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最憋屈國寶:由7000斤名玉打造,卻被當作醃製缸,裝了300年鹹菜

至元二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製作“瀆山大玉海”,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大玉甕”、“酒海”。它是一個巨大的貯酒器,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其雕琢裝飾繼承和發展了宋金以來的“起凸手法”,隨形施藝。忽必烈下令打造它的目的,是為了反映元朝版圖的龐大以及強盛的國勢。所以,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最憋屈國寶:由7000斤名玉打造,卻被當作醃製缸,裝了300年鹹菜

瀆山大玉海高70公分,口徑135~182釐米,最大周長493釐米,膛深55釐米,能容納30多石酒。它製作完成後,忽必烈非常喜愛。然而,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花費巨資和人力打造的瀆山大玉海會被人拿來裝鹹菜,一裝就是300年,故它是歷史上最憋屈的“國寶”。

最憋屈國寶:由7000斤名玉打造,卻被當作醃製缸,裝了300年鹹菜

在元代,瀆山大玉海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但隨著朝代的更迭,它的地位逐漸沒落。明軍入城時,皇宮裡的人顧著逃命,怎麼可能將這個重達7000斤的物體帶出皇宮。於是,瀆山大玉海就被元人遺忘在廣寒殿。後因戰爭,流落民間。

最憋屈國寶:由7000斤名玉打造,卻被當作醃製缸,裝了300年鹹菜

因瀆山大玉海是由南陽的獨山玉製作而成,故它整體呈青銅色,看起來與普通的石器無異,從而埋沒了它的價值。老百姓和收藏者都看不上它,唯有一和尚見瀆山大玉海體型龐大,一次性可以裝很多東西,便和數人一起,將它運回了寺廟。

當時寺廟正好差一個用來醃製鹹菜的工具,於是和尚們就把瀆山大玉海拿來當醃製缸使用。直到清朝時,人們才發現了它的價值,瀆山大玉海竟然是用四大玉之一的獨山玉打造而成。人們把它裡面的鹹菜拿出來,然後用清水將其內部洗淨,瀆山大玉海的神秘面紗才被揭開。印證了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人們終於發現了瀆山大玉海的高貴。自此,它的地位開始上升。

最憋屈國寶:由7000斤名玉打造,卻被當作醃製缸,裝了300年鹹菜

2012年,《國家人文歷史》邀請了九位考古和文博方面的專家,在國寶中選取九件“鎮國之寶”。九位專家經過多次思考和討論,認為元朝的瀆山大玉海是現存最早的大型玉器,在元明清三代都有相關史書記敘,它承載的歷史記憶非常豐富;它從廣寒殿到團城,間接反應了北京歷史的變遷。綜合考慮,瀆山大玉海可作為鎮國玉器之首,這足以顯示它的地位。如今,瀆山大玉海被收藏在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前玉甕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