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對於住在非沿海城市的人來說,魚蝦蟹貝往往就是大餐的標配了。面對這些千姿百態的殼兒,“哪裡能吃?”“怎麼吃?”成了最常見的問題。


比如,螺的“尾巴”到底能不能吃?


太長不看版:


  • 螺的尾巴其實是螺的內臟團。
  • 螺尾巴里會有一些“髒東西”,要想一口悶最好在把螺放在清水中養兩天排空腸道。
  • 有些螺內臟中可能含有“貝類毒素”,為了規避風險建議去除內臟部分。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韓國吃播達人Hamzy直播截圖|suckinfo.com


有人認為能吃:尾巴里面是“黃”,味道最香,吃播博主甚至專挑此處來吃呢。


有人則認為不能吃:海螺的排洩物以及沙子雜質都混在尾巴里面,吃了還可能中毒。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螺“尾巴”的成分,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它到底能不能吃。


1


“尾巴”裡面有什麼?


人們所說的螺“尾巴”,一般是指除螺的頭部、足部以外,蜷縮在螺殼內的軟體部分。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麻辣釘螺|圖蟲創意


Emmmm…...黑黑黃黃的一坨,好像啥也看不出來,換一張解剖圖看看: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螺類解剖圖|njscuba.net


發現了嗎,“尾巴”其實就是螺的內臟團(visceral mass)。裡面包裹著螺的心、腎、胃、鰓、性腺、消化腺等器官。


螺類的排洩、生殖、消化及部分神經功能就是通過內臟團塊來完成的。內臟團中佔比最大是消化腺和性腺,也就是人們說的“黃”。


那麼現在,我們的問題就轉變為了——螺的內臟能不能吃?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韓國傳統美食:鮑魚內臟粥|maangchi.com


首先回答一個千古難題:螺的貝殼是封閉的,它們要怎麼排洩?


仔細觀察解剖圖中螺的消化系統,食物從口進入,經過嗉囊、胃和腸道,到達肛門。肛門通向的地方並不是螺殼的尖尖,而是與外界相通的外套腔。


因此海螺“尾巴”裡是沒有排洩物的。換句話說,海螺的屁股長在口邊上,排洩物不拉在“尾巴”裡。


但這並不代表海螺“尾巴”就很乾淨了。內臟裡的髒東西也不少。比如泥巴、半消化產物、甚至是密密麻麻的小螺……


2


人吃什麼取決於螺吃什麼


大部分螺類的食性較雜,啥都吃一點。


例如單齒螺以有機碎屑及少量的硅藻、綠藻為食;


田螺以水生植物嫩莖葉、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為食;


鮑魚以海帶、龍鬚菜等大型海藻為食;


東風螺以魚、蝦、貝等為食;


……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一隻蝸牛正在吃菜葉|nhm.org


在吞食的時候,除了食物本身,螺類也很容易將環境中的細菌雜質一併吞入體內。例如像田螺這種生活在泥質水底的螺類,消化道中就常有少量的泥沙。


因此,螺類和雞鴨牛羊一樣,腸道里也有許多“髒東西”。但螺的腸道太小了,我們吃螺的時候不可能像清理鴨腸一樣拿出來沖洗,只能一口悶。


要想吃得乾淨點,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螺放在清水中(海水螺則放在鹽水中)靜養兩天,讓它排空腸道了。


3


吃大田螺,附贈一嘴小田螺


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嘬一口田螺,咀嚼後發現滿嘴的“沙子”,吐出來一看,竟然是密密麻麻的小田螺,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辣炒田螺|pttnews.cc/d97a85666d


這其實是因為,田螺是螺類中少有的“卵胎生”動物,它的生殖方式非常特別。


“卵胎生”指的是體內受精後受精卵繼續留在母體內“孵化”,直到胚胎髮育完全才被排出體外,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由卵生到胎生的一種過渡形式。現已知的卵胎生動物很少。


小田螺至少需要在母體內孕育數月,才能被生出來,因此在4-8月田螺的繁殖季,吃一嘴小田螺是常有的事。


不過田螺這種生殖方式屬於個例,大部分螺類還是以卵生為主的。


卵生又可以分為體外受精與體內受精兩種方式——較為原始的螺類(如原始腹足目的鮑魚)為體外受精:雌雄個體分別將卵子和精子噴射至大海中,精卵相遇全靠緣分。即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雌鮑正在向海水中噴射卵子|作者供圖


其他較為進化的螺類(如前鰓亞綱的香螺)則為體內受精,又稱“交尾”:雄性的精子會進入雌性體內,並且與卵細胞發生受精作用,而後雌螺將受精卵排出體外。即體內受精、體外發育。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兩隻螺正在交尾|nationalgeographic.com


因此,這種“買一送百”的現象一般只出現在田螺身上,絕大多數食用螺的仔螺都不會出現在“尾巴”裡。


4


小心,螺裡有毒!


人們擔心螺類內臟的食用安全,主要是擔心其中可能含有的“貝類毒素”。


包括麻痺性貝類毒素(PSP)、腹瀉性貝類毒素(DSP)、神經性貝類毒素(NSP)和健忘性貝類毒素(ASP) 這四種貝毒。貝毒具有毒性大、反應快的特點,即使高溫烹煮也無法完全降解。


實際上,貝毒不是由貝類自己產生的,而是貝類通過攝食,將有毒藻類產生的毒素在體內累積、放大、轉化而來的。


毒素一般累積於貝類的鰓、性腺、消化腺等內臟器官,足部之中含量較低。


織紋螺(Nassarius spp.)就是一種典型的有毒螺類。


2012年7月,溫州等地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累計16個家庭的21名成員發病,其中1人死亡。如今,雖然國家衛生部已明令禁止銷售經營織紋螺,可食用織紋螺中毒的事件仍時有發生。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三種常見的有毒織紋螺,遇見了千萬不能貪嘴|zjsczs.org


不過,螺類有毒是建立在它食用了大量有毒藻類的基礎之上的,正規市場上售賣的螺類一般不會有這個問題。


若想規避風險,則將內臟部分去除、只吃徹底煮熟的足部即可。


總結一下,螺類的“尾巴”是它的內臟團,包裹著各種內臟。裡面既有可以吃的“黃”,也有不能吃的髒東西,排出髒東西的辦法是把螺放在清水中靜養兩天。


貝類的毒素大多累積在內臟部位,雖然致人中毒的幾率較低,但還是建議大家最好不要食用螺類內臟。


尾巴吃起來如此麻煩,還是把它咬掉吧,只吃螺肉難道不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