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前線動態」帶著一群90後馳援武漢是什麼感覺?

「前線動態」帶著一群90後馳援武漢是什麼感覺?

「前線動態」帶著一群90後馳援武漢是什麼感覺?

南醫三院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來武漢漢口醫院工作已近一個月了。南醫三院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護士長鄧佩瑛回想起,出發前,當她第一眼看到支援隊成員名單的時候,內心那時可充滿了忐忑。

" 護理團隊 90% 隊員都是‘ 90 ’後,我要帶著這群年輕人,奔赴一個完全陌生,且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我不知道將會面臨怎樣的困難,不知道能不能帶領這個平均年齡不足 30 歲的團隊,順利完成這次艱鉅的抗疫支援任務?我害怕他們中任何一個人出現任何問題。"

不過,這樣的忐忑,慢慢被欣慰、自豪替代。

南醫三院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護士長鄧佩瑛筆記原文:

姑娘們告訴我:" 護士長,其實沒來之前,看著各種報道,我們心裡也充滿了恐懼,但是,到了武漢,到了病房,我們反而坦然了,一點都不害怕了。"

「前線動態」帶著一群90後馳援武漢是什麼感覺?

我想,這應該就是信念,是職業信仰,是這份職業帶給我們大家的使命和擔當。這群最可愛的年輕戰友們讓我堅信,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一定能夠齊心協力,在前線攜手築起一道堅實的疫情防線。

我們的隊員學習、適應能力都特別強。從最初的各種培訓、學習討論、工作對接,到初入病房時針對各種問題、風險的深入溝通和持續改進,再到所有工作都能正常、有序、高效開展,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根據病區患者的實際情況,我們護理團隊以急危重症為主導,實行分組管理。

一開始實行 " 四小時 " 輪班制,很快,物資出現短缺,我們又調整為 " 四 + 五小時 " 搭配輪班制。為確保團隊零感染,我們制定了嚴格的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進出指引,成立了感控督導組,確保每一個環節不出任何錯漏。

想盡辦法營造一個溫馨、安全的生活場所

為了給大家營造一個溫馨、安全的生活場所,我們制訂了駐地管理細則,在酒店劃分了清潔區、緩衝區和汙染區。隊員下班返回酒店後,嚴格按照細則的要求在汙染區消毒、脫衣、洗手,完畢後經緩衝區進入清潔區休息、生活。我們還成立了後勤保障組,由所有護士輪流值班。

當班護士每天定時領取全體隊員的工作餐;每天按時更換樓層公用垃圾袋,整理擺放公共物品;每天 8:00、16:00、24:00 準時更換每個房間門口的消毒地墊;每天定時為去病房值班的隊員房間消毒,23:00 消毒電梯、過道、走廊;隨時購買補充所需物資。

為了給大家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團隊購買了電飯鍋,定期煲湯、熬紅糖水等。

只是比平時工作多穿了一層隔離服而已

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隊員們已經能夠坦然面對這裡的一切,徹底克服了最初的恐慌、忐忑,在大家心裡," 我們只是將工作的場所由廣州搬到了漢口 "," 只是比平時工作多穿了一層隔離服而已 "," 工作期間不上廁所而已 "。

「前線動態」帶著一群90後馳援武漢是什麼感覺?

通過這段時間的並肩戰鬥,隊友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協作程度大大加強。

進入病房前,隊員們相互間仔仔細細核查防護裝備,相互語言鼓勵。" 一起來,一起安全回家 " 是我們每天的口號。

一個月來,病人的恐懼、焦慮、快樂都深深地牽動著我們每一位隊員的心,我們因病人的康復而歡欣,因病人的離世而悲傷。

病房裡,我們不僅要救治病人,還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安撫他們的情緒,給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共收治患者 200 多人次,其中重症 150,出院 150 人

我們每隔 1-2 小時就給重病患者翻身,有效地避免了壓瘡的發生;主動收集病人的飲食要求,為他們提供合口的飯菜;主動加強病房巡視,及時處理患者呼叫,儘可能滿足患者的各種訴求。

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不僅營造出了安全溫馨的醫療環境,而且與患者之間建立了和諧融洽的醫患關係,促進了患者的早日康復。迄今病區共收治患者 200 多人次,其中重症 150 人左右,已治癒出院 150 多人次。

在武漢的每一天,我們都能收到醫院各級領導、同事鼓勵和關心的信息,大後方傾力保障讓我們倍感溫暖,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我們終將戰勝疫情,安全回家。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遊華玲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