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國新辦武漢發佈會:中央指導組圍繞“四率”目標開展工作 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態勢


國新辦武漢發佈會:中央指導組圍繞“四率”目標開展工作 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態勢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

2020年2月28日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是國新辦在武漢舉辦的第四場新聞發佈活動,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襲豔春主持發佈會。請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於學軍,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中央指導組指導組織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進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馬曉偉在介紹相關情況時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了這場鬥爭,李克強總理親赴武漢考察指導疫區的防控工作。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委派,孫春蘭副總理1月27日率中央指導組駐紮武漢,堅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將防控疫情、救治患者作為頭等大事,深入研究疫情,科學作出研判,圍繞提高“收治率、治癒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目標,做出防控和救治工作的重大決策、重大部署,全面有力地指導、組織和推動湖北省、武漢市加強防控工作,使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呈現積極向好態勢,並不斷拓展。

  馬曉偉強調,為了解決疫情的社區傳播問題,我們督促開展社區排查,提高核酸檢測能力。中央指導組督促武漢市開展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一般發熱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拉網式排查,從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和全國各地疾控機構選派近千人支援武漢,開展流調和防控工作,派出13個專家組蹲點指導、快速評估。發揮國家、地方和第三方機構力量,調派3個移動P3實驗室,組織各地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人員指導湖北各市縣檢測工作,培訓人員,加強質控,將核酸檢測能力從每天300人份提高到2萬人份,使從採樣送檢到反饋結果的時間從2天縮短到4-6小時,做到“應檢盡檢,即送即檢”。

  馬曉偉說,為了解決患者“收治難”問題,我們千方百計增加床位供給。指導武漢市改造擴容定點醫院,一個月內就將新冠肺炎收治床位從5000多張增加到23000張,其中重症床位達到9000張。在武漢市區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將一批體育館、會展中心、培訓中心等改造成方艙醫院和隔離收治場所,新建16家方艙醫院。目前開放床位13000多張,現在每天治癒出院人數大大超過新增病例數。

  馬曉偉指出,為了解決醫務人員和醫療物資緊缺問題,我們從全國統籌調配資源。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累計確診病例近66000人,其中有相當比例的重症患者,這大大超出了湖北的日常醫療服務能力。由於都是傳染病患者,不能採取傷員向外地轉運的辦法,全國分擔醫療壓力的做法不能適用。我們就從全國調派優秀醫務人員馳援湖北。目前,各地共選派330多支醫療隊、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其中,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環內科和麻醉科等專業人員就達到了15000多人,可以說是盡銳出征、專家雲集。針對一度出現的醫療設備和物資緊張問題,我們加緊協調保障需求,同時要求各派出醫院克服困難,盡最大的努力,募集呼吸機、人工膜肺、醫用防護服等醫療設備和用品支援前方。特別是國家救援隊,在支援武漢的前一星期左右,大部分醫療物資都是由後方醫院支持的,這樣就保證了醫療隊能夠到達目的地立即開展醫療工作,爭分奪秒救治病人。

  馬曉偉介紹說,為了解決病亡率偏高問題,我們進一步落實“四集中”原則,突出加強重症救治。在武漢,國家醫療隊整建制地接管病房,採取“以院包科”、“以省包科”等模式,將重症收治床位擴展到9000張,累計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7000多人。組建院士巡診團隊,成立聯合專家組,6次修訂優化救治方案,落實專家會診、24小時報病危、死亡病例討論、重症巡診等制度,組織插管小分隊,推廣中醫藥臨床使用。通過上述這些措施,目前定點醫院收治的重症患者轉歸為治癒的佔比從14%提高到了64%。全國累計治癒的出院患者已經超過36000人。

  馬曉偉表示,經過艱苦努力,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組認為,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在減緩疫情擴散蔓延、阻斷病毒的人際傳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