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苏东坡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北宋排名第一?

王木样书法


北宋时期在书法界造诣比较高的大概就是“北宋四大家”了,他们分别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后来人们简称为:苏黄米蔡,他们的书法作品就代表着北宋时期书法界的高峰水平。

单从书法造诣来说,他们各有所长,不分伯仲。

盛时泰《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

起初我欣赏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时,说心里话,我觉得他写的字好丑,好特别。

你看人家颜真卿写的字自称一体,那叫颜体,

柳公权写的字也自称一体,叫柳体。无论从字体的间架结构,还是起笔运笔他们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

你再看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大小不一,有扁有圆,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没有规律可循。

对自己的字写的丑,苏东坡也供认不讳,他曾调侃嘲弄自己说他这个书法是“石压蛤蟆体”,对,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

后来我比较喜欢苏东坡的诗词歌赋,在欣赏他的诗词歌赋时,我逐渐了解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起伏跌宕的一生。

当我了解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竟然有了新的感受,不再觉得他写的字丑了,反而觉得他的书法很有韵律,节奏感很强,欣赏他的书法像在欣赏一首乐曲,有高音,有低音。时而高亢,时而悲鸣。

都说字如其人,苏东坡的字仿佛也是他一生的象征。表面上看来大小不一,就好像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有时高升,有时被贬。

但是穿插避让却是恰到好处,潇洒自如,却很像他豁达率真的性格。

咱们就拿他中年的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为例。此诗帖系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后第三个寒食节所写。具体关于此帖的详细介绍可见我的悟空问答【苏轼写的《寒食帖》中的时间、气候是否反常】,这里不在啰嗦 。

苏东坡写的《寒食帖》,他的用笔、墨色会随着诗句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率性而为,潇洒飘逸,自然而不做作,通篇字帖也是一气呵成、神采飞扬,简直达到了“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他的书法线条会随心情变化自由发展。

你比如诗句: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你再看他写的叠字“年年”,最后这个“年”就用一个点来表示,很随性,一个点就代表了一年。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蒋勋曾说:

他写的“花泥”绝对不是在讲花,是在讲他自己,

那个‘花’跟‘泥’细看有牵丝缠绕,

是“花”的美丽,又是“泥”的低卑,

他正在体会生命从“花”转为“泥”的领悟。

爱“花”的洁癖,爱“花”的固执,

要看到“花”坠落“泥”中,或许才能有另一种豁达。

“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咱们看他写的“纸”的最后一笔拉的好长,好像是一把刀的刀尖,又好像是根绳子牵着这个“纸”字。

其实写到这儿他是在心里呐喊,在发泄心中的委屈。

《寒食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书法,因为他把毛笔运用到最复杂的状况。有柔软、有坚硬,有朴拙、有华美,变化最大。

所以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宋朝四大书法大家中,苏轼当之无愧是第一。

我倒觉得苏东坡的书法能在北宋排第一,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在文学上堪称宋代最高宗师,而且他在书法,绘画,医药,烹饪,音乐,都有斩获。而其他三位相对要弱些。


slx孔雀东南飞


苏轼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苏东坡为何能在宋四大书家排第一?

  其宋代知名度颇高,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诗词豪放派首领,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词书画,皆能。卓然大家。其坎坷一生,富有奇特。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苏轼书法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下图)。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

尤其是“花”跟“泥”这两个字最美。这两个字中间用了很多的牵丝,细的笔的牵丝把他们连在一起。

如果我们不放大,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苏东坡的用笔里面除了柔软,也有这种很细致的部分。

所以对于书法,第一是要读他的文学的意思,读完以后你必须把字放大,去读他的每一个的用笔习惯,你就会看到苏东坡用笔的某一种美学,是跟他的个性有关的。

别人都说苏东坡这样的姿势写字是不够有力的,可是我们看“苦雨”这两个字,“雨”的横画这个部分,到顿的部分再下来,其实非常的刚硬。尤其是肩架写得非常好。

《寒食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书法,因为他把毛笔运用到最复杂的状况。苏东坡一直到中年以后,才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有柔软、有坚硬,有朴拙、有华美,变化最大。

所以黄庭坚说:在宋朝四大书法大家中,苏轼当之无愧是第一。






指上书法


宋代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排名第一的就是苏东坡。苏轼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后人赞誉颇高。对于他的书法,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可以这么说:苏东坡的书法用笔丰腴,结字扁平,妩媚舒展,能排宋朝四家之首主要原因是他有着超乎寻常而别开生面,自出机杼的书法理论和人文情坏是分不开的。从《黄州寒食贴》名列书法历史上行书第三可见一斑。





徐梦建


苏轼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诗词书画都留名后世。中国文化史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显赫人物。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苏轼书法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

著名美学家蒋勋说,苏轼的作品表面看起来是很随意,看起来很柔软,可是他的刚硬都在里面。比如:
尤其是“花”跟“泥”这两个字最美。这两个字中间用了很多的牵丝,细的笔的牵丝把他们连在一起。

如果我们不放大,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苏东坡的用笔里面除了柔软,也有这种很细致的部分。

所以对于书法,第一是要读他的文学的意思,读完以后你必须把字放大,去读他的每一个的用笔习惯,你就会看到苏东坡用笔的某一种美学,是跟他的个性有关的。

别人都说苏东坡这样的姿势写字是不够有力的,可是我们看“苦雨”这两个字,“雨”的横画这个部分,到顿的部分再下来,其实非常的刚硬。尤其是肩架写得非常好。

特别是“花泥”二字,反应出苏东坡对人生的领悟:从艳丽的花,回来做泥土。

当有人说他的字很丑,他就说:对,我的字就是“石压蛤蟆体”。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湿”这几个字,人生不完美,但他还是希望自己在这样颓败的时间里活出一种意义。

《寒食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书法,因为他把毛笔运用到最复杂的状况。苏东坡一直到中年以后,才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有柔软、有坚硬,有朴拙、有华美,变化最大。

所以黄庭坚说:在宋朝四大书法大家中,苏轼当之无愧是第一。

<strong>
<strong>


    超级科学奶爸


    苏东坡为何书法排名北宋第一的原因,我认为如下:

    被徒弟黄庭坚戏称为“石压蛤蟆,一个蛤蟆被石头压住了”的苏东坡书法好在哪里,为何排名第一呢?

    苏轼本比黄庭坚年长几岁,由于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推敲书法画艺,两人渐渐成了亦师亦友,无话不谈的忘年交。黄庭坚虽然也以诗词见长,但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要略胜一筹。他学习书法最初学习周越,又取法颜真卿、怀素、焦山等人,最终自成体系。他的字虽凝劲有力,但是每一个字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些笔画,往往写得特别夸张,以致结构变化性极强,整体呈现出中间细腰的效果。

    所以苏轼调侃黄庭坚的字为“几如树梢挂蛇”。对于苏字所呈现的头向上斜,脚向下伸的结构特点,黄庭坚则概括为“石压蛤蟆”。可以说,两人是在调侃的同时,也精准地指出了对方书法的不足之处。纵观苏轼的书法,确有鼎石施力的效果。因而,后人延用了黄庭坚的这句调侃之词,将苏轼的书法概括为“石压蛤蟆”。

    那么为何苏轼书法能成为“宋四大家”之首和北宋第一呢?, 因为他的书法吸取了“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营养,在笔墨寄情、意境营造和风格评价方面颇多新意,体现出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寓意深刻的笔墨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生活上穷愁潦倒。《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凄凉惆怅,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错综变化的线条,寓意深刻的笔墨,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而书法作品的重笔和诗歌作品的重笔恰巧是一种暗合。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和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无不是书家感情与书法艺术相融的产物。

    2、含蕴丰富的意境

    线条是书法艺术主要的形式手段,文辞是书法作品的题材内容,线条与文辞的完美结合才会构成美妙的意境。《黄州寒食诗帖》中,线条时间节奏、空间节奏的丰富变化使作品传达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激情,而是这种激情生发、推移的过程,作品中生发、推移的过程与人们的生活体验相契合,因而特别自然、真实,从而不知不觉把人们引向意境深处。这种层次丰富的意境反映在形式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不可预计,变幻莫测。有不少书法作品,线条的排列和分割很有规律,速度、结构缺少变化,因而缺少层次和韵律的变化。《黄州寒食诗帖》则在用笔的速度、长短、线条的疏密、欹侧方面全无程式可言,如果离开感情的发展线索考察,简直找不到任何变化的依据。正如苏轼自己所言,如“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这一例作品当中,没有预想的感情进程,也没有预想的精彩构成形式,只有不可预计的感情抒发和不可预计的形式构成。

    其二,不可替代、风格独特。我们试将苏轼所传墨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黄州寒食诗帖》与其它作品迥然不同。虽然此帖笔法、结体还保留着作者的某些习惯,但是出现了许多其它作品所没有的特点,古轴线的弯曲、字结构的欹侧和大小错落、空间的疏密对比等,使人一眼就能将它与其它作品区分开。

    3、知识积淀的外现

    苏轼的字因为形态的偏扁而被黄庭坚调侃为“石压蛤蟆”,他也毫不在意。创作个性是书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其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书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明显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书法风格的形成和显示。风格是书家人格和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书法的风格、个性也是书者性情的自然流露。苏书随着苏轼人生阅历、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变化,风格亦有不同。

    综上,苏轼书法艺术魅力对当代影响很大,所以能成为北宋第一,道理不言而喻。

    以下为天下三大行书,分别是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校傲临风(书画)


    苏轼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诗词书画都留名后世。中国文化史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显赫人物。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苏轼书法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下图)。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

    著名美学家蒋勋说,苏轼的作品表面看起来是很随意,看起来很柔软,可是他的刚硬都在里面。比如:

    尤其是“花”跟“泥”这两个字最美。这两个字中间用了很多的牵丝,细的笔的牵丝把他们连在一起。如果我们不放大,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苏东坡的用笔里面除了柔软,也有这种很细致的部分。

    所以对于书法,第一是要读他的文学的意思,读完以后你必须把字放大,去读他的每一个的用笔习惯,你就会看到苏东坡用笔的某一种美学,是跟他的个性有关的。别人都说苏东坡这样的姿势写字是不够有力的,可是我们看“苦雨”这两个字,“雨”的横画这个部分,到顿的部分再下来,其实非常的刚硬。尤其是肩架写得非常好。

    特别是“花泥”二字,反应出苏东坡对人生的领悟:从艳丽的花,回来做泥土。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湿”这几个字,人生不完美,但他还是希望自己在这样颓败的时间里活出一种意义。

    《寒食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书法,因为他把毛笔运用到最复杂的状况。苏东坡一直到中年以后,才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有柔软、有坚硬,有朴拙、有华美,变化最大。

    在书法上,苏轼专长行书和楷书。他曾经自评说:“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从流传下来的苏轼真迹来看。苏轼的字既有天真烂漫的韵调,又有饱满强劲的丰腴之态。其下笔有神,流畅自然。他的书法汲取晋、唐、五代书法名家所长,揉以自己对生活、对诗文、对汉字的独特理解,不拘泥于古体,自成一派,创造出一种具有苏氏特色的书法风格。黄庭坚曾在《山谷集》中评价到:“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翊墨轩


    宋代,是中国文化璀璨斑斓的朝代,涌现了一大批如苏、黄、米和蔡等书法名家,其中苏轼的书法在北宋排名第一不仅仅是他本人书法好,而且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也成就了苏东坡在书法中的地位。

    苏轼的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的点划结构准确,意境含蓄深远,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普通大众都能够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抒情达意明白晓畅,有感而出,自然天成,没有刻意雕琢之弊。钱谦益认为,书法“以天真烂漫,自然而然者为工”。朱承爵曰:书法之妙“全在意境融沏,出音声之外。”《寒食帖》文辞质朴,通达晓畅,韵味无穷。以笔法得形态,由笔势而显气韵,笔意富于神采,令人不忍释卷。“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可以说是做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兴之所至,神融笔畅,没有固守成法,常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线条的粗细、行笔的徐疾、字形的大小、笔意的断连、字势的欹侧,跌宕会通变化无穷,虽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之美,真可谓人书合一,格调高逸,独步古今。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力求用自然的笔墨语言,表达丰厚深远的意蕴,让不同层次的观赏者都能欣赏。








    凹凸草堂


    宋代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排名第一的是苏东坡。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曾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轼)为第一”。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颜真卿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东坡先生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用心品读,苏轼书法作品有以下特点:

    用墨丰腴

    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以胖为美。

    结字扁平

    与欧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笔画舒展

    黄庭坚书法中的撇捺极其舒展,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轻重错落

    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行书,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大小悬殊

    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

    妩媚天真

    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








    天其书法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光影組合


    东坡的书法,粗看既不“流丽”“婀娜”,又不“刚健”“端庄”,似乎有悖于他的美学理念。书法被东坡戏谑为“树梢挂蛇”的黄庭坚也曾以“石压蛤蟆”回谑之,此评实在是妙不可言而成为书坛佳话。在唯美主义者看来,东坡的“石压蛤蟆”形态的书法的确不美,但须知美的形态千变万化,美的最高境界在于意趣和神韵。以形传神是所有艺术的共同审美要求。细品东坡之书,朴中见巧,拙中含韵,线条丰腴,结体舒展,自然天真,意趣盎然,富于“画”的神韵,可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若深品之,还是能在其扁平的造型中品到“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气韵,这和他的诗词文的艺术审美精神是契合的,只是他用一种有异于传统审美形态的独特手段来表达他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境界,这种独特的书法形态和常人难以企及的自然境界,成就了东坡书坛上北宋四大家之首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