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洪门的开山始祖是谁?

历史凌烟阁唐俭


洪门,也称天地会,洪门一般是成员之间的内称,而天地会则是原始会书所用的本名,但在后来,二者通常混用。

洪门开始的时间,主要有乾隆中叶说和清初说两种说法,对于洪门的创始人,也有多种说法。

有认为郑成功是洪门的创始人(其说始见于1901年,系康有为的弟子欧榘甲提出),因为郑成功复明志向,借用朱元璋洪武年号,故称洪门;

1909年陶成章进一步提出天地会由郑成功创立、陈永华(即陈近南)完善;

又有依据天地会“以万为姓”的组织口号,提出万五道宗(达宗)是天地会的创立者;

更有认为殷洪盛、傅青主、顾炎武、黄黎洲、王夫之为洪门创始人,言及殷洪盛奉史可法之命,至京师窥探清廷虚实,沿途访傅、顾、黄、王四人,创立汉留组织,这种说法附会成分居多,傅、顾等人多居江南,并不在北上京师的途中。

依据有关学者考证,洪门创立于康熙甲寅年,真正创始人是万五达宗和李色地、桃必达、洪大岁等为主的五祖。万五达宗是真实存在的人,是郑成功部将万礼同族弟,曾与万禄、万礼、万义等结盟,称万五,是佛教香花宗的宗祖,也是长林寺的开山僧。五祖是指吴天成、李色地、桃必达、洪大岁、林永招,按照原始会书的记载,五祖还有明确的分工:“长房吴天成,在浙江,旗号溩江;二房洪大岁,在福建,旗号洪洪;三房李色地,在广东,旗号浾汩;四房桃必达,在云南、四川,旗号汨淇;五房林水招,在湖广,旗号渌添。”


参见胡珠生:《清代洪门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1996年。


楚邾


洪门是天地会的别称。天地会是清朝民间最大的民众团体组织,分布面比较广,传统久远,在民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洪门的开山始祖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原本是一家”。

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同出一源,其立教目的都是为了反清复明。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洪门的起源应当是从满代明,南明立国开始算起。洪门、青帮、白莲教是基本贯穿清朝历史全程的反清复明组织,俗称「红花、绿叶、白莲藕」。

洪门的开山始祖是郑成功?

有些史学家认为洪门的前身是“汉留”,由郑成功创建,但是这种说法缺乏史料的佐证,从历史记载来看,没有任何能够证明郑成功和洪门有关的证据,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于1662年农历四月十五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郑成功本人死于同年五月初一,而按照天地会内部流传的创会于康熙13年,即1674年,那么郑成功到底是怎么复活起来反清复明开山堂的,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洪门的创始人,不可能是郑成功。


洪门堂口众多,都想把自己堂主立为祖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旦立自己堂门堂主为祖师,自己就是洪门正宗,在反清复明拥有领导权。话说满清入以后,反清仁人志士,在与满清拼个你死我活。幸存下来人们依然在各地秘密结社,通过香会形式,进行反清复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来歃血为盟。

洪门的来源:洪门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地下秘密组织,起源于“汉留”,经由南明东宁总制使陈近南先生发展,进而转化为洪门,是由抗清义士殷洪盛起始,殷洪盛抗清牺牲后其子投奔郑成功,汉留构想流传至郑成功所部。旨在反抗满清迫害统治,留存汉族文化。故后人尊其为洪门始祖。
晚清太平天国起义,两广的太平军攻入湖南受到这些船工支持东进抄掠华东地区,是华南民间组织的第一吃合流。将这些组织编故事拉关系绑在一起,甚至把为清朝服务几百年的漕运行会组织青帮(原名安清帮)都拉到反清组织初衷的是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孙文之流,孙文曾在书里亲口承认自己故意编故事把三合会,青红帮绑在一起,为反清革命服务。


盲客


洪门开山祖师,是万云龙,是郑成功,是史可法,龙二和尚。洪门堂口众多,都想把自己堂主立为祖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旦立自己堂门堂主为祖师,自己就是洪门正宗,在反清复明拥有领导权。话说满清入以后,反清仁人志士,在与满清拼个你死我活。幸存下来人们依然在各地秘密结社,通过香会形式,进行反清复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来歃血为盟。总的有个人来号召吧。先说万云龙,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就是一个虚构之人。洪门讲究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万姓同宗之意,云龙是汉人刘邦的意思。众所周知,刘邦当上皇帝为了神化自己,说自己的母亲在瓜地与龙野合,生下了自己。在现代社会,这就是一个笑话。在古代愚昧年代,这有很大号召力。再说郑成功之说,郑成功反清留下很多部下,这些人也建立香会,来进行反清活动。他们不用郑成功,能用外人吗?扬州沦陷之后,史可法部下,也积极进行反清活动,自然推史可法为首。龙二和尚组织反清活动。后来被清朝打死,其部下自然奉其为首。内地一些仁人志士,心怀故国又组织汉留,又名袍哥,哥老会,三点会,三合会。这些组织,经过岁月磨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一步加快了融合了,各方结盟。进一步加强形式仪规,形成了现在洪门。洪门以后反清复明斗争中,数次与清朝反抗中。依然没有成功,与洪门组织涣散,有很大关系。


进入太平天国时期,在全国又一次抓住国家混乱。在上海等地纷纷起事,并在上海等地建立政权。后来结局是一样,被清朝一一消灭。
作为一个秘密组织,没有其先进性可言,只能在幕后,只能自言自语。


济阳老哥


我认为洪门开山始祖其实就是郑成功,洪门本身就是天地会。洪门的身份十分神秘,因为他们在清朝属于不合法的组织,始终以颠覆大清王朝为己任,而且终清一朝,洪门也传承了两百多年。<strong>

洪门就是天地会,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就是陈永华。

郑成功手下有两位大将,一个是冯锡范,还有一个就是陈永华。陈永华便是小说中陈近南的原型。在郑成功的指令下,陈永华一手打造了天地会,也就是洪门,在清朝境内组织各种反清复明的活动。

所以天地会背后的大佬其实就是郑成功。郑成功一辈子都想着反清复明,可惜终其一生都没能完成这个心愿。甚至连大本营福建都被搞丢了。无奈之下的郑成功只好带着人马前往台湾岛,在台湾立足以后的郑成功,依旧不忘恢复大明王朝,所以组建了天地会。

但是天地会这个组织是非常严密的一个组织,不可能有所谓的史官去记载他们到底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情。所以我们无法考察到这个组织的详细信息。

不过据说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洪门就有人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翻满清做出了不懈努力。

洪门五祖的传说,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看过相关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有洪门五祖的说法,其实他们就是在郑成功领导下,组建起来的洪门领袖。应该说是最早的五位地方领袖,主要目的就是盘踞在福建地区,寻找反清复明的办法。

这五个人分别是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李式开、胡德帝等五人,他们原本在长江沿岸组织反清活动,可惜起义失败后,不得不南下逃亡郑成功处避难。郑成功则吩咐他们前往莆田少林寺化妆成僧人,寻找机会再重新起义。

所以这五个人后来就被称之为洪门五祖,又被称之为少林五祖。莆田少林寺是著名的南少林,因为少林武艺出众,曾经组建了一个百人战队,帮助康熙皇帝出征,并且大胜而归。随后他们依旧不贪图荣华富贵,而是选择继续回山林做和尚。

但是莆田少林寺并没有因此而幸免于难,在叛徒的出卖下,清军围攻少林寺,一把大火将少林寺烧了个一干二净,而胡德帝等五人顺利逃走。从而赶往红花亭,在陈近南的主持下,参加了红花亭结义。所以这个时候天地会算是正式成立了。



既然是郑成功主创,为什么叫做洪门呢?

其实洪门只是众多反清组织中的一个称号,跟天地会、哥老会等组织称号是一样的。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称号,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一位进士洪英。

洪英是明朝时期的进士,为人慷慨好爽,所以广交天下好友,身边不少门客是慕名而来,稍微有点梁山宋江的意思。

但是洪英的态度是鲜明的,他坚决抗清,崇祯灭亡以后,他带着门人投靠了南明朝廷的史可法。在史可法的指挥下对抗清廷,随后洪英又不断联络诸如顾炎武、王夫之之类的反清名士。从而创立了汉留组织。

可惜弘光政权灭亡的时候,洪英也跟着殉难了。不过他儿子洪旭带着洪门五祖一路南下,最终投靠了郑成功。为了纪念洪英的英勇牺牲,所以在郑成功的组织下,洪门便出现了。而洪旭所带领南下的五位武林高手,也就是后来的洪门五祖。

结局:有郑成功的大力支持,洪门的发展还是比较正规的。

虽然是不合法的组织,但是在当时是要看相对于谁了。相对于满清政府来说,洪门自然是不合法的,但是相对于反清义士们来说,洪门又是相当合法的。

主要是因为洪门的体制非常正规,分为山堂水香四个等级,每个分部都有各自的名号,所以俨然就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规模最大的时候,曾经达到两万多人。

如此庞大的组织,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靠山,那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所以洪门的靠山,其实就是郑成功。郑成功手里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养几十万的将士都不成问题,更不要说区区两万人的洪门组织了。

因为郑成功在海上所收取的保护费非常多,当时任何国家的船只想要在动南亚海域经商,都必须要给郑成功交钱。所以郑成功完全支撑得起洪门的发展,只是后来郑成功和陈永华相继去世,郑经也死了,郑克爽投靠满清后,洪门也就逐渐没落了。


江湖小晓生


洪门起于“汉留”,行于“海湖”,故洪门者有“汉留”、“海湖”之称。由殷洪盛起始,殷洪盛乃为洪门始祖。

殷洪盛又名洪英,山西平陽府太平县人。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为人贤明练达,慷慨好义。



汉留

意为汉民族惨遭屠杀后的幸存者。

夫汉留者,汉族遗留也。先烈悯明室之亡,异族主国,留下革命种子,作灭清复明之计也,故名汉留。——《汉留全史》

“汉留”组织始创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乃是顾炎武、王夫之、付青主、黄梨洲诸人倡导的。殷洪盛亦积极响应。

发源及发展

崇祯七年(1634年),殷洪盛受直隶大同镇守姜瓖(xiang)的聘任,参赞军机。邻乡都听说过殷洪盛的贤名,因此很多人前来投奔,蔡德中、方大洪、马兴超、李式开、杨才和林亭等人,这些都是后来洪门中响当当的人物,其中蔡德中、方大洪、马兴超、李式开和后来的胡德帝,被后人称为“洪门五祖”(又称新少林五祖)。追根溯源,就是来源于当时的殷洪盛。

崇祯十四年(1641年),姜瓖投降李自成,殷洪盛率众南下投奔史可法。同年多尔衮攻下扬州,史可法殉难。之前殷洪盛受史可法指派,到燕京(北京)探听虚实。听闻史可法殉难,毅然南归,转战安徽,集合两万余人,抗拒清兵,于崇祯十八年(1645年)殉难。

殷洪盛之子洪旭,带领蔡德中等人,投奔郑成功。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拒守台湾,继续推进“汉留”组织,开山立堂,定名“金台山”、“明伦堂”,并派遣“新少林五祖”秘密潜入中原地区发展。

“五祖”在中原地区与陈近南相识,志向相投,因此相约共举大事。康熙十三年(1647年)陈近南主香在“红花亭”聚会,同盟结义,尊明崇祯帝之孙朱洪竹为盟主,正式建立“洪门”。至此,“汉留”组织正式转变为“洪门”团体。



此即“洪门”之由来。

追根溯源

看了很多答友的回答,有说始祖是陈近南,有说是郑成功,有说是史可法,有说是“五祖”。其实追根溯源,是召集了诸多爱国志士的殷洪盛,为洪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可法曾为殷洪盛提供庇护;“五祖”跟随殷洪盛奋战在民族复兴的战线,并将爱国热情延续下来;郑成功接过“汉留”旗帜,继续为汉民族奋斗;陈近南在中原地区发现了志同道合的“五祖”,并且最终为这个发展多年的组织开堂立派,确定了名称、宗旨和门规。

洪门后续的发展更加复杂,但是这个以爱国救亡为宗旨的帮派,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之际不顾个人生死的大无畏精神,为“民族革命”放一异彩。


尹禾


有人认为洪门就是天地会,致公党是它的分支,它们对外时就称天地会或红帮,对内则称洪门。另一种说法是少林永化堂的弟子,为了抵抗满清倾覆汉人衣冠的剃发令等,在少室山,以朱元璋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己任,以少林洪拳为名,创建洪门。


对于名称的由来,除了洪拳的传说,还有另一个说法,是从拆字切入,说洪门就是汉门,因为丧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繁体“汉”(漢)去掉“中”和“土”,就成了洪字,洪门。也有认为是起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号,也是反清复明的本意。大多数论著称,明延平王郑成功是其倡导者之一,他以行仁结义策动了洪门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义举。

有关洪门起源,主流观点认为,是延平王郑成功为其始倡者,另一观点则倾向于洪门始于“五祖”, 系明末史可法幕僚洪英所创,延平王为其推动者及策划者。洪英字启盛,是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史可法的幕僚。当年,史可法暗派洪英入京游说吴三桂,入住京城旅馆时,夜中梦到达摩,向他请教未来发展,得到“树人”的启示,下决心要训导一些有志之士,后来大业失败,史可法殉国。


洪英便召集他的旧部和蔡德英等五位门生继续抗清,临终前向蔡德英(又说蔡德忠)、马超兴、方大成、胡德帝、李式开五人告知达摩托梦之事,让他们继续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五人后来投奔郑成功为将,创建洪门,立下始祖为洪英,郑成功为武宗,史可法为文宗等。

在民国时,光复会创始人陶成章曾发表《教会源流考》一文,大力主张“洪门天地会”倡始于郑成功。他认为洪门,就是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创者为郑成功,继续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也是言之成理。


而从另一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中也提到,“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似乎在证明确是洪英或郑成功为始祖。从洪门秘册所载来看,里面说洪门真主为朱洪竺,军师为陈近南,大将为万云龙等人,朱洪竺这个名字不见于史载,细推可以发现与上述传说记载有合拍的地方。

朱,指朱元璋朱明,洪可认为是洪英,竺是天竺的意思,指达摩托梦,如此,发源于洪英应该没有可疑了。这样一来,思路就清晰起来,创始主要人物洪英,经过五位弟子的大力发扬光大,郑成功陈近南及一批反清志士顾炎武和少林僧人的襄助,一路传承下来,直到今天。


南方鹏


回答开山始祖是谁之前,我们先看看洪门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性质的组织。


洪门,它是天地会,它是三合会,它是哥老会,它是小刀会,它是边钱会,它是父母会,它是王朝的阴霾,是满族的梦魇,是清朝历二百余年扑不灭的野火。

它主导了台湾林爽文起义,参与了太平天国起义……200多年里,只要是反对清朝的起事,都能隐隐约约看到它的身影。

洪门是南方汉族人民在康熙年间兴起的反抗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组织,它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以秘密结社为组织,以忠义互助为手段。入会就是当兵,开堂就是立营寨。大哥就是元帅,其他首领就是将领,兄弟就是士兵,一心就是想扶明幼主登大宝。

200年多年来,他们从福建蔓延到广东,从广东到广西到湖南到四川,到全国,远到青藏高原,到海外,最后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门。

它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它的历史就是汉民族下层百姓200多年来复国奋斗的悲歌。

这样伟大的一个组织,他的祖师究竟是谁,真的很重要!


可是,洪门是个秘密组织,一切都是以海底的方式秘密进行。所以,它的历史起源众说纷纭。

一说郑成功:

“始倡者为郑成功,继然而修整之者,陈近南也。”有人认为,天地会传说中的万云龙即为郑成功,香主陈近南就是陈永华。但是郑成功有关历史资料中,并没有创立过天地会记载。这是“郑成功说”的最大的疑点。极有可能,是创始人假托其名。毕竟敢向东南争半壁的国姓爷名头大。

二说洪二和尚。蔡少聊先生提出,“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乾隆二十六年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喜首倡。”

当地地方官破获会党案的奏折 :“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名洪二和尚。”

当然,也有人说不是。

三说万五。台湾学者提出,天地会的创始人是福建漳州一带“以万为姓”集团中的万五达宗创立的。

四我个人倾向于,应该缘起自浙江张苍水组织的君子营,君子营溃败之后,应该有些军将流落到南明政权尚在的福建、广东地区,他们的首站就是福建。他们秉持一贯的反清立场,并且代代传承。否则很难解释他们以军队纪律、军队的号令、军队的组织形式,组织起来了一个这样庞大的组织。

他们的创始人可能是个群体,时间应该早于上面三种说法,只不过后来的人没有流传下来。

天地会是一种民间秘密的反清社团组织,虽然在民间有论多传闻,但是却并没有留下什么文献资料,直到乾隆年间,林文爽领导天地会起义之后,官方和民间才对天地会有了一些认识。


一本正经局


在 1683 年台湾的抗清运动被镇压后,忠于明朝的人转入地下组织或加入秘密团体继续抗争。最重要的秘密组织有:(1)『天地会』,亦称『三合会』或『三点会』;(2)华南的『哥老会』;(3)白莲教及其在华北的分支『天理教』。 一般而言,华南的秘密会社称自己为『会』, 而北方的会社则称自己为『教』。『会』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秘密政治组织,而『教』则是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秘密宗教团体,两者都是反满的。

天地会发端于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许多大明遗臣意识到他们的事业已经失败,遂遁入福建少林寺为僧。1674 年,其中的五个人——『五祖』(据说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就是后来的洪门五祖,也是南少林五祖)——秘密结成天地会,倡导反清复明。

该会社名称源于『天父地母』的说法。在西方文献中,该组织有时被称为 『三合会』,因其强调天、地、人合而为一之故。三合会在各省设有『前五房』和『后五房』,类似于『共济会』的会馆。



三合会的分支和会众很快在沿海地区——台湾、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一扩散,他们使用写作『三点水』偏旁的名字作暗号;故他们也被称做『三点会』。并非偶然的是,这种『三点水』偏旁也是汉字『洪』的偏旁,而『洪』乃是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中的一个字。这样看来,天地会的会众把他们的组织称为『洪门』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种解释是『洪』字是『漢』 去掉门[中土(上中下土)]而成,表示这些忠于明朝的人认为自己是被满洲人抢去了中国领土的『汉』人。



这些秘密会社致力于反清复明,矢志要为被满洲人杀害的汉 人报仇。不管什么人,只要有道样的抱负都受欢迎加入,无论其出身,教育和社会地位如何,但总体上来说,这些会社只吸收低下阶层的人。新成员由老会员介绍入会,他们要知道本会的暗号和切口。

在入会仪式上,新会员要起誓保守会众的秘密,并照读写在一张纸上的三十六句誓言,这张纸随后烧成灰烬倒入一碗混 杂酒和糖的鸡血里;接着他们戳破左手中指,挤几滴血到碗里, 然后把它喝下。这些仪式完成后,所有人便成了歃血订盟的兄弟, 各人在依据自己的财力缴纳一些会费后就领取一个会员的牌子。

『哥老会』产生于乾隆朝(1736-1795 年)时期,在吸收会众方面,它比天地会稍有选择,除了不让剃头匠、戏子、轿夫和『身世不明』之人入会之外,它接纳所有有志于反清复明的人。其首领『龙头』对会众有绝对的权威,而会众相互间结成兄弟,并立誓要相互扶济,一有可能即组织起义。

『白莲教』是一个历史悠久得多的团体和一个半宗教性的组织,首创于 1250 年前后或更早。在元朝(1280-1368 年)时期, 它致力于推翻蒙古王朝及重建大宋江山。在延续到清代时,它发誓要反清复明。白莲教教徒采纳佛教和道教思想来赢得民众的支持。

1781 年,它的首领之一刘松被捉拿并被发配到边疆;此后官府实施了一项不断虐待其教徒的策略,最终在 1793 年把他们迫得造反。这次造反引发了一连串的大规模拘捕和迫害,华中地区的白莲教教徒于 1796 年起而反抗,口号是『官逼民反』。

叛乱迅速扩展到了四川、湖北、陕西、甘肃和河南。腐败的官军无力敉平这场叛乱,于是地方士绅和官员组建团练、修筑砦堡要塞, 以求自保。 经过了九年耗饷费粮的征讨, 这场长期的造反才在 1804 年最终被镇压。


常棣tandy


1、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原本是一家

“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原本是一家”。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同出一源,其立教目的都是为了反清复明。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洪门的起源应当是从满代明,南明立国开始算起。

洪门、青帮、白莲教是基本贯穿清朝历史全程的反清复明组织,俗称「红花、绿叶、白莲藕」。

2、洪门五祖

郑成功立反清复明大旗,开金台山、立明远堂。

1674年(康熙13年)红花亭起义失败,郑成功令步将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李式开、胡德帝进入满清领地,开疆拓土,号称「五祖」。

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议后认为,满清过于势大,应当分散发展,不可被敌人一举灭掉。随后五人开堂口,首立五家祖堂。为方便日后会师,五人留下暗语:

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3、陈近南时代

“汉留”,是指大汉子民在惨遭屠杀后的留存志士。


夫汉留者,汉族遗留也。先烈悯明室之亡,异族主国,留下革命种子,作灭清复明之计也,故名汉留。满清以儒术牢人,恐汉族子孙被其收买,故创汉流以别之,以明我是汉人之流,非满人之流”(李耘夫《汉留全史》,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星星书报杂志社版4页)


1680年,在陈近南主持“汉留”期间,向南明朝廷呈“复国之重于两广”计划,内附“洪门”发展规划,对外称天地会。

洪门的核心任务是反清复明。

4、灭清之后

清朝灭亡,与洪门密不可分,可以说是洪门深度参与革命的结果。

孙中山加入洪门,创建兴中会、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完成洪门的反清复明志愿。

为匡扶汉室,灭掉满清,孙中山发动了系列革命,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十次起义。洪门在这些革命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以孙中山领导的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为例,起义领导人陆皓东、朱贵全、丘四壮烈牺牲,程奎光入狱,孙中山、杨衢云被通缉。领导者中的朱贵全、丘四为洪门堂主。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拜谒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向先祖告祭“驱逐鞑奴,恢复中华”大业成功,以示洪门“反清复明”事业完成。洪门随后逐步退出中华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地位。


兴趣太广泛不好


洪门是天地会的别称。天地会是清朝民间最大的民众团体组织,分布面比较广,传统久远,在民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洪门的开山始祖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一,开始始祖是郑成功。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洪门为郑成功在台湾首创。“始倡者为郑成功,继然而修整之者,陈近南也。”同时又有人认为,天地会传说中的万云龙即为郑成功,香主陈近南就是陈永华。郑成功创立天地会的说法一度非常流行。持反对意见的人却说:“无论档案史料还是天地会秘密文件,其中有关天地会创立的传说中,皆无郑成功创立天地会的内容,在有关郑成功的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资料提到过他曾创立过天地会一事。”这是有关“郑成功说”的致命弱点,或许创教者认为自己号召力不够而假称为郑成功也未可知。

二,开山始祖是洪二和尚。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蔡少聊先生,他提出,“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乾隆二十六年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喜首倡。”秦宝奇先生还引用当时地方官的奏折加以佐证:“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名洪二和尚。”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天地会创始人应该是万云龙和尚,而不是洪二和尚。

三,开山始祖是万五。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提出,天地会的创始人是福建漳州一带“以万为姓”集闭中的万五达宗创立的。

天地会是一种民间秘密的反清社团组织,虽然在民间有论多传闻,但是却并没有留下什么文献资料,直到乾隆年间,林文爽领导天地会起义之后,官方和民间才对天地会有了一些认识。在官方记载中没有关于天地会开山始祖的资料,而且秘密团体组织中的人使用的都是假姓名。所以,开山之祖很难分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