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期間被傳數次裁員,房多多否認裁員並稱“強制末位淘汰原本就有”

疫情期間被傳數次裁員,房多多否認裁員並稱“強制末位淘汰原本就有”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知情人士近日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在線房產交易服務平臺房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DUO.US,以下簡稱“房多多”)近期悄然裁員。上週五(2月21日),十餘名上海公司軟件開發與測試人員突然接到裁員通知,理由為“結構性優化”。其稱,這是房多多近期發生的第二次集中裁員,春節後公司已將一批還在試用期的員工直接“炒了魷魚”。

不過,房多多方面對裁員一事予以否認。房多多聯合創始人兼COO曾熙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我們目前沒有裁員的措施,接下來也不會做裁員(安排)”。其解釋說,房多多“每個季度都會做強制末位淘汰,可能信息有誤傳”。

傳多名房多多員工“被離職”

“大概晚上的時候就陸續通知了十幾名員工,然後單方面告知他們裁員這樣一個信息。”

2月21日晚間,一名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在線房產交易服務平臺房多多上海公司以“結構性優化”為由,要求十多名員工自動離職,這些員工主要為軟件開發及測試人員,並催促他們交接手頭工作。對於裁員的理由,該知情人士表示好像是“結構性優化”。

據該名知情人士介紹,房多多早在今年春節以後即著手進行裁員,第一輪被裁的員工都沒過試用期,有的仍在就賠償問題與公司談判;而此次被單方面通知裁員的十多名員工均已轉正,但離職流程較快,有的員工順利的話一週內就能辦理完離職流程。

至於離職補償,這名知情人士表示“被離職”的員工們“N+1的補償措施應該是可以拿到的”,一些員工則希望能夠爭取該得的年終獎。《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房多多的年終獎分為兩部分發放。其中,50%的獎金在過年前發放,剩餘部分差不多要到四月才發給“仍然在職的員工”。這也意味著,如果不去爭取,這些離職的員工“按規定”拿不到剩餘部分的獎金。

2月25日上午,《華夏時報》記者聯繫到了房多多聯合創始人兼COO曾熙,曾熙否認了裁員的說法:“我們目前沒有裁員的措施,接下來也不會做裁員(安排)。”其解釋說,房多多“每個季度都會做強制末位淘汰,可能信息有誤傳”。否認裁員之後,對於裁員是否與疫情影響業績有關、如何對被裁員員工進行賠償等相關問題,曾熙也不再予以回覆。

與此同時,曾熙還強調,“我們還在招人”。其向記者提供的一則招聘信息顯示,房多多稱“正在急切地尋找”運維開發、DBA、BI總監、政委(注:即HRBP,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融資經理、內控總監、城市總經理等多個職位。

隨後不久,房多多一位品牌負責人也聯繫到《華夏時報》記者再次就此事進行說明,強調“不是主動裁員的動作,是績效的問題”。其解釋說,房多多原本即有季度、半年度等時間段的績效考核,不管是否過了試用期,如果考核為“E”檔(位於所在團隊的最後10%)必須離職,而“D”檔則留有三個月的考察期。

對於“兩輪裁員主要集中在開發部門”的說法,該名品牌負責人也並不認同,表示開發部門是房多多的重點團隊,不可能作出專門針對開發部門的裁員舉動。而作為正規公司,離職的員工也一定會獲得相應補償。

SaaS模式強調“玩家聯合產出”

在採訪中,該名品牌負責人強調“這輪優化與疫情沒有直接聯繫”。但不可否認,作為房地產行業中的重要一員,疫情期間房多多亦受影響,公開強調要“降本增效”、“不養閒人”。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在微信公號於2月8日發佈的《房多多合夥人內部信:房地產交易服務的春天》中,公司表示“當下疫情肆虐……中國經濟和全行業今年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身處困境,房多多“全體合夥人從自身做起,本月開始不領薪水”,同時也倡議全國各城市多多蟻(房多多員工的代稱)要快速落實各項降本增效的經營措施,用寒冬思維做長期經營規劃:“我們要堅決執行降本增效的各項措施,用短期的犧牲換取長期的健康成長。我們要防範現金流、低人效的經營風險,死磕到底、不養閒人。”

緊縮內部開支的同時,房多多也在借勢“線上賣房”大潮積極應對行業困境。疫情發生之後,房多多提出包括向全行業免費開放多多賣房SaaS、通過線上售樓處滿足在線交易、二手房業務全城聯賣等多個舉措,“賦能百萬經紀商戶在線做生意”,近日旗下面向經紀商戶的“多多賣房”APP也正式升級。曾熙稱,經過這些調整之後,“目前平臺商戶使用SaaS的熱情度很高,新增活躍大幅在增長”。

房多多品牌負責人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疫情期間,房多多受到的影響實際上比同行要小很多。而儘管行業的信心會有所沖淡,但“平臺的效應反而會更強一些”。其以2018年房多多在行業低谷時反獲亮眼業績為例,直言“在整體形勢不好的時候,行業對於互聯網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即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的需求更大”。

按照房多多官方資料,其“SaaS”模式“致力於通過移動互聯網、雲技術和大數據”,賦能經紀商戶輕鬆地在線上開展業務,圍繞經紀商戶來構建服務生態,幫助經紀商戶把生意搬上網,量身打造SaaS解決方案並提供房源賦能,使經紀商戶在平臺中完成房地產交易中的關鍵步驟,促成一個創新性的閉環在線房地產交易商業模式。

當然,SaaS模式並非房多多的獨家商業模式,已經在港交所上市的易居旗下的房友、安居客、58愛房、貝殼等均建立了SaaS管理平臺。《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在2019年新浪樂居等所進行的房地產SaaS軟件的測評中,排名前十的軟件並未包含房多多的SaaS產品“多多賣房”和“多多雲銷”。

與此同時,雖然房多多是以“中國產業互聯網SaaS第一股”的稱號掛牌上市,也一直自然是“由SaaS賦能的中國最大的在線房地產交易平臺”,但因為截至目前房產代理佣金仍為盈利大頭,房多多的SaaS系統究竟成色幾何自上市以來頻頻受到外界質疑。

據招股書,其來自交易的基本佣金收入在2016年2018年分別為人民幣14億元、17億元及20億元人民幣,分別佔總收入的94.9%、94.5%、87.64%;而創新和其他增值服務收入方面,2016年-2018年的收入分別僅為0.5億元、1.47億元和2.48億元;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還同比下降42.7%至0.67億元;2019年第三季度,房多多的閉環交易總額(GMV)達到51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8%,其中,新房的GMV為392.7億元人民幣,二手房的GMV為118.5億元人民幣。

對此,上述品牌負責人解釋說,房多多實際上是用SaaS服務去完成導流,為行業鏈條上的每一個從業者提供相應服務來獲取效益。

“SaaS是我們服務房地產這個行業的底層,沒有這個東西,就不是平臺,就不能與所有行業中的玩家進行聯合產出。”該名負責人坦言,公司主要業績來源的確是“賣掉房子獲得了佣金”,但本質上,還是因為房多多有SaaS這個”技術底層”:“客戶、房源、經紀人以及資金上的支持去聯動起來,才形成了這樣的閉環,房多多也才能掙到這個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