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導語:

在世界的海戰史中,曾經發生過無數次的海戰,其中有不少經典的海戰模式,給後世留下了經典的案例。歷史上經典的海戰如:

塔蘭託襲擊戰、馬島戰爭、奇襲珍珠港、對馬海戰、中途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

其中在這些經典的海戰中,有不少是發生在太平洋中的海戰。二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美日兩國為圍繞爭奪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發生許多決定性的海戰。當年,在二戰爆發前,美日兩國的海軍總噸位在伯仲之間,從航母的數量看,日本的海軍實力甚至強國美國的海軍實力。日本自從發動全面對外的侵略戰爭後,日本本國所需的戰爭資源消耗也越來越巨大,而日軍對外的侵略地域也觸犯了美國的戰略利益。因而才有1940年7月,美英等國對日本實行石油、鋼鐵等戰爭資源禁運。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日本聯合艦隊


對於緊缺資源的日本,最終決定發動突襲珍珠港,經此一役,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遭遇重創,而日本聯合艦隊的則趁機攻佔東南亞、中太平洋廣大地區。此時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空前的膨脹。

然而,對於日本聯合艦隊來講,好久不長,日本聯合艦隊最終就慘敗中途島。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最終慘敗,僅僅是因為南雲忠一戰略上的指揮失誤嗎?當然不是,除了南雲忠一戰略上的失誤,還有其他更多主觀因素所導致。

本期作者從三個方面闡述下,日本慘敗中途島。除了南雲忠一指揮上的失誤,還有其他哪些原因所導致。

  • 一、中途島海戰發生的歷史演變。
  • 二、日本慘敗中途島的原因。
  • 三、總結。

其一、中途島海戰發生的歷史演變。

這一切還要從日本帝國對外發起的侵略戰爭講起。1868年,日本實行“明治維新”改革,日本開啟近代工業化的道路,當然由於日本明治維新改革帶有濃厚的軍國主義封建殘餘思想,因而講日本的明治維新改革並不是一場徹底的改革。而伴隨著日本近代工業化的路程,日本也走向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日本從1937年發動對外的全面侵略戰爭後,由於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島國,嚴重缺乏各種資源,而隨著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擴大,日本帝國對於急需的各種戰爭資源,也日益擴大。而隨著日本侵略範圍的擴大,日本帝國對外侵略也觸犯美英等國的戰略利益。這自然引起英美等國的極度不滿,尤其是日本帝國想要攻佔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地區,這等於同英美等國開戰。

1940年7月,英美等國對日本實行禁運後,在多次談判無效後,日本帝國經過細緻的籌劃後,決定偷襲珍珠港,對美宣戰。1941年12月7日,由南雲忠一率領的日軍龐大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日本聯合艦隊則趁機攻佔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同時也取得了中太平洋廣大地區的主導權,日本帝國的“絕對國防圈”得到進一步拓展。而在珍珠港事件中,由於日軍未能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主力航空母艦。因而日本聯合艦隊一直尋求全殲美軍太平洋艦隊機遇。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2年5月的珊瑚島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雖然擊沉美軍一艘航母,重創美軍一艘航母,但是還是未能全殲美軍太平洋艦隊,同時在珊瑚海海戰中,日本也損失兩艘航母。因此可以講珊瑚島海戰時一場平局。而日本聯合艦隊則想趁美國戰爭潛力尚未轉化之前,全殲美軍太平洋艦隊,於是日本聯合艦隊則在珊瑚海海戰一個月發動中途島戰役。

其二、日本聯合艦隊慘敗中途島原因。

1、日本聯合艦隊驕傲自大,狂妄輕敵。

《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自古以來,多少歷史名將折戟沉沙,亡於驕傲自大,狂妄輕敵。日本聯合艦隊之所以慘敗中途島,其根本原因就是源於此時日本聯合艦隊乃至整個日本帝國的都驕傲自大,狂妄輕敵。此時的日本海軍憑藉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取得巨大勝利衝昏頭腦,自認為日本帝國此時已經天下無敵,日軍不可戰勝。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便是奇襲珍珠港。

在日本聯合艦隊突襲珍珠港之前,日本海軍則表現的很好,為了達到奇襲珍珠港,一舉全殲美軍太平洋艦隊的目的。整個日本帝國在戰前都畢恭畢敬的進行戰前準備,外交上日本一方面加強同美國的談判,以此來迷惑美國,另一方面則加緊備戰準備,為了能夠達到以一戰必勝的結果。日本聯合艦隊則在日本南部的一個島嶼,日本艦載機反覆模擬攻擊珍珠港的實戰演練。

由於日本聯合艦隊在戰前做到了計劃周密,準備充足,作戰精確無誤,因此一戰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日本帝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輝煌戰果。日本聯合艦隊則趁機迅速攻佔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以及整個東南亞乃至整個中太平洋地區。到1942年初,在半年之內,日本聯合艦隊取得此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最輝煌的戰果。由於這個階段過於順利,使日本海軍上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珍珠港事件


從中途島海戰前,日本海軍的備戰工作來講,此時的日本海軍就沒有了開戰初期那種兢兢業業的態度。縱觀中途島戰役的整個準備過程,日本聯合艦隊則都處於驕傲自大,狂妄輕敵的態度。

作戰計劃更是制定倉促,漏洞百出,對反對意見置若罔聞。畢竟日軍為了進攻中途島,僅僅在珊瑚島海戰一個月就蒼茫發動中途島海戰。顯然易見,日本海軍準備非常倉促,從日本海軍發動中途島戰役的戰前演習就可以看出。

例如:在演習中南雲部隊在空襲中途島時遭到美陸基飛機的攻擊,裁判判定日本艦隊被命中9次,兩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可主持演習的宇垣少將命令將命中次數改為3次,改判為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另一艘輕傷,可不久這艘被擊沉的航空母艦又從海底浮了上來,參加了下一階段的戰役。而日本南雲忠一中將的第一機動部隊的官兵也對戰役抱著“無論是什麼任務我們都可以完成”的態度。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日本海軍此時都處於狂妄自大當中,豈有不敗之理。

2、情報戰的失敗。

自古以來,都講究戰前派遣密探刺探、詳細的偵察工作。不然怎麼會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從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後,戰爭的形勢已經向多維空間發展,情報戰和信息戰已經成為影響戰爭勝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戰期間,由於美國對於情報站的高度重視,美國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用於專門截獲、破解日本的情報。典型的案例就是在中途島海戰前,美國已經破獲了日本海軍的作戰情報。由於美軍在戰役爆發前就瞭解了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這樣就能集中力量伏擊日軍。據戰後負責密碼破譯的萊頓中校回憶,美軍截獲日本機動艦隊的具體位置和情報只差了5海里。

在反觀日本方面,由於戰前未能蒐集到美軍的任何有價值的情報,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的偵察機又由於各種原因,未能達到戰前既定的偵察目的,因此在中途島海戰中,美軍始終掌控者南雲艦隊的動向,最終造成日軍慘敗中途島。

3、日本作戰計劃的錯誤。

《孫子兵法·謀攻篇》講述這樣一段用兵之道: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我們在反過頭來,去看日本為攻佔中途島,日本海軍幾乎將全部家底投入此戰,一共動用了約200艘艦艇,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協助艦艇的還有600餘架飛機。

看似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非常強悍,但是由於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制定一個異常宏大卻缺乏彈性的作戰計劃。犯了典型的兵家大忌,日本聯合艦隊將投入中途島戰役的艦隊分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艦隊。其中將2艘航空母艦用於遙遠的北方,使的進攻中途島的艦隊主要依靠南雲艦隊的4艘航空母艦,而這4艘航空母艦上共有艦載機261架。

反觀美軍,由於事先掌控日軍作戰計劃,美軍則儘可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自己全部的家底,用於投入中途島方面,最終美軍可投入中途島作戰的飛機達到354架,在數量上反而佔了優勢。

另外一點,日本大本營給予南雲艦隊的兩個任務,就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日本大本營要求南雲艦隊為登陸作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持,另外一方面,則要求南雲艦隊尋機殲滅美軍艦隊。而兩個任務又沒有主次之分,使得整個南雲艦隊在整個中途島戰役中,都處於急忙狀態,在中途島戰役期間,南雲艦隊被迫在兩個波次的飛機上裝載了完成不同任務的彈藥。後來因為頻繁的更換彈藥,延誤了戰機,使的南雲艦隊延誤了戰機。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中途島海戰

4、日本作戰觀念的落後。

人類從進去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傳統的海戰模式是鉅艦大炮。由於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全部被擊沉,這反而使得美國放開了被束縛的手腳,改變傳統的海戰模式,建立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混艦隊,其他艦隻都圍繞保護航空母艦。

反觀日本,雖然日本以航空母艦在珍珠港事件中,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但是在日本海軍內部,堅持以戰艦作為海戰決戰的決定性力量的追隨者大有人在。這其中包括日本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內的戰列艦隊都被日本海軍保存在自己的母港中,用來將來決戰備用。因此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的這些戰列艦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

因而,日本海軍最終不同意將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組成混合編隊,建立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由於沒有戰列艦為南雲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南雲艦隊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巡邏機來提供保護,最終由於南雲艦隊航母上的艦載機頻繁的更換彈藥,錯了戰機,使得南雲艦隊遭遇美軍轟炸機的轟炸,最終慘敗而歸。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中途島海戰


5、兩國的綜合國力的比拼

戰爭,打的講就是綜合國力的比拼。二戰中,美國的國力要遠遠超越日本。

在中途島海戰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美日兩國在科技上的差距,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雷達技術的運用。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美軍軍艦已經普遍裝備了雷達,當日軍機群未到來就發現並預先做好準備。

反觀日本方面,由於日本艦隊沒有裝備雷達,日本艦隊的所有警戒全靠目測,當美軍的俯衝轟炸機群藉助雲層的掩護髮起攻擊時,日軍再發現,已經為時已晚。

另外一方面,就是拼的兩國的工業實力了。在珊瑚海海戰中,美國的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沉沒,“約克城”號受傷,當時美軍為了讓“約克城”號儘快重返戰場,參加中途島戰役,美國集中全部精力對“約克城”號進行搶修,最終僅三天三夜,就使的“約克城”號可以重返戰場,為取得中途島海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珊瑚海海戰中的“列剋星敦號“


反觀日本,在珊瑚海海戰中,遭遇重創的“翔鶴號”,日本維修就需要三個月的事件,兩外一艘“瑞鶴號”,因為人員損失巨大,根本無法進行執行戰鬥任務。

這樣對比,在中途島海戰中,美軍增加一艘航母,日本減少2艘航母,雙方航空母艦的對比變為4:3,大大減少了雙方的差距,這為美國最終獲勝奠定基礎。

總結:中途島一戰,以日本的慘敗而告知。經此慘敗,日軍結束長期的攻勢,美軍穩住中太平洋的防線。中途島戰役,為美軍最終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

縱觀日本在中途島慘敗的原因,除了南雲忠一指揮上的失誤,更多的源於日本情報戰失敗、作戰計劃的錯誤、作戰觀念的落後,兩國綜合國力額差距;根本源於日本帝國海軍的驕傲自大,狂妄輕敵,驕兵豈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