頭鳥漫談文史


李世民手下的武將功勞最大的當然是尉遲敬德,也就是尉遲恭。

據《唐史》中記載,尉遲敬德當屬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將領中的第一位人物,也是最忠於李世民的武將。尉遲敬德最初跟隨劉武周起兵反隋。而後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屢立戰功。在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在後來李世民論功行賞時,尉遲敬德當然是頭等大功。

下面,將尉遲敬德兩次奮不顧身救李世民的兩個故事與大家分享。

第一次救主。在洛陽之戰時期,當時尉遲敬德剛剛投奔李世民不久,很多人都不信任他。就在大家都以為尉遲敬德肯定會有叛變的時候,李世民在打獵期間遇到王世充的襲擊,王世充的女婿單雄信拿著長矛追殺李世民,尉遲敬德第一個衝出來救了李世民,又擊敗了王世充的軍隊,證明了自己的忠誠。這次救主之後,李世民每一次都喜歡帶著尉遲敬德,把他視為心腹。

第二次救主。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在追殺李元吉的時候從馬上跌下來,被李元吉奪走了弓箭。李元吉想要用弓箭勒死李世民,危急關頭尉遲敬德又一次救主,射殺了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的性命。一次救駕就足夠讓尉遲敬德一輩子受重用了,更何況他前後兩次救駕,李世民將尉遲恭放在第一武將的位置上,也是人之常情。救駕是尉遲恭能夠後來居上的重要原因,不過尉遲恭的地位高不僅因為救駕,他在玄武門之變時期堅定地態度,也決定了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可見在李世民心目中,尉遲敬德的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無人能敵。





觀史鑑今


說起功臣,歷朝歷代都有不少的名人,也有不少的書籍和百姓的口口相傳來記載著他們的豐功偉績。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為國為民或為君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所以被載入了史冊和相傳於民間。相信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凌煙閣”,它是當時唐太宗為了紀念,為自己和自己國家或自己人民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修建的。相對於現在祠堂,主要目的是為了紀念擁有豐功偉績的人而修建的。而在凌煙閣裡面最出名的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在李世民時期若要論武將功勞排名第一的當屬:“尉遲恭”。究竟尉遲恭立下了什麼樣的豐功偉績呢?能讓他在凌煙閣武將中排名第一。畢竟在當時凌煙閣中還有著名將領李靖等人的存在。尉遲恭真是比李靖的功勞還要高?

尉遲恭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排名第七的武將。這時就有人疑問了,既然是排名第七,那他怎麼還能在凌煙閣排名第一呢?不要著急,看完下面我講的就知道了。當時在尉遲恭前面的還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包括當時的李靖在當時的戰功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可即使是這樣在凌煙閣的排名也還是排在了尉遲恭之後。

在李世民平定劉武周的那幾場戰役中,才招安了尉遲恭。而在後來的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時候李世民遭到了王世充部隊的偷襲導致李世民當時身處險境,在那時的尉遲恭不顧自己的安危,憑藉一人之力不就殺死了當時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而且還一馬當先的就下了李世民。這就是尉遲恭第一功勞:“救主”。

在那之後李世民奉李淵之命討伐劉黑闥部。李世民當時親自率領部隊去偷襲劉黑闥部,只是當時沒有想到劉黑闥部早就有了消息,而導致李世民身陷包圍之下,情況可以說是十分危及。在當時的尉遲恭帶領一小部隊,進行了突圍救駕,在尉遲恭的帶領下李世民當時又逃過了一劫難。在這裡他又立下了一次大功。

最後在李世民跟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帶領的72人的主將領就是尉遲恭。當時李世民在和自己兄弟的廝殺中,李世民不敵,是尉遲恭一箭射殺他兄弟,李世民才得以存活。這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尉遲恭又救下了李世民。

自古以來都有:‘功大莫過於救主’。在這裡的尉遲恭救了李世民三次。也奠定了尉遲恭在唐朝時期的地位。


海洋說歷史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

這24人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始終追隨李世民浴血沙場、戎馬倥傯的鐵桿“粉絲”;二是資歷老功勳大、但與李世民關係一般的將領;三是隋室舊臣或原屬其他方面起義軍、後歸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


床頭角落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我們可以看到最大的貢獻是哪個階段對李世民很重要。毫無疑問,玄武門的更換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早期,領土擴大了,其他封臣並不像玄武門那麼重要。列出幾位將軍

  魏志敬德跟隨李世民征服王世衝,竇建德,徐元朗,宣武門射殺李淵吉,靈巖閣二十四個英雄

  秦書寶的南征北伐

  程志傑跟隨李世民打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衝,靈巖閣

  侯俊吉在李世民的一再戰鬥之後,他積極策劃了玄武門的改建,摧毀了土耳其人,土yu渾和靈巖閣。

  張公進協助李世民發起了宣武門,平突厥和靈巖閣的改建。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一個柒兒


咱們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來排序,凌煙閣是原本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人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是很會當皇帝的,尤其在君臣關係上十分老到,凌煙閣一事就是例子。不過也不能說那只是個政治手段,當時李世民也已是個老人,老人總愛懷念往事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繪入凌煙閣,其中的真情也不會少。這二十四人的姓名與事蹟如下:

趙公長孫無忌第一。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趙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萊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鄭公魏徵第四。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齡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長孫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髮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迴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鄂公尉遲敬德第七。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衛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蕭禹第九。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夔公劉弘基第十一。遊俠,隋煬帝徵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倖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徵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蔣公屈突通第十二。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鄖公殷開山第十三。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達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譙公柴紹第十四。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倖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邳公長孫順德第十五。李世民長孫後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邳公長孫順德第十五。李世民長孫後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鄖公張亮第十六。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party,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徵高麗而立功。但其後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

陳公侯君集第十七。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瀉被殺。

郯公張公謹第十八。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盧公程知節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

永興公虞世南第二十。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渝公劉政會第二十一。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莒公唐儉第二十二。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蹟般逃生。後來任民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英公李世績第二十三。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倖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後次年病勢。

胡公秦叔寶第二十四。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