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重症病房就是我最該出現的地方!”——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霍鵬飛先進事蹟

霍鵬飛,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吉林省重症醫學會、重症醫師協會委員。吉林省中西醫結合急診分會、吉林省健康管理協會、吉林省老年醫學會急診分會、吉林省康復醫學會重症分會常委,擅長各種危急重症的搶救工作。

1月22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南湖院區開始改造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到24日大年初一下午,霍鵬飛僅休息了幾個小時。他幾乎是全身心地撲在重症病房裡。

從接診第二個重症患者後,霍鵬飛乾脆吃住都在病房清潔區,和患者僅隔一道門,24時不離!他說,無論何時,工作不能丟,責任不能丟,“重症病房就是我最該出現的地方!”

1月28日,南湖院區接到任務,馬上接診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參加過非典一線診治的霍鵬飛臨危請命,帶車飛馳至松原油田醫院,第一時間為患者面診。當時患者已處於炎症反應高峰期,已經出現離子紊亂、血氧飽和度低等情況。加之患者長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等疾病,已經出現了呼吸窘迫、意識昏迷等狀況,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轉院。這是霍鵬飛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封閉的車廂環境,厚重悶熱的防護服,處於發熱咳嗽狀態的患者……一路上,霍鵬飛不時監測患者情況,鼓勵他一定要堅持住,醫院已經做好準備,先進的器材、經驗豐富的重症醫療隊員,“相信我,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當晚20時,伴著茫茫夜色,霍鵬飛順利將患者接診至南湖院區重症病房,南湖院區與冠狀病毒的戰鬥由此展開!

霍鵬飛每天的查房時間依據患者的情況而定。在病房內短則3個小時,長時需要7個小時。為了儘可能的節省防護服,霍鵬飛堅持不喝水、不去洗手間,防護服內再多的汗水,再多的不適,他也咬牙忍著。夜裡間歇式睡眠,一天最多睡3個小時。

“今天狀態情況不錯哦,要堅持!”“來,握下手,我們彼此鼓鼓勁兒……嗯,你的手很有力氣!”“咳下痰我看看!”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在霍鵬飛與患者之間。作為醫生,霍鵬飛還要接觸患者的口鼻腔分泌物、尿液、血液等。“我也問自己,害怕嗎?”霍鵬飛說,答案很肯定:“不怕!”無論是住在清潔區,還是與患者的親密接觸,說話鼓勵,他都不覺得怕,“我是醫生,從業25年,經歷了非典、甲流。我知道,懼怕心理是因為你不瞭解這個病情!當你瞭解了,心中有信念,做好了防護工作,你就不會懼怕一切!”

霍鵬飛說,他是一個醫生,一個普通的醫生,“治病救人”是從學醫當學生時就深入到骨髓裡的認知,“我是重症醫學科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就是我最該出現的地方,就這樣簡單!”

在重症病房救治的日子裡,霍鵬飛還寫下了這樣的手記和感想:

堅守也是勇氣,曾經以來,人們常說醫生的外衣不再那麼潔白,上面有那麼一點點灰。物質的社會讓人們認為醫生不再純粹,金錢侵蝕了醫德。人們不再那麼尊重我們,我們只能默默守住自己的一顆醫者的仁心與大愛。風雨突然襲來,很多人成為了最美麗的逆行者。團隊駐守南湖,未能去武漢前線。團隊中有人為此感到沮喪和失落。我要告訴大家,保家也是衛國,家裡也是戰場,我們也是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士。逆行是一種美,堅守需要更大的勇氣。只有堅守住我們的崗位,堅守住我們的初心,才能在這場戰役中踐行我們對祖國和黨的承諾……醫者仁心,大愛無疆。醫生在,人民安。不論它如何兇險,不論它如何狡猾,不論它如何頑固,新型冠狀病毒都不會阻止我們與患者的交流。每日每個班,團隊的每個人都會第一時間去探望患者。詢問病情,解釋症狀,疏導情緒,鼓勵鬥志。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精神,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保持機體的免疫狀態至關重要。我們雖然還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物,但團隊人敢說:新型冠狀病毒,請靠邊。

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所謂英雄,在於危難時的那一雙援手;所謂英雄,在於困境中的那一份堅守;所謂英雄,在於剎那間的那一種抉擇。於霍鵬飛是這樣,於三院人也是這樣。因為選擇了這份職業,所以,他們選擇負重前行,守候你我的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